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的饮食
病毒性脑炎的饮食
【药膳食疗】
栀子粥:
[原料]栀子15 g,人参10 g,柴胡15 g,雄鼠粪5粒,粟米60 g,清水适量。
[制法]前4味药加清水适量煎煮约20分钟后,去渣,入粟米再煮成黏稠稀饭。
[功效]清热益气生精。用于各种传染病引起的高热、瘀斑、病情后期,或因食过多,劳累,头痛壮热等。
[服法]温服,代佐餐服用。
病毒性脑炎的病因有哪些
一、多种病原体可致脑炎
很多病原体可引起脑炎、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如结核杆菌、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芽生菌、粗球孢子菌、荚膜菌、寄生虫、弓形体、隐球菌等。此外,一些疾病如非典型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及胶原性血管病等也可表现脑炎的症状,但是脑炎中最重要的病原体是病毒。
病毒感染也常累及脑膜出现脑膜炎,脑膜炎可分为细菌性和无菌性两种,后者是指脑脊液涂片和细菌培养阴性的脑膜炎。由于无菌性脑膜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所以无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几乎成为同义词。病毒性脑膜炎的病程一般较短,预后较好。病毒性脑膜脑炎是指脑组织和脑膜同时感染。
二、百余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脑炎
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种类很多,如虫媒病毒、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副黏病毒、风疹病毒、弹状病毒、腺病毒、逆转录病毒、沙粒病毒等。
全世界大约有100余种病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患病率约为3.5~7.4/10万人,粗略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5万~30万病毒性脑炎病例。病毒性脑炎可分为流行性和散在性两种,前者多为具有传播媒介的病毒性脑炎,如乙型脑炎、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和委内瑞拉马脑炎、呼吸道传播的脑炎等,而散在性脑炎可由疱疹病毒或风疹病毒等引起。
我国常见的虫媒病毒性脑炎有蚊虫传播的乙型脑炎、蜱传播的森林脑炎。疱疹病毒性脑炎呈世界性分布,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新近分离的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也具有神经细胞嗜性。此外,至少有4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脑炎、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发现的肠道病毒-71型。
总之,病毒性脑炎的预后与所感染的病原密切相关。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预后较差,不少存活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除注意体格锻炼外,注射各种抗病毒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脑炎的根本途径。
病毒性脑膜炎病因是什么
病毒性脑膜炎大多数为肠道病毒感染,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成流行或散在发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和腺病毒感染。腮腺炎病毒多发于冬春季节,常为自限性。疱疹性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虫媒病毒为一类通过在脊椎动物和嗜血节肢动物宿主间传播而保存在自然界的病毒,分布在多个病毒家族,至少有80种可使人类染病。
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原因有很多种,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因吧。
1、多种病原体可致脑炎
很多病原体可引起脑炎、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如结核杆菌、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芽生菌、粗球孢子菌、荚膜菌、寄生虫、弓形体、隐球菌等。此外,一些疾病如非典型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及胶原性血管病等也可表现脑炎的症状,但是脑炎中最重要的病原体是病毒。
病毒感染也常累及脑膜出现脑膜炎,脑膜炎可分为细菌性和无菌性两种,后者是指脑脊液涂片和细菌培养阴性的脑膜炎。由于无菌性脑膜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所以无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几乎成为同义词。病毒性脑膜炎的病程一般较短,预后较好。病毒性脑膜脑炎是指脑组织和脑膜同时感染。
2、百余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脑炎
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种类很多,如虫媒病毒、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副黏病毒、风疹病毒、弹状病毒、腺病毒、逆转录病毒、沙粒病毒等。
病毒性脑炎可可以分为流行性和散在性两种,前者多为具有传播媒介的病毒性脑炎,如乙型脑炎、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和委内瑞拉马脑炎、呼吸道传播的脑炎等,而散在性脑炎可由疱疹病毒或风疹病毒等引起。
我国常见的虫媒病毒性脑炎有蚊虫传播的乙型脑炎、蜱传播的森林脑炎。疱疹病毒性脑炎呈世界性分布,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新近分离的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和7型(HHV-7)也具有神经细胞嗜性。此外,至少有4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脑炎、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也称肠道致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和新发现的肠道病毒-71型。
