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该一感冒就输液吗
孩子应该一感冒就输液吗
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目前医学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感冒的治疗主要以控制症状和缩短病程为主。对多数人来说,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特别是年轻人完全可以靠自身的抵抗力和加用一些中西感冒药得到有效的治疗。而且目前对感冒症状有效的中西药物大多以口服为主,那些能够正常饮水、进食的患者,静脉输入抗菌素和一些生理盐水或葡萄糖还抵不上一碗热开水加一片感冒药。口服用药比静脉给药也要安全得多。有的医生喜欢给患者静脉输入氟美松退烧,这种治疗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氟美松是一种长效作用的激素,虽然可以短时间降低体温,但会在较长时间内抑制机体免疫力,使抗病能力下降。
有专家指出,如今治疗感冒用抗菌素几乎成了通病。病人不吃抗生素不放心,医生不开抗菌素也不放心。如此不合理地应用抗菌素,不但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主要的是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的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给今后抗菌素的治疗带来难以克服的后果。
感冒患者莫入三大误区
一,乱吃抗生素。不少人只要一感冒发烧就自行服用抗生素,多以先锋类、头孢类和大环类为主。这些抗菌药物对细菌性感冒有作用,但对病毒性感冒则没有什么威力。而绝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服用抗菌药对病毒性感冒不仅毫无作用,还会导致耐药。因此,感冒后最好去医院做个血常规检查,以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感冒。
二,拖着不看病。由于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对多数年轻人来说,忍上几天的确能自愈,但久拖不治也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导致心肌炎、肾炎、中耳炎等。特别是当症状持续一周以上不见缓解,如对症用药后依然高烧不退,要及时去医院。而老年人得了感冒则万万“扛”不得。由于身体各项功能减弱,若不及时治疗,极易诱发并发症。
三,随便乱输液。和有的人拖着不治相反,也有些人觉得“感冒输液好得快”。其实,并没有数据表明输液后能让感冒好得更快。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所带来的风险比口服药大,可能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如果感冒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断,决定是否需要输液。
小孩感冒咳嗽吃什么药能缓解
小孩子出现感冒咳嗽的症状时需要通过药物缓解,可以服用感冒冲剂、双黄连口服液以及止咳糖浆进行综合治疗,如果没有明显的好转,就要及时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在患病期间可以让孩子每天饮用雪梨冰糖水,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另外,洗热水澡可以促进身体排汗,但是要注意及时添加衣物,这样可以尽快减轻流鼻涕以及头晕的症状,缩短病情持续的时间。
小孩子感冒咳嗽的话是可以吃鱼腥草的吗? 小孩子感冒咳嗽的时候,是可以适量吃些鱼腥草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鱼腥草来煎水服用,这样效果会好一点。虽然鱼腥草味道苦涩,但是如果孩子年龄不到一周岁的话,要慎重添加蜂蜜。如果孩子口中有痰的话,要多喝水排尿,这样可以很好的将毒素排出去,利于身体的恢复。若是症状严重的话,可以适当的口服一些中成药,比如氨酚烷胺类的冲剂等,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治疗。
我儿子7岁感冒咳嗽吃什么药
对孩子感冒很多家长非常着急,一到医院就要求输液,要求使用各种高档抗生素。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两种。大多数初期都是病毒感染,血象不高。对于病毒性感冒,抗生素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发烧是机体对病毒的一种抵抗,除了那些明确有合并性肺炎、血象高的患者,可以酌情给予退热处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外,体温不超过38℃,血象不高的,尽量不要输液。可以对症处理,吃一些抗病毒的中成药,如小儿感冒冲剂等。要给孩子多饮水,注意休息,多吃蔬菜、水果等一些清淡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宝宝发烧的原因 宝宝发烧的应对方法
1如果是外在因素引起的发热,可适当给宝宝减少衣物、多饮水,保持房间空气流通。
2宝宝的喂养不当引起抵抗力低可以适当补充一下能够提高免疫力的营养品, 比如含有核苷酸的食品。
3宝宝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如果盲目急于退烧就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有的家长认为小儿感冒输液比服药退烧快,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治疗儿童感冒的误区
滥用退热药
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发烧就急着用退热药,其实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成长发育。只有当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如阿司匹林虽有较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但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或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在服用退热药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副作用。
