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脑勺是什么穴位
后脑勺是什么穴位
后脑勺是什么穴位
1、后脑勺有大椎穴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健脑强脊。适用于头颈强痛、骨蒸潮热、神疲乏力、腰脊拘急、感冒、落枕、颈椎病、气喘、热病等病症,有防病强壮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麻感。
2、后脑勺有风池穴
位置:颈项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袪风解表,清头明目,通脑活络。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高血压、风湿病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
3、后脑勺有天柱穴
位置:位于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解剖: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动、静脉干;布有枕大神经干。
主治:头项强痛,鼻塞,癫狂痫,肩背病,热病、颈椎酸痛、睡扭了脖子(落枕)、五十肩、高血压、目眩、缓解眼睛疲劳等。
4、敲打后脑勺的好处
4.1、敲打时将两手掌心分别按紧两侧耳朵,用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弹后脑勺。此法能刺激耳廓周围的穴位,可防头晕、耳鸣、促听力。
4.2、用大拇指指腹紧压另一手指的指甲端或指背,被扣之指用力滑脱弹出,使指背着力,可以有效缓解疲劳。
4.3、用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很快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反复做上5~10次,每日做2~3次。练习时的掩耳和叩击可对耳产生刺激,同时刺激大脑神经,起到耳聪目明的作用。
后脑勺痛的诊断鉴别
1、剧烈头痛伴呕吐,说明颅内压升高,常见于脑出血、脑肿瘤、脑膜炎。
2、阵发性偏头痛,每次发作数分钟,面部电击样剧痛,说话、饮食或洗脸可诱发,见于三叉神经痛。
3、头痛表现为后枕部痛、跳动感,多见于高血压病,当血压正常时头痛消失。
4、剧烈头痛,伴眼眶痛,视力锐减,呕吐,多为急性青光眼。
5、头痛伴鼻塞流脓涕,上午轻下午重,可能为鼻窦炎。
6、头痛伴眩晕,可能为颈椎病、小脑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7、若是早上晨起疼痛则属于落枕引起的
若是头皮痛,则属于头皮神经紧张所致(休息不好或思虑过度等)。若是里面痛,则要去医院检查病因,一般来说疲劳过度或颈椎病引起的后脑疼痛可以按摩或者热敷,有一定缓解的效果,也可以适当喝一些醒脑去火的茶。
后脑勺反骨的医学特征
医学特征:人的头骨形状和骨块的数量基本是相同的、没有任何人的后脑头骨多长了一块、或是长出了一块以别不同的头骨来。脑后反骨只是一句概念化的东西,没有实质性的物体可言。那么、相学上的所谓脑后有反骨、这个反骨究竟是什么?从相学书籍里查找、找不出有类象的文字描述、也没有见过脑后反骨的头相图形。硬要从后脑勺去探索这个反骨、的确无从下手。偶有个别古今相学爱好者推测、脑后见腮即是脑后见反骨。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脑后见腮、指的是脸上下巴两侧的腮骨相对扩张、横出、甚至骨角明显。就是从背后看、也能明显看得见腮骨的锐角、这就是脑后见腮、或者称为;反过来看也见骨。贬义的说法就是脑后见反骨。脑后反骨、脑后见腮的脸形不少。
脑户的功效与作用 脑户的按摩手法
1、正坐,双手伸过颈项,放置在后脑处,手掌心向头,扶住后脑勺,四指的指尖向头顶,大拇指的指腹所在的位置就是这个穴位;
2、大拇指的指尖互相叠加向下,用指腹或者指尖按揉穴位,有酸痛、胀麻的感觉;
3、分别用双手轮流按揉穴位,先左后右,每回大约按揉3至5分钟。
肩膀后面酸痛有什么穴位
1、风府穴
双手微微分开,沿着后颈部脊柱左右,轻按穴位。“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中医认为,督脉之气在风府穴吸湿化风,所以刺激这个穴位有散热、吸湿的功能。这个穴位的位置在后脑勺,后背正中往上,头发边缘。如果后脑勺疼痛、麻木,按摩这里可以有效缓解。
2、风池穴
风池穴有两个,也在后脑勺。中医认为,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风池穴具有壮阳益气作用。如果头痛头晕,容易耳鸣,可以多按摩这个穴位。经常偏头痛的人,也可以留意找找这个穴位。
倒立脖子疼怎么回事
