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膜炎的症状
胫骨骨膜炎的症状
1、附着胫骨表面的肌腱发炎。
2、小腿疼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有时有些肿胀。
4、胫骨被撞击。
5、当屈曲足趾和踝关节时,小腿胫骨疼痛。
6、胫骨的表面可能出现发红的现象。
在临床上骨膜炎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1.全身症状
非感染性骨膜炎全身症状轻微。只有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全身症状严重。前躯症状有全身倦怠,继以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畏寒,严重者可有寒战,多有驰张性高热达39~41℃,烦躁不安,脉搏快弱,甚至有谵妄,昏迷等败血症现象,亦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此病人往往有贫血、脱水和酸中毒。
2.局部症状
骨膜炎局部疼痛、局部充血水肿、活动障碍。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有局部剧烈疼痛和跳痛,肌肉有保护性痉挛,肢体不敢活动。患部肿胀及压痛明显。如病灶接近关节,则关节亦可肿胀,但压痛不显著。当脓肿穿破骨质、骨膜至皮下时,即有波动,穿破皮肤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
3.分类
(1)眼眶骨膜炎 视力障碍、红眼、眼球突出、眼痛、眼球运动障碍。
(2)胫骨骨膜炎 常见的原因是胫骨的骨膜发生炎症反应,胫骨上的肌肉接受过多的牵引力所致。附着胫骨表面的肌腱发炎;小腿疼痛;有时肿胀;胫骨被撞击;当屈曲足趾和踝关节时,小腿胫骨疼痛。
骨髓炎和骨膜炎的区别
1骨髓炎患者往往会有眉弓凹陷的症状,还有些患者会存在骨痛症状、关节僵硬,高热症状,局部流脓症状、还会发生软组织的肿胀症状,有些患者还可能会导致脊柱畸形等等并发症。
2骨膜炎主要是有局部的充血水肿症状,还有些患者会发生肌肉萎缩的症状,有些患者还会有视力障碍,眼球突出的症状,尤其是眼眶骨膜炎,往往还会有红眼的症状还有眼球运动障碍。
3骨膜炎常见的有胫骨骨膜炎,眼眶骨膜炎,有些患者还会引发骨髓炎,脑膜炎、脑水肿等等并发症,骨膜炎是可以引发骨髓炎的,两者的症状也是很多不同点的,包括并发疾病也是不相同的。
胫骨骨膜炎的简介
跑跳练习中,身体重力以及支撑反作用力反复作用于下肢,其小腿肌肉附着骨膜处长期受到牵拉、摩擦,致使胫腓骨骨膜出现炎症。胫骨骨膜炎的发生主要与跑、跳过程中比目鱼肌、趾长屈肌及腔骨前肌的猛烈收缩有关;腓骨骨膜炎则与拇长屈肌、腓骨长短肌的牵拉有关。可用骨膜舒痛.膏治疗。
医学上称为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好发于跑跳过多的运动。造成原因主要是:平时体育活动少,肌体协调能力差,突然加大运动训练,跑跳技术要领发挥不好,动作不正确,加上在过硬的运动场地活动时间过长,在跑跳过程中足部反复用力后蹬,小腿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肌肉不断牵扯,使小腿胫腓骨膜撕裂损伤,骨膜及骨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或骨膜下出血,血肿机化、骨膜增生及炎症性改变,临床表现为:无明显外伤史,逐渐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只是运动后小腿中下段疼痛,训练运动后渐渐加重,行走时呈跛行。重者小腿内侧或踝关节上方有局限性肿胀,皮肤灼热感,后蹬动作乏力,且疼痛剧烈,行走困难。检查见:病人小腿胫骨内侧缘中下段有明显压痛,部分病人呈现小腿上段压痛,触之高突不平,病人用足尖起跳或下蹲起立疼痛加重。X线摄片检查,大多数无明显异常,或显示骨膜增厚。
小腿骨膜炎发生主要是指小腿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由于肌肉附着于骨膜,当肌肉长期反复牵拉骨膜,会导致骨膜出现微小撕裂,局部血管扩张、充血、水肿导致骨膜炎。 运动前作好准备活动,以增强小腿的适应力,不要突然加大运动量,更不要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强度训练,同时尽量避免在太硬及凹凸不平的地段上锻炼。注意掌握训练的动作要领,注意跑跳时要放松和落地时的缓冲,在运动训练后作小腿自我按摩和热水浴,以便放松肌肉,消除疲劳。疲劳性骨膜炎发作后,也不要着急,通常只要减少下肢运动,两周左右可自愈,重者要停止体育训练,伤侧小腿可用弹性绷带固定二周或到医院就诊。注意该病发作时切忌在小腿下段内侧痛点用重手法摩擦,从而刺激骨膜引起反应性增厚,延长治愈时间。另外如已发作疼痛仍进行强度训练,在这样的外力持续刺激下将会造成骨膜受损,最后可能造成疲劳性骨折。
骨髓炎和骨膜炎的区别
