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照顾长期卧床病人的注意事项

照顾长期卧床病人的注意事项

有些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如糖尿病、血液病、肿瘤等,骨折后的病人,以及因脑中风、脑外伤而造成偏瘫的病人,在经过医院的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就可以回到家中进行康复期治疗了。这些病人由于大部分都不能起床活动,而只能卧床休息,因此使身体的重量长期压迫某处组织,使该处的皮肤,皮下组织长期得不到动脉血液的供给,而导致组织缺血,肿胀,破溃,坏死等一系列变化,医学上就称为褥疮。所以,对久病卧床不起的病人,特别是老人,就应该特别注意一些几点。

首先,病人要经常翻身,以减轻局部组织的受压;对于不能自己翻身的病人,家人要协助其定时翻身,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由于卧床时间太长,会引起排痰不畅,以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病人要经常不断地变换体位。这里,附带给大家讲一讲病人经常采用的体位有哪一些,主要有仰卧位,侧卧位,半坐位,端坐位,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头高脚低位,膝胸卧位等等八种。不同的体位有不同的作用。像发生了坠积性肺炎的病人,可以采取头低脚高位,以利于肺内分泌物的引流;如出现了臀部的褥疮,可以采取俯卧位或者侧卧位。

另外,要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床单的干燥,皮肤的清洁,最好能够每天用温水擦浴局部组织,使局部皮肤血液运输能得到改善。室内要定期开窗换气,以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床上的温度也应该注意不要太冷或者太热,特别要预防热水袋的烫伤。在帮助病人翻身、按摩、床上使用便器时,要注意不要推、拖、拉,以免损伤局部的皮肤,因为皮肤损伤后不容易愈合,容易诱发褥疮。

最后,还要保证病人全身营养的供给。由于这种长期卧床的病人,需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补充更为重要,因为它是组织生长,修复所必需的营养。要注意一点的是,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

如果病人不慎患了褥疮,就要上医院换药治疗,或者遵照换药原则,在家里应用无菌技术以及各种药物进行换药,以促进褥疮的早日康复。

长期卧病在床的照顾方法

(1)晨间护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单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男病人剃须)和按摩受压处。

(2)晚间护理: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作一次晚间护理。内容包括:除重复晨间护理内容外,给病人擦背与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剪指(趾)甲(修剪指甲形状应与指尖相同,足趾应平剪,剪后应用控刀磨平)、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3)协助病人进餐: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注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

对于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老年人骨折家庭护理有讲究

1、 继续牵引

保持平卧体位,抬高患者小腿,并使脚尖朝上,足跟悬空,由骨科医生负责牵引,以保证牵引合理、到位。

2、 预防褥疮

长期卧床使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褥疮。牵引期间,要每2小时帮助更换体位一次,夜间亦要每3~4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同时用50%酒精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预防褥疮发生。

3、 预防便秘

病人一定要注意饮食调节,多吃新鲜蔬菜及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保持每1~2天排便一次,如果3~4天未解大便,可给予缓泻药如润肠丸等,如果有便秘习惯者,要进行日常生活调治,每日清晨空腹喝一小杯淡盐水,每日睡前喝一杯蜂蜜麻油水,这样坚持下去,可使便秘逐渐消失,保持大便通畅。

4、 增加富含蛋白质及钙质的营养

每天给予新鲜的鱼类、蛋类及豆制品类的食品,可以做些排骨汤、虾米海带汤、猪脚黄豆汤等含丰富钙质的食物,以帮助病人恢复体力。

5、 预防关节挛缩

卧床期间要保持适当的床上运动锻炼,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及关节挛缩。此外,要注意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特别是患肢应始终处在功能状态下,这样不至于骨折愈后站立不起来。

6、 预防坠积性肺炎

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小,容易使支气管分泌物坠积于肺底,若合并感染则将引起坠积性肺炎。因此,在帮助老人翻身时,同时还要帮助拍背,并鼓励老人作深呼吸增加肺活量,便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发生。此外,老人卧室要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也有利于呼吸道清洁。

