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补肝益肾
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补肝益肾
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等症。山茱萸功能补肝益肾,凡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腰酸等症,常与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等配伍同。
山茱萸治疗偏方
山茱萸治大汗不止,四肢发冷,脉搏微弱,体虚欲脱:山茱萸50~100克,水煎服,有较好的补虚敛汗固脱之功。如配合人参、附子同用,则效果更好。
肾虚眩晕:山莱英2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老年人颇有效验。
肩凝症(肩周炎):山茱萸3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病情好转后,剂量减为10~15克,煎汤或代茶泡服。有较好的疗效,一般服药4~5剂就开始见效。
体虚多汗:山茱萸、党参各15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体虚多汗,容易患感冒者有效。
山茱萸治肾虚腰痛,阳wei遗jing:山茱萸、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各12克,当归9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补肾壮腰,固精止遗之功。
功能性子宫出血或月经过多:山茱萸30克,白术30克,生黄芪15克,煅龙骨25克,生白芍15克,茜草10克。水煎服,每日豆剂。有益气摄血,固冲止血之功。
山茱萸治遗尿:山茱萸、覆盆子、茯苓各9克,附子3克,熟地12克,水煎服。
山茱萸治老人尿频失禁:山茱萸9克,五味子6克,益智仁6克,水煎服。
糖尿病:山茱萸15克,乌梅10克,五味子15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生津止渴之功。
自汗、盗汗:山茱萸、防风、黄耆各9克,水煎服。
山茱萸治治五种腰痛,下焦风冷,腰脚无力:牛膝一两(去苗),山茱萸一两,桂心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
晚上睡觉出汗怎么办 山茱萸粥
功效: 补肝益肾,敛汗。适用于自汗,盗汗,身体瘦弱,小便频数,遗尿,头晕,耳鸣等症。
材料: 山莱萸10克,蜂蜜25克,粳米100 克。
做法: 将山茱萸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加水1000克,先用大火烧开,再转用小火熬煮成稀粥,调入蜂蜜。
用法: 日服1剂,空腹食用。凡素有湿热,小便淋涩及外感时疫者不宜服用。
山茱萸有什么功效
山茱萸是一种能补益肝肾的中药材,它能提高人类肝肾功能,并能让人类因肝肾阴虚导致的不良症状尽快减轻,特别是人们出现眩晕和腰膝酸软以及头晕耳鸣等不良症状时都能直接服用,山茱萸在服用时还可以把它与熟地黄和枸杞子以及杜仲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泡汤服用,这样会让它补益肝肾的功效更加出色。
山茱萸还是一种能补肾益精的中药材,它是最适合男性服用的保健食材,对男性出现了肾虚以及因肾虚导致的遗精,滑精和遗尿等症都有明显预防作用,另外人们出现身体虚弱和小便频数,以及小便淋漓不尽时,都能服用山茱萸,在服用时可以把它与补骨脂以及熟地黄等具有滋补功效的中药材一起服用。
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补肝益肾
山萸肉酸涩微温质润,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可补肝益肾,既能益精又可助阳。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酸耳鸣、腰膝冷痛、肾虚阳痿等症。
灵芝泡酒有什么禁忌吗 灵芝山药酒
原料:山药、五味子、山茱萸、灵芝各15克,白酒1 000毫升。
制用法:先将上药研粗末,装入细纱布袋,扎紧口,放入坛中,注入白酒,密封置阴凉干燥处,每日晃动数次,1个月后启封即可。每日早、晚各饮服10毫升。
功效: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益气养阴,补益脾肺,补肾固精的功效;五味子味酸,性温,归肺、肾、心经,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的功效;山茱萸味酸,微温,归肝、肾经,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作用,搭配灵芝泡酒可滋阴生津,补肾安神,适用于肺肾阴亏,虚营痰嗽,口干津少,盗汗遗精等症。
山萸肉的功效与作用 补益肝肾
山萸肉性微温、味酸,入肝、肾经,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主治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等症状,配伍地黄、丹皮,滋补肝肾而清虚热,与杜仲、牛膝等同用,能补肝益肾、强筋健骨。
猪腰子白色吃了会怎样 猪腰核桃补肾汤
材料:猪腰子1个,核桃仁10克,山茱萸6克,盐适量。
1、将猪腰子去筋膜、洗净,先将猪腰放入开水中焯一遍,除去血水腥味。
2、再将核桃仁、山茱萸和猪腰子放入锅内加水煮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核桃具有补肾固精强腰、温肺定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山茱萸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食用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功效,两者搭配猪腰子一起炖汤食用可滋阴、补肾、固精,适用于肾虚腰酸、遗精、盗汗等症。
