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哪些药物不能用 3 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
哺乳期哪些药物不能用 3 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
国内市场上常见的避孕药多为复方避孕药,通常包含两类成分:孕激素和雌激素,如优思明、妈富隆等。
哺乳期应尽量避免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长期服用会抑制泌乳,导致妈妈产奶量减少,从而影响宝宝的「口粮」。不过,只含有孕激素的避孕药,是可以使用的。
推迟月经的药
1、口服避孕药能推迟月经:
口服避孕药是推迟月经期常用的方法之一。避孕药成分是低剂量的雌激素配伍高剂量孕激素。由于避孕药中含有较高剂量的孕激素,服药后可使子宫内膜分泌期维持、延长、不发生剥脱而达到推迟月经的目的。服用方法:对于月经规律者,可在月经前3-5日开始口服避孕药,每晚一片,连续服用,直到活动结束,停药后3-5天方来月经。
2、短期避孕药能推迟月经:
对于正服短效避孕药者,可在服完22片后继续连服即可。在月经周期的后半期,最好是从下次月经来潮前一星期开始,每天连续服用口服避孕药,每日两片,直到你预定推迟的来经日期的前三天为止。这样就可以达到推迟月经的目的。
3、单纯孕激素能推迟月经:
使用单纯孕激素推迟月经的作用机理与避孕药相同。服用方法:孕激素种类也很多,比较常用的有口服安宫黄体酮。一般每次2片,每日2-3次。也可肌肉注射黄体酮20毫克,每日一次,于月经来潮前2-3天使用至所希望的时期。注射用药是天然制剂,消化道反应极小,但注射使用比较麻烦。不过,单纯孕激素药物由于其中不含雌激素,推迟月经的作用不如避孕药稳定。
短效避孕药停药多久以后才适宜怀孕
有证据显示,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停药后妊娠不增加胎儿畸形发生率,含第三代孕激素的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激素含量低,停药后可立即妊娠,不影响子代生长和发育,长效避孕药内含激素剂量及成分与短效避孕药有很大不同,停药后六个月妊娠安全。
也就是说,如果是服用短效避孕药,停药后的下个周期就能怀孕。
PS:第三代孕激素包括地索高诺酮(DSG)、孕二烯酮(GSD)和诺孕酯(NGM),妈富隆的孕激素采用的是去氧孕烯(也就是前面说的DSG),因此,如果没有禁忌症的话,停药后可以立即怀孕。PSS:小贴士:
复方口服避孕药(COCs)含雌激素和孕激素成分。 现有孕激素化合物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
第一代孕激素包括炔诺酮(NET)、炔雌醇(NE)、乙炔基双乙酸酯和利奈孕酮(LYN)。 左炔诺孕酮(LNG)和甲基炔诺酮(NG)是第二代孕激素,第三代孕激素包括地索高诺酮(DSG)、孕二烯酮(GSD)和诺孕酯(NGM)。
第二代孕激素在1970年代进入市场,而第三代孕激素的引入则在十年之后。
目前,LNG可能是使用最广泛的孕激素,在复方口服避孕药片中作为主要成分与30微克炔雌醇配伍。
对现有低剂量口服避孕药(含不同孕激素)从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可接受性(避孕、周期控制、副作用和续用率)上进行比较。 纳入22项试验(包括由制药公司资助的18项试验)。 这些试验中,5项试验试图采用盲法。
与第一代相比,第二代孕激素的方法中止率较低。 GSD(第三代)和LNG(第二代)在避孕有效性、点滴出血、突破性出血和无撤退性出血等方面的发生率相似。 然而,GSD组的月经间期出血率较低(RR: 0.71,95% CI: 0.55–0.91). 所有可接受性指标均表明,第三代和第二代(LNG)孕激素优于含第一代孕激素的避孕药。
使用含20微克乙炔雌二醇(EE)避孕药,发生妊娠较多。 与含DSG的避孕药相比,GSD避孕药的周期控制较好,但使用含DSG药片的妇女续用率较高。 含孕激素曲螺酮(DRSP)药物的试验结果与含DSG药物的试验,在避孕效果、周期控制和副作用上的结果相似。以上信息来自世界卫生组织
青春期少女可以吃避孕药吗