滥联合用药
孩子感冒家长着急,为了让感冒早点好,有些家长往往同时给孩子服用好几种感冒药,其实这种做法是相当危险的。虽然感冒药的商品名称很多,但其药物成分大多类似,药物作用也大同小异。如果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就相当于加大了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的危险性会成倍增加。
滥用成人药
有些家长在孩子感冒后,经常给孩子服用成人感冒药。殊不知,因为小儿体质特殊,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如氨咖黄敏胶囊、氯酚黄那敏片等药,对骨髓造血系统可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小儿血细胞的生成,导致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降低小儿的免疫力,甚至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坏。
滥输液治疗
有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治感冒效果好,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有不少不良反应,甚则引起交叉感染。其实,对于有发热的孩子,最好是根据病情合理选择用药的方式,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感冒患者谨防四误区
误区一
感冒发烧没必要验血
相当一部分患者认为感冒发烧没必要做血液检查,尤其是很多患儿家长心疼孩子,不愿意化验,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感冒有病毒性、细菌性等多种类型,而不同类型的感冒,其治疗方法也不同。血常规等检查可以提示患者感冒的类型,对指导医生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很有价值。如果感冒患者血常规中的淋巴细胞比值偏高、中性粒细胞的比值较低,提示病人可能是病毒感染。如果不做必要的血常规检查,只根据部分患者要求盲目使用抗生素,肯定对治疗不利。
误区二
感冒输液好得快
一般的感冒发烧根本不需要输液,而医生长期以来坚持的用药原则也是“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挂水”。但不少患者认为吃药效果来得太慢,自作主张要求输液。
输液是将药液直接注入人体静脉,参与循环来治疗疾病,具有见效快等优点。但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所带来的风险要比口服药物大,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感冒发烧患者要尊重医生的建议,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选择疗效好、更安全、副作用小的治疗手段和给药途径,千万不能盲目滥用输液。
误区三
家里有药不必去医院
不少感冒发烧的人认为感冒只是小毛病,要么自己到药店买点药物自行服用,要么把以往家里囤积的感冒药拿出来吃。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治疗不对症,效果不明显,甚至还会诱发其他疾病。感冒发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正规治疗。
误区四
感冒不用治,扛扛就过去
不少患者认为感冒不治疗也能好,索性不采取任何措施硬扛着,或者自己在家中“捂汗”来对付感冒。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一般的感冒虽然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但由于感冒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合并其他感染,诱发肺炎、支气管炎甚至引起心肌损害及脑膜炎等严重后果。过度捂汗会因为出汗过多,导致病人脱水,造成电解质紊乱而加重病情。
小儿感冒最好不要输液
输液本身存在弊端
不是所有感冒发烧都要输液,输液本身存在弊端,如果病人都要输液,过多的病人挤在一起,容易导致病人交叉感染,可能使病情加重。经常输液也会带来药物反应,每次感冒都输液、吃抗生素,细菌的耐药性增强,输液的效果会降低。有些情况不一定要输液,但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只好为病人输液;按照我个人的用药经验,只有10~20%的感冒儿童需要输液。儿童不可多用抗生素,尤其是在感冒前期的2~3天内,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开一些中成药、口服液之类的药。
医务人员提醒一些因没有做好防范措施而让孩子患上感冒的家长,切不可贪图一时的治疗效果,急于求成,而要求给孩子输液。医师说,一些家长看不得孩子感冒时哭闹的难受状,便要求医师给孩子打点滴,以加速治疗进程,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她表示,输液的药量相对更大一些,而且不经胃肠道吸收直接进入血液,效果可能更明显。但一旦惯于了这种输液习惯,以后一感冒就得输液,长此以往,输液也难以达到治疗效果。而且孩子的肾脏功能发育还不完全,长期输液对肾脏还可以造成伤害。医师建议孩子感冒做好采用食疗或者药物治疗。
发烧后要不要立刻输液
我们都知道,人在感冒发烧的时候会难受,我们同样有这样的经验:感冒的时候输液效果要比吃药来得快,但中国的家长更知道的是,好得快一秒就意味着孩子受罪少一秒。于是,当家长们看到孩子感冒发烧急得哇哇直哭的时候,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冲到医院。
“大夫,我们要输液!”
“啥毛病啊?”医生说。
“你自己看啊,这都病成啥了都……”
“到底啥毛病?!”
“感冒。”
“吃点药调养调养就好了。”
“不行不行,吃药效果太慢,直接上管子输液吧。”
“……”
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可是却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当家长质疑医生的决定,非要给孩子输液的时候,到底是在救孩子,还是在害孩子?
