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婆罗门参的形态特征

婆罗门参的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25-100厘米。根垂直直伸,圆柱状。茎直立,不分枝或分枝,有纵沟纹,无毛。下部叶长,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基部扩大,半抱茎,向上渐尖,边缘全缘,有时皱波状,中上部茎叶与下部叶同形,但渐小。

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植株含少数头状花序,但头状花序生枝端,花序梗在果期不扩大。总苞圆柱状,长2-3厘米,总苞片8-10枚,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3厘米,宽8-12毫米,先端渐尖,下部棕褐色。舌状小花黄色,干时蓝紫色。

瘦果长灰黑色或灰褐色,长约1.1厘米,有纵肋,沿肋有小而钝的疣状突起,向上急狭成细嚎,喙长0.8-1.1厘米,喙顶不增粗,与冠毛连结处有蛛丝状毛环。冠毛灰白色,长1-1.5厘米。花果期5-9月。

婆罗门参的药用

别名:土泡参、绿芨

来源:为菊科植物蒜叶婆罗门参的叶和根。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叶,秋季采根,鲜用或晒干。

性味: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主病后体虚;小儿疳积;头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叶3~12g;根15~30g。外用:适量,捣汁搽。

西洋参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木,西洋参主根呈圆形或纺锤形,表面浅黄色或黄白色,色泽油光,皮纹细腻,质地饱满而结实,断切面干净,呈现较清晰的菊花纹理,参片甘苦味浓,透喉,全体无毛。根肉质,纺锤形,有时呈分歧状。根茎短。茎圆柱形,长约25cm,有纵条纹,或略具棱。

掌状5出复叶,通常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长5~7cm;小叶片膜质,广卵形至倒卵形,长4~9cm,宽2.5~5cm,先端突尖,边缘具粗锯齿,基部楔形,最下两小叶最小;小叶柄长约1.5cm,最下二小叶柄较短或近于无柄。总花梗由茎端叶柄中央抽出,

西洋参较叶柄稍长或近于等长;伞形花序,花多数,花梗细短,基部有卵形小苞片1枚;萼绿色,钟状,先端5齿裂,裂片钝头,萼筒基部有三角形小苞片1枚;花瓣5,绿白色,矩圆形;雄蕊5,花丝基部稍宽,花药卵形至矩圆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上部分离呈叉状,下部合生;花盘肉质环状。浆果扁圆形,成对状,熟时鲜红色,果柄伸长。花期7月。果熟期9月。

西洋参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木,西洋参主根呈圆形或纺锤形,表面浅黄色或黄白色,色泽油光,皮纹细腻,质地饱满而结实,断切面干净,呈现较清晰的菊花纹理,参片甘苦味浓,透喉,全体无毛。根肉质,纺锤形,有时呈分歧状。根茎短。茎圆柱形,长约25cm,有纵条纹,或略具棱。掌状5出复叶,通常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长5~7cm;小叶片膜质,广卵形至倒卵形,长4~9cm,宽2.5~5cm,先端突尖,边缘具粗锯齿,基部楔形,最下两小叶最小;小叶柄长约1.5cm,最下二小叶柄较短或近于无柄。总花梗由茎端叶柄中央抽出,

西洋参较叶柄稍长或近于等长;伞形花序,花多数,花梗细短,基部有卵形小苞片1枚;萼绿色,钟状,先端5齿裂,裂片钝头,萼筒基部有三角形小苞片1枚;花瓣5,绿白色,矩圆形;雄蕊5,花丝基部稍宽,花药卵形至矩圆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上部分离呈叉状,下部合生;花盘肉质环状。浆果扁圆形,成对状,熟时鲜红色,果柄伸长。花期7月。果熟期9月。

