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激活长寿基因活过100岁
一招激活长寿基因活过100岁
美国布法罗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将携带长寿基因的两组小白鼠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被置于完全不能移动的环境中,另一组则需要进行一定的身体活动。
结果发现:
和不活动的小白鼠相比,进行身体活动的小白鼠寿命延长了16%到22%。
专家表示,长寿基因是大脑中多巴胺系统的一部分,多巴胺D2受体基因有利于长寿、减重及活跃度,但只有当长寿基因携带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时该基因才能被激活。
也就是说,光有长寿基因还不行,还得运动,而运动就可以激活长寿基因!
我们都知道运动的好处多多,上述研究更是发现了运动可以激活长寿基因,但是,怎么运动才是正确的呢?最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又是什么呢?
运动是万能的健康处方
一招激活长寿基因!
医学界已经证实拥有长寿基因的人的确容易活得更长。不过,万事皆有例外,也有相当比例的百岁老人说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并不是特别长寿。
虽然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自己身上是否具有长寿基因,但对长寿来说,坚持运动比基因更重要,因为坚持运动带来的好处真是太多了!
1保护心脏、延年益寿
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门发表《美国人运动指南》建议,每周应进行中等强度运动至少2.5小时,并长期坚持。经常运动具有延年益寿、保护心脏、改善睡眠、防止肥胖等多种好处。
2降血压
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都能帮助降压。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都可以。
3降血脂、降胆固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说,“运动的确是降血脂最好的方式,运动锻炼能有效使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而使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
4防止糖尿病
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次出汗的有氧运动就可使肌肉中脂肪代谢产生变化,增加肌肉中脂肪储存,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的根本因素。
5保护膝盖和关节
美国运动医学专家建议,快走、慢走、朝前走、倒退走交替进行,和室内脚踏车、游泳、高抬腿等运动的多元组合,是保护膝盖最好的运动方式,它们对膝盖的损伤最小。
6提高认知功能、预防老年痴呆
日本筑波大学和中央大学的一项新研究也显示,每天仅需慢跑10分钟,就能提高认知功能。这项研究首次证实了,轻微的身体活动同样能给大脑带来良好的保健效果,这对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美医学博士公布6大长寿性格
这项新研究是巴尔兹莱博士“长寿基金研究项目”的一部分,目前正在探索“长寿基因”是否同时也是“性格基因”。
目前百岁老人依然很罕见。美国大约有5.3万名百岁老人,占人口的0.2%。大约以每年8%的比例增长。很多有关长寿的研究发现,百岁老人存在一些共有的性格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性格外向开朗,和蔼可亲。
巴尔兹莱博士从遗传学角度对百岁老人的性格展开了更深入研究。新研究涉及243名百岁老人。巴尔兹莱博士对这些老寿星及其家人进行了乐观等性格特征问卷调查,评估了性格随和程度、是否外向、是否爱笑以及如何表达各种情感等。另外还调查了参试老人是否做事认真、有责任心,是否善于自律以及焦虑、愤怒或内疚等负面情绪的表达方式等。结果发现,总体而言,百岁老人主要有六大性格共性:1.性格外向;2.从不抱怨,不说别人坏话;3.笑口常开;4.善于表达情绪;5.认真负责;6.从不神经质。
美国纽约福特汉姆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妮拉·约普博士认为,这项新研究的结果与长寿机理有一定关系,因为性格具有很强的遗传背景,百岁老人似乎具有某些非常特别的心理性格。约普博士还发现,长寿者能够成功调节对健康的预期,他们对疼痛持接受态度,对睡眠困难等问题从来不会抱怨或牢骚满腹。她表示,对未来持乐观豁达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不仅会让日子更好过,而且有助于延年益寿。
什么样的人可以长寿活到100岁
一、揭秘:是什么决定了人的寿命?
