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病毒性脑炎怎么办

病毒性脑炎怎么办

【讲解病因】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80%以上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其次为虫媒病毒、腮腺炎病毒和疱疹病毒等。轻者能自行缓解,重者可导致后遗症及死亡。【说明表现】

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史、接触动物或昆虫叮咬史,该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决定于神经系统受累的部位,病毒治病的强度。轻者仅有表情淡漠、嗜睡、发热、头痛、呕吐等,重者表现为神志不清、抽搐、肢体活动障碍或瘫痪、失语,出现脑疝,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介绍治疗】

1、抗病毒:根据病毒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等。

2、对症治疗:控制高热和循环衰竭,降低颅内压,抢救呼吸和循环衰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需要。

【重点教育】

1、饮食 给予营养丰富、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肉饼汤等。昏迷者给予鼻饲。

2、体位与活动 头痛者可抬高头肩部,病重患儿尽量不要搬动头部,腰椎穿刺后采取去枕平卧4~6h,早期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先在床上活动,而后逐步下床活动。

3、复查时间及指征定期复查脑电图,一旦出现头痛、呕吐、惊厥等症状及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特殊交待】

1、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将呕吐物吐出,以防窒息。

2、保持皮肤、床单位清洁、干燥,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褥疮。

3、抽搐时,将压舌板包裹纱布放在上、下臼齿之间(牙关紧者勿强行撬开)以防舌咬伤。昏迷患儿每日口腔护理两次。

4、有肢体瘫痪患儿,应保持肢体功能位,及早加强功能锻炼和肌肉按摩,以促进康复,有语言障碍者,指导家长协助患儿进行语言训练。

小儿脑炎是怎么引起的

可由病毒、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病毒性脑炎可分为流行性脑炎和散发性脑炎。流行性脑炎有明确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以流行性乙型脑炎多见,在东北森林地区还有森林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虫媒脑炎,多发生在7、8、9月份蚊虫孽生期;森林脑炎多发生在5、6、7月份,脑炎的病因由蜱传播;散发性脑炎可全年散在发病,没有突出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其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最为多见;病毒性脑炎还可以由腺病毒、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慢病毒等引起。

其他细菌引起的脑膜脑炎,包括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真菌等。

病毒性脑炎后遗症

病毒性脑膜炎后遗症是癫痫,癫痫病俗称羊角风,是由于脑细胞突然短暂过度放电而致的脑功能失调;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的症状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植物神经、精神等不同障碍或可兼而有之,临床上以突然意识丧失,突然跌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或口中怪叫,醒后如常人。

病毒性脑膜炎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内,一般不超过3周,有自限性,预后较好,多无并发症,不留后遗症。

极少数危重的可有后遗症,多数是可以恢复的,预后还和病毒的分类有关系:病毒性脑炎的预后与病变的范围和病情的轻重有关。脑部病变较局限且未侵犯"生命中枢",病情较轻时,其预后往往良好。如昏迷持续时间较长,或有频繁惊厥时,脑部缺氧及病理变化加重,预后多较差,容易留有神经、精神的后遗症。某些病毒所致的脑炎预后较差,如西方马脑炎患儿常有后遗症,年龄愈小愈严重。

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EEG)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易被家人及患儿所接受,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病毒性脑炎时脑电图异常率可达90 %以上,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异常慢活动背景,多数患儿的脑电图改变与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并随病情好转而逐渐恢复,病情重者脑电图恢复慢。

但需要注意:

(1)病毒性脑炎脑电图的改变是非特异的,绝不能过分强调脑电图的诊断价值。脑电图正常,不能排除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异常,也不能肯定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些地区部分儿科医生仅仅依据患儿出现头痛或其他非特异性症候,加上脑电图出现“轻度异常”,即做出“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是不正确的。

(2)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异常的程度与实际病变严重性不一定完全一致;病毒性脑炎的异常脑电图恢复较临床恢复为慢,常为数周或数月之久;个别病毒性脑炎恢复期随访脑电图出现痫样放电,如果未出现临床发作,不能单凭脑电图诊断癫痫,甚至加用抗癫痫药物。

病毒性脑炎如何鉴别诊断

对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病毒学分析。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需要与其他病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

由于上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需要结合病史、脑脊液检查及病原学分析进行鉴别。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颅内出血、脑膜白血病、高热惊厥等也需要与病毒性脑炎鉴别。

小儿脑炎会不会传染

小儿脑炎传染吗?小儿脑炎只有病毒性脑炎才会传染,脑炎的传染一般通过蚊虫叮咬来传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蚊虫叮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介绍这篇文章