青春期的人同样可以用避孕药,它除了避孕的作用之外,还有别的好处:首先说避孕药,像短效的口服避孕药发展到今天,已经将近50年的历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里面的成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雌激素和孕激素,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一样。
避孕药是人工合成的药物,为什么要用人工合成药?要保证强有力的控制周期,所以它有雌激素和孕激素两种成分。雌激素避孕药已经诞生将近50年的时间,雌激素的成分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剂量上已经大大降低,剂量是诞生时的五分之一。一个避孕药里所含雌激素是30微克或者是20微克。刚开始科学家去合成口服避孕药的时候,合成一片口服避孕药里面的雌激素就需要半吨猪的卵巢,这是很费事的。现在有很好的合成技术,很高效的雌激素,孕激素越变越突出了它的特性。
哺乳期能否吃避孕药
如果是产后3个月,或剖腹产后半年以上,经医生检查确实未怀孕的话,可以放置避孕环。也可以用避孕套、子宫帽、外用避孕药膜等避孕方法。如果不想再生育者,也可以采取绝育措施,作输卵管(输精管)结扎。男方结扎后还得避孕一段时间,待精液检查确实未见精子时,才可以不采取避孕措施。
如果不是哺乳的新妈妈,可在产后2—3个月开始口服避孕药。如果患有心、肝、肾重要脏器疾病或糖尿病时,就不宜服用避孕药,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加重这些脏器的负担,影响产后身体的恢复。
如果是采用母乳喂养宝宝,不宜服用避孕药。因为避孕药能通过乳汁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可能使乳汁分泌量减少。产后哺乳会抑制排卵,使月经暂时停止,有一定的避孕作用。但这种避孕作用不是百分之百有效的,有人先排卵,在月经未恢复前就已经怀孕了,因此,产后及哺乳期第1次恢复性生活时就应该采取避孕措施。
哺乳期选择避孕方法的原则为不影响乳汁分泌、适合妇女产后生理,如月经未复潮、阴道分泌液较少等特点。男方应多承担责任,建议以男用避孕法为主。
哺乳期女性不适宜选用含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因为摄入雌激素可引起哺乳期妇女的胃肠道反应,影响食欲,导致乳汁中蛋白质、脂肪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下降,对宝宝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同时,含有雌激素的乳汁被宝宝摄入,可使男婴乳房发育,女婴出现阴道上皮增生、阴唇肥厚等副性征的异常。此外,哺乳期妇女如果服用 3~6个星期的雌激素,其乳量大约会减少一半,对母乳喂养的宝宝极为不利。
月经期间能吃避孕药吗
月经期能吃避孕药吗?
妇科专家介绍:月经期能吃避孕药吗?避孕药是一种特殊的药物,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能吃的。吃避孕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而不能乱用的。月经期间是不需要吃避孕药的,因为月经期不是排卵期,所以不需要服用避孕药。另外,月经期是不能吃避孕药的,月经期间本来身体的免疫能力就有所下降,再吃避孕药的话对身体影响较大。
月经期吃避孕药的危害:
1、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常发生于服长效口服避孕药者,出血较多时可用止血药。若月经量继续增多,连续出血3个月以上,则应停服长效口服避孕药,改服短效药。
2、经量减少或闭经:服用短效避孕药后常出现此情况,是由于药物抑制排卵,卵巢分泌雌激素量少,药物内含雌激素量也较少,子宫内膜不能正常生长,内膜薄,故经量减少,甚至停经。
3、突破性出血:如服药期间出血,多发生在漏服药之后。少数人虽未漏服药也能发生阴道出血。若发生在月经周期前半期,可能是雌激素不足所出血。
哺乳期怀孕该怎么正确处理
第一、哺乳期怀孕怎么办?
