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护理注意事项 了解产后生理正常变化
产后护理注意事项 了解产后生理正常变化
产后并发症发生的机率不高,绝大部分的妈咪在生产后,身体会自然恢复。产后6星期称为产褥期,经历产褥期,身体会自然恢复正常,不过仍有少数产妇会发生出血、伤口感染、乳腺发炎、产后忧郁等产后并发症。
生产后,身体会有一些正常的变化,例如子宫在产后3、4天内开始正常性的缩小,大约在产后6周,会恢复到正常大小而回到骨盆腔内,产道韧带也会恢复到怀孕前状态。另一种属于进行性变化,包括为哺乳需求,产后乳汁开始大量分泌;孕期停止的月经,也在产后慢慢恢复正常周期。
产褥期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产后恶露变化
随着子宫内膜的脱落和修复,坏死的蜕膜、子宫内血液及黏液混合在一起经阴道流出,称为恶露。产后第一周,会有较多血液和坏死的蜕膜组织,为血性恶露;第2周,血液成分减少,色淡红,为浆液性恶露;产后第3~4周,呈黏稠状,且色泽较白,称为白色恶露。
产后身体变化 乳房护理
哺乳时常使乳头受伤、产生裂缝,此时易造成感染。注意哺乳时要确定宝宝含住乳晕, 以免牙龈咬伤乳头。
而哺乳完毕后,不可勉强拉出乳头,可用食指轻轻撑开宝宝的嘴即可拉出乳头,并于每次授乳完毕擦干净乳头。若有乳头破裂,应暂时停止授乳,其间将乳汁挤出,并保持干燥。
经前如何预防痛经 保持心情舒畅
加强心理护理,了解女性生理知识,解除精神负担,保持心情舒畅,痛经自会减轻。
脱毛后怎样护理
1、激光脱毛后护理在脱毛治疗后的防晒工作是很必要的,激光后护理在三个月至半年内都不要让治疗区域遭到阳光的直晒。
2、激光脱毛后护理对于脱毛治疗后的红肿现象我们可以采用冰敷的方法来缓解,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我们不要有什么顾虑,不用担心,可自行消退。激光脱毛后护理在刚脱毛治疗不要让治疗部位碰水及用力擦洗。
3、在脱毛治疗后的两个月内,激光脱毛后护理要通过使用激光术专用之保养品来避免在脱毛后出现色素沉着。
激光“脱毛后怎样护理”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更好的脱毛效果的过程你都掌握了吧?要是还有不放心的地方,还可以通过联系我们的在线咨询专家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让自己的激光脱毛更安全放心,您的健康与美丽同在。
产褥期的生理变化
1,产褥期产妇的生理变化产褥期产妇生理变化包括有子宫复旧,子宫颈和阴道变化,乳房变化、血液循环变化、消 化系统变化,泌尿系统变化,体重变化和皮肤变化等。熟悉这些变化的规律,给予合理科学的护理,能促进身体的康复。否则 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的情况。
2.子宫复旧 产后子宫体积逐渐变小,到4~6周时可以恢复到非妊娠时期的大小,这个过程医学上称为“子宫复 旧”。正常情况下,产后第一天子宫底部在脐下两横指处,以后每天下降1~2厘米。到产后第7天,随子宫的缩小,其底部 已在骨盆内而在腹部不能触及。直至产后6周,子宫可恢复到非妊娠时的大小。如若在此期间坚持进行母乳喂养,对子宫的复 旧是很有帮助的。
3.恶露 随着子宫的复旧,子宫内坏死的脱膜组织随同血液和粘液从阴道排出,医学上称之为“恶露”。产后的恶 露可以持续3周左右,其量从多逐渐减少,颜色从鲜红色转变为暗红色最后为淡黄色或白色,没有臭味。一旦恶露呈鲜红色持 续超过3周或者恶露数量增 再那么引人注目,但妊娠纹不会消失。