1骨髓炎患者往往会有眉弓凹陷的症状,还有些患者会存在骨痛症状、关节僵硬,高热症状,局部流脓症状、还会发生软组织的肿胀症状,有些患者还可能会导致脊柱畸形等等并发症。
2骨膜炎主要是有局部的充血水肿症状,还有些患者会发生肌肉萎缩的症状,有些患者还会有视力障碍,眼球突出的症状,尤其是眼眶骨膜炎,往往还会有红眼的症状还有眼球运动障碍。
3骨膜炎常见的有胫骨骨膜炎,眼眶骨膜炎,有些患者还会引发骨髓炎,脑膜炎、脑水肿等等并发症,骨膜炎是可以引发骨髓炎的,两者的症状也是很多不同点的,包括并发疾病也是不相同的
在临床医学上骨膜炎患者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1.全身症状
非感染性骨膜炎全身症状轻微。只有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全身症状严重。前躯症状有全身倦怠,继以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畏寒,严重者可有寒战,多有驰张性高热达39~41℃,烦躁不安,脉搏快弱,甚至有谵妄,昏迷等败血症现象,亦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此病人往往有贫血、脱水和酸中毒。
2.局部症状
骨膜炎局部疼痛、局部充血水肿、活动障碍。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有局部剧烈疼痛和跳痛,肌肉有保护性痉挛,肢体不敢活动。患部肿胀及压痛明显。如病灶接近关节,则关节亦可肿胀,但压痛不显着。当脓肿穿破骨质、骨膜至皮下时,即有波动,穿破皮肤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
3.分类
(1)眼眶骨膜炎 视力障碍、红眼、眼球突出、眼痛、眼球运动障碍。
(2)胫骨骨膜炎 常见的原因是胫骨的骨膜发生炎症反应,胫骨上的肌肉接受过多的牵引力所致。附着胫骨表面的肌腱发炎;小腿疼痛;有时肿胀;胫骨被撞击;当屈曲足趾和踝关节时,小腿胫骨疼痛。
胫骨骨膜炎治疗
胫骨骨膜炎虽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运动过猛和过于激烈造成的,所以我们做运动之前,应该做好热身运动,防止不小心拉伤肌肉,拉伤胫腓骨等,造成疼痛。
胫骨骨膜炎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是初参加运动训练的人,尤其是青少年较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典型的运动史、发病史和反复疼痛史。治疗可用膏药骨膜舒痛。膏治疗。
症状
一般都无直接外伤史,但有跑跳运动过多史,发病缓慢,征象逐渐加重。疼痛是本病的主要自诉症状。初期多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小腿骨疼痛,休息后常可消失,再参加运动时又出现疼痛。若继续参力加负荷较大的跑跳运动,疼痛逐渐加重,部分患者有夜间疼痛,个别严重者跛行。急性期多有可凹性水肿;拟小腿下段较明显。胫骨内侧面、内后缘或腓骨下端有压痛,但压痛点一般都与肌肉附着处无明显关系。病程较长的患者,在胫骨内侧面上常能触摸到小结节或肿块,压之锐痛;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者,可见腓骨下端膨隆。后蹬痛是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的重要体征,即患者用足尖用力向后蹬地时出现疼痛,但用一般的抗阻屈踝屈趾试验时并无疼痛。早期X线片上常无阳性表现,晚期且反复发作的患者,多有骨膜增生反应。症状长期不见好转、局限性压痛显著的患者,应X线拍片检查以排除疲劳性骨折。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的症状:
1、小腿胫腓骨疼痛,大运动量后疼痛加剧,手触、走路支撑时均有疼痛感,个别患者夜间痛,多为隐痛、牵扯痛,严重的有刺痛和烧灼痛。2、压疼,在骨面上能摸到压痛点,有的较局限,有的较分散。3、肿胀,局部软组织有轻度凹陷性水肿。
造成胫腓骨骨膜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由于长时间在水泥地上或其它较硬的场地上运动,地面弹性差而造成的。2、运动中落地缓冲技术掌握的不好或使屈肌群过度疲劳所导致的。3、运动量猛增,跑跳练习过于集中,运动时间过长,使小腿受到较大的反作用力、出汗过多。
治疗
早期症状较轻的病人,无需特殊治疗,用弹力绷带裹扎小腿,减少下肢运动,休息时抬高患肢,大多数患者都可痊愈。经常疼痛或运动后疼痛较重的病人,应休息并用弹力绷带裹扎小腿,抬高患肢,可配合中药外敷、按摩、针灸、碘离子透入等。治愈后重新参加训练时,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加,以免再发。其中最为医生所善用的是骨膜舒痛膏。骨膜舒痛膏具有消肿、散淤、解疼、镇痛的作用,不仅能够快速消除骨膜炎患者的肿胀疼痛等症状,从而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而且能防止关节肿胀发作,促进骨膜组织修复,改善骨膜充血水肿状态。
