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法宝来教育孩子
几个法宝来教育孩子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吗
尽管打孩子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但是有会出现不得不通过体罚来教育孩子的情况,不少家长会因为一时生气而打孩子。家长要学会掌控住情绪,尽量避免打孩子,可以借小朋友不听话带来的自然后果来教育他。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最好的状态就是不要体罚孩子。如果孩子犯错了,家长不要一时冲动就打孩子,因为如果打孩子往往会有反效果。可以将内心不满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例如对孩子说:“你的做法让我很失望!”“我现在真的很难过!”。不仅能够让自己的心情平复,而且可以让孩子换位思考,自我反省。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用过于批评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来承担他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如果孩子还小,家长可以教会孩子如何修正错误。例如,将果汁打翻了不能喝了,孩子还需要清理地上的果汁。孩子可以从中了解到自己的错误造成怎样的影响,也会深刻反省,避免今后再犯这样的错误。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家长不必过分追究孩子犯的小错误,而是通过给孩子警告的眼色、缩短孩子看电视的时间等方式来让孩子吸取教训。例如,孩子没有整理房间就没收孩子的零食。家长最好明确告诉孩子今后应该怎么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保准,表达对孩子的期望。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多次警告后,孩子仍然我行我素,家长需要平复自己的情绪,沉着应对。如果情绪失控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孩子会感觉内心受到伤害。在这个时候,孩子注意到的是父母愤怒的情绪,而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5.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如果不得不打孩子,需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会挨打以及打多少下,如果下回犯错误应该怎么做。
不要打得过重,也不要把打孩子当做发泄的途径,更不要还没有搞清事情就打孩子。家长打完后一定要告诉孩子“打你我们也很难过”。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尽管他做了错事,但是父母的爱不会改变。打他只是希望他下回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6.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小于两岁的孩子由于各方面发育未成熟,没有规则意识。这个时候通过打来教育孩子,不仅没有效果,还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当孩子渐渐长大,不仅自我意识得到发展,自尊心也逐步增强。六岁的孩子已经明白道理,所以家长凡事要将理,切勿随意打骂。
如何让孩子认知音乐节拍
现在音乐无处不在,属于孩子们的音乐也多的是。音乐的风格也多种多样,而且不同风格的音乐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作为儿童,妈妈和爸爸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去感受和感知音乐,并且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1声音认知。家里能发出声音的东西有很多,最好用来教育孩子认知音乐的就是挂在墙上的钟表。钟表走针滴嗒声,会让孩子产生兴趣。然后妈妈爸爸,就要随着钟表声,也嘀嗒嘀嗒,孩子听多了,就嘴里也会念出有节奏感的嘀嗒声。
2当孩子听到一段音乐后,如果兴奋的手舞足蹈的话,那证明他对这段音乐感兴趣,而且能产生共鸣,这个时候,就要教会孩子打节拍。听着音乐,爸爸和妈妈随着节拍打出来。然后孩子观察父母,也会随着父母的节拍打出来。再仔细告诉孩子,听,当的声音,拍手,叮的声音,拍手。
3给孩子购买一些能敲打出声的玩具,例如手敲钢琴一类的东西,让孩子敲打的过程中,并自我发现,各种不同的管有不同的声音发出来。然后这个时候,家长教育孩子,哪个是什么音,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这些音要如何组合等。再鼓励孩子自己打出一段组合的音乐来。
怎样有效治疗多动症呢
1、睡眠质量差,伤神累脑。从小便睡眠时间不够,质量不高。晚上很晚入睡,睡眠经常不能深睡眠;中午不爱午睡;夜惊易醒,这点甚至可追溯到怀孕期间妈妈的睡眠质量。过早地进行超孩子心性的早教,导致孩子伤神累脑。
2、小时候候没有很好地建立秩序,三岁以前过度放松。一旦换个环境,孩子不能适应。
3、学校、幼儿园等过分管制约束孩子,不能按照孩子心性来培育,而是按规则和大人意愿来教育孩子。
4、父母圈养孩子,包办,替代,溺爱、孩子没有伴,没有童趣,甚至没有了自我,一切都得听从和服从家长的意志。
5、父母就“多动”,内心浮躁,压力大,心神不安。父母将情绪直接影响传递给了孩子。
为什么女孩子屁股打不得
研究表明:经常被体罚的孩子智商低
最近,一项针对1510名2~9岁的儿童进行的4年跟踪研究表明,未遭体罚的儿童,智商的平均数比经常挨打者高出5至28分。有些父母动不动就用‘打屁股’来教育孩子,这对孩子身心健康极为不利。打屁股会造成孩子臀部周围血肿、血液循环不畅,甚至发生坏死性炎症。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毛细血管比较丰富,身体各个器官也比较娇嫩,一旦受到外力撞击,很容易出现出血和心脑肝肾等器官的损伤。
提示:暴力更伤害女孩子心理健康
“打屁股”等暴力教育手段除了让孩子身体健康受损外,对女孩子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相对于男孩子来讲,女孩子自尊心更强,内心承受力更弱一些,用体罚不但会破坏女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密感情,还容易对女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对一些性格较为外向的女孩子采用打屁股等暴力手段进行教育,不但不能起到教育作用,还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还会让女孩子内心扭曲不能健康良好的成长。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在教育孩子时也一样,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孩子的习惯和特点你要不断的观察把孩子的优缺点分析出来,在优点上鼓励和支持孩子去做,在不良的方面要引导和开导孩子。常见的类型的几种孩子的表现和教育方法如下:
第一类孩子表现:
上课不用心听讲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练习孩子用心听讲,要从日常糊口入手,由于糊口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父母要练习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其次,在糊口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练习孩子的听话能力,如铺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斯.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练习孩子的留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题目。