产后新妈妈会产生哪些生理变化
子宫分娩后,子宫重量约1000克。到产后第8周左右,才能恢复到妊娠前的60克左右。子宫体恢复的快慢,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包括:新妈妈的精神状态、年龄和经历生产的次数:分娩过程中产程长短、顺利与否;分娩后对宝宝的哺乳能加速子宫恢复;如果出现感染和子宫体肿瘤情况的发生,则会使子宫恢复迟缓。
胎盘剥离娩出后,子宫壁上会留有圆形、手掌大小的创面。创面上闭锁的血管及血块会随产后恶露排出。到产后8周时,一般能完全愈合。、
外阴分娩之后,阴道外口有充血、水肿或不同程度的裂伤,或者为娩出宝宝时切开的会阴部伤口。轻者可以很快自愈,充血、水肿要在产后几天才会消失,会阴切开处缝合,一般在产后5天左右伤口可以拆线,逐渐痊愈。
卵巢分娩之后,母体就很快会有新的卵泡发充成熟,但产后母体的乳腺分泌能抑制排卵,因此,在哺乳期的新妈妈大多数不排卵、也无月经。但也有个别女性体质有异,在分娩后便会开始规律的月经周期。
产后护理注意事项 产后留意身体的变化
生产时阴道会扩张,在产后会变得松弛,需要3、4周的时间复原,6周后即可完全恢复正常。而孕期月经会暂停,产后如果哺喂母乳,会刺激泌乳激素,抑制卵巢排卵,比较不容易受孕。
大约在产后6个月之后,月经才会再来。未哺育母乳的产妇则在产后约5、6周,就会开始有月经。
至于乳腺的变化,因产后脑下垂体前叶会分泌泌乳激素,刺激乳汁分泌。在宝宝开始吸奶后,就会刺激脑下垂体后叶,分泌催产素,刺激乳头平滑肌造成收缩,进而促使乳汁排出,就是所谓的初乳。
另外,也要注意产后心血管的变化。怀孕时,心脏血液的输出会增加,产后容易多汗、多尿;而生产时膀胱容易被压迫,不自觉想尿或涨尿,膀胱较难排空。在产后必须密切观察4~6小时,如果一直无尿意,必须进行导尿。
在消化道系统方面,孕妇肠蠕动较少,产后也会慢慢恢复。有些产妇怕伤口痛,排便不敢用力,容易造成便秘。如果2、3天未排便,可给予软便剂。
生产后也要注意产妇体温变化。产房温度很低,温差变化加上施打点滴,都会使产妇出现寒颤,这时候要做好保暖。
产后6小时,如果出现2次体温超过摄氏38度,必须评价是否因产褥炎期发炎(例如产后伤口红肿热痛或瘀血、分泌物有脓等发炎现象)所引起发烧。如果产后各项恢复状况有明显异常,就要检查是否有产后并发症。
产后生理裤有必要买吗
从产后生理裤的作用和特点来说,它非常适合孕妇在初产后使用,为妈妈们的产后护理提供了许多的方便。当然这还是要结合具体孕妇的需求。一般来说,在恶露排出较多的时期可以使用产后生理裤,这样可以为孕妇及家庭提供很多方便,同时也可以保护孕妇的身体健康。而在恶露排出较少的时期,妈妈们就可以穿一般内裤了,但是仍然要注意材质的选择,一定要选择柔软舒适无刺激性的内裤,保证生理卫生。
产后护理注意事项 产后情绪变化不可忽视
产后妈咪的情绪问题也是观察及照护重点。生产后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妈咪会感到沮丧,产后1、2周会有莫名的掉泪、挫折感、睡眠障碍等情形。这类心理上的问题,必须有先生和家人的支持,帮忙分担照顾宝宝责任,同时让产妇有情绪发泄的管道。
若未加妥善重视心理的起伏变化,情况严重时,会演变成产后忧郁,可能在产后1~6周出现失眠、饮食失调、焦虑、疲惫、情绪不稳、自觉有罪恶感等现象,甚至有自杀倾向,必须尽快就医,请精神科医师协助治疗,或是使用抗忧郁药物,以免发生自残或杀婴等悲剧。
从怀孕、生产,一直到产后,妈咪生理、心理都会出现许多自然的变化,必须先了解生产后正常的恢复状况,再进一步观察。一旦有异常,必须就诊请医师协助,让妈咪的身心各方面,都能在产后迅速恢复,亦能当个健康快乐的妈咪!
