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脘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下脘应用配伍
下脘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下脘应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消食导滞化积,如配梁门,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食滞胃肠之腹痛,腹胀,胃痛,泄泻,便秘;配璇玑,梁门,腹结,足三里,治疗食不化,伤食呕吐。
2.配天枢,水分,神阙,阴陵泉,针刺补法,灸神阙,水分,温阳散寒,和中止痛,治疗寒邪客胃之腹痛,腹胀,腹内痞块,呕吐,泄泻等。
3.配天枢,阴陵泉,足三里,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胃肠湿热之泄泻,便秘,痢疾等。
4.配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治疗木郁乘土之胃痛,腹痛,泄泻等。
5.配中脘,天枢,脾俞,关元,足三里,陷谷,针刺补法,灸中脘,关元,温阳和中,治疗脾胃阳虚之腹痛,泄泻,肠鸣,反胃等。
6.配脾俞,胃俞,足三里,四缝,针刺补泻兼施,健脾消积,治疗脾胃虚弱,积滞内停之消化不良,疳积等。
7.配脾俞,肾俞,水分,气海,阴陵泉,太溪,针刺补泻兼施,灸水分,气海,温补脾肾,利水祛湿,治疗脾肾阳虚之浮肿。
悬颅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悬颅穴配伍应用
配颌厌治疗偏头痛,配风池,太阳,外关,平肝潜阳,泻火止痛,治肝风上扰之头痛,目眩;配人中,合谷治面肿。
目窗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目窗穴配伍应用
配风池,攒竹,瞳子髎,疏风散邪,清头利目,治目疾;配陷谷,开通目窍,利水消肿,治头目浮肿。
下脘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下脘的作用与好处
下脘为任脉经穴,足太阴脾经与任脉之交会穴,穴正当胃之下口处,故名下脘,本穴具有和肠胃,助运化,行气滞,消食积,化痰的作用,用于治疗胃疼,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呕吐,肠鸣,痢疾,腹痛肠鸣。
腰俞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腰俞穴配伍应用
配照海,阴陵泉,可清热利湿,补肾调经,主治月经不调;配承山,长强,可清热止血,凉血止痛,主治痔疮;配委中,膀胱俞,肾俞,可通经活络,散寒止痛,主治腰痛;配阴谷,后溪,百会,可醒神开窍,熄风止痉,主治癫痫;配大杼,筋缩,悬钟,有强筋壮骨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下脘痛咋回事 下脘应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消食导滞化积,如配梁门,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食滞胃肠之腹痛,腹胀,胃痛,泄泻,便秘;配璇玑,梁门,腹结,足三里,治疗食不化,伤食呕吐。
2、配天枢,水分,神阙,阴陵泉,针刺补法,灸神阙,水分,温阳散寒,和中止痛,治疗寒邪客胃之腹痛,腹胀,腹内痞块,呕吐,泄泻等。
3、配天枢,阴陵泉,足三里,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胃肠湿热之泄泻,便秘,痢疾等。
4、配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治疗木郁乘土之胃痛,腹痛,泄泻等。
5、配中脘,天枢,脾俞,关元,足三里,陷谷,针刺补法,灸中脘,关元,温阳和中,治疗脾胃阳虚之腹痛,泄泻,肠鸣,反胃等。
曲鬓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曲鬓穴配伍应用
配翳风,听宫,祛风清热, 通络宣窍,治耳鸣耳聋;配风池,太阳,平肝泻火,通络止痛,治偏头痛;配肝俞,攒竹,养肝,清热,明目,治目疾。
中脘的准确位置图片及作用 中脘的准确位置图片
中脘属奇经八脉之任脉,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悬厘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悬厘穴配伍应用
配风池,太阳,外关,清肝泻火,通络止痛,治偏头痛。配攒竹,四白,合谷,清热除烦,消肿止痛,治面目红肿,内热心烦。配人中,迎香,下关,合谷,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治面瘫,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