1.女性有明显的优势
百岁老人中有85%的人是女性。
2.一个人在什么时候出生也会决定他的寿命长短
与在春季出生的婴儿相比,在秋季出生的婴儿活到百岁的可能性会稍微增高。研究者推测了人们在生命早 期阶段所接触到的环境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差异。孕妇在冬季摄取的营养元素不是很全面,接触到的阳光较少,人体内合成的维生素D也就较少,这些因素给春季出生 的婴儿健康带来了一些长期的不利影响。
3.拥有一个长寿家庭
波士顿大学医学副教授托马斯·波尔斯研究发现,百岁老人中有一半的人其直系亲属或祖父母(外祖父母)也是高龄老人。
长寿除了除了先天和基因等有关,也离不开后天的因素,认为能活到百岁完全是靠基因也是一种误区。
二、什么样的人可以长寿活到百岁?
人活到100岁已不再是新鲜事。长寿专家指出,百岁老人是世界上增加最快的年龄群。不过了解为什么有人会如此长寿,可以为年轻一代提供有价值的生活经验。
据研究发现,百岁老人的健康问题往往延迟到90岁以后才出现。几乎可说如果你的健康有问题,你根本不可能活到那个年龄。所以并不是“愈老病愈多”,而应该是“愈老愈健康”,这样想变老反而是好事。
1、少吃红肉 不吸烟
帕尔斯是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医学院新英格兰百岁老人研究中心(New England Centenarian Study)的创办人兼主任。他说,自1992年以来,这项研究工作一直在分析北美各地数以千计的百岁老人的身心健康。他说:“这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研究,我们已研究从100岁到119岁的2000人。其中最老的研究对象是有纪录以来第二高寿,住宾州的119岁老太太。”美国现在约有四万名百岁老人。有这么多百岁老人的原因是20世纪医药和公共卫生的进步,例如清洁饮水的普及、全国疫苗计划、死亡率降低及许多疾病已有根治方法。
但正如帕尔斯在他《长命百岁(Living to 100)》书中所说,百岁老人确有长寿秘诀。他说:“除了遗传外,要活到90岁还是要靠良好卫生习惯。我们的研究显示,良好卫生习惯包括吃素、尽量不吃红肉、不吸烟,经常运动保持体重。遇到压力不必躲避但要积极应对,不让压力影响自己。”
2、热爱生命 有幽默感
1985年创立“全国关注百岁老人计划”(National Centenarian Awareness Project)的琳恩‧艾德勒(Lynn Peters Adler)说:“百岁老人最明显的共同特点是热爱生命,包括有幽默感。”她在《百岁老人:红利岁月》(Centenarians: Bonus Years)一书提出百岁老人五个共同点。
艾德勒说:“除热爱生命外,第二共同点是他们采取积极但事实求是的态度。第三是有虔诚宗教信仰,第四是勇气,因为活到百岁并不是容易的事,会有很多麻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共同点,是每当遇到生命转折点,他们都有惊人的调适力接受变老带来的改变,不让改变阻碍自己。他们已安然度过许多改变:经济大恐慌、世界大战和我们经历的很多事件。
3、享受生活 独立自主
阿德勒制作了一部纪录片“百岁老人现身说法”(Centenarians Tell It Like It Is)。她看到这么多百岁老人活得这么好,深受鼓舞。她说:“看到这么多老人家独立生活,或只需要一点帮助,感觉真好。 有些老人家住在老人院,但有属于自己的公寓,有些还能自己开车。他们不但令人佩服,思想也非常现代化。他们都很会享受生活,足堪借镜。
101岁的佛罗里达居民艾莎‧霍夫曼(Elsa Brehm Hoffmann)就是其中之一。她说:“我的黄金岁月就像闪亮钻石。”她有四名儿女、九个孙子女和13个曾孙。她说:“我好高兴能活到100岁。当我90岁时,我好开心,开了一个大派对。我在90岁前从不告诉别人我的年龄,到了90岁我觉得是生命的顶峰。我后来又活到95岁,然后又100岁。我想很少人能料到自己可活这么长,可是现在我就要到102岁了,我还像三、四十岁时一样热爱生命。
4、生活规律 注意体重
霍夫曼对自己的长寿归功于生活纪律。她不吸烟,永远不停下来,注意体重。但她说最重要的是保持乐观,凡事想开一点。她说:“每个人都应该活的时候好好过,不要老是事后悔恨说‘噢,我希望自己还是XX岁,那时我好快活’,或‘噢,我70了,我80了,我老啦。’每次我听到都会想‘你干嘛这样想?’生命每个阶段都有美好的一面。帕尔斯指出,这种对生活和自己的积极态度,是很多百岁老人最让人景仰的地方。他说,年轻人还可以向这些老人家学到的另一重要经验是,年轻时就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晚年才能活得健康和长寿。
