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腹泻呕吐效果好
中医治疗腹泻呕吐效果好
1.主治:腹泻或有腹痛,一日大便数次或十多次粪便如水样
处方:稔子(即桃 金娘)500克。
用法:晒干研细末,装入瓶密封备用。成人每天服6~10克,分三、四次服。小儿酌减。
2.主治:腹泻、口渴、疲倦、不想吃,或呕吐、或微发热大便次数多、粪便如水样、此方也能治痢疾
处方:辣蓼根(叶面有八字形黑斑的干根)30克。
用法:我们这时候加入两碗的水熬成一碗,然后每天喝两次。
3.主治:热性腹痛、泄泻
处方:苦羊藤(又名古羊藤)根30克。
用法:将上药炒焦,加水一碗半煮成半碗服。
4.主治:湿热泄泻,发热,口渴,小便量少,腹痛,一日泻数次至十次以上,粪便如黄色水样
处方:青蒿9克,车前草9克。
用法:加水二碗煎取一碗,分二次服。
中医治疗腹泻方法
1、伤食型腹泻
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泻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
可采用以下食疗
荠菜汤:取鲜荠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苹果汤: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1岁者,可吃苹果泥。
2、风寒型腹泻
风寒型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
可采用以下食疗
姜茶饮:取绿茶、干姜丝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代茶随意饮服。
糯米固肠汤:糯米30克(略炒),山药15克,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白糖适量调服。
发霉的面包能吃吗 吃了发霉的面包怎么办
如果误食了发霉的面包而没有不良反应,建议多喝些水帮助身体排毒,若有不良身体反应,例如腹泻、呕吐,甚至中毒症状,建议马上就医治疗。
妊娠呕吐的中医治疗
1、脾胃虚弱:孕后恶心呕吐,或食人即吐,呕吐清液或食物,体倦乏力,神疲思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无力。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党参、白术、茯苓各,陈皮、苏梗各,砂仁(后下)、炙甘草,生姜。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
2、肝胃不和:孕后恶心呕吐剧烈,不能进食,呕吐酸水或苦水,心烦口干、口苦,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抑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苏叶、黄连、陈皮、竹茹各,白术、茯苓、白芍各,砂仁。中成药:左金丸。
3、痰湿阻滞:孕后恶心呕吐痰涎,不思饮食,口淡黏腻,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滑。
治法:化痰除湿,和胃止呕。
方药:陈皮、制半夏、藿香、佩兰各,白术、茯苓、薏苡仁、扁豆各,炙甘草,生姜。中成药:二陈丸。
4、气阴两虚:孕后呕吐剧烈,神疲乏力,形体消瘦,目眶下陷,口干咽燥,尿少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而干或花剥,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和胃止呕。
方药:太子参、生地、麦冬、白术、沙参、茯苓、芦根各,五味子、陈皮各,砂仁,生姜3片。中
中医治疗宝宝腹泻疗效如何
1。伤食泻
大便夹有食物残渣,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腻,脉滑有力。
[治法] 消食导滞,和中化湿。
[方药] 保和丸。
2。风寒泻
大便稀烂,色淡夹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苔白腻,脉滑有力。
[治法] 疏风散寒,温中燥湿。
[方药] 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苏叶、白芷各7克,生姜3片,大腹皮,厚朴、陈皮、桔梗、半夏,白术、茯苓各7克,甘草4克,大枣3枚。腹痛甚者加木香、砂仁:兼有食滞者,加山檀,神曲,小便短少者,加泽泻,猪苓。
3。湿热泻
大便水样或如鸡蛋汤,每日数次或数10次,色褐而臭,可有黏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发热口渴
[方药] 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12克,黄芩7克,黄连7克,马齿苋12克,白头翁12克,蛛苋12克,奶汁草12克。若小便色赤而短者,加六一散,腹痛加白芍、木香,呕吐加半夏,生姜,湿邪偏重,舌苔厚腻、口不甚渴者加苍术、厚朴,高热,烦渴引饮者加石膏,寒水石。
4。脾虚泻
多于食后作泻,久泻不愈或反复发作,大便稀溏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纳呆,面色少华,舌持偏淡,苔薄,脉弱无力。
[治法] 健脾益气。
[方药] 七味白术散:党参、白术,茯苓各6~12克,甘草7克,藿梗7克,木香3克,葛根12克
5。脾肾阳虚泻
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 补脾温肾,祛寒止泻。
[方药] 附子理中汤:附子4克,干姜7克,党参12克,白术7克,甘草6克。肾阳偏虚者,加用补骨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
6。变证