婆罗门参有什么好处

婆罗门参,别名西洋牛蒡。

为菊科婆罗门参属,能形成肥大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

根系发达,肉质根为长圆椎形,表皮黄白色,光滑,根毛较多。

叶狭长丛生,又被称为“山羊须”,暗绿色。

头状花序,果实为瘦果,种子细长,两端尖,种皮粗糙,黄褐色。

生于山坡草地及林间草地,海拔1200~4500米。分布于新疆地区。

婆罗门参又称西洋牛剪,肉质可蒸煮、炸或作汤,有一种牡砺鲜味,被称为“蔬菜牡蝠”,嫩茎叶也可生食。

原产于欧洲南部的希腊、意大利等地,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病虫害较少。

欧美国家栽培较多,中国只有零星种植。

婆罗门参肉质根有蔬菜牡蛎之称,营养丰富,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3.3克、脂肪0.2克、糖类5.2克、维生素B10.08克、维生素B20.22毫克、维生素C8毫克、钙60毫克、磷75毫克、铁0.7毫克。

婆罗门参的嫩叶可生吃、作色拉,也可炒食、作汤。

肉质根烤、煮、油炸、作汤均可。

婆罗门参还具有治疗黄疸病、提神、利尿的功效,还可用作室观赏植物

罗望子的形态特征

罗望子,别名:酸角、酸豆、罗晃子、甜目坎等,拉丁文名tamarindus indica l.,为苏木科罗晃子属常绿乔木。原产印度及热带非洲,1900年引进台湾,东南亚国家将罗望子入菜,但在台湾均栽培为观赏树。罗望子非但是调味料,还是水果的一种。中国广州等省区有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罗望子可高达25m,树皮纵裂;荚果肥厚,扁圆筒状,外果皮薄脆,中果皮厚肉质;种子椭圆状,每果中含3~10粒,深褐色,具光泽。 罗望子状如豆荚,味道酸中带甜,成熟后的豆荚呈红色,去荚去子后挤压成一块块的砖头状,即可等待出售。市面上常见有砖状、片状、粉末与浓缩的果肉。其中以砖状保存原味最甚,又以来自泰国的为上等货,挑选时可以用手轻轻摸一摸,柔软的才会湿润有味。

婆罗门参的营养价值

婆罗门参的营养价值波罗门参,又名西洋牛蒡、西洋白牛蒡,原产于南欧地中海沿岸,属菊科婆罗门参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呈圆锥形,皮黄白色,肉质肥大,在根菜类中,婆罗门参可算是一种含钙、钾、磷、铁等矿质元素较高又极耐寒、耐贮藏的根菜。其肉质脆嫩,并具有牡蛎特有的香气,能为冬春市场增添新品种,特别是在中国北方冬季较严寒的地区更是一个值得发展的根菜。可煮熟后沾奶油食之,或擂碎成糊状,加入小麦粉,用油炸食之。肉质根有蔬菜牡蛎之称,营养丰富,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3.3克、脂肪0.2克、糖类5.2克、维生素B10.08克、维生素B20.22毫克、维生素C8毫克、钙60毫克、磷75毫克、铁0.7毫克。婆罗门参的嫩叶可生吃、作色拉,也可炒食、作汤。肉质根烤、煮、油炸、作汤均可。在烹调婆罗门参肉质根时,应在煮或蒸熟后再去皮,去皮后即放于有醋或柠檬汁的水中浸,以防止肉质根变黄褐色。蒸熟后去皮避免乳白色汁液的流失,才能保留婆罗门参特有的牡蛎风味。

婆罗门参的副作用有哪些

婆罗门参是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的一种食物,并且口味非常好,但是身体的不同时期食用对身体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同的,那么哪些人不适合吃婆罗门参,下面一起看一下吧。

副作用

无副作用

禁忌人群

无特殊禁忌

通过饮食对身体的调理是最安全的一种方法,了解了哪些人不适合吃婆罗门参以后,希望大家能够对自己的饮食有所能有所重视,及时的调整,这样身体才能更加健康。

沙参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胡萝卜状,[2] 茎高40-80厘米,不分枝,常被短硬毛或长柔毛,少无毛的。基生叶心形,大而具长柄;茎生叶无柄,或仅下部的叶有极短而带翅的柄,叶片椭圆形,狭卵形,基部楔形,少近于圆钝的,顶端急尖或短渐尖,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两面疏生短毛或长硬毛,或近于无毛,长3-11厘米,宽1.5-5厘米。