什么中药泡茶补肾壮阳 补骨脂菟丝子泡水暖肾益肝
药物配伍:补骨脂,菟丝子,山茱萸各6克。
功效:暖肾益肝,壮阳固精。山茱萸补肾益肝,助阳固精,敛血固涩,用于治疗肾虚,肝气亏所致的头晕,视物牧户,腰膝痿软,阳萎,遗精,滑精,小便余沥等症,菟丝子具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功效;补骨脂具有壮阳,强肾,固精,暖脾和止泻作用,诸药配伍,可起阴阳并补之效。本方壮阳而不燥,对于未老先衰,夜尿频繁,性功能衰退者尤为适合。
适应症:1.肾衰,阳萎,遗精,遗尿,命门火衰;2.肾气虚弱,腰酸冷或疼痛,膝足痿软,尿频。
制法:将三味药共同研碎,装入纱布袋,加1000毫升沸水冲泡,盖上瓶盖闷泡30分钟,即可饮用。
山茱萸有什么功效 山茱萸的作用
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与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等配伍。
1.自汗、盗汗:山茱萸、防风、黄耆各9克,水煎服。
2.汗出不止:山茱萸、白术各15克,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
3.遗尿:山茱萸、覆盆子、茯苓各9克,附子3克,熟地12克,水煎服。
4.老人尿频失禁:山茱萸9克,五味子6克,益智仁6克,水煎服。
材料:山萸肉15克、白米100克、白糖少许;
做法:先将山萸肉洗净去核,与白米同煮成粥,煮熟加白糖少许即可食用。
功效:专治中年人眩晕,耳鸣腰酸
材料:山萸肉10克、山药、薏仁各适量;
做法:将三味共煮粥,每日1~2次,连服2周。
功效:本方具有补肾,健脾燥湿的作用。适合患老年性阴道炎后,阴道分泌物增多的症状。
材料:山萸肉8两、五味子3两、核桃1斤、冰糖半斤。
做法:
(1)山萸肉洗净滤干,五味子洗净后,倒入瓦罐内,加冷水浸泡半小时;
(2)然后用小火煎成浓汁,待煎半小时剩汁半碗时,滤出药汁再加水一碗半,煎第二次,约剩汁半碗时,滤出药渣;
(3)核桃去壳将核桃肉连衣倒入大磁盘内,加入五味子浓汁,浸泡半小时,然后将山萸肉倒入拌匀,上面放冰糖,磁盘加盖;
(4)用大火将磁盘隔水蒸3小时后,即可服用。每日3次,每次1匙。
功效:老年人神经衰弱、遗精小便次数多。患高血压者尤适宜。
滋阴补肾喝什么茶 地黄山药茶
材料:西洋参,灸甘草各3克,云茯苓5克,山茱萸6克,淮山药,枸杞子,熟地各9克。
做法:枸杞子清洗干净,熟地切小段,将淮山药,云茯苓,山茱萸和灸甘草一同研磨成粗末状,并和枸杞,熟地一同装入纱布制成的药袋中,将药包放置于暖瓶内,冲入1000毫升沸水,盖上瓶盖闷泡30分钟,将西洋参片用50毫升沸水冲泡后,将西洋参水倒入闷泡好的茶汤中,一同饮用。
用法:每日分多次频繁饮用,冲泡过的西洋参可以细嚼食用。
功效:熟地滋阴补血,固精益髓,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山茱萸健脾润肺,补肾固精,西洋参滋阴,补益中气,清热生津,加入枸杞子,云茯苓和灸甘草,能够平和的滋阴补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效起到抗疲劳,延缓衰老之功效。
适应症:阴气不足所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盗汗,红舌,口渴;肾阴亏损所致的遗精,阳萎,早泄,腰脊酸软,足膝软弱,耳鸣,头晕目眩,咽喉干燥;中老年人体质虚弱,阴气衰弱。
注意事项:阳气虚弱,怕冷,脾气虚弱,大便稀薄者不宜饮用。
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与作用
性微温;味涩、酸;归肝、肾经。
功效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禁忌
命门火炽,肝阳上亢,及素有湿热,小便不利者禁服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功能补肝肾、敛精、补血,是一味滋补的常用药。如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等配方中,都有山茱萸。
山茱萸一药,近代名医张锡纯对它情有独钟,并以它作为救急之药。他说:"山茱萸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振作精神。"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张氏曾以一味山茱萸肉挽救垂危的病症。
山萸肉止汗作用确实有效,笔者在临床遇盗汗或自汗之人,凡大腿部汗多,都用萸肉10~12克,即可见效。
山茱萸的中药故事
山茱萸,又称山萸肉、萸肉,是一味补益而又具有收涩功能的常用药。它之所以名山茱萸,有一段历史性的故事。
传说早在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乱频繁,当时太行山一带地区都属于七雄中赵国的土地,山区的居民大多靠上山釆药为生,同时若采到了名贵的药材,必须向赵王进贡。有一次,一个采药的村民给赵王进贡,献上一种药,赵王问:“此药何名,有何作用?”村民答曰:“名叫山萸,是一种补药。”赵王听其所答含糊不清,赵王不悦:“小小山民敢将此平庸草药当贡品,岂不小看本王,故念你无知,赶快带此草药回家。”这时有位姓朱的御医急忙走了过来,对赵王说:“山茱是一种良药,这位村民听说大王有腰痛疾,才特意采了送来。”赵王却说:“寡人不需用什么山茱。”村民听后,只好没精打采地走出了宫门。朱御医听后见村民怏怏而走,急忙走了出来,对村民说:"请你把山萸买给我。"村民听后就将采来山萸全部买给了朱御医。朱御医便将它种植在庭院中,2年后长得十分茂盛,他便将它采收、洗净、晾干、储藏后备用。有一天赵王旧病腰痛复发,疼痛难忍,坐卧不宁。朱御医见状,忙用山萸煎煮,熬好药饧,给赵王服下,赵王服后腰痛渐轻,连服3天,康复如初。赵王问朱御医:“寡人所服何药?如此神效。”朱御医回答:“此药就是当年村民进贡的山萸。”赵王听后大喜,下令大批种植山萸。有一次赵王的王妃得了崩漏症,阴道流血不止。赵王传旨,命朱御医配药治疗。御医又以山萸为主,配制药方,治愈了王妃的崩漏。赵王更为欣喜,赵王为了表彰朱御医的功绩,就将山萸更名为"山茱萸"。后来就将山萸正式命名为"山茱萸"。