哺乳期怀孕是一件棘手的事情,由于上一次生育,子宫尚未恢复,如果堕胎的话,对身体的伤害很大,所以如果暂无继续要孩子的打算,还是要采取避孕措施的。
哺乳期怀孕后应尽快去医院检查,以免错过作流产的最佳时间,是否能继续喂母乳,应根据孩子的适应情况和身体的恢复情况。如果确定不能要,那只有做人流,可是药物流产时间比较长一般连吃3天药,才会排下来,可未必能一次流干净,搞不好还要进行人工流产,而且服药期间不能哺乳。
也可以直接人工流产,人工流产又分无痛和有痛的两种,前一种是在全麻下进行,人不受罪,但当天要停止哺乳,待药物代谢完全后再哺乳。有痛人流即普通人流,一般不用什么药物,不会影响哺乳,就是会有些疼,而且如论是何种方法,一定要问清楚是否需要服用消炎药,要跟医生说明,正在哺乳期间,以便医生为你选择哺乳期间能服用的抗生素。
怀孕后不建议再喂母乳,因体内的激素分泌改变,影响乳汁分泌。如果确定不能要,那只有做人流,可是药物流产时间比较长一般连吃3天药,才会排下来,可未必能一次流干净,搞不好还要进行人工流产,而且服药期间不能哺乳,还不如直接人工流产来的快。普通人流,一般不用什么药物,不会影响哺乳。如无特殊用药一般建议在术后两周继续哺乳。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
第二、哺乳期能服用避孕药吗?
哺乳期女性不适宜选用含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因为摄入雌激素可引起哺乳期妇女的胃肠道反应,影响食欲,导致乳汁中蛋白质、脂肪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下降,对宝宝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同时,含有雌激素的乳汁被宝宝摄入,可使男婴乳房发育,女婴出现阴道上皮增生、阴唇肥厚等副性征的异常。此外,哺乳期妇女如果服用3~6个星期的雌激素,其乳量大约会减少一半,对母乳喂养的宝宝极为不利。
因此在哺乳期间进行性生活,建议在选择避孕方法的原则上应以不影响乳汁分泌、适合妇女产后生理为主,男方应多承担责任,建议以男用避孕法为主。如进行绝育手术、使用含孕激素的药具、使用宫内节育器、或者服用纯孕激素类口服避孕药等。
事后避孕药给子宫肌瘤会带来哪些伤害
子宫肌瘤和人体内雌激素水平有关系,抑制雌激素后大部分的子宫肌瘤都会萎缩。
一些避孕药,如一些含雌激素、孕激素的复合型避孕药,有的子宫肌瘤患者服用后,出现肌瘤增大,因此不少人认为避孕药会诱发子宫肌瘤。专家说,围绕口服避孕药一直都有许多偏见和误解,经过40多年的不断改进,今天的口服避孕药应该说是比较安全的。
子宫肌瘤患者避孕有讲究
口服避孕药有三大类:
一是含雌激素、孕激素的复合避孕药,这类药在市场上最广泛,如妈富隆、达英35、敏定偶等。
二是仅含孕激素的避孕药,如Cerazette,这类药可以作为哺乳期妇女避孕的首选,新妈妈服用这类药避孕,不会影响乳汁的分泌。
三是含孕激素拮抗剂的紧急避孕药,如米非司酮片。如果在月经周期前半期用,则延迟排卵;如果在黄体期使用,则改变黄体功能,使妊娠不能发生。具有抗排卵、抗着床、扩张和软化宫颈的作用,从而达到终止早孕、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
来月经吃避孕药有什么危害
避孕药是一种特殊的药物,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能吃的。那么月经期吃避孕药危害有哪些呢?这是很多女性比较关注的问题。
月经期间是不需要吃避孕药的,因为月经期不是排卵期,所以不需要服用避孕药。月经期间本来身体的免疫能力就有所下降,再吃避孕药的话对身体影响较大。
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常发生于服长效口服避孕药者,出血较多时可用止血药。若月经量继续增多,连续出血3个月以上,则应停服长效口服避孕药,改服短效药。
突破性出血:如服药期间出血,多发生在漏服药之后。少数人虽未漏服药也能发生阴道出血。若发生在月经周期前半期,可能是雌激素不足所出血。
经量减少或闭经:服用短效避孕药后常出现此情况,是由于药物抑制排卵,卵巢分泌雌激素量少,药物内含雌激素量也较少,子宫内膜不能正常生长,内膜薄,故经量减少,甚至停经。
避孕药什么时候生效
避孕药什么时候生效?