(1)气阴两伤:泻下无度,质稀如水,皮肤干燥,目眶及前囟凹陷,啼哭无泪,小便短少,精神萎磨或烦躁不安,,口渴,唇红,舌絳无津,脉细数无力。
[治法] 酸甘敛阴。
[方药] 连梅涵;黄连7克,生地黄12克,麦冬12克、阿胶5克,乌梅12克。余邪未清者,可去生地黄、麦冬、阿胶,改用白芍、甘草,石斛,芦根。
(2)阴竭阳脱:暴泻水止,便稀如水,面色苍白,神疲气弱,表情淡漠,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舌淡红苔白,脉沉微。
[治法]温补脾肾,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龙牡汤,人参6~12克,附子7克,龙骨12克,牡蛎12克。如泄泻不止者加干姜、白术。
(二)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禁食疗法
禁食可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QB。轻型腹泻一般停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和脂肪类食物即可。
呕吐严重者应暂时禁食6~12小时,待吐泻好转后逐渐恢复饮食。
2。抗感染疗法
(1)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选用庆大霉素、新霉素、氨苄青霉素、氟哌酸等,疗程7天,可结合药敏试验合理选择用药。验合理选择用药。
(2)空肠弯曲菌肠炎:可用红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3)耶尔森氏菌肠炎:选用庆大霉素、多粘菌素。
(4)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可选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羟唑。
(5)金葡萄肠炎,新型青霉素、先锋霉索,万古霉素等。
(6)真苗性肠炎:制霉苗素。
3。液体疗法
重症失水,出现酸中毒症状,要补充体液。
(1)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脱水,无呕吐和腹胀者。少量多次口服,一般按每日100一150亳克/千克体重给予。
(2)静脉补液;适用于吐泻重或腹胀以及中、重度脱水患者。①纠正酸中毒:对重度酸中毒可另用l。4%碳酸氢钠,20一30毫升/千克体重静脉输入。①补充其他电解质:若有低钙抽搐痉挛,可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如抽筋不止加25%硫酸镁肌内注射。
4。对症治疗
(1)腹泻:多酶片2—3片,每日2-3片,每日3次,助消化。慢性腹泻用止泻剂:鞣酸蛋白0。1-0。3克/次,次碳酸鉍每日0。2-0。7克。
(2)腹胀:注意补充钾盐。新斯的明每日0。04毫克/千克体重肌注;肛管排气;二甲基硅油25毫克,每日3次,以减轻腹胀。
(3)呕吐:可用灭吐灵每次o。2~o。3毫克/千克体重,肌注。
(三)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中成药
(1)藿香正气水;每次5毫升,每日3次。用于风寒饵。
(2)红灵丹:每次o。3克,每日2次。用于湿热泻。
2。经验方
(1)神曲、茯苓,焦山楂、焦麦芽各9克,炙鸡内金3克,加水100毫升,煎成3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于伤食泻。
(2)苍术炭、山楂炭各等分,研细末。每次2岁以内1克,2岁以上1,5克,每日3次。用于伤食泻。
(3)绿茶叶3克,食盐o,5~1克,白糖20克,加水适量,煎成200毫升。每日1剂,分次饮服,用于气阴两伤泻。
(4)山药粉,每次6~9克,每日3次,开水调成糊状服。用于脾虚泻。
(四)敷贴疗法
(1)丁香2克,吴莱萸30克,胡椒30粒,研为细末。每次1。5克,醋调成糊状,敷贴脐部用于风寒及脾虚泻。
(2)鬼针草30克,加水适量。煎沸后倒入盆内,浸泡两足,每晚1次,连用3天。用于湿热泻轻证。
(3)艾绒30克,肉桂、小茴香各5克,公丁香=桂丁午、广木香各3克,草果、炒苍术各6克,炒白术15克。共研粗末,纳入肚兜口袋内,围于脐部。用于脾虚及脾肾阳虚泻。
(五)针刺疗法
主穴取足三里、中脘,天枢、脾俞。配穴取内庭、气海、曲池。呕吐加内关、上脘,腹胀加下脘。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次。
(六)穴位注射
黄连素注射液30毫升注射双侧足三里及大肠俞穴。
(七)推拿疗法
(1)伤食泻:揉外劳宫,清板门,清大肠,摩腹,揉足三里。
(2)风寒泻: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脐,灸龟尾。
(3)湿热泻;推天河水,推上三关,揉小天心,揉内、外劳宫,清大肠。
(4)脾虚泻:补脾经,补大肠,揉足三里,摩膻,推上七节骨。
(5)捏脊:从长强穴开始,以二手拇指与食指合作将皮肤轻轻捏起,同时往上提,然后放松,均匀捏至大椎穴为1次,然后从命门向两侧肾俞推压,每日1~2次。
呕吐腹泻
秋季是小儿腹泻发生率最高的季节,大多数患儿是感染了轮状病毒而导致腹泻。由于此病大多发生在秋季,因此得名为“秋季腹泻”。小儿秋季腹泻多发生于人工喂养婴幼儿,喂养所用器皿或食物若消毒不佳或不经过消毒,有可能引发感染。此外,秋季昼夜气温变化大,极易引起感冒而导致腹泻。秋季腹泻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先吐后泻,并伴有发热,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样,病程有自限性,尚无特效药治疗。如腹泻十分严重,补液又不及时,便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吸收障碍,久之可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秋季腹泻呕吐厉害怎么办?