花序常不分枝而成假总状花序,或有短分枝而成极狭的圆锥花序,极少具长分枝而为圆锥花序的。花梗常极短,长不足5毫米;花萼常被短柔毛或粒状毛,少完全无毛的,筒部常倒卵状,少为倒卵状圆锥形,裂片狭长,多为钻形,少为条状披针形,长6-8毫米,宽至1.5毫米;花冠宽钟状,蓝色或紫色,外面无毛或有硬毛,特别是在脉上,长1.5-2.3厘米,裂片长为全长的1/3,三角状卵形;花盘短筒状,长1-1.8毫米,无毛;花柱常略长于花冠,少较短的。

蒴果椭圆状球形,极少为椭圆状,长6-10毫米。种子棕黄色,稍扁,有一条棱,长约1.5毫米。花期8-10月。2n=34。[3] 花萼被毛的变化颇大,大部分个体有短毛,有时却为柔毛,也有为粒状毛,更有少数无毛的。所有这些变化都是连续的。本种的鉴别特征是叶无柄,花序假总状或狭圆锥状,花梗短,花萼大多被毛,裂片长钻形而全缘,基部最宽。[1]

婆罗门参的生长习性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种子发芽适温22℃,幼苗期适温25℃左右,植株既耐寒、又抗热,盛夏35℃左右可正常生长,成株地下部能耐-17℃低温,翌春复生。土壤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瘠薄板结的土壤会发生歧根、裂根、造成畸形,降低品质与产量。喜中性或偏碱性土壤,生长期需较多钾肥。较耐干旱,但是在肉质根膨大期需水较多,土壤湿度要求维持在65-80%

婆罗门参栽培技术

季节

一般采用春播秋收北方地区5~6月播种,10月下旬收获,收获后进行窖藏。南方地区6月份播种,10月下旬成熟,植株可在露地过冬,随时食用随时挖收。为了延长供应期,也可采取春种夏收的栽培方式。

施肥

最好在播种前一年深耕,使土地充分晾晒,耕作层要在50cm上下。播种前施入基肥,每亩用腐熟的牛马粪或其它厩肥2500kg,深施40~50cm。

播种

婆罗门参一般蚕蛹种子繁殖,每年播种均应使用新种子。土壤施肥后,开沟直播,播种前一天浇足底水,水渗后开沟或穴。开沟播种时行距35cm,种子播于沟内,深2.5cm,播种不易过密。

管理

播种后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覆盖稻草等保墒防干,勤浇水。播后大约10~12天出苗,揭去覆盖物。待幼苗长成后间苗,2~3次间苗后,最后定苗时株距也分别为35×25cm,间苗时要注意区别幼苗和杂草。生长期间应及时中耕,拔除杂草,一般在封垄前中耕2~3次。在肉质根增长前期进行2~3次追肥。在肉质根增长中期每亩可追施硫酸铵5kg。夏季生长中要注意排除田间积水,施肥要避免浓度过大,并要离根部稍远一些,以免烧根。

采收

婆罗门参的根部极耐寒,只要在冬天不十分寒冷的地区,可以露地过冬或去除叶片梢部,铺上一层覆盖物过冬。在冬天寒冷的地区,可将根部挖出,贮藏于冷窖中,下垫湿沙子,留几寸叶片,可长期贮存。但贮藏时间如果过长,其牡蛎鲜味将显著减少。

采种

采种用种株可在冬季收获时选留根形整齐、无伤病、反应该品种特性的种根。按行距80cm,株距30~35cm定植于采种田,并培土保护。翌年春发芽后除去盖土,进行中耕、施肥、浇水。种株应及时搭架支撑,避免倒伏。种子成熟后搓去冠毛,风选后贮藏。

