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和北豆根有什么区别
山豆根和北豆根有什么区别
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区别1:功效差异
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主治热毒炽盛、火毒蕴结之咽肿、喉痛、喉风、牙龈肿痛等。
北豆根: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之功效。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风湿痛、四肢麻木、肠炎痢疾等。
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区别2:毒性差异
山豆根:现代研究表明,山豆根所含之苦参碱能作用于大脑,引起痉挛, 能麻痹横隔膜和呼吸肌运动神经末梢。以山豆根25g/kg 煎液小鼠灌肠, 结果出现呼吸抑制和震颠、痉挛、死亡。
北豆根:北豆根主要成分为蝙蝠葛碱,研究发现,以蝙蝠葛碱所作的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该药4.8~60毫克 剂量用药18天或2~3月,对心脏无不良影响,150毫克以上剂量用药 2~3个月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受损程度随剂量增大而加重, 所致的是轻度损害, 150毫克以下对肾和肾上腺基本无不良影响。
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区别3:性状差异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主产于东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根茎呈细长圆柱形,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及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饮片性状为类圆形厚片,切面灰白至淡黄色,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周边棕黄色至淡棕色,气微味苦。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广东、广西,又习称为“广豆根”。其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根茎长圆柱形,略弯曲,常有分支,长短不等。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质坚硬不易折断。饮片性状为类圆形薄片,表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周边棕色或棕褐色,质坚硬,有豆腥气,味极苦。
因此,虽然二者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但山豆根含有的主要成分苦参碱,毒性大于北豆根含有的蝙蝠葛碱。2010版《中国药典》中北豆根用量为3~9克,而山豆根用量为3~6克,其目的就是要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因此无论是经营销售部门还是各医疗单位,均应以药典为准, 将二药分别使用, 切不可相互混用。
山豆根的功效与作用 清除头皮屑
山豆根治疗头风,头上白屑:山豆根,捣末,油调涂。(《备急方》)
山豆根毒副作用
基本介绍
山豆根为治咽要药,但有严重的毒副作用。
山豆根为治咽要药,多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病毒性肝炎以及某些肿瘤等疾病,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山豆根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效,但同时伴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常用剂量为3~9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豆根主要含生物碱及黄酮化合物,生物碱有槐果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黄酮类包括柔枝槐酮、柔枝怀素等.近年来山豆根中毒患者较多见,尤其是超量服用者.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愧的根及根茎。该品种存在全国性的同名异物混乱现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中毒原因
(1)大剂量应用。
(2)品种混乱,如北豆根与南豆根(山豆根)不分,甚至制剂原料发生混淆。
临床表现
山豆根中毒发生率极高,每年都有这方面的报道,如曾经发生在北京、天津等地饮用自配的含山豆根方剂以预防感冒,造成数起百余人中毒事件,其中死亡4例。中毒量与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一般在10g以上便容易引起中毒,少数病人服用6g亦可出现毒性反应。中毒反应多在服药后5分钟至半小时内出现,亦有几小时后出现者。另外,煎煮时间延长,则毒性显著增加,可能与所含神经毒成分有关。