骨质增生其实是正常的生理变化
骨质增生是指在脊椎或骨关节边缘上增生的骨质。由于 X 线检查的普遍应用,发现骨质增生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增生的骨赘通常在骨骼的两端四周同时存在,但投影在平面的 X 光片,可能表现为基底宽、尖端细的粗刺形状。有人称之为“骨刺”。这个名称非常不妥当,不仅不能反映实际情况,还极容易引起病人的误解,似乎骨端有像钢钉、竹刺之类的东西,引起了疼痛的症状。
需要澄清的是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冤枉了骨质增生,让骨质增生背上了恶名。骨质增生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生理变化现象,本质是人体骨骼的一种“衰老”适应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关节和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的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使关节和脊柱的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关节和脊柱的不稳定。机体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恢复新的平衡状态,就会通过骨质增生的方式增加骨骼的表面积,减少骨骼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使脊柱或关节更加稳定。可以说,骨质增生现象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机体的一种本能。
有关研究表明 20 岁以下的罕见骨质增生,21 岁~30 岁年龄段的人发生骨质增生的概率约为 11%,31 岁~40 岁年龄段的约为 36%,41 岁~50 岁年龄段的约为 78%,51 岁~60 岁年龄段的约为 93%。可见骨质增生是中老年时期骨关节的生理性退行性变化。
骨质增生一般分为原发性骨质增生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原发性骨质增生是由于年龄增长、长期劳累,导致脊椎、关节退行性改变、韧带松弛,肌肉力量下降,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关节的周围形成骨赘。继发性骨质增生多因关节创伤、发育畸形等导致关节面不平、受力不均而引起。
大家谈到骨质增生往往就会认为这是一种不良的病症,而忽略了骨质增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保护现象,原因在于有时增生的骨质较大,或者生长的位置不好,压迫了周围的血管或神经,或者造成了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那么就产生了相应的症状,如疼痛、肿胀、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这时候,人们才能把骨质增生作为疾病来看待治疗,大多时候骨质增生不需要治疗,大家没有必要谈虎色变。
妇女产后的生理心理变化
腹部的特点
由于受奸娠期腹壁长期膨胀的影响,弹力纤维断裂,在产后表现为腹壁明显松弛,腹壁肌张力的恢复与产后腹肌锻炼、产次及营养有关。腹壁会出现妊娠纹,腹肌呈不同程度分离。营养适当及产后运动适度可恢复或接近未孕前状态。
体重的变化
产后妇女一般都会出现分娩后的体币比未怀孕时爪,这里面包括在怀孕期间增加的脂肪、组织液、血液,以及并不宫和乳房的增大等。怀孕期间体重大概增加10公斤左右,在分娩后体爪要减少5-6公斤,产褥期恶露、授乳等也可使体重减轻,正常情况下,一般在S-6周可以恢复到孕前体重,但是儿乎所有人都要比怀孕前胖些。表现出不同的肥胖类型:水肿型、脂肪肥胖型、混合型、下身肥胖型和肌肉肥胖型。
骨盆的变化
骨盆主要的功能是支撑身体、保护子宫和膀胱,在怀孕期间也起到保护胚胎作用,以及支撑扩大的子宫内的一些额外的液体。生产之后分娩引起盆腔底部肌肉与筋膜过度扩张松弛而脆弱。在产后尽快运动紧缩与放松这些肌肉,增强血液循环,可促进愈合过程,但骨盆肌肉和韧带过度扩张很少能恢复到好娠前的状态。
阴道的变化
顺产产妇的外阴,因分娩压迫而产生水肿、疼痛,处女膜撕裂呈数个瓣状,疼痛和水肿一般在产后数月才逐渐恢复正常,但处女膜撕裂呈瓣状却不能恢复原形,而成为产妇的特征。阴道口不再被大阴唇覆盖,阴道口裸露在外阴部。产妇生产后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如经过挤压撕裂,阴道组.织受到损伤,其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另外,产后需要及时通过一些锻炼来加强会阴部肌肉弹性的恢复,使阴道紧实。阴道分娩后1周左右,阴道内恢复到原来宽度,己经有过分娩经历的,阴道则无法恢复,要比分娩前略宽些。
心理变化
产后抑郁症是产后综合征中最常见一种类型。有研究发现,产后心理也和激素的分泌有很大关系。分娩后这些激素急剧减少,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中几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活动,促发某些个体发生心境障碍。再加上对宝宝的哺育,精神上也处于剧烈的转换期。产妇表现为抑郁、哭泣、易激怒、烦躁,重者可能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些列症状。另外,遗传、产科、社会因素也可能诱发产后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