男人身高多少寿命长
夏威夷大学约翰·伯恩斯医学院的威尔科克斯教授和同事们研究了8000多名日本裔美国人近50年的健康信息后得出上述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出生于1900年至1919年,大约1200人的寿命超过90岁甚至100岁,将近250人存活至今。研究人员把研究对象分成两组,一 组身高为1.56米及以下,另一组为1.62米及以上。结果发现,1.56米及以下组的研究对象最长寿。研究对象的身高范围从1.52米一直到1.83 米,“个头越高,寿命越短”。
寿命长,患癌几率低
研究人员发现,矮个子男性更可能拥有一种名为“FOXO3”的保护性长寿基因。
这种基因令人在早期发育阶段身材矮小,不过优点是令寿命更长。此外,矮个男性的血液胰岛素水平更可能较低,患癌症几率也可能较低。
威尔科克斯说:“这项研究首次显示,个头高矮与这一基因相关。”
“我们知道,动物界存在这一关联(矮个与长寿),但不知道人类也有。”他说,“我们已经在老鼠、蛔虫、苍蝇甚至酵母身上看到相同或稍微有点不同的版本。”体形较小的老鼠、矮种马和猴子通常寿命长于高大的同胞。
研究人员强调,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这一结果,譬如确认矮个与长寿的关联是否适用于其他人种。不过,并非所有科学家认可身高与长寿之间的这种关联。
几件事优化长寿基因
1.经常大笑
多项研究证实笑能减轻压力,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甚至能减轻疼痛。这些研究结论促进了“欢笑俱乐部”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参与者来到俱乐部中一同欢笑,做呼吸练习。
2.早些睡觉
研究成果显示:50岁以上的人,如果每晚睡眠6~9个小时,那么他们的思维能力要强于睡眠时间较少的同龄人。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睡眠质量差的人皮肤会出现过早老化的迹象,包括长皱纹、肤色不均和皮肤弹性下降等。
3.减腰围
一个人的腰围是其现在和未来健康状况的预测变量,它甚至比体质指数更为准确。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身材较为瘦弱的女性如果其腹部有较多脂肪,她们死亡的风险是腰围较小女性的3倍。科恩和其他学者认为,当人们摄取的食物热量较低时,会激活人体内部存在的长寿基因。
4.每年都做健康体检和筛查
这对于预防疾病非常有帮助。重要的是及时对心脏病、乳腺癌和结肠癌做具体筛查,并接种流感和带状疱疹疫苗。此外,还需要检查一下自己所注射的破伤风疫苗是否是最新的,虽然它的有效期很长。
5.玩益智游戏
穆拉利·朵莱斯沃米博士认为:益智游戏会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有益,它能激活大脑细胞,让老人掌握快速学习的能力。将益智游戏与体育锻炼结合起来,会对老年人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产生积极效应。
靠谱的长寿抗衰老方法
1.一直保持希望
老年露丝扮演者格劳瑞亚·斯图尔特,她活了100岁,在她的回忆录中记载着一句话:我一直保持希望。
对未来抱有希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以及观念,也是预防大脑衰老的一种方法。追求新的事物、食物,可以让我们的心脏和大脑更健康,同时减少产生压力荷尔蒙的分泌。
2.长寿的基因
长寿基因也会遗传,以英国女王为例,现年91岁,却没有像其他老人出现痴呆、活动迟缓现象,每天仍然神采奕奕。
女王的家族中不乏长寿人群,她的母亲于2002年去世,享年101岁。
有了长寿基因,再有顶级的医疗团队,女王想不长寿也难。
3.良好的医疗保障
在过去的上千年中,长寿老人越来越少,清朝前期人们的平均寿命,女性为50岁,男性为45岁。古人能活到一甲子,便属于高寿了。
而现代,物质、医疗、经济水平提高,平均寿命也在延长。
4.吃得健康
