脂肪肝与肝炎的区别有哪些
脂肪肝与肝炎的区别有哪些
脂肪肝与病毒性肝炎只是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因为二者均不同程度地减低了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使肝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发出一系列胃肠道不适症状。然而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它们分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肝脏疾病。
脂肪肝仅仅是肝内脂肪含量过多、脂肪细胞大量充盈于肝细胞内而引起的肝脏脂肪化。它并不是由于病毒作用引起的,而只是甘油三酯堆积所致的代谢性肝功能异常,故为可逆性的,一旦肝脏内蓄积的过多脂肪消除后,肝功能大多可以恢复正常,也不留下任何后遗症。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组传染病,至少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和庚型7种类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在病程中,有些可合并脂肪肝,其原因主要是急性病毒性肝炎恢复期或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进食热量过多,而又缺乏足够的活动,引起每天摄入热量超过身体代谢的需要,进而转化为脂肪积存于全身,脂肪在体表下积存过多表现为肥胖,脂肪在肝中积存则表现为脂肪肝。
所以说:脂肪肝决不是肝炎。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具有传染性的,但脂肪肝却不是由于感染了肝炎病毒而引起的,而是肝内脂肪堆积所致,自然亦无任何传染性可言。
减肥是消除脂肪肝的特效药
单纯的脂肪肝无药可医,要靠自己努力。若能从饮食控制、运动、规律作息来减肥最理想。
如果是饮酒造成脂肪肝,应该戒酒;如果是C型肝炎引起脂肪肝,则应治疗C肝;如果是糖尿病病人,则要控制病情稳定;如果是高血脂患者,那么在必要时,必须服用降血脂药物把血脂降下来;同时要注意,多吃新鲜的食物、不乱服成药,以减少肝脏负担。
至于脂肪肝炎,目前还没有理想药物可用。对此,医生表示,脂肪肝炎并非病毒造成的,所以没有像B型肝炎、C型肝炎有抗病毒药物治疗。现虽有一些利胆、降血糖药物用在脂肪肝炎病人身上,但成效并不显著。
医生们建议,脂肪肝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病人,最好每3个月抽血、每半年做一次超音波;若为单纯脂肪肝,半年追踪一次即可。
消化不良的症状
由消化性溃疡病、胃癌等胃部病变,肝(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胆囊(慢性胆囊炎)、胰腺(慢性胰腺炎)等腹腔器官病变,以及全身性疾病(儿童缺锌、糖尿病、贫血、甲减、抑郁等)所致。
肝炎能彻底治好吗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根据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感染中毒性肝炎、脂肪肝等等。病毒性肝炎又包括甲肝、乙肝、丙肝、戊肝,肝炎治好指的是临床治愈。目前大部分的乙肝、丙肝患者都可以达到临床治愈,虽然不能达到肝细胞中的病毒被彻底清除,但是已经可以使病情不再复发,且清除血液中的病毒。
怎么喝酒不伤胃 三不为
一些有急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病伴有糖尿病的病人要绝对禁止喝酒。
肝炎不能吃什么东西 忌饮酒
酒的主要成分为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酒精可以促进肝内脂肪的生成和蓄积,长期过量饮酒的人极容易发生脂肪肝,而原来就是患有肝炎的患者则更加容易再次诱发,故有急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病伴有糖尿病症状等肝脏病人是不宜喝酒的。
熊胆有什么功效 保肝利胆
熊胆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并能松弛胆总管、括约肌,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适用于急、慢性肝炎、黄疸型肝炎、中毒型肝障碍、脂肪肝、肝硬化。
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的区别
简单的说,肝脏只有单纯的“肥胖”称为脂肪肝,如果合并明显的肝脏坏死,肝功能反复异常,则称为脂肪性肝炎。
单纯的脂肪肝进展缓慢,预后较好,而脂肪性肝炎可能进展为纤维化,个别可发生肝硬化。那么怎样区分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呢?
1.通过B超加上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出现肝功能异常:ALT、AST、ALP、r-GGT和血清胆红素升高)来诊断。
2.肝穿刺取肝组织送病理检查是诊断脂肪性肝炎的金标准。由于肝活检有创伤性,一般人难以接受这一检查。当B超及实验室检查遇到难题时,才建议做肝活检。
Tips:脂肪性肝炎
脂肪性肝炎系指继发于大泡性肝细胞脂肪变的肝炎,根据病因可将脂肪性肝炎分为酒精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两大类。两者的肝组织学改变基本相似,均表现为在肝脂肪变性的基础上,出现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内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脂肪性肝炎尚伴有马洛哩(Mallory)小体和细胞周围纤维化及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
脂肪肝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脂肪肝与病毒性肝炎都是肝病中比较常见的,许多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患病期间,有些可合并脂肪肝。专家表示,其原因主要是慢性肝炎病人进食热量过高过盛,超过身体代谢的需要从而转化为脂肪积存于全身,久而久之就形成可脂肪肝。肝脏所含脂肪,正常人占肝重的3%。5%,超过5%即形成脂肪肝,甚至可达50%。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脂肪肝,与肝脏利用脂肪的能力低下有关,同时驱脂因素缺乏而使脂肪外移减少。在此基础上,加上治疗肝炎时长期大量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采用高热量高糖饮食及过分限制体力活动,终至并发脂肪肝。病毒性肝炎并发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数为原有的肝炎症状加重,如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有的病人因肝体积增大,肝包膜伸张而肝区疼痛加重,患者往往易被误认为是肝炎本身恶化,因而更加限制活动,增加营养;由于体重增加,脂肪肝加重,肝区疼痛反而加剧,形成恶性循环。超声波和抽血检查有助于发现肝炎合并脂肪肝。一般情况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抽血检查可发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溴磺酞钠潴留增加,血中甘油三脂偏高。b型超声波检查可表现为肝实质反射波呈前部增强而底部减弱。
喝酒应该注意什么 肝病患者应禁酒
急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病伴有糖尿病的人应绝对禁酒,包括啤酒。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迁延性肝炎,在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可酌量饮用啤酒,但一般一天不要超过半升。
脂肪肝的癌变几率有多少
一些研究表明,大约有0%~0.5%的脂肪肝和0%~2.8%的脂肪性肝炎患者在大约20年后会发生肝癌。但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一旦发展成隐源性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将会增加到4%~27%。最近,阿沙医生对19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和31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进行了长期的跟踪随访。在他们诊断为肝硬化后,平均随访3年多,就有25例(12.8%)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和64例(20.3%)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每年平均有2.6%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癌变,有4.0%的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
也就是说,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到隐源性肝硬化以后,12.8%在3年后有可能癌变,其癌变率仅比丙型肝炎肝硬化少了不到8个百分点,每年的癌变率比丙型肝炎肝硬化仅低1.4%。全球丙肝病毒的感染率约为3%,而脂肪肝的发生率为9%~46%,是丙型肝炎发病率的3~15倍!
