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搐症预防方法
儿童抽搐症预防方法
小儿抽动症是临床当中特别容易频发的一种疾病,一般患儿会有频繁的挤眼睛、做出很奇怪的动作等等,导致的大都跟遗传、围产期损伤、感染等诸多因素造成,除了对其进行积极治疗,在对小儿抽动症的护理方面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呢?
一般来说,抽动症患儿会频繁地挤眼睛,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有些患儿还会出现单调的声音重复,在睡眠的时候这些症状会消失。对于这种疾病有些家长也并不了解,对于它的护理方法也可以说闻所未闻,如果在患儿的病情发作时,严厉指责不但不会让孩子的症状减轻,还会让病情越来越重。
抽动症还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加重,比如患儿的心情、压力等出现消极的情况,就会加重病情。有些患儿想要自己克制这些症状,让神经更加紧张,反倒让病情越来越重。这些不自主的行为就成了孩子的心理负担,造成有些患儿出现了一些自闭的心理问题。
专家指出,抽动症患儿要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进行治疗。有些家长在发现孩子的不正常行为时,会出现打骂、呵斥的行为,导致症状不但没有消失,还越来越明显,所以在病情发作时,应该不要去强制孩子,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增加孩子战胜疾病的信心,让孩子有一个乐观的心态,这样才会加快恢复,不久之后患儿抽动症发病次数就会越来越少。
此外,抽动症发病一般在学龄前儿童居多,特别在刚开学时,或刚刚进入一个新环境时最容易发作,这个时期家长应该多加注意,并给予一定的开导与鼓励。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的危害和影响,甚至会延续到成年影响将来的就业、和家庭。
通过上面的详细介绍,相信现在大家一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生活中孩子一旦患上此病后,作为家长首先要积极的去医院进行和孩子仔细检查,并且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治,希望能尽快的恢复患儿的身体健康。另外,平时不要因为孩子小动作就训斥甚至打孩子。
如何避免儿童得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的预防方法:
一、在家庭环境里,应避免直接用敏感语言明示患儿症状,这是儿童抽动症的预防方法。
二、在患儿抽动时应给予忽视,视而不见状,这也是儿童抽动症的预防方法之一。
三、给予患儿更多的鼓励,培养孩子建立自信,缓解压力,这是儿童抽动症的预防方法。
四、儿童抽动症的预防方法:应与学校老师沟通,避免给予患儿敏感性语言批评教育,要很好的配合治疗期患儿的教育工作;
五、季节交换期,尤其是春、秋季为感冒高发期,应注意患儿的脱、穿衣,谨防感冒,因为感冒极易引起患儿复发或症状复发、加重,这也是儿童抽动症的预防方法。
新生儿必须吃鱼肝油吗 新生儿吃鱼肝油有什么作用
鱼肝油中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新生儿吃鱼肝油能够补充维生素A喝维生素D,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夜盲症、小儿手足抽搐症等维生素AD缺乏症。
在2013年出版的《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中建议:1岁以下儿童吃鱼肝油或维生素AD滴剂,每日需要维生素A 1500U、维生素D 500U;1岁以上儿童吃鱼肝油或维生素AD滴剂,每日需要维生素A2000U、维生素D700U。
小儿抽搐与小儿癫痫的区别
小儿癫痫和儿童抽搐很容易被家长混淆,很多家长采取胡乱投医的方式给孩子的病情带来严重后果,针对这种情况,北京癫痫病医院的专家总结了小儿抽搐与小儿癫痫的区别。
儿童抽搐:儿童抽搐是多发于儿童期的运动性或发声性肌肉痉挛,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例如频繁地眨眼、做怪脸、摇头、耸肩、做出咳嗽声、清嗓声等。
小儿癫痫:小儿癫痫的症状有很多种,最常见,最容易鉴别的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肌肉抽搐和意识障碍。绝大多数小儿不省人事、两眼紧闭或半开,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口角抽动、头向后仰,四肢反复屈伸,同时因胸、腹肌强直,呼吸停顿,故全身缺氧,口唇青紫,身体强直,持续十几秒钟到1-2分钟,但也有极少数小儿症状较轻,意识尚清楚。