贮藏

婆罗门参耐寒并耐贮运。肉质根在低温贮藏时可产生极佳的牡蛎样味道。适宜在冷库或冷窖中低温贮藏。贮藏条件:温度,0℃;相对湿度,95%~98%;气体成分:氧,3%;二氧化碳,3%。运输时可用箱、筐、袋装。

肉质根色正、整齐,无机械伤、无病虫害;筐、箱、袋装。婆罗门参也是一种易于迅速变色的菜食,因此在做熟后如不立即食用,就将去皮的肉质根放在碗里并加入适量的食醋或柠檬酸,以防止肉质根变成黄褐色。

病虫防治

叶斑病

病害诊断:只为害叶片,叶片发病以下部老叶发病为多。在叶片上产生长圆形、长条形病斑。病斑边缘不整齐,黑褐色,边缘色深,中央色淡。病斑外围常褪绿,枯黄。重病时病叶提早枯死。

致病菌为一种链格孢菌。病菌分生孢子梗丛生,常1~3根一丛,淡青褐色,直或弯曲,有1~3个隔膜,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棍棒状,淡褐色,有3~7个横隔膜,1~3个纵隔膜,顶端胞细长,无色。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起越冬菌产生分生孢子侵染,引起田间发病。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灌溉水传播。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由伤口侵入,也可穿透表皮直接侵入。病势在田间发展较慢,但在温湿度条件适宜时病害也会迅速发展。

病菌要求高温、高湿条件。病菌在10~32℃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24~26℃。要求90%以上相对湿度,有水滴存在时才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

防治措施:

⑴精细整地,适时播种或定植。密度不宜过大。

⑵施足粪肥,适当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尤其是钾肥。合理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注意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⑶适时培土,疏掉下部老叶、黄叶。发现病叶及时摘除深埋。

⑷发病初期及时喷布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利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桃叶鸦葱

菊科,鸦葱属,多年生草本,高10-20cm,植株无毛。根粗,直立,根颈处常分枝形成地下直立或斜上升的根状茎,分枝或不分枝,外被深褐色的残存叶柄所成粗纤维。茎单生或数个 桃叶鸦葱丛生,直立或外倾。基生叶多数,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2-8mm,顶端渐尖,有的外弯,全缘,平或略皱曲,基部渐窄成不明显的柄,叶柄基部渐宽成鞘状,白色,抱茎,茎生叶苞片状,1-3枚,卵状三角形或披针形,长1cm,或更小。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总苞钟状柱形,长15-18mm,总苞片4-5层,外层小,三角状卵形,长约5mm,内层条状披针形,顶端渐尖,膜质边缘较宽,无毛,舌状花黄色,干时淡紫红色,长约16mm,舌片长约8mm,深色脉纹清楚,前断齿裂。瘦果(未熟)无毛,或于上端冠毛之下有一圈毛,平坦或有小疣;冠毛淡黄褐色,长约8mm,羽毛状,上部1/3粗糙。花期6-7月。

黑婆罗门参

黑婆罗门参或西班牙婆罗门参(Scorzonerahispanica),亦称黑牡蛎植物,蛇根,和蛇蝎的草,是向日葵家庭(Asteraceae的)一名四季不断的成员。它有黄色光芒花头。它培养作为根菜类。稀薄的黑根生长一米长和2cm直径。它有黑皮肤与白色内部物质。

食物价值

黑婆罗门参被认为滋补:它遏制蛋白质、油脂、这苷氨羰基丙氨酸、胆碱undlaevulin,并且矿物比如钾、钙、磷、钢、钠,和维生素a、B1、e和C。自从它还遏制这苷土木香粉、包括果糖,它是尤其适当为糖尿病患者。