做倒立姿势不对,像头倒立时应该是头顶着地,但有人却是头的前部分,而且双手之间距离太大,而头着地的姿势不对导致腰弯曲,重量全部压在脖子上了;又例如肩倒立时,脖子后侧有自然的生理曲度,颈椎后侧是离地的,后脑勺是贴地的,如果姿势不对或是腹部、肩膀力量不够都会增加颈部的负荷,从而做完倒立后出现脖子后侧疼痛。
白发与身体的关系 后脑勺白发 — 肾气虚
另外有的人后脑勺白发。后脑勺是对应膀胱经的脏腑反射区。膀胱经气虚常伴有小便次数多,频繁,遗尿,尿闭或小便不畅等症状。因为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这样的人不容易憋尿。
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气充足,尿液可以及时分泌于膀胱并排出体外,若肾气虚而不能固镊,就会出现肾虚气化不及而引起上述症状。
胎位不正怎么办 分娩的先露部位
所谓的先露部位,是指宝宝在分娩当下最先露出的部位。部份先露部位类型和胎位不正密切相关。
正常来说,宝宝出生的那一刹,通常会以后脑勺为先露部位。因为后脑勺是头部距离最短的位置,最先被娩出才方便通过骨盆最窄的距离。
其他的先露部位还包括:
1、肩膀位:肩膀位属于胎位不正的横位或斜位底下的形式之一。宝宝最先从阴道口露出的部位是肩膀。
2、颜面位:基本上颜面位不属于胎位不正,但分娩时宝宝的胎头虽然朝向下方,但头却完全向后仰,变成由脸部或下巴最先从阴道口露出的姿势。
3、额位:宝宝的胎头未完全向后仰,使额头成为最先露出的部位。
4、复合位:同时有一个以上的部位被娩出,比方说同时生出宝宝的头部和手。
热毛巾敷有什么作用 改善头晕
将热毛巾放在后脑勺,每次数分钟,可刺激后脑勺的穴位,改善部分患者的头晕症状,还可提高反应力和思维能力。
脑户的准确位置图视频 脑户按摩手法
1.正坐,两手伸过颈项,放在后脑处,手掌心向头,扶住后脑勺,四指的指尖指向头顶,大拇指的指腹所在部位取穴。
2.大拇指的指尖相互叠加向下,用指腹或指尖按揉穴位,有酸痛,胀麻的感觉。
3.分别用两手轮流按揉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按揉3-5分钟。
肩膀后面酸痛有什么穴位
一、肩膀后面酸痛有什么穴位
建议,先用热水泡过的湿毛巾热敷一下,然后擦干。双手轻轻放在双肩上侧,用中度的力量顺时针环绕着按摩5分钟,然后再进行逆时针环绕按摩。或者做肩绕环的运动,然后抖动双肩充分放松,还有一种就是用手捏,用力,因为酸痛是由于过度疲劳导致肌肉无氧运动产生乳酸,用毛巾热敷也成,但是加上手动的放松应该消除的更快。
1、风府穴
双手微微分开,沿着后颈部脊柱左右,轻按穴位。“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中医认为,督脉之气在风府穴吸湿化风,所以刺激这个穴位有散热、吸湿的功能。这个穴位的位置在后脑勺,后背正中往上,头发边缘。如果后脑勺疼痛、麻木,按摩这里可以有效缓解。
2、风池穴
风池穴有两个,也在后脑勺。中医认为,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风池穴具有壮阳益气作用。如果头痛头晕,容易耳鸣,可以多按摩这个穴位。经常偏头痛的人,也可以留意找找这个穴位。
后脑勺阵痛具体原因是什么
后脑勺疼病因
一般为颈椎病引起,还要注意除外颈椎病的可能,有颈椎骨质增生者,由于增殖性颈椎炎或骨刺压迫、刺激颈神经根引起后脑与颈部疼痛。
后脑勺疼检查诊断
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
后脑勺疼大多数是颈椎病引起,建议做颈椎CT具体检查一下,还需查下TCD。
后脑勺疼治疗护理
西医治疗:止痛片和手术切断神经。
中医治疗
1、针灸按摩理疗。
2、放松心情,保证良好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慢跑,打太极拳等。
3、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朱砂安神丸,镇脑宁胶囊,正天丸口服。
4、必要时,请到医院神经内科检查,做神经阻滞治疗,或穴位封闭。
按摩这些穴位缓解肩颈酸痛
风府穴
双手微微分开,沿着后颈部脊柱左右,轻按穴位。“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中医认为,督脉之气在风府穴吸湿化风,所以刺激这个穴位有散热、吸湿的功能。这个穴位的位置在后脑勺,后背正中往上,头发边缘。如果后脑勺疼痛、麻木,按摩这里可以有效缓解。
风池穴
风池穴有两个,也在后脑勺。中医认为,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风池穴具有壮阳益气作用。如果头痛头晕,容易耳鸣,可以多按摩这个穴位。经常偏头痛的人,也可以留意找找这个穴位。平时如果偏头痛,就按摩疼痛方向对应的那个风池穴,见效会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