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自我查血
如何进行自我查血
如何进行自我查血脂
1.常出现头昏脑胀或与人讲话间隙容易睡着。早晨起床后感觉头脑不清醒,早餐后可改善,午后极易犯困,但夜晚很清醒。
2.睑黄疣是中老年妇女血脂增高的信号,主要表现在眼睑上出现淡黄色的小皮疹,刚开始时为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严重时布满整个眼睑。
3.腿肚经常抽筋,并常感到刺痛,这是胆固醇积聚在腿部肌肉中的表现。
4.短时间内在面部、手部出现较多黑斑(斑块较老年斑略大,颜色较深)。记忆力及反应力明显减退。
5.看东西一阵阵模糊,这是血液变粘稠,流速减慢,使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所致。
血脂检查的注意事项
三天内避免高脂饮食
病例一:按照医生的嘱咐,李女士周一清晨空腹来医院化验血脂。结果显示,甘油三酯偏高。原来,周末两天,李女士全家聚会,自然少不了一番大吃大喝。
错误之处:化验前一日进食了大量高脂肪的食物,会影响血脂的化验结果。
建议:血脂中的甘油三酯很容易受到一些油腻的食物中高含量的脂肪所影响,有些病人在检查前一天晚上出去和朋友聚餐,吃了很多油腻的食物,例如:烤鸭和肥肉。结果在第二天进行抽血检查的时候,抽出来的血都是乳糜状的,这种血液的透光度很差,影响化验的结果。所以检查前避免吃一些油腻的食物。
病例二:赵女士因为血脂异常,已经吃药治疗1个月了,明天要去复查,她特别希望这次化验是正常的,所以近几天吃饭非常注意,有点油腻的一概不吃,只吃青菜。
错误之处:这种做法类似“作弊”行为,有可能拿到一张正常的化验结果,不过是“假的”,会让血脂这个心脑血管疾病的“罪犯”逍遥法外。
建议:抽血化验前2周内要保持平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反映出真实的血脂情况,进而才可以判断是否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正在服用的药量是否合适等。
进行献血前要进行什么检查
1. 年龄:18-55周岁。
2. 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 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千帕)。或:90-140/60-90mmHg,脉压差:≥30mmHg。
4. 脉膊: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 体温正常。
6. 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 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 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 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二、 献血者血液检验标准
1. 血型:ABO血型(正反定型法)。 Rho(D)血型,在有条件的地区以及Rh阴性率高的地区作测定。
2. 血比重筛选:硫酸酮法 男≥1.052 女≥1.050,或者比色法。
3.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酮体粉法:阴性,或者赖式法:≤25单位。
4.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标法:阴性(快速诊断法仅限于非固定采血点的初检使用)。
5.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酶标法:阴性。
6. 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酶标法:阴性。
7. 梅毒试验RPR法或TRUST法:阴性。
8. 复检上述1、2、3、4、5、6、7项。
9. 甲型肝炎临床治愈一年后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化验正常可参加献血(以临床化验报告为准)。
10.疟疾高发地区检测疟原虫。
三、 免疫接种后献血的规定
1. 接受麻疹、腮腺炎、黄热病、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二周后,或风疹活疫苗、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四周后可献血;被狂犬咬伤后经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 接种一年后方可献血。
2. 接受动物血清者于最后一次注射四周后方可献血。
3. 健康者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不需推迟献血。
进行献血前要进行什么检查
一、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
1. 年龄:18-55周岁。
2. 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 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千帕)。或:90-140/60-90mmHg,脉压差:≥30mmHg。
4. 脉膊: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 体温正常。
