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温阳驱寒
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温阳驱寒
附子理中汤由理中汤加入附子变化而来,由附子、干姜、党参、白术、炙甘草五味中药组成,这些中药大部分都是性温的药物,有很强的温补作用,可以驱散体内的虚寒,尤其是附子,性大热,如果是体内虚寒严重的人,可以食用附子理中汤,有利于去除体内的寒气,帮助身体回暖,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如果是手足不温,脘腹冷痛的人,也同样适用,能够加快体内暖气的回流,使手足回温,去除腹内的寒气,减轻腹痛的症状,可以有效的缓解身体的不适。
冬天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冬天手脚冰凉吃什么好
手足冰凉是人体脏腑功能虚弱或失调引起的症状,中医将手足冰凉症分为肾阳虚衰型、肝郁血滞型、脾胃虚寒型、血虚寒凝型等证型,手脚冰凉吃什么能暖身呢?
多见于失血、月经失调患者。患者不仅会出现手足冰凉,还可有头晕、面白、肢麻体痛、经量少色暗、舌淡淤紫等症。治宜养血散寒,温通经脉,可选用温经汤、当归四逆汤、当归补血汤等。
表现为神情抑郁、唉声叹气、胸肋满痛、手足厥冷、苔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宣达阳气,可以选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加减治疗。
患者同时可兼有气弱少神、脸色黄、胃口不好等症状。治宜温中健脾,可选用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等。
肾阳不足,人常伴有怕冷、神疲气短、下利清谷等症状。治宜补肾助阳、温中散寒,可选用龟龄集、金匮肾气丸、右归丸、附子理中汤之类的中成药或汤药。
夏季受凉腹泻不妨吃点附子理中丸
夏季受凉腹泻不妨吃点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是很多患者都熟悉的常用中成药。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医圣”张仲景“理中丸”加附子而成,自宋代至今,在广大患者中口碑甚佳。理中丸是温中祛寒的代表方剂,主治中焦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泄泻,脘腹冷痛等症。 方中干姜、人参、白术、甘草相配,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功;再加上大辛大热的附子,可峻补肾中元阳,逐在里寒湿,“果有真寒,无所不治”,于方中可温中散寒,温肾暖胃,且附子与干姜相配,温阳散寒的力量更强,用治寒伤脾胃,吐泻伤阳的脾肾阳虚证最为相宜。
附子理中丸不光可救治暴泻伤阳,临床更多的是用其治疗脾肾阳虚导致的慢性腹泻、慢性胃炎、虚寒性胃痛、呕吐酸水等症。不过本方温热力较强,孕妇不宜使用,阴虚阳盛或热证患者忌用;对本药过敏者也应避免使用。
阳虚体质的辨证施治
1.心阳虚证
证候: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舌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代。治则:温补心阳。主方:保元煎。常用药:党参、黄芪、肉桂、生姜、甘草、巴戟天等
2.脾阳虚证
证候:食少,大便溏薄,肠鸣,腹中冷痛,因外感寒、湿之邪或进寒凉菜饮食加剧,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或有齿痕。治则:温中健脾。主方: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常用药:党参、白术、附子、肉桂、干姜、肉豆蔻、补骨脂等。
3.肾阳虚证
证候:腰背酸痛,形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泻泄,多尿、遗精,阳痿,舌淡苔白,脉沉迟细弱无力。治则:温补肾阳。主方: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常用药:附子、肉桂、杜仲、续断、菟丝子、当归、枸杞、鹿角胶、熟地、山茱萸等。
除上述方药外,可随症加减。浮肿、尿少加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遗精加金樱子、桑螵蛸收涩固精。由于阴阳互根,“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补阳同时加少量补阴之品,如枸杞、熟地、桑椹。阳虚常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常加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健脾益气。
阳虚体质证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大法当益气温阳散寒。因肾为一身阳气之根,脾为阳气化生之源,尤应益脾肾之气、温脾肾之阳。
喝红茶腹泻怎么回事
喝红茶拉肚子并不是红茶会让你拉肚子,而是脾胃虚寒导致的。
脾胃虚寒治疗
治疗原则采用温中健脾,代表方剂为理中汤。但在中医不少书籍中,人们常常将小建中汤证、理中汤证、香砂六君子汤证、香砂养胃丸证统称为脾胃虚寒(中焦虚寒)证。这四个方证虽然相似,均表现胃痛喜温喜按,或饥时痛甚、得食暂缓。不思饮食,乏力、苔薄白、脉虚等共同症状。但是在“大同”之中,又有易被人忽视的小异。
香砂六君子汤证,属气虚,气不足便是寒,但寒轻微,且兼痰湿、气郁,痛喜轻按,重按痛反增,脘腹胀闷,嗳气吞酸,便溏、苔白润等。胃胀甚于痛,重按痛增为辨证要点。
理中汤证,乃中阳不振兼寒湿,症见痛喜轻按,畏寒喜热食,得冷则痛剧,脘腹痛比前香砂六君子汤证为重。痛甚于胀是辨证要点。
小建中汤证,系中阳虚兼营阴弱(即中焦阴阳两虚症),症见痛喜重按,口稍干,大便正常或稍干,手足心热与喜暧畏寒征象并存,以痛喜重按为辨证要点。
上述药方同治脾胃虚寒证,但同中有异,临证不可混淆。属阴阳两虚者用小建中汤,为温润法(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亦属此列);理中汤及其衍化方(附子理中、桂附理中则温中之力更强)为代表方,若小建中汤证误用理中汤则温燥伤阴;若该用理中汤反错投小建中汤,则柔润恋寒湿。同样,理中汤误用于香砂养胃丸证,则不能健脾袪湿、和胃畅中、芳香化浊、消胀除满。临症当辨析无疑而后用之,方能药证合拍,共奏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之功。