第二类孩子表现:
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糊口经历和故事.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三类孩子表现:
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智慧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轻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分歧错误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流动时间和空间。
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浚沟通,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抛却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四类孩子表面:
具有严峻惰性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功课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糊口散漫。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以平时的家务事开始练习,不要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其次是匡助孩子制定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事事起表率作用。四是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练习。
第五类孩子表现:
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立场的孩子。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服从教导.第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准确或不真实。
第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耐心,要等待。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不认为意,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所以,父母和家庭教育孩子是最重要的,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坚持和仔细观察,不断开导和引导,不要为了方便把孩子放到学校管理自己就觉得什么事也没有了,这样是错的,家庭和父母是孩子第一启蒙老师。
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
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耐心地劝解孩子,不要和孩子对峙,不然结果不是家长向孩子妥协,助长孩子遇事不满意就哭闹的任性脾气,就是家长忍不住打骂孩子,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
1.转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的时候,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一定要耐心教育孩子。如果沟通半天也没效果,要做些别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过一会儿再来教育孩子,效果会更好。
2.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不听话通常由一些特殊原因或者内因所致,因此家长一定要好好观察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解析,从而找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如果孩子受了委屈,不高兴,但是又不说,没有办法缓解,可能会通过和家长对着干来发泄。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尽可能地释放出自己消极的情绪。如果孩子生病了感觉不舒服,但是家长们没有察觉,还像往常一样对待孩子,孩子也会很“犟”。
3.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
制定明确规则是一个好办法,但是要保证孩子能够理解。例如告诉孩子““过马路时一定要抓紧大人的手”。如果孩子不习惯服从这些规定,家长就要再想办法。例如,孩子因为感觉自己被忽视而欺负妹妹,就让他帮妹妹洗澡、吃饭,然后找一段时间和孩子单独相处。如果孩子因为害怕黑而不肯上床,那么可以在孩子的床头留下手电筒。
育儿之时这些“不要”要谨记
一、父母教育孩子须知
1.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
父母教育孩子,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应该多给自己一点自由,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否则很容易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父母,那么以后孩子就会比较难适应新的环境。
2.不要过于严厉批评指责
父母教育孩子不要对孩子过于严厉地进行批评指责。被适当表扬着长大的孩子,身心健康比经常被批评指责长大的孩子要好得多 ,所以作为家长的,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那么平时就不要经常对孩子过度严厉批评指责。
3.不要为了孩子失去自我
父母教育孩子也不要为了孩子就完全失去自我,不可以让自己没有爱好、没有时间、没有自由,这样反而会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一份埋怨。
4.不要让孩子经常看电视
父母教育孩子,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经常看电视。现在好多的孩子都喜欢整天看电视或者玩电子产品,但是这样子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一方面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另一方面孩子就会渐渐失去活力,而且各方面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5.不要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
父母教育孩子,就不要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孩子也是家里的一份子,帮忙做家务是应该的,而且多让孩子做家务,不仅可以使亲子感情变得很好,而且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让他从小就养成了自理自立的好习惯。
二、父母教育孩子禁忌
父母教育孩子,不要对孩子过度溺爱,也不能对他要求过高,平时要注意多关心孩子,特别是孩子的心理情感需求。在家里不要什么事情都帮孩子搞定,多鼓励自己动手动脑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