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是莱姆症 莱姆病的流行特征

什么是莱姆症 莱姆病的流行特征

莱姆病为全球性分布,世界五大洲有二十多个国家报告有本病发生,全年均可发病,但在6月-10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者以青少年居多,并与职业关系密切,通常来说室外工作人员患本病的危险性较大。

什么是莱姆病 莱姆病的历史

莱姆病为全球性疾病,由来已久。1900年欧洲的皮肤病文献中已有慢性游走性红斑的记载,1975年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的莱姆镇发生此病并开始流行,并于1980被命名为莱姆病。

1985在我国首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地区发现莱姆病,1987年分离到病原体,并对宿主动物、媒介、病原特征和方法进行了研究。

莱姆简介

莱姆,原产于西印度群岛,是莱姆一种,比橙子果实略大,果肉分白色、红色、粉红色3种。其主产国为美国、以色列、阿根廷、南非。其中,美国的产量居全世界之首。我国近些年才开始引种,它集莱姆和甜橙优点于一身,凭借其很高的营养价值,现在在市场上颇受销售费欢迎。

它的果实多具特殊香气,果肉柔嫩,味偏酸、带苦味及麻舌味,但口感舒适。除了鲜食外,还可榨汁、制果酱和水果酒。在北美、欧洲各国和日本,是很多家庭早餐必备的水果和饮料。而且全世界的莱姆大约有一半被加工成果汁。以重量相当,果身光泽、皮薄、柔软的莱姆为佳品。

莱姆的品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莱姆(莱姆)有3个主要品种。果肉白色的马叙莱姆(Marsh),又称无核莱姆,是多倍体,品种内也有果肉红色的品系;果肉白色的邓肯莱姆(Duncan),果较大,果皮较厚,种子较多,果肉略带苦味;果肉红色的汤姆逊莱姆(Thompson)。此外,还有的品种果肉为淡黄色或粉红色或近无色透明。

莱姆的营养价值

1.用于胃病、消化不良之症。若治寒凝胃痛、腹痛,取莱姆一只(留在树上,用纸包好,经霜后摘下)切碎,童子母鸡一只(去内脏),放入锅内,加入黄酒、红糖适量,蒸至烂熟,一至二天吃完。

2.用于伤酒,慢性咳嗽、痰多气喘等症。取莱姆生食,用治醉酒。若治咳嗽、痰多气喘,取莱姆一只,去内层白囊,切碎,放于有盖碗中,加适量饴糖(或蜂蜜),隔水蒸至烂熟,每日早晚各一汤匙,冲入少许热黄酒内服。

3.治黄疸。民间以莱姆2只,烧灰研细末,每日饭后服6-9克,一日三次。

4.用于痰多咳嗽。将莱姆切块,去核,酒浸一宿,煮烂,以蜂蜜拌匀,时时含咽。

莱姆病的临床表现 莱姆病感染第二阶段:播散感染

莱姆病由最初的叮咬处红斑继而表现为继发性的环形皮损,其形态与最初形成的游走性红斑相类似。

可出现头痛、轻度颈部抵抗、寒战、发热、游走性肌肉骨骼疼痛、关节疼痛和全身不适、乏力。但不管是否经过治疗,上述症状均可在数周内消失。

莱姆病的初期脑脊液是正常的;但是数周或者数月以后,大约有15%的患者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出现脑膜炎、脑炎、脑神经炎、运动或感觉神经根病变、多神经炎、共济失调、脊髓炎等。

约有8%的莱姆病患者在这一时期可出现心脏受累症状,其中最常表现的是程度不同的房室传导阻滞,也可出现急性心肌心包炎。

莱姆病是怎么得的 什么是莱姆病

莱姆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叫做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所引起的多系统疾病。由于莱姆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主要与螺旋体的感染有直接关系,推测免疫反应也有可能参与发病。氏疏螺旋体成格兰染色阴性,其细胞壁的外层多脂多糖可刺激巨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进而可引起被感染者身体局部和全身反应。

什么是莱姆症 莱姆病怎么预防

本病的预防关键是进入森林、草地等疫区的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蜱类叮咬,若发现有蜱叮咬,只要在24小时内将其除去即可防止感染,因为脾叮咬吸血需要持续24小时以上才能有效的传播螺旋体。另外,还可以使用预防性抗生素,达到预防莱姆病的目的。

什么是莱姆病 莱姆病有哪些传染源

啮齿目的小鼠由于数目多、分布广、感染率高是莱姆病的主要传染源。我国报告的鼠类有线姬鼠、黄鼠、褐家鼠、白足鼠、小家鼠等。另外还包括三十余种哺乳动物,四十九种鸟类及多种家畜都可作为本病的宿主。

家里养宠物狗对孕妇有影响吗 狗和人类共通传染病有哪些

养宠物最常见是蛔虫等一些小毛病,至于人畜共通传染病,国内一直在积极做防治,几乎很少见。在所有宠物当中,狗最亲近人类生活,狗和人类共通传染病包括莱姆病、钩端螺旋病等,这些传染病的防治主要为保护狗,而且国内在早期就已投注很多经费在动物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上。以莱姆病为例,大医院感染科几乎好几年才遇到一个案例。