婆罗门参的肉质根以鲜食为佳,风味由于牛蒡,有浓郁的牡蛎香味,可以烤、炖、炸或作汤等。其中以切薄片挂蛋糊油炸味道鲜美,似鲜炸牡蛎。其根皮有切口时会溢出白色汁液,易迅速变褐,故需即切即做。除鲜食外,还可以储藏与加工。其嫩叶可做沙拉或炒食。

婆罗门参根的厚实的黑皮肤是不可食的,必须被去除或在或在煮沸以后前。如果皮肤被取消在煮沸前,被剥皮的根应该立刻被浸没在水中与醋和面粉被混合,为了防止变色。因为根树汁是极端稠粘的,它经常更加方便剥它在煮沸支持以后20到25分钟。黑婆罗门参经常被吃与其它菜一起,譬如豌豆和红萝卜。但它是还普遍在一个白色调味汁,譬如bechamel调味汁或芥末调味汁。煮沸的婆罗门参根也许给套上外套按面团和并且被油炸。

吃婆罗门参上火吗

婆罗门参的营养价值非常的丰富,并且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食物,但是很多人都觉得经常吃婆罗门参会上火,有的时候不敢食用,那么吃婆罗门参会上火吗?

婆罗门参的营养价值

一、稳定化芦荟凝胶成份:木质素、芦荟酸、皂素、蒽醌、芦荟素、肉桂酸醌、芦荟苷大、芦荟大黄素、异芦荟苷、大黄素、蒽、酚、大黄根酸;二、维生素:维生素B1、叶酸、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酰胺、维生素E、维生素B6、维生素A、胆碱、(B-胡萝卜素); 三、必需氨基酸:赖氨酸、亮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四、单糖和粘多糖:纤维素、李糖、苷露糖、术糖 ;五、酶:氧化酶、脂酶、淀粉酶、Aliinase、过氧化氢酶;

吃婆罗门参上火吗

不会上火。婆罗门参性苦寒,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

上火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改善,上面就是对吃婆罗门参会上火吗的介绍,希望容易上火的人要特别注意。

婆罗门参的药用价值

婆罗门参营养成分

1、稳定化芦荟凝胶成份:木质素、芦荟酸、皂素、蒽醌、芦荟素、肉桂酸醌、芦荟苷大、芦荟大黄素、异芦荟苷、大黄素、蒽、酚、大黄根酸、 蒽Resistannol;

2、维生素:维生素B1、叶酸、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酰胺、维生素E、维生素B6、维生素A、胆碱、(B-胡萝卜素);

3、无机元素:Ca ;

4、单糖和粘多糖:纤维素、aoldonentose、葡萄糖、L-鼠李糖、苷露糖、术糖 ;

5、酶:氧化酶、脂酶、淀粉酶、Aliinase、过氧化氢酶;

6、必需氨基酸:赖氨酸、亮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

婆罗门参主要价值

婆罗门参药用

别名:土泡参、绿芨来源:为菊科植物蒜叶婆罗门参的叶和根。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叶,秋季采根,鲜用或晒干。

性味: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主病后体虚;小儿疳积;头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叶3~12g;根15~30g。外用:适量,捣汁搽。

婆罗门参食用

鸦葱鸡丝拉皮婆罗门参的肉质根以鲜食为佳,风味由于牛蒡,有浓郁的牡蛎香味,可以烤、炖、炸或作汤等。

其中以切薄片挂蛋糊油炸味道鲜美,似鲜炸牡蛎。

其根皮有切口时会溢出白色汁液,易迅速变褐,故需即切即做。

除鲜食外,还可以储藏与加工。其嫩叶可做沙拉或炒食。

婆罗门参的形态

二年生草本,高25~100厘米。根垂直直伸,圆柱状。茎直立,不分枝或分枝,有纵沟纹,无毛。下部叶长,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基部扩大,半抱茎,向上渐尖,边缘全缘,有时皱波状,中上部茎叶与下部叶同形,但渐小。