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止带止崩、收敛止汗、生津止渴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因为它是一味平补阴阳的药物,所以不论阴虚或阳虚,均可使用。
应用:
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与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等配伍。
用于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及虚汗不止。对肾阳不足引起的遗精、尿频均可应用,常配合熟地、菟丝子、沙苑蒺藜、补骨脂等同用;对于虚汗不止,本品又有敛汗作用,可与龙骨、牡蛎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可与熟地、当归、白芍等配伍应用。本品入于下焦,能补肝肾、固冲任以止血。治妇女肝肾亏损,冲任不固之崩漏及月经过多者,常与熟地黄、白芍药、当归等同用,如加味四物汤(《傅青主女科》);若脾气虚弱,冲任不固而漏下不止者,常与龙骨、黄芪、白术、五味子等同用,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大汗不止,体虚欲脱。本品酸涩性温,能收敛止汗,固涩滑脱,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治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者,常与人参、附子、龙骨等同用,如来复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此外,本品亦治消渴证,多与生地、天花粉等同用。
①《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②《雷公炮炙论">雷公炮炙论》:"壮元气,秘精。"
③《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
④《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
⑤《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癥结,治酒皶。"
⑥《珍珠囊》:"温肝。"
⑦《本草求原》:"止久泻,心虚发热汗出。"
山茱萸的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山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抗炎、抗菌
山茱萸水煎剂对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用。山茱萸对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抗应激、抗氧化、降血脂
山茱萸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增强记忆力。山茱萸能提高红细胞中SOD活性,对抗脂质过氧化。其醇提物还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抗动脉硬化。
其他作用
山茱萸在体外有杀死腹水癌细胞的作用.亦有抗实验性肝损害的作用.对因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山茱萸甙毒性很低,不溶血,但有较弱的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山茱萸与吴茱萸有什么区别
山茱萸与吴茱萸有什么区别
山茱萸与吴茱萸是不同性味、不同归经、不同功效、不同用途的中药材。临床用药时,两者不可混淆,更不可相互代替。
【山茱萸】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味酸,性微温;入肝、肾经;常用名有山萸肉、蜀枣、药枣、枣皮等;有补肝肾、涩精、敛汗的功效。
山茱萸微温而不热,是一味平利阴阳的药品,不论阴虚或阳虚,都可配用。它既能补肝肾,又能收敛固湿。能利能湿是它的一大特点。临床上,它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腰膝疼痛、遗精、尿频、虚汗不止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山茱萸含莫罗忍冬甙,7-甲基莫罗忍冬,并含有熊果酸、没含子酸和皂甙等。其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皮肤真菌。
山茱萸温补收敛,故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及小便不利者不宜服用。
【吴茱萸】
吴茱萸是芸香料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吴茱萸将近成熟的果实;味辛、苦,性热;入肝、胃经;常用名有吴萸、淡吴萸、茶辣等;具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
吴茱萸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且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临床常与它药配伍用于脘腹冷痛、胁痛、疝痛、脚气疼痛、经行腹痛、虚寒久泻以及肝胃不和而致的呕吐等。另外,吴茱萸研末外敷涌泉或神阙穴,可治疗高血压、口舌疮、咽喉肿痛及小儿腹泻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吴茱萸含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挥发油。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真菌有抑制作用。
吴茱萸辛热燥烈,易损气动火,不宜多用久用,阴虚火旺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