7、 预防泌尿道感染

老年骨折病人因卧床大小便需要别人照顾,害怕麻烦别人而不敢多喝水,结果很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特别是女性病人感染率高。所以,家人要鼓励病人多喝水,每日应摄入2 000毫升以上水,增加排尿量,清洁尿道,预防感染。

8、 预防抑郁症

骨折后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别人照顾,长期卧床容易引起情绪低落,产生抑郁。

卧床病人的泌尿道保健

为何长期卧床病人容易泌尿道感染?

正常人解小便时采取站立的姿势,或蹲坐方式,都可以帮助将尿液排空,但是卧床的病人可就不一样了。

大部分限制下床的病患,必须在床上使用便盆或包上尿布在床上解尿。这样的姿势容易解不干净,小便积存在膀胱内容易造成感染;如果是插上留置导尿管的病患,泌尿道感染的几率就更高。

长期卧床病人尿路感染的症状有

l 感染早期有频尿、尿急、解尿困难的现象出现

l 发烧、畏寒、排尿时疼痛(无法表达不适感的病人,在排尿时有痛苦表情)

l 尿液混浊、有臭味

治疗方式

卧床病人的泌尿道感染症状在初期往往不明显,有时是因为病患没有办法表达不舒服而被忽略,需要照顾的人特别留意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果是无留置导尿管的病患,应该经济积极治疗;而有插上留置导尿管的病患,则需与医师讨论是否应该接受治疗。

高血压或血管疾病会使流经肾脏的血液减少,也会加重泌尿道感染的程度。此外,泌尿道感染若没有及早医治容易波及肾脏,造成肾脏损伤,进而引起肾病性高血压。

预防卧床病患泌尿道感染的方法

如果没有特殊限制,尽早鼓励病患下床活动,就算是做轮椅也要多活动。

除非有水分限制,否则应大量喝水以淡化尿液,尽可能维持每日小便量有1500cc左右。

所使用的便盆或便盆椅能随时保持清洁,并放在方便病患随时取用的位置。

女性病患应每天会阴清洗,特别是大便过后,并注意如厕后的清洁方向要由前往后,以免将肛门口附近的病菌带到尿道。

洗澡用淋浴或擦澡,若需温水坐浴,必须加强坐盆的清洁

感染期间要配合医师嘱咐服药,抗生素一定要按时服用直到药物吃完或医师指示停药后才可停药,以免养出抗药性病菌。

多喝酸性果汁,例如蔓越莓汁或果醋,可以酸化尿液,减少泌尿道感染几率。

有留置导尿管的病患一定要每天清洁消毒,并更换胶带黏贴的位置,以不会被拉扯到并不影响正常活动的地方最好。

长期卧床病人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泌尿系感染可能:病人长期卧床,一定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局部保持干燥,多饮水,勤接尿。尽量不用纸尿裤。

肺部感染可能:有效通气受碍,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要多更换体位,翻身.拍背.协助排痰。

肌肉萎缩可能:长期卧床,几乎没有活动量,肌肉得不到锻炼。要给予按摩,帮助运动,锻炼肌肉,一日可数次。

发生褥疮可能:由于卧床,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最终导致皮肤破溃坏死。要给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床单清洁干燥。

静脉栓塞:肢体活动受限,血流缓慢,血管硬化狭窄引起。饮食清淡,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低脂为主。要帮助多运动。

结石可能:多饮水,不要食含草酸钙的食物,以防止产生结石。

便秘:肠蠕动缓慢,排便习惯改变。可热敷或按摩腹部。必要时给润肠通便药物。

消化不良:可给一些清淡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给促消化的药物。

长期卧床病人并发症有哪些 泌尿系统感染

病人长期卧床,如果不注意会阴部卫生,不及时排出尿液,或者饮水较少,可继发尿路感染。

卧床病人日常护理规范

晨间护理:可促进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和按摩受压处。

晚间护理: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做1次晚间护理。除重复晨间护理外,给病人擦背和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等。整理床铺,注意保暖。协助病人进餐: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住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对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两个小时翻一次身