以上介绍了小儿抽搐和小儿癫痫的区别,那么对于下一步的治疗就容易很多。对于小儿癫痫的治疗我们要特别小心,小孩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注意两点。
要如何预防小儿癫痫导致的抽搐
预防颅内感染:预防脑炎、脑膜炎;急性期积极治疗,预防后遗症;出现惊厥者应及时足量使用抗癫药物。
预防脑外伤:预防各种意外事故,减少脑外伤,脑外伤患者可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以预防癫痫发生。
预防小儿高热惊厥:控制小儿高热,以防惊厥;适当的抗癫剂可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防止高热惊厥转变为癫痫。
加强孕妇保健:预防小儿癫痫导致的抽搐避免孕期感染,酗酒、吸烟,以确保胎儿发育完好。
避免新生儿产伤:及时处理难产,防止新生儿生产窒息,避免因缺氧、窒息、产伤引起癫痫。已患有癫痫的患者要树立信心,积极治疗,减少和阻止癫痫发作,有助于减少癫痫的并发症;同时要避免诱发因素,如饮酒、疲劳、暴饮暴食、失眠、情绪激动、感染发热,惊恐等。
预防癫痫的复发:要如何预防小儿癫痫导致的抽搐?癫痫患者通过合理治疗,疗情可以得到控制和稳定,为预防复发,一方面要避免癫痫的诱发因素,另一方面要长期规律服用合适的抗癫药物,直至完全控制2至3年后考虑减停抗癫痫药物,防止过早停药而出现反复。临床实践证实,70%—80%新确诊的儿童和成人癫痫患者,通过规范使用抗癫痫药物是可以治愈的。在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2—5年后,约70%的儿童和60%的成人不再需要服药。
导致小儿抽搐的原因有哪些
很多人认为小儿抽搐并非近在眼前,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但事实上小儿抽搐是每位家长都应该防范和警惕的事情。预防小儿抽搐,必须先从了解其病因开始。
抽搐有两种类型:一是全身性抽搐,第二种便是局部肌肉抽搐。两种抽搐都是不自主的,阵发性的强烈收缩,发作形式可以强直性(肌肉持续的收缩)、阵挛性(肌肉断续性收缩)和混合性(先后出现强直性和阵挛性收缩)。到底什么疾病会引起抽搐呢?
一、高热
高热性抽搐所占比例最高。高热是诱发儿童抽搐的最常见原因,没有之一。
热性痉挛的病理过程是这样的:由于婴幼儿脑神经容易不受控制地“放电”,远远没有成人脑神经般稳定。体温急遽升高引起脑细胞不正常放电,造成突然不省人事、四肢僵直抽动、口吐白沫、眼球上吊、嘴唇发青等现象。
热性抽搐常常在发烧24小时内出现,大多数是全身性抽搐,发作时间较短,多在15分钟左右。热性痉挛好发于六个月至五岁大的孩童,在台湾六岁以下儿童,其发生率为3~4%。热性痉挛小朋友中约有20-40%家族中有热性痉挛病史的成员。
热性痉挛病童于抽搐后,经短暂睡眠,多半有很好的活力,不像脑膜炎、脑炎或其他问题,持续昏睡。
二、癫痫
癫痫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抽搐,意识和感觉出现短暂障碍。主要因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键全,大脑皮层受到刺激产生过度异常放电所致。
由于癫痫而发生的小儿惊厥出现时,绝大部分的孩子都会有不省人事、两眼紧闭或半睁,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口角抽动、头向后仰,四肢反复屈伸,口唇青紫,身体强直,持续十几秒钟到数分钟的情况。
癫痫是一种有家族遗传史的疾病。小儿癫痫诱发原因各种各样,临床表现各异,首先要查明病因确定诊断。选择恰当的适宜的治疗,患儿遵照医生嘱咐按时、按量服药,绝大多数患儿病情得到控制或治愈。
小儿抽搐的原因
三、破伤风
破伤风的病因为创伤后的特异性感染。而新生儿破伤风常常是由于脐带消毒不严引起。
破伤风的典型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
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而诱发。
四、狂犬病
狂犬病的潜伏期多数在3-6个月以内,但目前亦有报道提及个别潜伏期长达10年的狂犬病案例。潜伏期的长短与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咬伤的发病较早)伤口深浅、入侵病毒的数量及毒力等因素有关。其他如扩创不彻底、外伤、受寒、过度劳累等,均可能使疾病提前发生。
典型的狂犬病症状分为侵袭期、兴奋期以及麻痹期。在侵袭期,大多数患者表现出类似感冒的症状:低热、食欲不振、恶心等等。随后,患者逐渐进入兴奋期,突出表现为恐水、畏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痉挛停止,患者逐渐安静,但出现迟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眼肌、颜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缺少表情的等。