少吃一点、粗糙淡饭并不利于长寿,相反会让身体老化严重。食物多样化、营养丰富、低盐、低热量、高蛋白,才利于长寿。
日本是出名的长寿大国,这与其饮食习惯有关,爱吃鱼、吃盐少、细嚼慢咽、食量小、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
饥饿养生营养不良
老人轻信饥饿养生,每天吃一顿成营养不良。8月,武汉汉口68岁的陈大爷听了一场养生讲座,相信一个人感到饿后,一个小时不进食,身体就会出现一种长寿基因。于是他开始每天只吃一顿素食,造成体重骤降身体水肿,被诊断为营养不良。
家住汉口的陈爹爹今年68岁,从上个月起,他每天只吃一顿素食。近日,他不但体重骤降,身体还出现水肿,被医院诊断为营养不良。
一个月前,陈爹爹从一场养生讲座上得知,如果一个人感到饿的时候,只要一个小时后不进食,身体就会出现一种长寿基因,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有助于长寿。由于患有高血脂,陈爹爹决定尝试饥饿养生,每天只吃一餐。
“中医有‘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的说法,适当保持饥饿具有排毒、养生的功效。”食疗营养专家、该院养生门诊专家表示,饥饿主要作用是减重,对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的控制有一定效果,但饥饿不会让人体生成所谓长寿基因。
专家提醒,饥饿养生并非人人适合。如果是肿瘤、糖尿病等疾病患者,盲目进行节食、禁食反而会加重病情。
女性该怎么避免卵巢早衰
小心:女性易撑出卵巢早衰
过多肥甘食物,容易引起的另外一种损伤是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及粪便,这些废物产生的浊气、毒素,会损害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加速人体脏器的衰老、面容的损伤,导致女性卵巢早衰。我们在临床上可以看到,很多便秘的人不仅容易发生咽痛、头痛等病症,而且还会出现面部痤疮、皱纹增加、头发变白等现象。
其实,古人早就发现,适度的减少食量,对身体的健康、长寿都是有益的。谚语说得好:“吃饭省一口,活到九十九。”美国医学家通过一项实验,在大鼠体内发现了一种基因叫长寿基因,这种基因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表达,也就是没有生物学活性,只有在饥饿情况下,这种长寿基因才表达其活性,延长动物的寿命。
因此,适度的饥饿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长寿。调查资料显示,体形肥胖的老年人要比身体偏瘦者寿命短3~5岁;90岁以上的老人,80%都有节食的习惯。所以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这些都告诉了我们少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另外,吃撑了,就禁食,这样后果很严重,容易导致女性月经紊乱甚至闭经。
由于五谷类食物、肉类食物都是温热之性,而蔬菜、水果类则为寒冷之性,所以,很多过度节食的女孩,一方面会出现气血不足,另一方面会出现阳气虚损的寒冷症,在出现头晕眼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同时,还会出现月经紊乱,如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更为严重的,出现第二性征退化的征象,表现为胸部平坦、阴毛腋毛稀疏等。因此,过度节食,对追求美丽的女孩来说,是最不适宜的。
贪吃的女人卵巢早衰找上你
在临床上可以看到,很多便秘的人不仅容易发生咽痛、头痛等病症,而且还会出现面部痤疮、皱纹增加、头发变白等现象。其实,古人早就发现,适度的减少食量,对身体的健康、长寿都是有益的。谚语说得好:“吃饭省一口,活到九十九。”
美国医学家通过一项实验,在大鼠体内发现了一种基因叫长寿基因,这种基因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表达,也就是没有生物学活性,只有在饥饿情况下,这种长寿基因才表达其活性,延长动物的寿命。