腹泻病的治疗原则是
①预防脱水;②纠正脱水;③继续饮食;④合理用药。根据以上原则,病情轻、无明显脱水的患儿在家庭治疗,可采取以下常规治疗措施。但如果严重者就要到医院治疗。
(1)饮食调理: 饮食注意供给足够的热量,母乳喂养的患儿暂停辅食,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患儿喂养适量乳制品。严重呕吐的患儿禁食4-6个小时,缓解后继续喂养。
(2)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把1袋口服补液盐溶于500毫升温开水中,口服。此法无效者进行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即可停止。
如何治疗宝宝呕吐腹泻呢
通常情况下,引起婴幼儿腹泻呕吐的主要原因在于饮食问题。比如说给孩子吃了生冷的食物、无法消化的食物,或者是吃的东西不干净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对孩子的肠胃造成损伤,从而发生腹泻呕吐的情况。
如果是饮食问题引起的话,那么首先需要做的自然是调整饮食,避免再吃油腻和生冷的食物。而是给孩子喂一些温开水以及面汤之类的流质食物。如果腹泻呕吐症状比较严重,医生会给孩子开一些治疗腹泻的药物,当然这种药物不能够长期吃,一旦腹泻呕吐的症状减轻,就需要停止这些药物的使用,避免其产生副作用。
如果是细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腹泻呕吐,常常会伴随着发烧,这是一种急性肠胃炎的表现,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孩子经常有腹泻呕吐的症状,那么很有可能是慢性胃炎,需要采取药物治疗手段。
不管是哪种病症所引起的腹泻呕吐,都可以给孩子服用妈咪爱益生菌来调理。这是因为妈咪爱主要包含的两种活菌成分能够活着抵达肠道,杀死肠道之中的有害菌,逐渐恢复肠道功能的平衡与健康。妈咪爱是专门针对婴幼儿的益生菌,口感好并且对肠道没有刺激性,针对便秘、腹泻、消化不良等各种肠道问题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桂圆表面发霉还能吃吗 吃了发霉的桂圆怎么办
吃了发霉的桂圆很有可能造成腹泻、呕吐、中毒等症状,如有上述情况建议尽快就医治疗,没有肠胃反应建议多喝水,帮助身体进行排毒。
腹泻的一多四不原则
补充更多的水和电解质
腹泻严重的后果是造成婴儿粪便中失去了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呕吐,少喝酒,很容易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使病情。所以给儿童腹泻多补充水和电解质是治疗腹泻的关键。一般补液量每天约100毫升每公斤体重,白糖2克,盐0。5克,可以让宝宝的口腔会。如果有任何呕吐饮料仍然可以几次饲料,清洁胃。停止喂奶后呕吐。严重的水土流失也应静脉输液。不快
自动饮食减少婴幼儿腹泻,排出增加,肠道吸收障碍,和婴幼儿的营养需求是比较高的,如营养缺乏,和饮食限制过于严格,空腹时容易引起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使他们可以增加。乳制品是最适合你的宝宝
需要的食物,腹泻的婴儿母乳喂养应继续母乳喂养,不可以用牛奶代替牛奶,一般能保证宝宝的营养需求。不停的呕吐物
呕吐可能是腹泻的早期症状。如果因为呕吐引起的食物中毒,不停呕吐不止,应洗胃,有毒食品的干净。因此,引起的呕吐的婴幼儿腹泻的治疗,不抗恶心,但补充引起的呕吐的流体损失,可以重复少量的水。
不要停止腹泻
一些年轻的母亲看到孩子的腹泻,匆匆忙忙,请医生使腹泻拉或婴儿吃未经许可购买止泻,结果不仅腹泻没有停止,也可能加重。用于治疗腹泻的方法并不急于止泻,但应补充的腹泻、脱水和营养不良而造成的身体。
不滥用抗生素