1 只有病毒性脑炎才会传染 小儿脑炎传染吗?小儿脑炎只有是病毒性脑炎才会传染,细菌性脑炎是不会传染。

2 小儿脑炎是神经系统感染性的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常表现为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症状等。该病是小儿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两岁以内小儿脑炎的发病率较高。病毒性脑炎的病情轻重差异很大,轻者预后良好,重者可留有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 是一种是一种很凶恶的传染病,但是只要我们积极作好预防工作,是完全可以防止的。引起乙型脑炎的病毒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欢生存在人和与人接近的动物的脑子里,特别是喜欢生在黑斑蚊的身体里。当蚊子吮吸了含有病毒的血液以后,病毒便在蚊体内繁殖,经过了一个潜伏期,当他再咬人的时候,就把病毒传给健康人。病毒进到人的身体后,就顺着血液走到脊髓和脑子里,大量生长繁殖起来,人就会得脑炎了。

病毒性脑膜炎病因是什么

病毒性脑膜炎大多数为肠道病毒感染,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成流行或散在发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和腺病毒感染。腮腺炎病毒多发于冬春季节,常为自限性。疱疹性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虫媒病毒为一类通过在脊椎动物和嗜血节肢动物宿主间传播而保存在自然界的病毒,分布在多个病毒家族,至少有80种可使人类染病。

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原因有很多种,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因吧。

1、多种病原体可致脑炎

很多病原体可引起脑炎、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如结核杆菌、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芽生菌、粗球孢子菌、荚膜菌、寄生虫、弓形体、隐球菌等。此外,一些疾病如非典型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及胶原性血管病等也可表现脑炎的症状,但是脑炎中最重要的病原体是病毒。

病毒感染也常累及脑膜出现脑膜炎,脑膜炎可分为细菌性和无菌性两种,后者是指脑脊液涂片和细菌培养阴性的脑膜炎。由于无菌性脑膜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所以无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几乎成为同义词。病毒性脑膜炎的病程一般较短,预后较好。病毒性脑膜脑炎是指脑组织和脑膜同时感染。

2、百余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脑炎

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种类很多,如虫媒病毒、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副黏病毒、风疹病毒、弹状病毒、腺病毒、逆转录病毒、沙粒病毒等。

病毒性脑炎可可以分为流行性和散在性两种,前者多为具有传播媒介的病毒性脑炎,如乙型脑炎、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和委内瑞拉马脑炎、呼吸道传播的脑炎等,而散在性脑炎可由疱疹病毒或风疹病毒等引起。

我国常见的虫媒病毒性脑炎有蚊虫传播的乙型脑炎、蜱传播的森林脑炎。疱疹病毒性脑炎呈世界性分布,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新近分离的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和7型(HHV-7)也具有神经细胞嗜性。此外,至少有4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脑炎、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也称肠道致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和新发现的肠道病毒-71型。

小儿脑炎是怎么引起的

可由病毒、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

病毒性脑炎可分为流行性脑炎和散发性脑炎。流行性脑炎有明确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以流行性乙型脑炎多见,在东北森林地区还有森林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虫媒脑炎,多发生在7、8、9月份蚊虫孽生期;森林脑炎多发生在5、6、7月份,脑炎的病因由蜱传播;散发性脑炎可全年散在发病,没有突出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其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最为多见;病毒性脑炎还可以由腺病毒、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慢病毒等引起。

其他细菌引起的脑膜脑炎,包括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真菌等。

相关推荐

如何检查是否患上病毒性脑炎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有时白细胞可以升高。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多清亮,白细胞总数增加,多在300×10^6/L以下,以淋巴细胞为主。病毒性脑炎的检查下少数患儿脑脊液白细胞总数可正常。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蛋白质大多轻度增高或正常,糖和氯化物无明显改变。涂片或细菌培养均阴性。 3.病毒病原学诊断 目前有关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检查主要有:①病毒分离:对于不同的病毒可以从不同标本中进行病毒分离,提供病原学证据,具有病毒性脑炎的确诊价值。如脑脊液(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唾液、

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与诊断

一、诊断标准 大多数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的诊断有赖于排除颅内其他非病毒性感染,Reye综合征等常见急性脑部疾病后确立。 少数患者若明确地并发于某种病毒性传染病,或脑脊液检查证实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者,可直接支持颅内病毒性感染的诊断。 根据临床起病比较迅速,以发热,头痛为主,有脑膜刺激征,CSF检查无色透明,白细胞呈轻,中度增多,且以单核细胞为主等改变,若患者缺乏脑主质损害的证据,不难考虑为病毒性脑膜炎,但仅就临床表现完全排除病毒性脑炎并非易事,特别是病情严重,发生神志障碍及抽搐者,即使脑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脑主质