脑炎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1、环境原因:环境的或职业性地暴露于铅、一氧化碳或某一化学物质。使用某些药物或过量酒精摄入。缺乏睡眠、应激、或激素改变。停用某些抗忧郁和抗焦虑药物。
2、遗传原因:在不同的家族里已发现有许多类型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并且有些家族被检测出某一特殊基因异常。这些基因异常可导致人体内钙、钾、钠以及其他化学物质代谢细微的改变。遗传因素通常不是直接引发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因,但会间接影响疾病发展。基因能影响药物代谢途径,或者可导致大脑局部神经元畸形。
3、其他疾病:引起脑损害的疾病往往也是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的原因。有时通过治疗原发病可以阻止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发展。但也有病例,原发病治愈后仍继续发生发作。发作是否能停止取决于原发病的类型、受侵袭脑组织的部位以及脑损害的程度。
4、产前损伤: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哪些?对于胎儿而言,大脑的发育对产前损伤是十分敏感的,怀孕的母亲曾经患有感染、饮食不当、吸烟或者滥用药物及饮酒都会导致产前损伤。以上都可能导致脑性麻痹。大约20%儿童期的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发作是由脑性麻痹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
5、大脑的生化因素:专家说,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可能是某些大脑内的化学物质平衡失调导致的,这些化学物质帮助到脑内的神经细胞传递电冲动,这些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6、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可以导致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发作,如果颅脑损伤较严重,发作可能在近几年就会发生。而如果损伤是轻微的,发作的危险就会比较小。
病毒性脑炎的饮食
1.白虎人参粥:知母10g,石膏30g,甘草10g,人参15g,粳米50g。先将人参单煎取液,上述三味药加冷水300ral煎成 200ml汁液,另外将粳米洗后加冷水500ral,在旺火上煮开后改为微火,直到成粥时,把药液并入,再煮片刻即可。每服150~200ml,每日3 次,可连服3~5天。
2.荷叶药汁八宝饭:薏苡仁50g,莲米15g,粳米250g,鲜荷叶3张,扁豆30g,白豆蔻10g,杏仁 20go先将粳米淘净放入开水锅里煮七成熟,捞入盆内,拌入白糖。把以上药物摆在荷叶上,再将粳米饭放在药上,用荷叶包好,笼蒸熟,取出扣人盘中,再撒上胡萝卜丝和小葱等青红丝,分次服食。
饮食要求:
食用低脂肪、高纤维有营养的食物,尽量避免吃糖和加工食物,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
常见脑炎有几种呢
脑炎现今尚无完善的分类法,今天将为大家介绍临产上常用的分类方法。临产主要分为非化脓性脑炎和化脓性脑炎。
1、非化脓性脑炎
(1)病毒性脑炎。主要包括疱疹病毒性脑炎,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虫媒病毒性脑炎,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等。此外还有肠道病毒性脑炎,其它如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狂犬病、慢病毒等脑炎。
(2)非病毒性脑炎。主要有真菌性脑炎,比如常见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二是立克次体(Q热、斑疹伤寒);三是螺旋体,如神经梅毒等。此外,还有原虫、蠕虫等。
(3)散发性脑炎。这种脑炎根据其所属类型可以分为病毒直接感染或各种原因损害了患者的免疫机能,从而导致脑的变态反应或脱髓鞘改变等异常免疫。
2.化脓性脑炎
这种类型主要包括细菌引起的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
虽然脑炎它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但也不用对此特别恐惧。对于流行性脑炎,流行病多发季节要注意预防,不要长时间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注意空气流通。有些脑炎病毒是通过蚊虫传播的,所以进入林区的时候要穿一些能起到保护作用的长衣长裤,防止蚊虫叮咬。若发现身体异常,及时就医,对症下药,早发现早治疗。
小儿脑炎是怎么引起的
可由病毒、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
病毒性脑炎可分为流行性脑炎和散发性脑炎。流行性脑炎有明确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以流行性乙型脑炎多见,在东北森林地区还有森林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虫媒脑炎,多发生在7、8、9月份蚊虫孽生期;森林脑炎多发生在5、6、7月份,脑炎的病因由蜱传播;散发性脑炎可全年散在发病,没有突出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其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最为多见;病毒性脑炎还可以由腺病毒、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慢病毒等引起。
其他细菌引起的脑膜脑炎,包括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真菌等。
小儿脑炎会不会传染
小儿脑炎传染吗?小儿脑炎只有病毒性脑炎才会传染,脑炎的传染一般通过蚊虫叮咬来传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蚊虫叮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介绍这篇文章
1 只有病毒性脑炎才会传染 小儿脑炎传染吗?小儿脑炎只有是病毒性脑炎才会传染,细菌性脑炎是不会传染。