(1)神经系统:苦参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初期呈兴奋,继以麻痹的作用,临床表现为头昏、眼花、疲乏无力、嗜睡、微恶寒(毛孔粟粒),或口吐白沫,步态不稳,或共济失调、视物不明,个别出现急性视神经炎或眼球震颤。语言障碍,严重者可引起大汗淋漓、深浅感觉障碍、意识不清,全身肌肉颤动、抽搐、掠厥、昏迷、终至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据报道,有因牙痛、肝炎服用含山豆根煎剂后出现肝昏迷者。
(2)消化系统:山豆根能使胆碱能自主神经系统兴奋,并对胃肠遭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纳差、腹痛、腹泻等。
(3)心血管系统:轻者一般不会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严重中毒时可引起心慌、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4)呼吸系统:苦参碱能麻痹呼吸肌运动神经末梢,引起呼吸急促、呼吸暂停、发绀。检查双肺可闻及大量水泡音,口鼻腔有血性泡沫溢出。据报道严重中毒可发生肺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此外少数病人尚可出现少尿或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
抢救治疗
(1)对轻、中度中毒者肌内注射山莨菪碱,用5~10mg,静脉推注50%葡萄糖60ml加维生素B6100mg和维生素C200mg。重者①洗胃导泻,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洗胃,用硫酸镁或硫酸钠导泻,但服药超过4小时则因药药已吸收,效果较差。②用葡萄糖盐水、维生素C和山莨菪碱或阿托品静脉滴注,或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水松。剧烈呕吐致脱水者加用10%氯化钾20ml,5%碳酸氢钠100ml。③镇静:苯巴妥钠、安定或异丙嗪肌内注射。④应用小剂量阿托品分次注射,以缓解胃肠道痉挛、肺水肿。⑤昏迷时应用促进苏醒药物如氯酯醒、胞二磷胆碱。对合并血压下降、肺水肿及呼吸衰竭者,应输氧,并使用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可拉明,各1支交替肌内注射,并定时注射阿托品(至血压恢复正常为止)。⑥少尿或无尿者,应在50%葡萄糖液中加呋塞米静脉注射。
(2)结合中药调理:①健脾和胃、温中安神:生姜、吴茱萸、党参、白术、炙甘草、获苓,陈皮、砂仁、天麻、白七厘。法夏、泽泻等,按中医常规剂量组方应用;或生姜.大枣、红糖各20g。②针灸:灸百会、中脘。内关、足三里。
北豆根的药理作用
【化学成份】北豆根含生物碱山豆根碱、汉防己碱、蝙蝠葛碱、木兰花碱。叶含青藤碱、尖防已碱、双青藤碱、光千金藤碱、去羟尖防己碱。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①抗心律失常作用:北豆根中含有山豆根碱,具有广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尤其是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山豆根碱可提高电刺激引起的心室纤颤阈值,且有一定剂量依赖性。
②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山豆根碱有抑制心肌收缩性、自律性和兴奋性的作用,也能延长功能性不应期。并有“钙拮抗剂样”抗Ca2+作用和“奎尼丁样”抑制Na+内流作用。
③对心脏收缩和冠脉循环的影响:山豆根碱明显降低兔离体左心房的收缩性,显著减弱大鼠离体心肌收缩力。腹腔注射山豆根碱能使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显著增加,同时又能对抗腹腔注射CaCl2引起的增加血流量作用。
④心肌保护作用:山豆根碱可稳定细胞的膜性结构,维持细胞的代谢功能,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⑤降压作用:山豆根碱静脉给药呈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山豆根碱可使兔及正常与肾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条张力下降,对高钾、钠引起的兔和大鼠胸主动脉收缩有舒张作用,使Na、KCl和CaCl2的剂量效应曲线右移,最大效应降低。
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山豆根碱对ADP、Adr和AA及胶原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山豆根碱有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静脉注射山豆根碱对大鼠血小板血栓和电刺激诱发的动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静脉血栓形成无影响。