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植株含少数头状花序,但头状花序生枝端,花序梗在果期不扩大。总苞圆柱状,长2~3厘米,总苞片8-10枚,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3厘米,宽8~12毫米,先端渐尖,下部棕褐色。舌状小花黄色,干时蓝紫色。

瘦果长灰黑色或灰褐色,长约1.1厘米,有纵肋,沿肋有小而钝的疣状突起,向上急狭成细嚎,喙长0.8~1.1厘米,喙顶不增粗,与冠毛连结处有蛛丝状毛环。冠毛灰白色,长1~1.5厘米。花果期5~9月。[3]

婆罗门菊,也叫婆罗门参,在欧洲和美国南部很受欢迎。花和茎不能食用,能吃的是它的根。婆罗门菊的根有种刺鼻的气味,有点像牡蛎,又像鱼腥味。多用来制作调料,增添菜肴的鲜香,因此从菜到汤都少不了它。

相关推荐

人参的形态特征

人参是多年生宿根草本,人参主根高30-60厘米,肥厚,肉质,黄白色,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面稍有分枝;根状茎(芦头)短,直立。 人参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一年生植株茎顶只有一叶,叶具三小叶,俗名“三花”;二年生茎仍只一叶,但具5小叶,叫“巴掌”;三年生者具有二个对生的5小叶的复叶,叫“二甲子”;四年生者增至3个轮生复叶,叫“灯台子”;五年生者增至4个轮生复叶,叫“四匹叶”;六年生者茎顶有5个轮生复叶,叫“五匹叶”。 人参复叶掌状,小叶3-5片,中间3片近等大,有小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微呈倒卵形,长4-15厘

形态特征

马兰头根状茎有匍枝,有时具直根。茎直立,高30-70厘米,上部有短毛,上部或从下部起有分枝 基部叶在花期枯萎;茎部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3-6稀达10厘米,宽0.8-2稀达5厘米,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边缘从中部以上具有小尖头的钝或尖齿或有羽状裂片,上部叶小,全缘,基部急狭无柄,全部叶稍薄质,两面或上面有疏微毛或近无毛,边缘及下面沿脉有短粗毛,中脉在下面凸起。 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径6-9毫米,长4-5毫米;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倒披针形,长2毫米,

人参果 形态特征

人参果属茄科蔬菜、水果兼观赏型的草本植物。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为多年小灌木。在中国和日本为一年生栽培。株高60~150cm,茎基部木质化,茎节上易发生不定根。基部叶椭圆形,上部叶形如番茄,有些经过人工处理,便会有僧人、神仙等的图案。 叶 叶片生有绒毛。浆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成熟时果皮淡黄色,有些品种有紫色的条形斑纹,直径8-10毫米。花期4-6月,果期9-11月。果肉浅乳黄色。种子浅黄色,似茄子种子,使用年限为2年。根状茎长圆柱形,直径1-1.5厘米,多节,绿色至黄色。叶基生,4-8(-12)枚,近革质或纸

苦参的形态特征

落叶半灌木,高1.5~3m。根圆柱状,外皮黄白色。 茎直立,多分枝,具纵沟;幼枝被疏毛,后变无毛。奇数羽状复叶,长20~25cm,互生;小叶15~29,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4cm,宽1.2~2cm,先端渐尖,基部圆,有短柄,全缘,背面密生平贴柔毛;托叶线形。 总状花序顶生,长15~20cm,被短毛,苞片线形;萼钟状,扁平,长6~7mm,5浅裂;花冠蝶形,淡黄白色;旗瓣匙形,翼瓣无耳,与龙骨瓣等长;雄蕊10,花丝分离;子房柄被细毛,柱头圆形。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长5~8cm。种子间

形态特征

梨果的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梨果皮的功效: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根、枝叶、花可以润肺、消痰清热、解毒。 梨籽的功效:含有木质素,是一种不可溶纤维,能在肠子中溶解,形成像胶质的薄膜,能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硼充足时,记忆力、注意力、心智敏锐度会提高。 知道了梨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建议您春季不妨多吃些梨子来滋阴养肺