6. 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 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 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 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二、 献血者血液检验标准
1. 血型:ABO血型(正反定型法)。 Rho(D)血型,在有条件的地区以及Rh阴性率高的地区作测定。
2. 血比重筛选:硫酸酮法 男≥1.052 女≥1.050,或者比色法。
3.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酮体粉法:阴性,或者赖式法:≤25单位。
4.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标法:阴性(快速诊断法仅限于非固定采血点的初检使用)。
5.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酶标法:阴性。
6. 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酶标法:阴性。
7. 梅毒试验RPR法或TRUST法:阴性。
8. 复检上述1、2、3、4、5、6、7项。
9. 甲型肝炎临床治愈一年后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化验正常可参加献血(以临床化验报告为准)。
10.疟疾高发地区检测疟原虫。
三、 免疫接种后献血的规定
1. 接受麻疹、腮腺炎、黄热病、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二周后,或风疹活疫苗、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四周后可献血;被狂犬咬伤后经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 接种一年后方可献血。
2. 接受动物血清者于最后一次注射四周后方可献血。
3. 健康者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不需推迟献血。
怎么查自己新冠疫苗接种情况 其他应用程序
其次,对于不同地区来说,也分别有各自的查询方式,其中对于上海地区来说,可以通过“健康云”APP完成实名认证之后来点击接种记录来进行查询,而湖北地区则可以关注服务号“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进行查询,具体规定建议根据当地的政策来进行查看。
血管瘤怎么进行检查
1、血管瘤的检查方法?眼观、手摸、口问:有经验的血管瘤医生,大部分的血管瘤可以通过眼观、手摸、口问的方式确诊病情。眼观是指血管瘤的异常颜色表现是否突起等,手摸是指局部皮肤的温度、柔软程度、压缩情况、部位深浅等等,口问是指通过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发病过程、发展情况等做具体的病情了解。
2、血管瘤的检查方法?皮肤温度测定:蔓状血管瘤皮肤的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皮肤的温度。
3、穿刺:疑为深部海绵状血管瘤者应行诊断性穿刺。
4、血管瘤的X线检查:多用于骨骼血管瘤的检查。
5、多普勒超声检查:常用于海绵状血管瘤的检查。
6、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用于血管瘤范围深广等情况,以确定其范围及周围情况,同时便于区别血管畸形及血管瘤。
7、X线轴向断层显像(CT)检查。
8、病理检查。
9、核素检查。
贫血患者如何进行检查呢
(1)血清铁测定:血清铁降低8 95= MOL= L= 50= G= DL=64.44ΜMOL/L(360ΜG/DL),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由于血清铁的测定波动大,影响因素较多,在判断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考虑。在妇女月经前2~3天、妊娠的后3个月,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会降低,但不一定表示缺铁。
(2)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临床或骨髓铁染色加以判断。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铁染色均减少或缺如。
(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
(4)红细胞铁蛋白测定: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联免疫法可以测定红细胞碱性铁蛋白,可反映体内铁贮存的状况,如6.5ΜG/红细胞,表示铁缺乏。此结果与血清铁蛋白相平行,受炎症、肿瘤及肝病的影响较小是其优点。但操作较复杂,尚不能作为常规使用。
怎么进行血液寄生虫检查
1.疟原虫检查:疟原虫为疟疾病原体,通过蚊子传播,常见的疟原虫有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三种。外周血涂片检查疟原虫是诊断疟疾的可靠方法,发现疟原虫既为阳性,就可以作为确诊的可靠依据。阴性结果不能否定诊断,需多次复查,或用基因诊断方法检查。