抗炎镇痛作用
北豆根粗总碱,多酚羟基碱和非酚性总碱对小鼠巴豆油性耳廓水肿及小鼠角叉菜胶性足跖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山豆根碱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水肿、组胺及PGE2所致的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白细胞游走及巴豆油性肉芽肿的炎性渗出和增生均有抑制作用,对醋酸所致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其抗炎效应与肾上腺功能有关。
抑菌作用
北豆根脂溶性总碱、多酚羟基碱和山豆根碱对呼吸道致病菌确有抑菌作用,尤其呈对肺炎双球菌效果更为明显。
肌松作用
蝙蝠葛根茎中提得的总生物碱的季铵盐及总碱中分离得到的蝙蝠葛苏林碱和山豆根碱均有肌松作用,作用为非去极化型的肌松剂。
对神经动作电位及突触体钙内流的影响
山豆根碱能依浓度降低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突触体“快相”45Ca2+内流,但不影响基础45Ca2+内流,故山豆根碱对神经元电压依赖性Ca2+通道有阻滞作用。蝙蝠葛苏林碱是一种P-型Ca2+通道阻滞剂,能通过血脑屏障而易化大脑Ca2+通道,P型Ca2+通道是其作用靶位。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蝙蝠葛碱衍生物D3具有呼吸兴奋作用,能部分对抗吗啡和甲苯噻嗪所致的呼吸抑制。蝙蝠葛总碱有一定的祛痰镇咳作用。
其他作用
几种山豆根碱衍生物对钙调素激活的人红细胞Ca2+、Mg2+-ATPase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竞争性抑制。北豆根总碱腹腔注射有清热、消炎、镇痛、平喘、利尿、降压等作用。北豆根总碱腹腔注射能显著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胸腺DNA含量的抑制作用。
咽喉炎咳嗽 炖雪梨豆根
材料:雪梨一个,山豆根粉1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雪梨洗净去皮,切成片状,放入锅中,加入1000毫升水,煎煮至50克时,加入冰糖调味。然后在雪梨水中调入山豆根粉即可。
功效:雪梨可以润肺止咳,而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的功效,二者相炖服食尤其适宜咽喉炎咳嗽不止者服食。
北豆根的功效与作用 抗心律失常
北豆根中含有山豆根碱,具有广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尤其是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
几种解毒抗癌中草药集锦
1、牛黄
入心肝二经,苦甘寒 清热解毒、镇惊、祛痰开窍,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有抗癌解毒利胆作用,适应症常见各种癌瘤, 脑瘤、肝癌、肺癌、白血病,用量 0.3~0.6g 。
2、射干
苦寒入肺肝二经, 清热解毒、利咽消痰,对S180有抑制作用。适应症喉癌,扁桃体癌,食管癌,咽喉癌、肺癌等。用量 9~15g 。
3、山豆根
苦寒,入心肺大肠三经,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咽。山豆根生物碱有实验抗癌作用,广山豆根S180,S37,S14和大鼠的实体型,腹水型,吉田肉瘤以及腹水型肝癌均有抑瘤作用。适应症喉癌,食管癌、扁桃体癌,胃癌及肝癌等、主要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三叶豆紫檀甙、黄酮类衍生物及酚类化合物。北豆根主要含蝙蝠葛硷、粉防己碱、山豆根碱等。
4、马勃
辛平入肺经。轻宣肺气, 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适应症舌癌、咽喉癌、肺癌食管癌及扁桃体癌等 用量3~9g(包煎)。
治痔疮有什么偏方吗 外洗治疗方
原料:活海蛤2个,冰片6克。
做法:将海蛤洗净,扒开口,再将冰片放入口内,化水,用干净的容器贮存,每日取消毒棉球涂于患处,涂3-4次。
功效:清热消炎,治痔疮肿痛。
原料:茄根40克,苦参20克。
做法:将上二味加水,煎煮15-20分钟,熏洗患处。
功效:苦参有凉血,解热毒,消肿毒的功效,茄根有治疗风湿筋骨瘫痪,洗痔疮的功效,两者合用之,能解毒消肿,治疗痔疮肿痛出血或肛肠脱垂。
原料:山豆根60克。
做法:取山豆根洗净,加水约600毫升,浸泡30分钟,以药材表皮膨胀为度,小火煮沸20分钟,滤渣取汁,以纱布浸湿,趁热敷于患处,每次20分钟,次日可将药液加温,重复热敷1次,每剂药可以用2天。一般3-4次为一疗程。
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山豆根可除“五种痔痛”,具有清热解毒,散肿止痛之功效,该方主治外痔,对混合痔,肛裂等病也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