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疗容易让你“惹上”脚气病
足疗容易让你“惹上”脚气病
随着人们对业余生活质量的重视,很多人喜欢去沐足、桑拿等地方休闲,然而不少人就是在沐足、蒸桑拿的过程中染上“脚气”的,门诊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患者。
专家介绍,“脚气”即足癣,也叫“香港脚”,是一种由皮肤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感染。由于足癣是一种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因此,只要接触过带真菌的脚、鞋袜、拖鞋、毛巾和浴池等都可以被传染。
在沐足时,如果碰巧给你做足疗的人刚刚接触过“香港脚”,然后又来给你做足疗,就很可能将真菌传染给你,甚至做足疗的人自己的手部也会被传染,从而患上手癣(鹅掌风)。“可能很多做足疗的人会说,我们做完一个客户后会洗手啊,怎么可能会传染?
事实上,做足疗时不是轻柔地碰,而是要用力地按摩,那么肯定真菌会停留在手上,做完后仅用清水或者洗手液洗手是肯定洗不掉真菌的,只有温度达到100℃以上才能杀死真菌。”
另外,专家介绍,一般沐足、蒸桑拿的场地都相对封闭、阴暗潮湿,足疗工具、浴巾等本身就很容易隐藏真菌,因此,去这些娱乐场所“享受”时一定要注意,最好带上自己的毛巾和修脚工具等。
维b1的注意事项 治疗脚气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患有脚气病,患上脚气病的人经常会产生脚酸、食欲缺乏、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因急性心脏衰竭而死亡,而患上脚气病的主要原因是维生素B1的缺乏,因此适当的补充维生素B1可以防治脚气病,而且日常也要防患于未然,多吃含有维生素B1的食物,如猪肉、鳝鱼、番茄、茄子、小白菜、牛奶、玉米、大豆、豌豆、花生、芝麻,以及猪、羊、牛、马等动物内脏。
如何理解脚气与脚气病
据有关皮肤病专家指出,脚气和脚气病根本就不是同一种病,二者是有很大却别的。在治疗脚气和脚气病时的方法也是完全不一样。因此人们必须正确的认识脚气和脚气病才行。
脚气是一种经常易见的真菌感染性的皮肤病。主要是发生在人体足部的霉菌性感染,可以出现水泡、糜烂、干裂、脱皮、瘙痒等症状。很多人因为患脚气了而变得懊恼不已,甚至害怕传染给家人。
脚气病是一种由于人体缺乏了维生素B1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有些人长期吃食大米,而缺少了其他副食补充的营养成分而导致脚气病。在患脚气病的人早期会出现胃部不舒服,还会出现便秘、容易激动、易疲劳、记忆力减退、失眠、甚至体重下降等症状。
如果脚气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进一步发展可以发生以肢端麻木、站立困难等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以及脚气性心脏病和脚气性精神病。
通过以上脚气和脚气病的介绍,我们就不难看出脚气和脚气病完全是不同的两种病症。并且可以看出脚气病的症状更为严重,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因此,正确认识脚气和脚气病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些习惯容易得香港脚
游泳
夏季,几乎每一家游泳馆都是爆棚。很多游泳馆都会提供拖鞋等公共用品,在这些重复、循环的"一穿一脱"之间,已经埋下了脚气隐患。脚气是一种真菌感染性皮肤病,一般的清洁很难把真菌完全杀死。脚气患者穿过的鞋子上有大量真菌存在,如果拖鞋没有经过认真的清洗和消毒,下一个穿上这双鞋子的人很有可能被传染上脚气。
足疗
近些年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人体第二心脏"足部的保健也越来越重视,各种足疗店像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同时"拔地而起"的还有脚气隐患。现在很多足疗店都会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以避免顾客之间的交叉感染,但需要提醒的是,同一个足疗师在为脚气患者长时间按摩后,按摩师手上已经沾上了脚气真菌,如果再去为其他顾客按摩前没有进行彻底的清洗,下一次的"钟点服务"就会把脚气真菌传染给其他顾客。
美甲
夏季是炫美的季节,美甲店的"手、脚指(趾)甲"美容服务已成热门。虽然很多美甲店脚趾甲美容工具与手指甲美容工具是分开的,并且每次指甲服务后都会采取酒精消毒,但酒精一般是不能杀死脚气真菌的,因此脚气传染的威胁依然存在。
做足疗引发脚气怎么办
时尚生活方式足疗会“惹上”脚气?