2.微丝蚴检查:微丝蚴为丝虫的原虫,我国常见的丝虫感染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两种,均通过蚊子传播。外周血涂片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
3.回归热螺旋体检查:回归热螺旋体为回归热的病原体,通过人虱传播。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
4.弓形体检查:弓形体为弓形虫病的病原体,猫及猫科动物为其主要传染源,人一般呈阴性感染。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或用免疫学方法及基因诊断方法检查。
5.立朵小体检查:立朵小体为黑热病的病原体,是鞭毛虫的一种,常可通过肝、脾穿刺液检查,也可通过骨髓和淋巴结穿刺液检查。阳性结果可确诊,阴性结果需复查。
婴儿应早期进行贫血筛查
据英国科研人员报道,早期对婴儿进行缺铁性贫血的筛查,可防止其因贫血而出现的发育不良。
近来,美国由缺铁引起的儿童贫血越来越少,但那些低出生体重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危险性仍很高。
andrea sherriff博士指出,尽管英美目前已经开始对儿童进行缺铁性贫血的筛查,但这些检查似乎应该在更早期进行。
研究人员对1100余名儿童进行了研究,分别在8、12和18个月时检测血红蛋白水平,同时在18个月时,对这些儿童进行智力和体能发育方面的测试。结果发现,在8个月时发生低血红蛋白水平和发育测试的低分值相关,尤其在运动技巧方面。而且,根据who的贫血诊断标准,23%的8月龄儿童存在贫血。
研究人员认为,8月龄时缺铁对发育的影响远远超过18月龄缺铁的影响。因此,为了使筛查达到应有的效果,应该在8个月前进行。
但在美国,专家建议贫血的血液检查在9~12个月大时进行。尽管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医生对高危患儿进行早期检查,但他们认为检查贫血的“理想”时间是在9个月时。
胃出血如何进行检查诊断
1.化验检查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重点化验应包括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大便或呕吐物的隐血试验肝功能及血肌酐、尿素氮等。
2.特殊检查方法
(1)内镜检查。胃镜直接观察,即能确定,并可根据病灶情况作相应的止血治疗。做纤维胃镜检查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①胃镜检查的最好时机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②处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首先补充血容量,待血压有所平稳后做胃镜较为安全。③事先一般不必洗胃准备,但若出血过多,估计血块会影响观察时,可用冰水洗胃后进行检查。
(2)选择性动脉造影。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处于上消化道持续严重大量出血紧急状态,以至于胃镜检查无法安全进行或因积血影响视野而无法判断出血灶,此时行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可能发现出血部位,并进行栓塞治疗。
(3)X线钡剂造影。因为一些肠道的解剖部位不能被一般的内镜窥见,有时会遗漏病变,这些都可通过X线钡剂检查得以补救。但在活动性出血后不宜过早进行钡剂造影,否则会因按压腹部而引起再出血或加重出血。一般主张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3天后谨慎操作。动脉造影及内镜的检查。
(4)放射性核素扫描。经内镜及X线检查阴性的病例,可做放射性核素扫描。其方法是采用核素标记病人的红细胞后,再从静脉注入病人体内,当有活动性出血,而出血速度能达到0.1ml/分钟,核素便可以显示出血部位。
胃出血如何进行诊断
1、呕血和黑便:凡出血后因血液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的,便可有呕血表现。若出血后立即呕出,血液呈鲜红色;若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经胃酸作用后再呕出,则呈咖啡渣样的棕褐色。血液除吐出外,更多的是从肠道排出。由于血红蛋白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所以,排出的血液一般都是柏油样黑便。只有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内通过很快时,排出的血液才呈暗红色,或偶尔呈鲜红色。一般而言,当出血量大时,有黑便又有呕血;当出血量小时,常常仅有黑便。如果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肠,呕血较少见。
2、出血引起的全身症状:若出血速度慢,量又少,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仅在长时间出血后出现贫血。若出血量多又快,则可出现心慌、出冷汗和面色苍白,甚至血压下降等急性失血表现;
3、慢性胃出血常见病因是胃溃疡病,若为溃疡病出血,则出血前常有上腹疼痛史;慢性胃出血可透过内镜(胃镜)检查,进一步了解情况,消化性溃疡新近出血有内镜表现。新近出血的单纯性溃疡有不同的胃镜表现,对判断是否再出血有重要的意义。慢性胃出血内镜表现通常为:可以见有活动性出血,甚至见到非出血性血管黏附血凝块,非血管渗血,胃内有扁平斑点;清洁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