避孕药与健康的关系,属于非处方药的紧急避孕药一般在药店都能买到,。此药属激素类药物,多次服用会导致月经紊乱,对身体健康有影响,服用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专家介绍,属于非处方药的紧急避孕药一般在药店都能买到,常见的有毓婷、慧婷等。此药属激素类药物,多次服用会导致月经紊乱,对身体健康有影响,服用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只能偶尔使用,一般一个月内最多只能使用一次,而且不可以每个月都用。
2、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乳腺癌患者、产后半年内的哺乳女性及已经确定为妊娠的人严禁使用此药。
3、服药后2小时内发生呕吐的,必须立刻补服一片。
4、吃了紧急避孕药后又发生性行为,必须采取避孕措施,否则仍有妊娠的可能。
5、72小时内服用一片,隔12小时再服一片,总量为2片。服药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避孕药什么时候生效以上已介绍了,由上面可知,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所服用的避孕药不同,因此用法也是有区别的,但是有一点很重要,无论是什么避孕药,都不能长期服用。
避孕药的主要功能
作用机理
作用机理是多环节和多方面的,且因其所含成分、制剂、剂量和用法的不同而各异。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方制剂以抑制排卵为主,小剂量孕激素以阻碍受精为主,大剂量孕激素以抗着床为主。以上应用机理的分类是相对的。
以抑制排卵为主的甾体性激素
雌激素和孕激素口服吸收后血药浓度增高,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促性腺释放激素的分泌;此外血中性激素对垂体前叶也有直接抑制作用,可使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血中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量均减少,由于FSH分泌受抑制,妨碍卵泡的生长和成熟,没有成熟的卵泡可供排卵,也取消了排卵前雌激素高峰。由于月经中期的LH峰消失,排卵过程受到抑制。
以阻碍受精为主的甾体性激素
小剂量孕激素口服后,改变宫颈粘液的理化性质,阻碍受精。孕激素能抑制宫颈粘液的分泌,使粘液量减少但粘稠度增高,细胞含量增加,不利于精子穿透,使精子不易通过,达到阻碍受精的效果。在孕激素处于优势情况下,精子获能受到抑制,失去受精能力,因而影响受精。在整个月经周期连续服用小剂量孕激素,可阻碍受精,其优点是不含雌激素,副作用较少,但避孕效果较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方制剂差,且不规则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已少用。
人体的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nRH促进垂体前叶分泌促卵泡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在女性体内,FSH促进卵巢的卵泡生长发育。而在FSH和LH共同作用下,使成熟的卵泡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女性体内的孕激素水平和雌激素水平都是在月经期降到最低。月经结束后,这两种激素就开始分泌增加。首先是雌激素增加得较快。在排卵前,雌激素水平较高可直接或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分泌LH,导致排卵(正反馈)。
而在排卵过后,孕激素含量开始达到峰值(黄体期),这个时候由于血中雌激素、孕激素都高,孕激素就减少了下丘脑GnRH的分泌,从而抑制排卵,并且抑制了女性自身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分泌(负反馈)。因此,在排卵过后,孕激素达到峰值之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和孕激素水平都会开始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就是月经。通常所说的“安全期”就包括了黄体期。黄体期时女性体内孕激素水平较高,所以既不会排卵也不会怀孕。
通常所说的长期避孕药,它在医学上的名字叫短效口服避孕药。长期(即短效)避孕药包括了敏定偶、妈富隆、特居乐,意思是说必须天天吃,长期吃,每吃一片只能管一天。孕激素确实是用来避孕的。长期避孕药的另一个名字叫短效口服避孕药。没办法。
长期短效口服避孕药(敏定偶、妈富隆、特居乐)含有孕激素和少量的雌激素。其中的孕激素口服后通过负反馈减少人体下丘脑GnRH的分泌,从而减少了FSH和LH的分泌,从而使女性身体内的卵泡既难以生长发育也不能排卵,从而抑制排卵,而且还抑制了女性身体自身产生孕激素和雌激素的能力。通过抑制排卵,其避孕有效率几乎为百分之百。通过减少女性自身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分泌,长期短效口服避孕药所含有的孕激素和雌激素代替了女性自身分泌的孕激素和雌激素。在服用长期短效口服避孕药的情况下,女性身体将只剩下黄体期和月经期,而取消了排卵期。
其实,单纯孕激素就能够达到避孕的目的。而长期短效口服避孕药之所以除了孕激素还含有少量雌激素,那是为了别让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太多。
由于长期短效口服避孕药的避孕机理是抑制排卵,而只要没有卵子就不会形成受精卵,所以长期短效口服避孕药在避孕的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宫外孕,同时还能一定程度预防卵巢癌。
长期避孕药除了常见的长期短效口服避孕药之外,还包括长期长效避孕药。长期长效避孕药每个月只需吃两次。但是请你用笨法想一下:如果长期短效口服避孕药相当于每天喝两升水,那么长期长效避孕药就相当于每个月只喝两次水,一次喝三十升。
纯孕激素类口服避孕药有哪些?
