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如何治疗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一、如有呼吸肌麻痹者,应尽早气管切开。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人工呼吸。
二、减轻神经根水肿,改善微循环,重症者可短期使用激素,地塞米松10-15mg,静滴,1次/d,706代血浆500ml静滴1次/d7~10天。
三、营养神经药物:胞二磷胆碱250mg肌注1次/d,美络宁20mg1次/d次肌注,神经生长因子1000万u 1次/d次肌注。大剂量丙球(200-400mg/kg/d)静滴效果较好。大剂量维生素口服。
四、合并感染者使用抗菌素。
五、维持水电平衡加强营养,有球麻痹者应鼻饲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六、恢复期可配合中药、针灸、理疗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到的疾病,那就是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我们知道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容易给患者带来多方面的麻烦,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治疗方法。
EB病毒的并发症
1.神经系统可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脑膜脑炎、脊神经根炎、脑于脑炎、周围神经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2.呼吸系统可表现为病毒性肺炎。
3.心血管系统可表现为病毒性心肌炎。
4.肾脏受累时可发生类似肾炎变化。
5.其他少数病例可发生腮腺肿大。
区分小儿麻痹症和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小儿麻痹症和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均可引起肢体瘫痪,但两者又有不同之处,应仔细区分。
1.发病年龄不同
小儿麻痹症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10~30岁多发。
2.症状不同
小儿麻痹症病程较长,可分为5个时期。前驱期患者可出现发热、烦躁、多汗、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持续1~3天。瘫痪前期,患者体温再次上升(即双峰热),并伴有头痛、肌肉痛、感觉过敏等表现。瘫痪期病情较重,患者在热退后出现迟缓性瘫痪,以单侧下肢瘫常见,受累肢体肌力减低、腱反射消失。恢复期在瘫痪后1~2周出现,瘫痪肌群从远端开始恢复。后遗症期,严重受累肢体可出现萎缩或畸形。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发病前常有感染史,患者肢体无力及瘫痪常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而影响躯干、双上肢及脑神经,即表现为上行性、对称性发展。部分患者可出现面神经瘫,进而引起吞咽及发音困难。除瘫痪外,患者常出现感觉障碍(常伴随瘫痪一起出现)及植物神经症状,如多汗、肢体发红等。
如何治疗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ies,AIDP)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是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主要病变在脊神经根和脊神经,可累及颅神经。与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
一、如有呼吸肌麻痹者,应尽早气管切开。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人工呼吸。
二、减轻神经根水肿,改善微循环,重症者可短期使用激素,地塞米松10-15mg,静滴,1次/d,706代血浆500ml静滴1次/d7~10天。
三、营养神经药物:胞二磷胆碱250mg肌注1次/d,美络宁20mg1次/d次肌注,神经生长因子1000万u 1次/d次肌注。大剂量丙球(200-400mg/kg/d)静滴效果较好。大剂量维生素口服。
四、合并感染者使用抗菌素。
五、维持水电平衡加强营养,有球麻痹者应鼻饲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六、恢复期可配合中药、针灸、理疗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生活中不多见的疾病,那就是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我们也知道了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造成的危害不小,因此我们就要在生活中多多预防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发生。为了更有效的保护大家的健康,多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就介绍到这里。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症状
一、感觉障碍:
初期常以指(或趾)端烧灼、疼痛、发麻等感觉异常或感觉过敏等刺激症状为著,逐渐出现感觉减退乃至消失。感觉障碍的分布呈手套或袜套式。少数病人可有深感觉障碍。腓肠肌等处常有压痛。
二、运动障碍:
表现为肌力减退、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个别病因(如呋喃西林)所致者反射可活跃。久病后可有肌萎缩。
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肢端皮肤发凉、苍白、潮红或轻度发绀,少汗或多汗,皮肝变薄变嫩或粗糙,指(趾)甲失去正常光泽、角化增强等。
急性多发性神经炎护理的方法有哪些
急性多发性神经炎又称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或综合征,以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为主,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伤害,那么在治疗的同时,还应做哪些护理?下面请专家为您做详细介绍。
急性多发性神经炎的病因未明,大多数病人发病前几天至几周有呼吸道、消化道病史,或继发于流行性感冒等某些病毒性疾病之后,所以急性多发性神经炎疑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但至今未分离出病毒。有些研究者还以为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因感染后引起免疫障碍而发病。也有报道注射疫苗后也会发病。也有以为本病非单一病因所致,而是多种病因,甚至包括中毒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急性多发性神经炎护理的方法