五、缺钙
不单只是小朋友,成人缺钙也会引起抽搐,缺钙引起的抽搐多为局部性,比如说大腿抽搐和脚部抽搐等。通常缺钙抽搐在补钙后症状即会缓解。所以小孩要补足钙(多吃含钙食物,必要时服葡萄糖酸钙、钙片等),同时要多晒太阳,服食鱼肝油等。
六、低镁
一般情况下儿童缺镁的情况和大街上遇到蜘蛛侠一样罕见。如果孩子长期腹泻,也可促使体内本来就不多的镁从大使中排出。早产儿和牛奶喂养或长期腹泻的患儿,相对来说就容易发生缺镁抽搐的情况。
小儿抽搐原因多
七、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会压迫脑神经组织,诱发抽搐以及偏瘫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少量颅内出血会建议采取止血药物和高压氧治疗,而大量颅内出血则需要进行手术清除。
八、局部性的如腓肠肌(俗称小腿肚子)痉挛
大量运动过后容易出现小腿抽搐。小腿抽搐常由于急剧运动或工作疲劳或胫部剧烈扭拧引起,往往在躺下或睡觉时出现。
九、脑膜炎、脑炎等脑部感染。
脑部感染除了会出现抽搐外,还常伴随高烧不退、头痛、颈部僵硬、呕吐、食欲下降、嗜睡等症状。而热性痉挛,抽搐前多半无明显生病症状,有时抽搐发生后才发现小孩有发烧。
儿童抽搐症状怎样治疗
小儿抽搐症状该怎样治疗,又有没有预防抽搐症发作的方法?今天小编将为家长们排忧解难,为你支招应对儿童抽搐症。
儿童抽搐症状
1、全身强直性抽搐
病发时,孩子的全身肌肉处于绷直状态,伴随阵阵抽搐,头部向后摆,身体后弯,双目凝视或往上翻,神志失常。
2、局部性抽搐
孩子身体局部肌肉如眼睛、面部肌肉、手指、一侧肢体等陷入抽动状态,此时孩子的神志已不清醒,抽搐时间会持续数秒或数分钟甚至反复病发。
3、发热惊厥
六个月至四岁的儿童多发此病状,一旦高热即惊厥,抽搐后很快能恢复神志。
儿童抽搐症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
家长应引导抽搐症儿童接受心理治疗,让孩子认识并正视这个疾病,从而进行心理调适,让孩子更好地配合治疗。
2、药物治疗
进行药物治疗前,家长要清楚知道儿童抽搐的病因,因为发热、缺钙、破伤风、癫痫等皆能引发儿童抽搐,知道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3、居家治疗
家里应常备退烧药和退热贴,防止孩子发热后引起抽搐。
儿童抽搐的处理
一旦发生全身性突然抽筋,应镇静止痉,同时马上找医生。一般抽筋不会立即危害生命,所以不必过分惊慌。
(一)医生到来前采取的应急方法:
1.立即将小儿平放于床上,头偏向一侧并略向后仰,颈部稍抬高,将患者领带、皮带、腰带等松解,注意不要比患者跌落地上。
2.迅速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与呕吐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与防止舌根后倒,为防止牙齿咬伤舌,应以纱布或布条包绕的压舌板或筷子放于上下牙齿之间。并以手指掐压人中穴位及合谷穴位,以上要求必须在几秒钟内迅速完成。
3.防止患者在剧烈抽撞时与周围硬物碰撞致伤,但绝不可用强力把抽搐的肢体压住,以免引起骨折。
4.腓肠肌抽筋的处理:
(1)急剧运动时腓肠肌突然觉得疼痛、抽筋时,要马上捉紧拇趾,慢慢地伸直腿部,待疼痛消失时进行按摩。
(2)游泳时抽筋的处理:
手指、手掌抽筋:将手握成拳头,然后用力张开,又迅速握拳,如此反复进行,并用力向手背侧摆动手掌。
上臂抽筋:将手握成拳头并尽量屈肘,然后再用力伸开,如此反复进行。
小腿或脚趾抽筋:用抽筋小腿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小腿的膝盖上,帮助小腿伸直。
大腿抽筋:弯曲抽筋的大腿,与身体成直角,并弯屈膝关节,然后用两手抱着小腿,用力使它贴在大腿上,并做震荡动作,随即向前伸直,如此反复进行。
(3)如果半夜出现腓肠肌抽筋时,可以利用墙壁压挡脚趾,将腿部用力伸直,直到疼痛、抽筋缓解,然后进行按摩。
(二)医生的紧急救护措施:
1、立即用以下任一种药止惊:静脉注射安定,或肌注苯巴比妥钠,或以10%水合氯醛加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或以5%副醛肌注。如以上药无效时可选用阿米妥钠。
2、必须针对病因治疗,感染性惊厥应给抗生素治疗。
3、伴有高热者应配合降温处理。
4、给氧吸入。
注意:新生儿惊厥应针对病因止惊,原因一时难以查清时首先试用25%~50%葡萄糖20~30ml静脉注射(因新生儿低血糖多见),如15分钟不见效果则采用10%葡萄糖酸钙5ml加10%葡萄糖2ml缓慢静脉注射(因新生儿易发生低钙血症),如仍无效,可静脉注射维生素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