2 小儿脑炎是神经系统感染性的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常表现为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症状等。该病是小儿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两岁以内小儿脑炎的发病率较高。病毒性脑炎的病情轻重差异很大,轻者预后良好,重者可留有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 是一种是一种很凶恶的传染病,但是只要我们积极作好预防工作,是完全可以防止的。引起乙型脑炎的病毒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欢生存在人和与人接近的动物的脑子里,特别是喜欢生在黑斑蚊的身体里。当蚊子吮吸了含有病毒的血液以后,病毒便在蚊体内繁殖,经过了一个潜伏期,当他再咬人的时候,就把病毒传给健康人。病毒进到人的身体后,就顺着血液走到脊髓和脑子里,大量生长繁殖起来,人就会得脑炎了。
病毒性脑炎病因是什么
1、多种病原体可致脑炎
很多病原体可引起脑炎、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如结核杆菌、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芽生菌、粗球孢子菌、荚膜菌、寄生虫、弓形体、隐球菌等。此外,一些疾病如非典型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及胶原性血管病等也可表现脑炎的症状,但是脑炎中最重要的病原体是病毒。
病毒感染也常累及脑膜出现脑膜炎,脑膜炎可分为细菌性和无菌性两种,后者是指脑脊液涂片和细菌培养阴性的脑膜炎。由于无菌性脑膜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所以无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几乎成为同义词。病毒性脑膜炎的病程一般较短,预后较好。病毒性脑膜脑炎是指脑组织和脑膜同时感染。
2、百余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脑炎
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种类很多,如虫媒病毒、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副黏病毒、风疹病毒、弹状病毒、腺病毒、逆转录病毒、沙粒病毒等。
病毒性脑炎可可以分为流行性和散在性两种,前者多为具有传播媒介的病毒性脑炎,如乙型脑炎、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和委内瑞拉马脑炎、呼吸道传播的脑炎等,而散在性脑炎可由疱疹病毒或风疹病毒等引起。
我国常见的虫媒病毒性脑炎有蚊虫传播的乙型脑炎、蜱传播的森林脑炎。疱疹病毒性脑炎呈世界性分布,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新近分离的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和7型(HHV-7)也具有神经细胞嗜性。此外,至少有4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脑炎、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也称肠道致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和新发现的肠道病毒-71型。
病毒性脑炎如何鉴别诊断
对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病毒学分析。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需要与其他病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由于上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需要结合病史、脑脊液检查及病原学分析进行鉴别。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颅内出血、脑膜白血病、高热惊厥等也需要与病毒性脑炎鉴别。
病毒性脑炎饮食保健
1.白虎人参粥:知母10g,石膏30g,甘草 10g,人参15g,粳米50g。先将人参单煎取液,上述三味药加冷水300ral煎成200ml汁液,另外将粳米洗后加冷水500ral,在旺火上煮开后改为微火,直到成粥时,把药液并入,再煮片刻即可。每服150~200ml,每日3次,可连服3~5天。
2.荷叶药汁八宝饭:薏苡仁 50g,莲米15g,粳米250g,鲜荷叶3张,扁豆30g,白豆蔻10g,杏仁20go先将粳米淘净放入开水锅里煮七成熟,捞入盆内,拌入白糖。把以上药物摆在荷叶上,再将粳米饭放在药上,用荷叶包好,笼蒸熟,取出扣人盘中,再撒上胡萝卜丝和小葱等青红丝,分次服食。
饮食要求:食用低脂肪、高纤维有营养的食物,尽量避免吃糖和加工食物,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
通过以上介绍,对病毒性脑炎饮食保健方法,都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对它治疗的时候,可以选择以上的饮食方式,这样对疾病治疗的时候,才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而且这些食物,对人体各方面营养补充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小儿病毒性脑炎
病情轻重差异很大,取决于病变主要是在脑膜或脑实质。一般说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经过较脑膜炎严重,重症脑炎更易发生急性期死亡或后遗症。
1.病毒性脑膜脑炎
急性起病,或先有上感或前驱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软弱、嗜睡。年长儿会诉头痛,婴儿则烦躁不安、易激惹。一般很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可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但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病程大多在1~2周内。
2.病毒性脑炎
起病急,但其临床表现因主要病理改变在脑实质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而有不同。
(1)大多数患儿因弥漫性大脑病变而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颅压增高症状。惊厥大多呈全身性,但也可有局灶性发作,严重者呈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可有嗜睡、昏睡、昏迷、深度昏迷,甚至去皮质状态等不同程度意识改变。若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瞳孔不等大,要考虑颅内高压并发脑疝可能性。部分患儿尚伴偏瘫或肢体瘫痪表现。