专家认为,褥疮的预防重于治疗。预防褥疮的一个通用法则是“两小时翻身法”,即长期卧床的病人应该至少每两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尤其是在夏天,勤翻身显得尤其重要。

翻身时,动作要轻而稳,避免使用拖、拉、推的动作;叩背时,将五指并拢、掌心屈曲,由下至上、由两侧向中间轻叩病人的背部。

翻身叩背后,可在患者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沙袋、气垫褥等,夏季也可使用内装凉液的各种凉液垫,减轻病人身体的局部压力,降低局部温度。

为防止病人的局部皮肤受压过久,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卧床病人铺上气垫床、波浪床等器具,使患者身体各处受压均匀,起到减轻病人局部受压的效果,有利于预防褥疮。

病人居室保持26℃

专家提醒说,长期卧床病人,尤其是截瘫病人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会出现排汗功能障碍。家属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保持病人所在环境的温度、湿度在一定水平,一般温度在26℃左右为宜。

另外,室内要定期开窗换气,要保持病人的衣服、床单被褥清洁干燥、柔软平整、无渣屑污渍。

病人出汗时应及时擦干汗液,最好能每日用温水擦浴局部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擦洗后要换上干净的衣裤。

使用便盆大小便时,家人要用手抬高病人臀部,以防臀部皮肤擦伤。便后要及时冲洗并擦干,防止污物刺激皮肤,如有大小便污染时,必须立即进行清洗和更换尿垫。

卧床病人会阴部的护理很重要,每次便后均要清洗会阴,保持会阴部清洁无异味。留置尿管的病人白天至少要喝200ml以上的水,通过肾脏代谢带走一些热量,也可降低细菌的生长速度,最好每天做一次膀胱冲洗。

防止卧床病人患上坠积性肺炎,除了要提高其抵抗力和免疫力,定时翻身、叩背、拍胸,防止痰液淤积,还要经常变换病人的体位,已经患上坠积性肺炎的病人,可以采用头低脚高体位,以利于肺部分泌物的引流。

长期卧床病人口腔内携带的细菌比正常人多,因此,卧床病人就餐或喝牛奶、饮料后一定要漱口,病重或吞咽有困难的病人如果自己不能漱口,可做口腔护理。

营养跟上信心增强

专家介绍说,临床上有一个现象,长期卧床病人的营养越差,褥疮就越难愈合。

据介绍,病人营养状况的改善可促进伤口组织的健康形成,从而加速创面愈合。因此,平衡膳食、注意营养对卧床病人来说很重要,总的原则是高蛋白(蛋类、禽类、鱼类、牛奶及豆制品)、低脂肪(脂肪过多易引起吸收不良造成腹泻,故宜采用少油、清淡的烹调方法,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高维生素(多吃些蔬菜瓜果和粗粮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丰富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充足的水分、低盐饮食(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5~6克为宜)。

长期卧床病人便秘的护理

便秘患者的生活护理

对于卧床或无自理能力的患者应协助或指导患者按摩腹部,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自然放松,操作者或患者自己用手的大小鱼际在患者脐周沿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10~15min,每天早晚各1次,也可于餐前20min或餐后2h进行,以促进蠕动,但此法慎用于腹部术后2周内肠梗阻、肠内肿瘤、急腹症、急性心衰患者。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即使无便意,也要按时如厕。排便时注意力集中,不听音乐或看报纸。便后泡温水30分钟,一方面清洁,一方面促进血液循环。

便秘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症状,多数情况下,在治疗上,只要患者能够纠正自身的病因,即可治愈,但毕竟便秘也有可能是疾病所引起,因此,建议是,在出现便秘时,及时的进行身体自检,初步确诊病因。