哺乳期妇女使用的避孕方法应是高效且对哺乳无影响的。产后适时地开始避孕可减少意外妊娠的发生,降低母婴患病率及死亡率。考虑到复方口服避孕药可能减少乳汁的产生,导致过早停止哺乳及新生儿生长不良,所以常选择单纯孕激素类避孕药物。但复方口服避孕药较单纯孕激素有一定的优点如更少副作用、更高效及更高的持续使用率,如果复方激素避孕药对哺乳无明显影响,则可以成为哺乳期妇女避孕的更好的选择。
哺乳期应尽量避免采用服药避孕的方法,如果要使用,建议你到医院跟医生详细沟通,做到安全用药。
纯孕激素类囗服避孕药安全、可靠,主要起阻断生育环节的作用。如改变宫颈黏液性质、阻止精子穿透、改变子宫内膜性状、影响囊胚植入等。常用的有左旋十八甲基炔诺、甲地孕酮等。
哺乳期女性不适宜选用含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因为摄入雌激素可引起哺乳期妇女的胃肠道反应,影响食欲,导致乳汁中蛋白质、脂肪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下降,对宝宝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同时,含有雌激素的乳汁被宝宝摄入,可使男婴乳房发育,女婴出现阴道上皮增生、阴唇肥厚等副性征的异常。此外,哺乳期妇女如果服用3~6个星期的雌激素,其乳量大约会减少一半,对母乳喂养的宝宝极为不利。
女性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口服避孕药含有激素,不少女性由此推断避孕药会致癌。其实激素只要使用得当,不仅不会致癌,还可以预防很多癌症。这是因为口服避孕药能有效抑制排卵,使卵巢长期处于无排卵状态,减少卵巢反复经历滤泡破裂;同时口服避孕药可以使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减少增生,保护子宫内膜壁。
提醒:
避孕药是给年轻、健康女性长期服用的药物。在选择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前,可以先做健康检查,若患有血栓病、心血管病、肝功能不好的女性则不应服用;哺乳期的女性,不应选择含有雌激素的复合避孕药(同时有雌激素和孕激素),但可以选择单纯孕激素口服避孕药或者进行孕激素皮下埋植;三四十岁的抽烟女性以及中老年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更高,也不适合服用口服避孕药。
推迟月经的药物有哪些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通过药物可以控制月经,但是具体怎么实施却不知道。能够推迟月经的药物大概有两种,一种为避孕药,还有一种为单纯的孕激素,两种药物的作用机理相似,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却有区别。
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是推迟月经期常用的方法之一。避孕药成分是低剂量的雌激素配伍高剂量孕激素。由于避孕药中含有较高剂量的孕激素,服药后可使子宫内膜分泌期维持、延长、不发生剥脱而达到推迟月经的目的。服用方法:于月经来潮日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1片,晚餐后为宜,服至所期望的时间为止。避孕药种类很多,也存在不良反应问题,短期使用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症状。
单纯孕激素:使用单纯孕激素推迟月经的作用机理与避孕药相同。孕激素种类也很多,比较常用的有口服安宫黄体酮,一般每次2片,每日2~3次;也可肌肉注射黄体酮20毫克,每日一次,于月经来潮前2~3天使用至所希望的时期。注射用药是天然制剂,消化道反应极小,但注射使用比较麻烦。不过,单纯孕激素药物由于其中不含雌激素,推迟月经的作用不如避孕药稳定。
哺乳期避孕失败怎样补救 哺乳期不要选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
哺乳期妈妈同房不要选用含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因为摄入雌激素可引起哺乳期妈妈的胃肠道反应,影响食欲,导致乳汁中蛋白质、脂肪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下降,对婴儿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同时,含有雌激素的乳汁被婴儿摄入,可使男婴乳房发育,女婴出现阴道上皮增生、阴唇肥厚等副性征的异常。此外,哺乳期妈妈如果服用3-6个星期的雌激素,其乳量大约会减少一半,对母乳喂养的婴儿极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