小儿感冒不要服用成人感冒药
对孩子感冒很多家长非常着急,一到医院就要求输液,要求使用各种高档抗生素。
小儿感冒治疗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两种。大多数初期都是病毒感染,血象不高。对于病毒性感冒,抗生素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发烧是机体对病毒的一种抵抗,除了那些明确有合并性肺炎、血象高的患者,可以酌情给予退热处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外,体温不超过38℃,血象不高的,尽量不要输液。可以对症处理,吃一些抗病毒的中成药,如小儿感冒冲剂等。要给孩子多饮水,注意休息,多吃蔬菜、水果等一些清淡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有的家庭储备有“小药箱”,孩子感冒了不到医院去看,拿家里储存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有不少成人用的感冒药,对孩子有危害。所以小儿感冒用药要特别慎重,如“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安痛定”等药,含有扑热息痛、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咖啡因等成分。这些成分对骨髓造血系统可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小儿血细胞的生成和生长,导致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降低小儿的免疫力,有的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坏。小儿尽量不要使用阿斯匹林、特别是复方阿斯匹林。这种药虽然有较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但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
小儿感冒莫把退烧放第一
专家说,小儿发热时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
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如果盲目退烧就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就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有4%—12%的孩子在高热时会发生惊厥,惊厥反复发作可能造成脑损伤,也是某些癫痫的先兆表现,还可能导致其它危险。因此,凡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儿,一旦高热就应立即给予退热处理。
给小儿退热时,38.5℃以下最好选择物理降温,如多饮水、温水加酒精擦浴等。所有的退烧药,如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等都含有咖啡因、非那西汀等成分,有较大的副作用,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也有损害,如果非要用退烧药,请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有的家长认为小儿感冒输液比服药退烧快,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专家说,其实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作用。我们的原则是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因为输液有时会产生副作用。
当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时,可考虑使用抗生素。但无论用什么药物,都要注意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服药期间要多给孩子喝水,以利于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宝宝感冒的症状
孩子拉肚子可能是感冒
随着天气转凉及学校和幼儿园开学,医院里的感冒患儿明显增多。据调查,近期各大医院儿科接诊的患儿中感冒患儿比例在60%到70%左右。专家提醒家长,很多幼儿感冒后未必出现人们惯常了解的感冒症状,而是出现胃肠道症状,家长要注意甄别,必要时带孩子就诊。
不流鼻涕也可能是感冒
专家指出,对于儿童尤其是上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来说,感染普通感冒、季节性流感或甲型H1N1流感后,未必会出现我们熟悉的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状,而是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或只是表现为发烧。因此很多家长会误当成胃肠疾病去就诊或服药,导致孩子的病情加重。
专家提醒,在确定孩子患上感冒后,没必要第一时间带着孩子往医院跑,现在医院里感冒患儿扎堆,反而可能增加孩子交叉感染的机会,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如果孩子感冒症状不严重,要让孩子多喝水,还可以给孩子吃些清热的中药,如柴胡、清热解毒类的口服液、感冒清热冲剂等。
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孩子精神不好、萎靡不振、食欲变差,或是腹泻、呕吐严重、哭的时候泪少、尿少、抽搐等脱水症状,或是高烧38.5度以上,就要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目前有些人讲究感冒了不吃药,称可以提高抵抗力。这种做法对于儿童来说尤其不可取,因为感冒很可能演化成肺炎等疾病,因此孩子感冒了最好早些服用中药,以免病情加重,伤害身体机能。
抵抗力差儿童多戴口罩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疾病严重,或是为让孩子早点康复,都主动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对此专家指出,当前发生的感冒90%是病毒引起的,而输液大多输的是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感冒用处不大,因此建议家长别盲目给孩子输液。如果家长坚持要输液,最好先带孩子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了解孩子是否处于细菌感染状态,再考虑是否输液。
专家还提醒,如今是感冒的多发季节,因此年纪较小的孩子或者抵抗力差的孩子到人员密集、通风差的地方,最好戴上口罩。儿童所处的环境要注意通风和卫生。由于感冒可能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以及接触传播,因此孩子不但外出归来要洗手,在外玩时家长也要注意给孩子勤洗手,而且要监督孩子不要到处乱摸,也不要用手揉眼睛或是挖鼻子。一旦孩子出现感冒症状,则不要让孩子上学或去幼儿园,以免造成疾病传播。
宝宝发烧吃什么药好
能不输液就不输,有的家长认为小儿感冒输液比服药退烧快,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其实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作用。我们的原则是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因为输液有时会产生副作用。当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时,可考虑使用抗生素。但无论用什么药物,都要注意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服药期间要多给孩子喝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退烧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孩子发烧,别急着降温首先别忙着退烧,而是要搞清楚孩子发烧的原因。发烧不是一种疾病,它就像是身体的一个警钟,提醒你身体内部出现异常情况。同时,发烧也是我们身体对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种防御措施,从某种程度来讲,适当的发烧有利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烧,就不要急于马上退烧,否则会掩藏真正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