长期卧床病人并发症有哪些 褥疮

褥疮就是一种皮肤溃疡,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使得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导致皮肤失去了正常的机能而发生坏死,形成溃疡。很多常年卧床的病人,特别是年老体弱的病人非常容易出现褥疮。

长期卧床病人得了褥疮

主要原则是定期翻身,减压,强调体位及翻身,经常更换体位,每2~3h翻身一次,局部可使用气垫,气圈等.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最好使用褥疮防治气垫床.褥疮防治气垫床系由双气囊构成,通过交替充气和排气,帮助患者缓慢翻身,从而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起到有效改善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或发展的目的.临床上,我院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尚未发生褥疮),使用褥疮防治气垫床,尚无一例发生褥疮.

2)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碎屑也是防治褥疮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要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一般情况下,定时采用50%酒精按摩骨骼凸出部位的皮肤,如骶尾部,髋部,枕部,肩胛部,肘部,足跟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或减少褥疮的发生.

3)补充营养,保持高蛋白饮食,防止机体分解大于合成,以促进伤口愈合,收到比较理想的康复疗效.4)除局部换药外,配合红外线照射.照射距离离患处约30cm,每日1~2次,每次30min,也能取得显著效果.照射时应随时观察局部情况,以防烫伤.

卧床病人的家庭护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在卧床期间易发生并发症,最常见的有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褥疮。而这些并发症在病人的康复中犹如一只拦路虎,可使患者康复停滞不前。那么怎样才能使并发症降到最低呢?

环境的舒适直接影响病人的健康。卧床病人最舒适的座椅是有靠垫的柔软沙发。根据需要配备拐杖、轮椅,有条件的可备保暖、防暑装置,或空气湿化器,房间湿度以50%-60%为宜。

坠积性肺炎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卧床病人应经常翻身,叩击背部。鼓励病人多咳嗽,有痰尽量要咳出,必要时用化痰药。平时可练习吹气球,以增加肺活量。

长期卧床的病人消化及吸收功能降低。因此,合理的饮食,显得尤为重要。其饮食原则是:饭菜要香,质量要好,数量要少,蔬菜要多,食物要杂,饭菜要软,水果要吃,饮食要湿。并可进行自我按摩,具体方法是:先行平卧,腹部运气,思想集中在脐部,平静呼吸3分钟,再双手重叠,右手放在下,均匀用力,自右下腹开始围绕脐部顺时针推按腹部。为使卧床病人不发生褥疮,必须做到:床铺平整、无屑,垫褥偏软偏厚,床单污染及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适时翻身,白天2小时一次,夜间4小时一次,每次翻身后交替按摩受压部位,以红花油酒精涂擦骨突出部位,用力要均匀,勿太重,以改善皮肤血运,增加皮肤耐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一旦发生早期症状,就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发展。

预防病人尿路感染,穿宽松、透气及吸湿性能良好的棉布内裤,戒除不良憋尿习惯。需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要注意固定好尿管,保持插管的局部清洁。鼓励病人多喝水,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尿路感染和结石,为保持和增加膀胱的紧张度和收缩力,可用夹子夹住尿管,每4小时开放一次。

长期卧床病人因运动量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机体的营养代谢,从而发生骨营养不良,极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可以间接刺激骨骼,减少骨量丢失,有效防止骨质疏松,也是预防关节僵硬的有效手段。功能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如何照顾卧床老人