(2)有的患儿病变主要累及额叶皮层运动区,临床则以反复惊厥发作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发热。多数为全身性或局灶性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少数表现为肌阵挛或强直性发作。皆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3)若脑部病变主要累及额叶底部、颞叶边缘系统,患者则主要表现为精神情绪异常,如躁狂、幻觉、失语、以及定向力、计算力与记忆力障碍等。伴发热或无热。多种病毒可引起此类表现,但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最严重,该病毒脑炎的神经细胞内易见含病毒抗原颗粒的包涵体,此时被称为急性包涵体脑炎,常合并惊厥与昏迷,病死率高。
其他还有以偏瘫、单瘫、四肢瘫或各种不自主运动为主要表现者。不少患者可能同时兼有上述多种类型表现。当病变累及锥体束时出现阳性病理征。
全身症状可为病原学诊断提供线索,如手-足-口特异分布的皮疹提示肠道病毒感染,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提示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西尼罗河病毒感染则可能表现为腹泻和躯干皮肤红斑。
病毒性脑炎吃什么比较好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故又称散发性脑炎。引起脑炎常见的病毒有肠道病毒、单纯胞疹病毒、粘液病毒和其他一些病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颅内高压征,如发热、头痛、呕吐、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但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和范围不同,病情可轻重不一,形式亦多样。
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 ,有多种类型 ,以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最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病 ,一半以上发生于 20岁以上的成人。发病前可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肌肉痛、嗜睡、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约 1/4患者可有口唇疱疹病史。什么是病毒性脑炎
多数脑炎患者起病较急 ,体温高达 38. 4℃~ 40℃ ,并有轻微的意识和人格改变 ,随后病情缓慢进展 ,精神症状突出 ,如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言语减少、情感淡漠和表情呆滞 ,病人呆坐或卧床 ,行动懒散 ,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神经症状可表现为偏瘫、偏盲、失语、眼肌麻痹、多动等。多数病人有意识障碍 ,可出现嗜睡、昏睡、昏迷等。什么是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患者病程为数日至 1~2个月,病人以往预后都不好 ,生存者多留有偏瘫失语健忘、精神障碍等后遗症 ,随着阿昔洛韦等一些新的抗病毒药物的推出 ,目前只要治疗及时 ,一般均能痊愈,但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仍可有后遗症 ,后遗症在半年甚至数年后经过综合治疗仍能逐渐恢复。什么是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如何鉴别诊断
对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病毒学分析。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需要与其他病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
由于上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需要结合病史、脑脊液检查及病原学分析进行鉴别。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颅内出血、脑膜白血病、高热惊厥等也需要与病毒性脑炎鉴别。
病毒性脑炎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随着病毒学研究特别是组织细胞培养,血及脑脊液感染病原学检测技术的发展,现已明确,本病大多数为肠道病毒感染,其次为腮腺炎病毒及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少数为疱疹性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及巨细胞病毒等病毒偶可导致本症。
肠道病毒是一种最小的无被膜RNA病毒,可在污水中较长时期生存,人类为肠道病毒的天然宿主,肠道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可以进入细胞胞质并破坏及杀死细胞,肠道病毒一般分为3种,即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此外,还有尚未分类的肠道病毒,而这几种肠道病毒均有许多亚型,如柯萨奇病毒有A型及B型,但两型均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并偶可引起脑炎及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埃可病毒可在正常粪中经细胞培养分离出来,一般并不致病,埃可病毒有30余种血清型。
(二)发病机制
病毒经肠道(如肠道病毒)或呼吸道(如腺病毒和出疹性疾病)进入淋巴系统繁殖,然后经血流(虫媒病毒直接进入血流)感染颅外某些脏器,此时患者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在病毒血症的后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经脉络丛进入脑脊液,出现中枢神经症状,若宿主对病毒抗原发生强烈免疫反应,将进一步导致脱髓鞘,血管与血管周围脑组织损害。
该病毒在人体内还可导致心肌炎,咽炎,肋间肌痛及皮肤等器官损害。
病理改变大多弥漫分布,但也可在某些脑叶突出,呈相对局限倾向。
脑部大体观察一般均无特殊异常,可见脑表面血管充盈及脑水肿的表现,脑膜和(或)脑实质广泛性充血,水肿,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病变主要在软脑膜,可查见蛛网膜有单核细胞浸润,大脑浅层可有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形成的血管套,血管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髓鞘崩解,但深层脑及脊髓组织无炎性改变和神经细胞坏死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