近些年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人体第二心脏”足部的保健也越来越重视,各种足疗店像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同时“拔地而起”的还有脚气隐患。现在很多足疗店都会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以避免顾客之间的交叉感染,但需要提醒的是,同一个足疗师在为脚气患者长时间按摩后,按摩师手上已经沾上了脚气真菌,如果再去为其他顾客按摩前没有进行彻底的清洗,下一次的“钟点服务”就会把脚气真菌传染给其他顾客。
脚气的正确治疗方法
1.家庭用药
(1)糜烂型: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浸泡,然后外涂龙胆紫或脚气粉,每日2次,待收干后再外搽脚气灵或癣敌药膏,每日2次。
(2)水疱型:每日用热水泡脚后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一次。皮干后再搽脚气灵或癣敌膏。
(3)角化型: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
(4)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足光粉治疗各型脚气,疗效显著,每晚泡脚一次,3次奏效。具体用法可见说明。
2.中药及偏方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3.脚气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激发感染。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4.用药治疗的同时,对病人穿的鞋袜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日光曝晒或开水烫洗,最好用布块蘸10%福尔马林液塞入鞋中,装入塑料袋封存48小时,以达灭菌目的。
温馨提示:潮湿的春夏季节,正是真菌繁殖旺盛、足癣高发时期,原来没有脚气的人此时可能患上脚气,原来患有脚气的患者此时常常会病情加重,因此春夏季大家更要积极防治脚气。
哪些场所容易感染脚气
1、公共浴室
很多大众化的公共浴室对于拖鞋的消毒并不彻底,有的甚至不消毒,公共浴室里公用拖鞋的频繁使用,使脚气真菌在此场合极易传播,很多染上脚气的朋友就是公共浴室拖鞋的受害者。
2、足浴足疗店
足浴足疗店一般都使用大木桶给顾客做足疗,但一些小的足疗足浴店对木桶的清洁杀菌做的并不到位,甚至只拿水洗一下就给下一个顾客使用了,而且足疗用的热水更有利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相信这种情形下,你不被传染脚气的几率就微乎其微了;还有一种情形,很多足疗技师给顾客按摩的同时,连同真菌一起带给顾客,一个足疗技师一天接触几十双脚,很多技师都被脚气真菌感染,双手手掌皮肤结痂长疱疹,气味十分难闻。
3、集体宿舍
只要读过寄宿制的学校,相信都深有体会,一个宿舍好多人住,拖鞋换着穿,盆子混用,甚至有不少人光脚在地上走来走去,整个一脏乱差,这正是细菌和真菌滋生的最佳场所,所以,在这样的场合中标的几率也是超级高的哦。
宝宝也会得上脚气病吗
脚气病主要发生在以大米(尤其是精白米)为主食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因为人体对维生素B的摄人不足。
比如,加工谷物过于精细;淘米过于反复。如此这般,维生素B1并没有经过消化道,而是直接进入了下水道。除此之外,烹调时间过长、在烹调中加入苏打或其他碱性物质都容易使硫胺素散失或被破坏;长期以米、面为主食而缺乏肉类、豆制品、水果、青菜者也容易患此病。
婴幼儿患脚气病的人数较多,这是由于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维生素B的需要量相应增多,再加上婴幼儿的抵抗力较差,所以易患此病。如,当宝宝腹泻、呕吐时,由于消化道功能下降,对维生素B1的吸收就会受到影响;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或机体受到病毒、细菌的感染或剧烈运动时,由于体内物质代谢旺盛,会增加对维生素B1的消耗,如果补充不足就易患病。
另外,小宝宝多以母乳喂养为主,如果哺乳的妈妈维生素Bl摄人不足,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维生素B1在母乳当中的含量较低,其含量是牛奶的1/4。若母亲饮食中没有维生素B,的成分,乳汁中的含量也就更少。
小儿脚气病的最主要表现并不在“脚”,而是全身各脏器都会受累。脚气病出现的症状有轻有重,多数患儿是轻型。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会继续发展,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患有脚气病的孩子,常有轻度腹泻、声音嘶哑、烦躁、夜间啼哭、吃奶无力、心跳快,甚至嗜睡、昏迷、抽筋等症状,在其脚部略有浮肿,用手指压迫时,即出现一个凹陷,压力解除后,此凹陷还不能立即消失。
脚气可以吃什么
1、黄豆,含丰富的蛋白质,是一种高植物蛋白食品,同时还含多种维生素等。将黄豆做成豆腐、豆浆、豆腐脑、豆腐干等豆制品,经常食用,适宜脚气病的防治。
2、田螺,能清热、利水。《本草拾遗》:“煮食之,利大小便,脚气冲上,脚手浮肿。”田螺含丰富的蛋白质,也含一定量的硫胺素,对脚气病浮肿者尤为适宜。
3、青鱼,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多量的维生素B1,能益气化湿。《食疗本草》:“青鱼和韭白煮食之,治脚气脚弱,烦闷,益心力。”《开宝本草》:“青鱼主脚气湿痹。”所以,无论干湿脚气,皆宜食用。
4、鲤鱼,能利水、消肿、补虚,是一种高蛋白饮食。《本草纲目》:“鲤,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脚气之病。”尤其适宜脚气病浮肿之人服食。
5、冬瓜,能利水,又含有许多维生素,冬瓜中的含钠量也较低。所以,特别适宜脚气病水肿者食用。可用冬瓜50~500克,煮浓汤,1日2~3次饮服。也可选用冬瓜皮煎水喝。
脚气发病原因
导致脚气的原因:
1.脚气是由皮肤上的霉菌引起的,它容易在温暖或潮湿的环境下繁殖,虽然与环境有关,但鞋袜是导致脚气的主要原因。
2.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洗脚、换鞋袜的习惯,导致细菌滋生,引发脚气。
3.在饮食上,喜欢吃刺激性大的食物,或吃饭不规律导致身体免疫力降低,引发了脚气。
4.与脚气患者同穿一双拖鞋,或同用一个鞋柜,就会导致自己传染上脚气。
上述就是为大家介绍脚气病因的知识,发病原因是有很多的,由于有着很强的传染性,患者要及时护理避免传染给自己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