卵巢早衰也会因吃太撑了导致适度的饥饿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长寿。调查资料显示,体形肥胖的老年人要比身体偏瘦者寿命短3~5岁;90岁以上的老人,80%都有节食的习惯。所以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这些都告诉了我们少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另外,吃撑了,就禁食,这样后果很严重,容易导致女性月经紊乱甚至闭经。由于五谷类食物、肉类食物都是温热之性,而蔬菜、水果类则为寒冷之性,所以,很多过度节食的女孩,一方面会出现气血不足。另一方面会出现阳气虚损的寒冷症,在出现头晕眼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同时,还会出现月经紊乱,如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甚至闭经。更为严重的,出现第二性征退化的征象,表现为胸部平坦、阴毛腋毛稀疏等。因此,过度节食,对追求美丽的女孩来说,是最不适宜的。
什么样的人可以长寿活到100岁
1、少吃红肉 不吸烟
帕尔斯是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医学院新英格兰百岁老人研究中心(New England Centenarian Study)的创办人兼主任。他说,自1992年以来,这项研究工作一直在分析北美各地数以千计的百岁老人的身心健康。他说:“这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研究,我们已研究从100岁到119岁的2000人。其中最老的研究对象是有纪录以来第二高寿,住宾州的119岁老太太。”美国现在约有四万名百岁老人。有这么多百岁老人的原因是20世纪医药和公共卫生的进步,例如清洁饮水的普及、全国疫苗计划、死亡率降低及许多疾病已有根治方法。
但正如帕尔斯在他《长命百岁(Living to 100)》书中所说,百岁老人确有长寿秘诀。他说:“除了遗传外,要活到90岁还是要靠良好卫生习惯。我们的研究显示,良好卫生习惯包括吃素、尽量不吃红肉、不吸烟,经常运动保持体重。遇到压力不必躲避但要积极应对,不让压力影响自己。”
2、热爱生命 有幽默感
1985年创立“全国关注百岁老人计划”(National Centenarian Awareness Project)的琳恩‧艾德勒(Lynn Peters Adler)说:“百岁老人最明显的共同特点是热爱生命,包括有幽默感。”她在《百岁老人:红利岁月》(Centenarians: Bonus Years)一书提出百岁老人五个共同点。
艾德勒说:“除热爱生命外,第二共同点是他们采取积极但事实求是的态度。第三是有虔诚宗教信仰,第四是勇气,因为活到百岁并不是容易的事,会有很多麻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共同点,是每当遇到生命转折点,他们都有惊人的调适力接受变老带来的改变,不让改变阻碍自己。他们已安然度过许多改变:经济大恐慌、世界大战和我们经历的很多事件。
3、享受生活 独立自主
阿德勒制作了一部纪录片“百岁老人现身说法”(Centenarians Tell It Like It Is)。她看到这么多百岁老人活得这么好,深受鼓舞。她说:“看到这么多老人家独立生活,或只需要一点帮助,感觉真好。 有些老人家住在老人院,但有属于自己的公寓,有些还能自己开车。他们不但令人佩服,思想也非常现代化。他们都很会享受生活,足堪借镜。
矮个女性更长寿 患癌几率低
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研究者研究了8000多名日本裔美国人、近50年的健康信息,得出一个结论:“个头越高,寿命越短”。
这些人的身高范围从1.52米到1.83米,结果发现,1.56米及以下组的研究对象最长寿。
矮个子的体内携带名为“FOXO3”的保护性长寿基因,该基因会导致人在生命早期阶段身材发育较矮,但优点是延年益寿。此外,矮个人群血液胰岛素水平相对更低,罹患癌症危险也更小。
一项发表于2012年的研究,追踪了500名生活在意大利撒丁岛的出生于1866~1915年之间的男性,发现身高约1.62米的人比个头更高的人平均多活2年。
矮个人群DNA受损更少、细胞更新能力以及心脏泵血能力更强。其他研究也发现,矮个女性更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