第一、呼吸道通畅和口腔清洁一定要保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
第二、急性多发性神经炎病人的心理护理一定要注意,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病情。
第三、随时准备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用物、呼吸机、氧气、饕品等。
格林巴利综合征
根据起病形式和病程,GBS又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复发型和慢性进行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又名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或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约半数以上病人在发病前数日到数周内常有感染史,如喉痛、鼻塞、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另外还可有带状疱疹、流感、水痘、腮腺炎、和病毒性肝炎等。多起病急,症状逐渐加重,在1-2周内达到高峰。
80%以上病人首先出现双下肢无力,继之瘫痪逐渐上升加重。严重者出现四肢瘫痪、呼吸麻痹而危及生命。多数在2~4周开始恢复,程度和快慢各病人差异较大。约1/3病人可遗留有后遗症状。如双下肢或/和双上肢无力或肌肉萎缩、肌肉酸痛,足下垂。患肢有主观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走感、针刺感和烧灼感,检查可见四肢远端"手套-短袜"型感觉减退或缺失。部分病人遗留有面瘫,或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呛咳和咳痰不能。一些病人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可见手足少汗或多汗,肢端皮肤干燥,或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又名慢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与AIDP相似而又有所不同。CIDP病程缓慢易复发,症状以肌无力和感觉障碍为主。肌无力症状常是对称性的,主要表现肩、上臂和大腿无力,也可合并前臂、小腿、手和足的无力,肢体无力常较躯干无力更为常见。下肢无力常表现为行走蹒跚,易踩空,不能持久站立,上下楼梯费力和起坐困难。上肢无力则表现应用钥匙开锁、握笔、解钮扣、梳头有困难。肌肉大多有萎缩。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急进性病情发展恶化,自四肢远端肌肉萎缩无力进行性向近端发展,甚至累及胸背部、颈部肌群,造成全身肌肉萎缩;更有甚者,迅速导致呼吸肌萎缩,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病人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小儿为什么会患上格林巴利综合症
一.格林巴利综合症是指一种急性起病,以神经根、外周神经损害为主,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症。又称多发性神经根炎。任何年龄和男女均可得病,但以男性青壮年为多见。
二。格林巴利综合症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发病前有非特异性感染史与疫苗接种史,而引起的迟发性过敏反应性免疫疾病,其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节段性脱髓鞘。其临床症状为起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或有疫苗预防接种史。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为多。
三.其临床特点以感染性疾病后1-3周,突然出现剧烈以神经根疼痛(以颈、肩、腰和下肢为多),急性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软瘫,主观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症。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
1.呼吸肌麻痹的抢救。
2.使用免疫抑制剂。
3.血浆交换疗法。
4.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5.应用神经营养药物。
6.抗感染治疗。
7.对症支持治疗。
8.被动和主动活动肢体,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等。
用药原则
1.急性期轻症患者以口服强的松,配合神经营养剂为主。
2.早期重症病人应静滴激素或血浆交换疗法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为主,辅以神经营养药物,注意支持,对症治疗。
3.对激素无效,又无条件应用血浆交换疗法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者,可酌情选用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等治疗,但要注意毒副反应。
4.有感染者应选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护理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有咳嗽无力、呼吸浅快以及缺氧表现者,应迅速吸痰、吸氧,通知医生,备好气管插管人管切开用物及人工呼吸器等。
对症护理:
1.面神经受损、眼睑不能闭合者,给予金霉素眼膏,加用眼罩或纱布覆盖。
2.肢体疼痛严重或小儿哭闹者,按医嘱给予镇静止痛剂,注意禁用哌替啶等麻醉性止痛剂。
3.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并加强功能锻炼。
一般护理: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呼吸肌瘫痪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2.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吞咽困难者可予鼻饲流质饮食。
3.应用激素治疗者出汗多,应加强皮肤护理,勤擦洗更换衣裤,避免受凉。
健康指导: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重锻炼,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