人参的形态特征

人参是 多年生宿根草本,人参主根高30-60厘米,肥厚,肉质,黄白色,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面稍有分枝;根状茎(芦头)短,直立。 人参 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一年生植株茎顶只有一叶,叶具三小叶,俗名“三花”;二年生茎仍只一叶,但具5小叶,叫“巴掌”;三年生者具有二个对生的5小叶的复叶,叫“二甲子”;四年生者增至3个轮生复叶,叫“灯台子”;五年生者增至4个轮生复叶,叫“四匹叶”;六年生者茎顶有5个轮生复叶,叫“五匹叶”。 人参 复叶掌状,小叶3-5片,中间3片近等大,有小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微呈倒卵形,长4-

紫参的形态特征

草本;茎长10-50厘米,近直立或披散状,有时平卧;根条状,稍肉质,数至十余条簇生和茎基部均红色;茎、枝均有4直棱或4狭翅,通常节部被硬毛,其余近无毛,很少微粗糙。叶纸质,形状和大小均多变异,线状披针形至卵形或倒卵形、长圆形至阔椭圆形,有时近圆形,通常长1-4厘米,很少达5厘米,宽0.3-2厘米,顶端渐尖至短尖,有时微骤尖,边缘常反卷,被短硬毛,两面近无毛或脉上被短硬毛。 很少上面微粗糙;基出脉3条,很少5条,通常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叶柄几无或上部叶有极短柄。聚伞花序三歧分枝成圆锥花序状,腋生和顶生,通

西洋参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木, 西洋参 主根呈圆形或纺锤形,表面浅黄色或黄白色,色泽油光,皮纹细腻,质地饱满而结实,断切面干净,呈现较清晰的菊花纹理,参片甘苦味浓,透喉,全体无毛。根肉质,纺锤形,有时呈分歧状。根茎短。茎圆柱形,长约25cm,有纵条纹,或略具棱。 掌状5出复叶,通常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长5~7cm;小叶片膜质,广卵形至倒卵形,长4~9cm,宽2.5~5cm,先端突尖,边缘具粗锯齿,基部楔形,最下两小叶最小;小叶柄长约1.5cm,最下二小叶柄较短或近于无柄。 总花梗由茎端叶柄中央抽出, 西洋参 较叶柄稍

人参的形态特征

人参是多年生宿根草本,人参主根高30-60厘米,肥厚,肉质,黄白色,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面稍有分枝;根状茎(芦头)短,直立。 人参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一年生植株茎顶只有一叶,叶具三小叶,俗名 “三花”;二年生茎仍只一叶,但具5小叶,叫“巴掌”;三年生者具有二个对生的5小叶的复叶,叫“二甲子”;四年生者增至3个轮生复叶,叫“灯台子”;五年生者增至4个轮生复叶,叫“四匹叶”;六年生者茎顶有5个轮生复叶,叫“五匹叶”。 人参复叶掌状,小叶3-5片,中间3片近等大,有小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微呈倒卵形,长4-15

芒果和鱼能一起吃吗

芒果和鱼是可以一起吃的,而且还有两者一起搭配的菜系。芒果的营养很丰富,是饮食中很常用的一种水果,可以跟鱼一起吃,一般不会引起有不良的反应和禁忌。但是像患者这样的情况,之前就对芒果有些过敏的情况,那么在用药期间最好是不要碰海鲜鱼虾之类的,因为有一些海鲜是有过敏诱发的可能的,牛羊肉也会有。所以尽量还是要避免与一些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一起吃。 芒果为漆树科芒果属热带常绿大乔木,高9到27米,叶为披针形,油绿而发亮,花小而多,红色或黄色,呈顶生圆锥花序,树的寿命长的可达几百年。原产印度及马来西亚,印度栽培历史最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