莱姆病的症状 莱姆病感染第一阶段:局部感染

莱姆病一般在经常3-32天左右的潜伏期后,大部分的患者可在蜱虫叮咬处出现游走性的红斑,其典型的症状表现是最初由一个红色的斑疹,然后逐渐向周围扩展形成环状损害,其外缘呈现出鲜红色,而红斑中心表现为苍白色。

什么是莱姆病

莱姆病是由蜱传伯氏疏螺旋体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这种细菌主要由扁虱的叮咬而传染,而这种扁虱非常小不容易被发现,因此很难引起患者注意。这种疾病临床上通常表现为皮损、心、神经及关节等多系统、多脏器损伤,具有分布广、传播快、致残率高的特点。

莱姆病能治好吗 什么是莱姆病

莱姆病是有伯氏疏螺旋体所传染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发病的最初阶段通常以慢性游走性的红斑为主要特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表现为皮肤、心脏、神经和关节等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

相关推荐

莱姆病可以治好吗

莱姆病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萎氏包柔螺旋体 (Borrelia burgdorefi),传播媒介为硬蜱。其中一期莱姆病仅用抗生素即可奏效,至二期、三期用抗生素无济于事,特别神经系统损害更乏特效疗法。 早期以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点,以后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病变,通常在夏季和早秋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以青壮年居多,与职业相关密切。以野外工作者、林业工人感染率较高。

莱姆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什么

螺旋体进人人体后随血流播散至全身,并可在体内长期存 在,从而诱发复杂的炎症反应。患者可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阳 性、抑制性度细胞活性低下及白细胞介素-1活性增加等免疫学 异常。因此,目前认为本病机制与螺旋体的直接作用及机体异常 的免疫应答有关。皮肤红斑组织切片仅见上皮增生,轻度角化伴单核细胞浸润 及表层水肿、无化脓性及肉芽肿反应。关节炎患者滑膜囊液中含 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少数患者可发生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 理改变,如滑膜和血管增生、骨及软骨的侵袭等慢性损害。

当穿瘦身衣时要运用常识

当皮肤有反应时 女性穿塑身衣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就皮肤刺激,特别有敏感皮肤并穿了很长时间塑身衣的女性。服装的弹性可能导致化学过敏性反应的罪魁祸首。 刺激或过敏会使皮肤有擦痕并且可能变红或发痒,最终可能被感染。如果你的塑身衣对皮肤有刺激,脱下你的塑身衣直到你的皮肤好起来为止,然后再尝试另一个品牌或一个较大的尺寸,瓦基姆.弗莱明博士说。当然,你必须频繁洗涤你的塑身衣使之保持清洁。 “塑身衣比其他任何服装对皮肤的刺激都要厉害,”瓦基姆.弗莱明博士说。“因为它由合成材料制成的,可以引发刺激。” 穿正确的尺寸

风湿性关节炎易与哪些病症混淆

1.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多发性对称性指掌等小关节炎和脊柱炎。 2.脓毒血症引起的迁徙性关节炎常有原法感染的征候,血液及骨髓培养呈阳性且关节内渗出液有化脓趋势并可找到病原菌。 3.结核性关节炎多为单个关节受累,好发于经常活动手摩擦或负重的关节。 4.结核感染过敏性关节炎。 5.淋巴瘤和肉芽肿。 6.莱姆关节炎,此病由蜱传播的一种流行病。 7.痛风的鉴别,痛风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多趋势,痛风早期易于类关节炎与风湿性关节炎相混淆。

莱姆病一种什么疾病

由伯氏疏螺旋体所引起,以硬 蜱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炎症性多 系统损害,除慢性游走性红斑和关节炎外,还常伴有心脏损害和 神经系统受累等症状。

风湿的分类

1. 以关节炎为主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斯惕尔病又分为幼年型和成人型,强直性脊柱炎(AS),银屑病关节炎。 2. 与感染相关的:如风湿热,莱姆病,赖特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 3.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血管炎。

风湿病的分类

1. 以关节炎为主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斯惕尔病又分为幼年型和成人型,强直性脊柱炎(AS),银屑病关节炎。 2. 与感染相关的:如风湿热,莱姆病,赖特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 3.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血管炎。[1] [3]

8种咖啡不同的味道

玛莎克兰咖啡:把热咖啡、砂糖、红葡萄酒倒入小锅中加热,再徐徐倒入杯中,咖啡上加一片柠檬和肉桂棒,肉桂棒的作用就等于汤匙,在轻轻搅拌兼,随热气飘散出来的,除了咖啡香之外,还有肉桂和柠檬的芬芳。 贵妇人咖啡:此种咖啡由贵夫人兰妮所发明。咖啡溶入牛奶中的感觉,就像贵夫人雍容华贵的气质。 原则上以二分之一的咖啡加二分之一的牛奶混合起来喝的,但也可以随个人喜好自行调整比例。 如果喜欢的话甚至不妨加入一两滴白兰地或威士忌增加香味。 维也纳咖啡:维也纳咖啡源于奥地利,咖啡、鲜奶油和糖的组合。喝的时候上面浓香的冰

如何诊断患者否患上莱姆病

根据流行病学和特征性的慢性游走性红斑以及在皮肤病变后 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受累症状可初步诊断,实验室检查可帮助 诊断。

风湿病疾病分类

1. 以关节炎为主的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斯惕尔病又分为幼年型和成人型,强直性脊柱炎(AS),银屑病关节炎。 2. 与感染相关的 如风湿热,莱姆病,赖特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 3.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血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