消除和预防
1、克服恐惧心理。胫腓骨骨膜炎是一种常见病,稍加治疗即可恢复。2、穴位按摩。取坐位姿势,由下至上、由轻至重两腿交替进行。每天20分钟。选取承山、昆仑、足三里、阳陵泉、太溪等穴位。用温水浸浴配合按摩治疗,疼痛剧烈者在休息时要抬高患肢,缓解症状。3、训练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提高身体应激状态,使身体发热,减少肌肉沾滞性,克服惰性,对易损伤的小腿胫腓骨进行重点搓揉活动。4、掌握好各种运动姿势,做好放松活动。减少在弹性差、较硬地面上活动;加强在缓冲动作上的自我保护和做好课后的放松活动,增加运动后的营养,多饮开水。5、要穿着弹性较好的鞋子,以减少因身体重力落下而造成的震动。6、炎症早期要调整运动量,减小局部负荷运动时间,减小运动强度,防止突然加大运动量,避免长时间过分集中的跑、跳、后蹬、支撑练习。
关于胫骨骨膜炎的发病原因和怎么预防和消除这类疾病,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首先要合理安排运动量,避免高强度的运动训练,要适可而止,循序渐渐。更加不要做高抬腿,跨步跑等训练,最好是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如果不幸受伤,最好用绑带包裹小腿,还有要注意休息,这样就能很快地痊愈。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还是要到医院治疗。
骨膜炎有哪些表现症状
1、全身症状
非感染性骨膜炎全身症状轻微。只有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全身症状严重。前躯症状有全身倦怠,继以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畏寒,严重者可有寒战,多有驰张性高热达39~41℃,烦躁不安,脉搏快弱,甚至有谵妄,昏迷等败血症现象,亦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此病人往往有贫血、脱水和酸中毒。
2、局部症状
骨膜炎局部疼痛、局部充血水肿、活动障碍。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有局部剧烈疼痛和跳痛,肌肉有保护性痉挛,肢体不敢活动。患部肿胀及压痛明显。如病灶接近关节,则关节亦可肿胀,但压痛不显著。当脓肿穿破骨质、骨膜至皮下时,即有波动,穿破皮肤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
3、分类
(1)眼眶骨膜炎:视力障碍、红眼、眼球突出、眼痛、眼球运动障碍。
(2)胫骨骨膜炎:常见的原因是胫骨的骨膜发生炎症反应,胫骨上的肌肉接受过多的牵引力所致。附着胫骨表面的肌腱发炎;小腿疼痛;有时肿胀;胫骨被撞击;当屈曲足趾和踝关节时,小腿胫骨疼痛。
骨膜炎的种类有哪些
胫骨骨膜炎:症状为小腿胫骨表面,尤其是小腿胫骨的下半部疼痛。这种疼痛有时可以延伸到膝关节。一旦用手接触胫骨,会立即出现疼痛感。在跑步刚开始时,这种疼痛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会在跑步过程中慢慢消失,这一点不同于应力性骨折,后者一进行负重运动,就会疼痛不止。
前部眶骨膜炎:眼睑及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多偏向对侧、运动受限,眼眶缘有明显压痛,炎症晚期可自行破损,脓液流出而自愈。或反复发作形成瘘管,严重者可合并形成瘢痕性睑外翻。
后部眶骨膜炎:眼球向前方突出,若病灶在眼眶尖部则呈现眶上裂或眶尖综合征,上睑下垂,眼球固定不能移动,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甚至视力障碍,如向后蔓延到颅内可并发脑膜炎或脑水肿危及生命。
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是耳廓软骨膜的化脓性炎症。多为耳廓损伤, 如外伤、手术伤,耳针治疗或耳廓穿刺抽液等继发感染所致。致病菌以缘脓桿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如处理不当,耳廓卷缩,形成“菜花耳”样畸形。
胫骨骨膜炎是怎么回事
跑跳练习中,身体重力以及支撑反作用力反复作用于下肢,其小腿肌肉附着骨膜处长期受到牵拉、摩擦,致使胫腓骨骨膜出现炎症。 胫骨骨膜炎的发生主要与跑、跳过程中比目鱼肌、趾长屈肌及腔骨前肌的猛烈收缩有关;腓骨骨膜炎则与拇长屈肌、腓骨长短肌的牵拉有关。可用骨膜舒痛.膏治疗。