菜籽油的功效与作用 清肝利胆
肝胆有毛病的人,比如得了脂肪肝、肝炎、胆结石或是胆囊炎,炒菜一定要选择放菜籽油。
脂肪肝的癌变几率有多少
脂肪肝的癌变几率有多少?
一些研究表明,大约有0%~0.5%的脂肪肝和0%~2.8%的脂肪性肝炎患者在大约20年后会发生肝癌。但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一旦发展成隐源性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将会增加到4%~27%。最近,阿沙医生对19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和31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进行了长期的跟踪随访。在他们诊断为肝硬化后,平均随访3年多,就有25例(12.8%)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和64例(20.3%)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每年平均有2.6%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癌变,有4.0%的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
也就是说,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到隐源性肝硬化以后,12.8%在3年后有可能癌变,其癌变率仅比丙型肝炎肝硬化少了不到8个百分点,每年的癌变率比丙型肝炎肝硬化仅低1.4%。全球丙肝病毒的感染率约为3%,而脂肪肝的发生率为9%~46%,是丙型肝炎发病率的3~15倍!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肝癌有关吗?
一些医生开始对一些不明原因的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和肝癌(隐源性肝癌)进行调查。医生们发现,大部分隐源性肝硬化的病因实际上就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而且,隐源性肝硬化确实能够发展成为肝癌。2002年,伯格尼斯医生对641例肝癌的病因进行调查时发现,有6.9%的肝癌患者病因不明。以后经过分析确定,这些患者都是由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而来的。马瑞欧医生调查了100例肝癌患者,发现至少有13%的肝癌患者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有关。
怎样把椰子打开 哪些人群不适宜食用椰子肉
1、哮喘,脂肪肝,肝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哪些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椰子肉。
2、湿热体质食用禁忌
凡大便清泄者忌食椰肉;体内热盛的人不宜常吃椰子肉;同时病毒性肝炎、脂肪肝、支气管哮喘、高血压、脑血管、胰腺炎、糖尿病等患者也应忌食。
脂肪肝的癌变几率有多少
近十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生也逐年升高。具相关资料显示: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那么脂肪肝的癌变几率有多少?如何预防呢?
脂肪肝的癌变几率有多少?
一些研究表明,大约有0%~0.5%的脂肪肝和0%~2.8%的脂肪性肝炎患者在大约20年后会发生肝癌。但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一旦发展成隐源性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将会增加到4%~27%。最近,阿沙医生对19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和31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进行了长期的跟踪随访。在他们诊断为肝硬化后,平均随访3年多,就有25例(12.8%)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和64例(20.3%)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每年平均有2.6%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癌变,有4.0%的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
也就是说,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到隐源性肝硬化以后,12.8%在3年后有可能癌变,其癌变率仅比丙型肝炎肝硬化少了不到8个百分点,每年的癌变率比丙型肝炎肝硬化仅低1.4%。全球丙肝病毒的感染率约为3%,而脂肪肝的发生率为9%~46%,是丙型肝炎发病率的3~15倍!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肝癌有关吗?
一些医生开始对一些不明原因的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和肝癌(隐源性肝癌)进行调查。医生们发现,大部分隐源性肝硬化的病因实际上就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而且,隐源性肝硬化确实能够发展成为肝癌。2002年,伯格尼斯医生对641例肝癌的病因进行调查时发现,有6.9%的肝癌患者病因不明。以后经过分析确定,这些患者都是由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而来的。马瑞欧医生调查了100例肝癌患者,发现至少有13%的肝癌患者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有关。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怎样癌变的?
在脂肪肝形成的早期,肝脏内没有炎症性改变,肝细胞损害较轻,患者常常没有任何症状,肝功能检测也是正常的,往往在查体时B超检查时被发现。这种轻的肝脏脂肪变性一般病情不影响工作和学习。
如果继续发展,肝脏内会出现炎症性改变,称为脂肪性肝炎。这时候,由于肝脏发炎,肝细胞坏死,转氨酶就会从肝细胞中释放出来,实验室检查则发现转氨酶升高。如果在这时加以控制,有52%~79%的患者稳定或肝纤维化逆转,有26%~37%的患者发展成进展性肝纤维化,有9%~20%的患者进展成为隐源性肝硬化。
一旦诊断为隐源性肝硬化,5~7年后有40%~60%的患者会出现肝硬化相关的并发症,包括肝腹水、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衰竭和肝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