1、卧床老年人进食时,为防止呛咳尽可能采用坐位。床头需抬高45°角,颈下垫入枕,以便于食物下咽。同时可使用跨床小桌,让老年人能看到饭菜,以便增进食欲。

2、为避免老年人吃饭时撒落饭菜,饭前要给老年人系上餐巾,这样老年人就可放心的吃饭,而不会因怕撒落饭菜而精神紧张。

3、借助辅助用品也要尽可能地鼓励老年人自己进餐,吃饭不但是生存的需要,而且进餐会带来精神的愉悦。如果需要喂饭,速度不宜过快,确认吞咽后再继续喂。

4、进食之初需要喝少量的水、汤等。另外,喝茶或汤汁时,可以使用带嘴的杯或好拿不易倒的杯子,以防老年人自己进餐时弄湿床单,产生羞辱感。

5、饭菜制作的形状要根据老年人身体功能状况决定,如小块、小片、丝状、饭团等,总之要便于老年人食用。

6、饭后用清水或茶水漱口,以保持口腔内的清洁。要鼓励老年人养成餐后漱口的好习惯。

长期卧床病人的饮食如何调理

一般由脑梗塞、脑溢血造成偏瘫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长期卧床者较多,其它也有外伤后造成脊髓损伤而长期卧床的患者。这些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合理营养的供给对促进康复以及保持机体的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对饮食原则总的要求是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丰富的无机盐、微量元素、充足的水分、低盐饮食。首先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褥疮。意大利达曼诺教授的一项研究证明,褥疮病人适当补锌有助于褥疮的愈合。另外卧床病人长期不能进行活动,钙会从骨骼内漏滤进入血液中,使患者缺钙造成骨质疏松。同时维生素a的生产也随之减慢。维生素a减少免疫能力就会降低。因此应多吃些富含钙与维生素a的食物,如肝脏、胡萝卜、鱼类、乳类、蛋类、豆类、绿叶蔬菜等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长期卧床病人易便秘、应注意尽量多吃些蔬菜瓜果和粗粮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每日饮水要充足,食物水加上饮水一般每日应在2500--3000毫升才能保证身体需要,不要怕病人大小便而限制病人的食量和水量。烹调方法要采用少油、清淡、易消化的低盐方法,少用不用油炸食品,脂肪过多易引起吸收不良造成腹泻。尽量采用软饭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为好。

相关推荐

帮助卧床病人翻身

长期卧床病人,局部组织受压过久,引起血液循环障碍,极易合并褥疮。因此,应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这样,既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病人也感到舒适。 翻身时,病人双手交叉入于胸腹部,两腿屈曲,护理者的双手分别托住病人对侧的肩部和臀部,使其转向面对护理者的一侧。然后,护理者双手托起病人的肩部和臀部推向背对护理者一侧。待病人感到舒适后,在背垫一软枕,双膝间放一软垫。 操作中,注意保暖,以防受凉。动作要轻,避免拖拉而损伤皮肤。检查病人皮肤受压情况,用50%酒精或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出处,如肩胛骨、肘部、尾骨部、脚踝部等。

最常见的褥疮确诊依据

95%以上的褥疮发生于下半身的骨隆突上。67%的溃疡发生于髋及臀部周围,29%发生于下肢。对比典型的褥疮发生部位为骶骨、股骨大转子、坐骨粗隆、足跟及外踝。这些解剖部位是病人常常不改换体位时发生褥疮最风险的部位。 专家通过多年的临床研讨得出,因长期卧床病人体质衰竭,翻身活动不方便及肢体感触阻碍的病人易发生褥疮。过度消瘦,过度肥壮,水肿,动脉硬化均易促进褥疮构成。最常见的褥疮确诊依据有以下几点: ①多见于截瘫、慢性消耗疾病、深度昏倒等长期卧床病人。 ②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少脂肪安排保护又常常受

骨折后的饮食注意事项

1.忌盲目补充钙质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于长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对钙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的结果。所以,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骨折的愈合。尤其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无益处,还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喝

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是什么

1、合理休息。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使机体耗氧减少、水肿减退。心衰的护理要避免病人过度劳累,除了正常休息,下午要增加数小时卧床;另外,心力衰竭的护理要保证病人夜间睡眠充足,采用高枕或半卧位姿势睡眠可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如果病人心衰较重,则心衰护理应注意让病人大部分时间采取半卧位休息,重度心衰患者则不能移动,轻轻调换床单及衣服,保持清洁防止褥疮。长期卧床易产生下肢静脉栓塞、肢体萎缩、肺炎、褥疮等,因此病情缓解医生允许后,病人可在陪同下进行适度下床活动,如小范围散步,以促进身心健康;如出现脉搏大于110次/分