总而言之,除了脾胃虚寒的人不适合喝红茶之外,其他人建议还是能喝就喝,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很容易患上骨质疏松,因此,喝一些红茶就可以防止骨质老化。可以选择在喝红茶的时候放一些柠檬片进去,这样就会让中老年人的骨骼更加强壮。
附子理中丸功效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1、 适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腹泻、腹胀肠鸣、不欲饮食、手足发凉等症及脾肾两虚,寒凝不化所致之精神倦怠,形寒肢冷,不思饮食,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带下清稀等症。
2、 胃、十二指肠溃疡:用附子理中汤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取得较好的疗效。
3、 腹泻:有报导分别用附子理中丸(汤)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用人参健脾丸合用附子理中丸治疗慢性腹泻,用参苓白术散合用附子理中丸治疗慢性腹泻均可获得一定疗效。
4.、其他:附子理中丸还可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缓、过敏性紫癜,复发性口腔溃疡等。
几种阳虚体质人群的症状和调理方法
心阳虚
【症状表现】表现为心悸、气短(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四肢厥冷、大汗出、心悸加重甚至昏迷不醒;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欲绝等。
【病因】指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心气虚,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
【调理方剂】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9克(炎),生姜9克(切),大枣3枚(擘),附子6克(炮)。
【用法】上6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温服。
【功效】适用于发汗大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
脾阳虚
【症状表现】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喜热饮、大便清稀、倦怠神疲、纳食减少;或泛吐清涎、或水肿、或妇女白带量多而清稀;舌淡胖或有牙痕、苔白滑、脉沉弱。
【病因】本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调理方剂】理中汤。
理中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人参6克(现用党参),干姜9克,炙甘草6克,白术12克。
【用法】上药切碎。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200毫升,每日3剂。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200毫升左右,微自温,勿揭衣被。
【加减】如泄泻较频,方中白术改用土炒,以增加涩肠止泻的作用。如虚寒较甚,而见,面色苍白,手足不温,或昏睡露睛,可加熟附子,以加强温阳祛寒之力,名附子理中丸,或再加肉桂,名附桂理中丸,其补阳祛寒之力更大。
【功效】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大家需要注意这些中药调理方式,平时大家需要注意合理的进行自我保健,而且要注意身体的调养方案,全面进行护理,避免造成心烦意乱,造成面色苍白,而且还会造成身体乏力,四肢厥冷,导致大汗淋漓,希望大家注意这些情况出现,有效进行自我调养。
附子理中丸的副作用
附子理中丸是由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合成,此药可以治疗慢性消化不良,溃疡性结肠炎等病,若是与人参健脾丸在一起使用的话,对于阳虚的治疗起到明显的效果,因为附子理中丸有清除寒气的作用,人参健脾丸有补气保健脾胃和胃止泻的功效。但是附子理中丸还含有一定的毒性。现实中就存在用附子解救了许多的重危病例,主要就是依据以毒攻毒原理来治病的。不过有人在服用附子理中丸出现了胃部消化不好、没有食欲、脱发等不良的反应。一旦出现上面列举的反应,这时就要减少用量或停止服用。
同时,实验表明,附子理中丸可有效的增强胃张力及胃蠕动,加快胃中的积物排出,此药品还能够阻碍回肠运动,能够增强体力和抗寒能力,提升免疫力,在动物实验中研究员还发现,附子理中丸因醋酸原因导致小鼠腹痛起到明显的制止疼痛的作用,还能提高动物的脾虚动物免疫功能。
附子理中丸是一种口服药物,它可以起到两面性的作用,故此,大家在使用的时候,不仅要知道本品好的作用面,而且也要注意其副作用,防止对身体造成伤害,无论用什么药品,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附子理中丸不能吃超过多久呢
附子理中丸的药理作用是:1.调节胃肠道运动:据报道附子理中丸可明显增强胃张力及胃蠕动,加快胃排空;该药还可抵抗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痉挛及肾上腺素引起的回肠运动抑制。2.增强体力和抗寒能力:动物实验发现,脾虚动物经附子理中丸治疗后,在4℃冷水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表明该药能显著增强脾虚动物的体力和抗寒能力。3.附子理中丸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还能显著提高脾虚动物的免疫功能。
附子理中丸不能吃超过3周,附子理中丸可以吃到3周,然后和补中益气丸交替使用。此外,附子理中丸因为含有附子,所以不建议长期大量应用。
小编提醒各位:附子理中丸应在饭前服用,因为附子理中丸属于补益类中药,补益类中药除了特殊规定的一般是饭前服用,这样利益药物的吸收,注意不要和有半夏,贝母等成分的中成药合用即可,饮食注意清淡一些,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