脑炎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1、环境原因:环境的或职业性地暴露于铅、一氧化碳或某一化学物质。使用某些药物或过量酒精摄入。缺乏睡眠、应激、或激素改变。停用某些抗忧郁和抗焦虑药物。 2、遗传原因:在不同的家族里已发现有许多类型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并且有些家族被检测出某一特殊基因异常。这些基因异常可导致人体内钙、钾、钠以及其他化学物质代谢细微的改变。遗传因素通常不是直接引发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因,但会间接影响疾病发展。基因能影响药物代谢途径,或者可导致大脑局部神经元畸形。 3、其他疾病:引起脑损害的疾病往往也是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的原因。有时通过治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如何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 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1000×106/L(1000/mm3),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菌学检查。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

防儿童感冒转为病毒性脑炎

天气变化大,病毒活跃,容易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便随全身血液循环到达脑部,若引起脑实质炎症,就会发展为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常表现为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症状等。 这并不是说,孩子一感冒就会发展为病毒性脑炎。原来,病毒性脑炎的发病与年龄、机体免疫力、季节有关系。儿童因免疫系统和血脑屏障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发病,特别是当病毒较强,而儿童体质较弱时。正常成人由于大脑有血脑屏障的保护,不容易发生病毒性脑炎;但是当一个人过度疲劳、精神紧张、营养状态不良时,可导致机体免疫

病毒性脑炎可导致脑瘫你知道吗

当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随后可侵入全身器官或中枢神经系统;亦可由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毒脑炎时,常引起神经细胞的炎症、水肿、坏死等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当炎症波及脑膜时,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病毒性脑炎轻重差别很大。既有高热不退者,也有仅为低热者。通常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精神面色不好,困倦多睡。重者可有抽风、昏迷、肢体瘫痪、呼吸节律不整等表现。由于病毒的种类不同,脑炎的表现也就多种多样。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带病毒的蚊子传播而发生,最易引起高热、抽风、昏

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轻者能自行缓解,危重者可导致后遗症及死亡。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患儿,正确的居家日常护理以及食疗都会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小儿病毒性脑炎由于致病病毒不同,可分为乙型脑炎、疱疹脑炎、腮腺炎脑炎、柯萨奇病毒脑炎、麻疹脑炎、水痘脑炎、风疹脑炎等。由于病变部位不同,发病的症状也多样。宝贝病毒性脑炎的后遗症多有智力、运动、视力、听力、语言障碍及癫痫。 小儿病毒性脑炎家庭护理 1.脑炎发病时多有高热,当患儿体温上升、有寒战时要注意保暖;用退热药时

病毒性脑炎饮食保健

1.白虎人参粥:知母10g,石膏30g,甘草 10g,人参15g,粳米50g。先将人参单煎取液,上述三味药加冷水300ral煎成200ml汁液,另外将粳米洗后加冷水500ral,在旺火上煮开后改为微火,直到成粥时,把药液并入,再煮片刻即可。每服150~200ml,每日3次,可连服3~5天。 2.荷叶药汁八宝饭:薏苡仁 50g,莲米15g,粳米250g,鲜荷叶3张,扁豆30g,白豆蔻10g,杏仁20go先将粳米淘净放入开水锅里煮七成熟,捞入盆内,拌入白糖。把以上药物摆在荷叶上,再将粳米饭放在药上,用荷叶包好

小儿病毒性脑炎与脑膜脑炎

【临床表现】病毒性脑炎大多同时累及脑膜,如脑膜炎的表现较为明显则称为脑膜脑炎。病毒性脑炎或脑膜脑炎有许多与无菌性脑膜炎相似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头痛、疲倦等。典型的脑炎患者具有明显的脑实质受累症状。常见的有严重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持续或频繁惊厥、弥漫性或局灶性神经体征。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见视乳头水肿。 腮腺炎脑膜脑炎中晚期可出现脑积水。系由于中脑导水管室管膜肉芽形成所引起的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故脑积水为梗阻性。临床特点是在病情趋于平稳后再次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的症状,神经影像学检查可见侧

脑膜炎如何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淮检查,在细胞数高于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 1000×106/L(1000/mm2),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胞学检查。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