小儿腹泻的最有感染因素,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一些家长疾病更盲目,今天去医院,明天找到另一个,只是用一种抗生素,并转变成另一种,抗生素的现象太多太杂,不仅对腹泻的康复,也可能导致抗生素引起的腹泻,腹泻的治疗更为困难,复杂的和长期的。
温馨提示:如果宝宝不能吃的食物摄入量,尿仍很少复水后,宝宝的症状如发热,大便有血,需要赶快带宝宝到医院治疗。
腹泻家中常备这些止泻药
一、西医治疗腹泻的药物有:
1、镇静药:可选用安定、利眠宁、苯巴比妥类药物。
2、解痉止痛剂:可选用阿托品、普鲁本辛、山莨菪碱、普鲁卡因等药。
3、止泻药:常用的有活性炭、鞣酸蛋白、次碳酸铋、氢氧化铝凝胶等,日服3~4次。治疗腹泻药效较强的复方樟脑酊(3~5ml)和可待因(0.03g),每日2~3次。因久用可成瘾,故只短期适用于腹泻过频的病倒。
4、复方苯乙哌酊(每片含苯乙哌啶2.5mg和阿托品0.025mg)治疗腹泻,每次1~2片,2~4/d,此药有加强中枢抑制的作用,不宜与巴比妥类药物和阿片类药物合用。
5、氯苯哌酰胺(咯派丁胺,loperamide)治疗腹泻的药效较复方苯乙哌啶更强且持久,不含阿托品,较少中枢反应。初服4mg,以后调整剂量至大便次数减至1~2次/d,日量不宜超过8mg。
二、中医治疗腹泻的药物有:
1、单方验方治疗腹泻
(1)罂粟壳(蜜炙)、厚朴(姜制)各120克,研粉,3~5克/次,米汤送服,可治久腹泻不止。
(2)车前子炒研未,6克/次,开水泡服,可治暴腹泻。
2、中药治疗腹泻
(1)藿香正气丸(《实用中成药手册》)散寒止痛止腹泻。
(2)附子理中丸(《中国基本中成药》)温中散寒止腹泻。
(3)参苓白术丸(《实用中成药手册》)调补脾胃、健脾止腹泻。
(4)四神丸(《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温肾暖脾涩肠止腹泻。
孕妇中暑了怎么办 孕妇喝藿香正气水可能有什么坏处
藿香正气水中由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藿香、紫苏等10味中药和溶媒乙醇制成,味道比较浓重刺鼻,本身有孕吐的孕妇喝了之后,可能会加重孕吐。
另外藿香正气水确实可以治疗腹泻、呕吐、腹胀等肠胃不适,但对于不喜饮用藿香正气水的孕妇来说,喝了之后,还可能造成肠胃不适。
慢性胃炎该怎么治
一、一般治疗:祛除病因,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之流食,呕吐严重者禁食。
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口服葡萄糖盐水或补液盐(ORS), 一般服1000ml,呕吐严重或脱水者应给予静脉补液,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与5%葡萄糖液按2∶1或3∶1的比例配合静脉滴注。
三、抗菌治疗:由细菌引起者口服土霉素0.5g,4次/日或黄连素0.3g,3次/日;伴腹泻者可用吡哌酸或庆大霉素。
四、对症治疗:腹痛明显者可用解痉剂颠茄片8mg,每日3次或普鲁苯辛15mg,每日3次或阿托品0.5mg,皮下或肌肉注射;呕吐可用胃复安10mg,每日3次或吗丁啉10mg,每日3次;亦可针刺足三里和内关,有镇痛,止吐效果。
温馨提示:文中所提及的胃炎治疗方法来源于网络,不可盲目尝试,胃炎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根据医嘱服药。
中医治疗腹泻的偏方
蒸苹果
在拉肚子时,别急着吃药,蒸2个苹果吃。把苹果连皮洗干净,放在碗里,上锅隔水蒸熟,吃果肉。
干石榴皮
15克干石榴皮煎汤,加糖服用,每日2次,长期坚持可治慢性腹泻。石榴皮所含根皮碱,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石榴皮还能使肠黏膜收敛,分泌物减少,所以能有效地治疗腹泻、痢疾等症。
鸡蛋壳
用鸡蛋壳30克,陈皮、鸡内金各9克,放锅中炒黄后碾成粉末,每次取6克用温开水送服,每天3次,连服两天。
麦面粉
每次用麦面粉半两炒焦,加适量白糖用开水调匀,饭前服,一日二次,2-3天有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