骨折的饮食宜忌

骨折吃什么对身体好 1、多吃新鲜的蔬菜很水果; 2、适当多吃一些青椒、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3、补充锌、铁、锰等微量元素。动物肝脏、海产品、黄豆、葵花籽、蘑菇中含锌较多;动物肝脏、鸡蛋、豆类、绿叶蔬菜、小麦面粉中含铁较多;麦片、芥菜、蛋黄、乳酪中含锰较多, 骨折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1)忌盲目补充钙质。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无裨益,还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头 有些人认为,骨折后多吃肉骨头,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实不然,现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护理

卧床病人并发症的预防: (1)长期卧床病人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每日按摩下肢,鼓励并协助病人在床上做主动或被动的肢体伸屈活动。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输液。注意观察下肢皮温、颜色,有无肿胀和疼痛,如有变化,提示有血栓形成,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病人应绝对卧床,肢体抬高于心脏平面以上,避免大幅度活动、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以防栓子脱落而引起肺栓塞。 (2卧床病人由于体位改变,活动量减少而出现便秘,因此应食入含纤维素较多的食品,多食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服用缓泻药物。 饮食原则:限制

卧床老人日常如何照顾

一、怎样为卧床老人整理床铺 1.关好门窗,移开床旁桌、椅。如病情许可,放平床头,便于彻底清扫。 2.协助老人翻身至对侧,松开近侧床单,用床刷从床头至床尾扫净床单上的渣屑,应注意将枕下及老人身下各层彻底扫净,然后将床单拉平铺好,协助老人翻身卧于扫净之一侧。转至对侧以上法逐层清扫,并拉平床单铺好。 3.整理被盖,将棉被拉平,为老人盖好。 4.取下枕头揉松,放于老人头下。 二、怎样为卧床老人更换床单 1、酌情关好门窗,移开床旁桌、椅。 2、放平老人,帮助老人侧卧在床之-边,背向护理人.枕头与老人一起移向对侧。

骨折后饮食上怎么调理

食疗方1、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方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食疗方2、生黄芪30~6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食疗方3、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食疗方4、当归20克,黄芪100克,嫩母鸡1只,加水同煮汤食用。 食疗方5、鲜湖蟹2只,取肉(带黄),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食疗方6、生螃蟹500克,捣烂,热黄酒冲服250克,余渣敷患处,约半日“各各”有声即好。用于骨折接骨。 注意事项 骨折患者禁忌

骨折的家庭护理关键

老年人骨折较为多见,家庭护理非常重要: 1.继续牵引 保持平卧体位,抬高患者脚尖朝上,足跟悬空,由骨科医生负责牵引,以保证牵引合理、到位。 2.预防褥疮 髋骨骨折风险高原因 长期卧床使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褥疮。牵引期间,要每两小时帮助更换体位一次,夜间亦要每3—4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同时用50%酒精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预防褥疮发生。 3.预防坠积性肺炎 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小,容易使支气管分泌物坠积于肺底,若合并感染则将引起坠积性肺炎。因此,在帮助老人翻身时,同时还要帮助捶背

老年人骨折的注意事项

1、继续牵引 保持平卧体位,抬高患者脚尖朝上,足跟悬空,由骨科医生负责牵引,以保证牵引合理、到位。 2、预防褥疮 髋骨骨折风险高原因 长期卧床使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褥疮。牵引期间,要每两小时帮助更换体位一次,夜间亦要每3—4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同时用50%酒精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预防褥疮发生。 3、预防坠积性肺炎 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小,容易使支气管分泌物坠积于肺底,若合并感染则将引起坠积性肺炎。因此,在帮助老人翻身时,同时还要帮助捶背,并鼓励老人作深呼吸增加肺活量,便于痰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