医学上称为胫腓骨 疲劳性骨膜炎。好发于跑跳过多的运动。造成原因主要是:平时体育活动少,肌体协调能力差,突然加大运动训练,跑跳技术要领发挥不好,动作不正确,加上在过硬的运动场地活动时间过长,在跑跳过程中足部反复用力后蹬,小腿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肌肉不断牵扯,使小腿胫腓骨膜撕裂损伤,骨膜及骨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或骨膜下出血, 血肿机化、 骨膜增生及炎症性改变,临床表现为:无明显外伤史,逐渐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只是运动后小腿中下段疼痛,训练运动后渐渐加重,行走时呈跛行。重者小腿内侧或踝关节上方有局限性肿胀,皮肤灼热感,后蹬动作乏力,且疼痛剧烈,行走困难。检查见:病人小腿胫骨内侧缘中下段有明显压痛,部分病人呈现小腿上段压痛,触之高突不平,病人用足尖起跳或下蹲起立疼痛加重。X线摄片检查,大多数无明显异常,或显示骨膜增厚。
小腿骨膜炎发生主要是指小腿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由于肌肉附着于骨膜,当肌肉长期反复牵拉骨膜,会导致骨膜出现微小撕裂,局部血管扩张、充血、水肿导致骨膜炎。 运动前作好准备活动,以增强 小腿的适应力,不要突然加大运动量,更不要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强度训练,同时尽量避免在太硬及凹凸不平的地段上锻炼。注意掌握训练的动作要领,注意跑跳时要放松和落地时的缓冲,在运动训练后作 小腿自我按摩和热水浴,以便放松肌肉,消除疲劳。 疲劳性骨膜炎发作后,也不要着急,通常只要减少下肢运动,两周左右可自愈,重者要停止体育训练,伤侧 小腿可用弹性绷带固定二周或到医院就诊。注意该病发作时切忌在 小腿下段内侧痛点用重手法摩擦,从而刺激骨膜引起反应性增厚,延长治愈时间。另外如已发作疼痛仍进行强度训练,在这样的外力持续刺激下将会造成骨膜受损,最后可能造成 疲劳性骨折。
胫骨骨膜炎的症状
骨膜炎症状主要是关节肿胀,其次是疼痛,功能障碍,肌萎缩,所以如果发现有类似的情况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细检查,以防漏诊,避免延误病情。有些患者在没有正确诊断下,盲目的治疗,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彻底痊愈骨膜炎是骨膜受到刺激产生炎症,造成分泌液失调形成积液的一种关节病变,骨膜炎能不能彻底治愈,认为注意三个环节,做好日常保健,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1、及时明确诊断
2、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
3、及时的功能锻炼和康复后保健
中医认为骨膜炎之发病与骨膜部位淤血不行,经络不通,气血阻及闪挫劳伤有关,伤及骨膜,致使气血不通而痛,遂生骨痹,可敷贴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之膏药以外治。骨膜炎会导致骨膜部位淤血不行,经络不通,气血阻滞等,症状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疼痛、瘀斑、肢体活动受限等。
研究证实,膏药外敷治疗,局部渗透力强,药物分子经皮肤吸收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处,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治愈之目的。
胫骨骨膜炎怎么治疗
一、治疗方法
1。适当控制下肢运动量:主要是控制用足尖跑或跳的动作,但不应停止练习,使下肢在不加重症状的情况下,逐步适应过来。同时,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起码每次运动前要有20分钟的热身;运动后加强局部按摩,并逐渐冷身。
2。温热敷:早期可于训练后用温热水(约50度)浸浴小腿,每次约半小时,对减轻炎症反应有良好效果。亦可局部用红花油涂抹。
3。疼痛较重,且局部摸到有小结节或肿块者,可用桂黄散敷患处。
4。穴位按摩。取坐位姿势,由下至上、由轻至重两腿交替进行。每天20分钟。选取承山、昆仑、足三里、阳陵泉、丰隆、太溪等穴位。重点在小腿部承山、阳陵泉、足三里穴进行揉捏、按压、点穴。用温水浸浴配合按摩治疗,疼痛剧烈者在休息时要抬高患肢,缓解症状。
5。针灸。取穴即同按摩穴位。但亦可取阿是穴进行“齐刺”,即在压痛点进针,针尖到骨头,然后在旁边再针刺二针。
二、伤后训练
除严重病例或骨折外,一般不必停训,但要适当调整跑跳训练的量,尤其是少做前脚掌跑、跳的动作,多在松软的草地上进行放松跑的练习。一周后即可加量,伤后训练时要用弹力绷带包裹小腿,休息后应加强放松、按摩及热敷。
三、预防
教练员或体育教师在安排运动量时,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高三时参加高考体训的学生,初始阶段,跑跳时量不要太大、太密,强度要适中,多强调着地的技术,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少在过硬的场地上进行长期的跑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