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十二指肠的组成

十二指肠的组成

观察标本 十二指肠(Duodenum)横切片(H.E染色)

肉眼观察 粘膜染紫红色,向外依次为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粘膜和粘膜下层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环状皱襞.

低倍和高倍观察 十二指肠壁由内向外分4层.

粘膜

① 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构成,含少量的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游离面有薄层染红色线状

结构为纹状缘.

② 固有层:为结缔组织,含大量肠腺,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神经,散在的平滑肌细胞及淋巴组织.小肠腺为单管状腺,开口于相邻的绒毛之间,腺上皮与绒毛上皮相连,细胞构成与小肠上皮相似,小肠腺底部有成群分布的潘氏细胞,

在标本上不易看到.

③ 粘膜肌层:为平滑肌,肌细胞的切面是否一样 如何排列 小肠绒毛:为固有层和上皮共同凸向肠腔形成的叶状结构,游离在肠腔内的团状结构是绒毛的横切面.与小肠腺相比,绒毛有何特点 绒毛的中央,可见管腔较大,由单层内皮构成的中央乳靡管,即毛细淋巴管.管周围有散在的平滑肌束.

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及粘膜下神经丛.十二指肠还含粘液性的十二指肠腺.腺上皮细胞为锥形或柱状,胞质染蓝色或空网状,细胞核扁圆形靠近基底部,腺泡腔较小,不规则,导管穿过粘膜肌开口在小肠腺的底部或相邻的绒毛之间. 3)肌层: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在横切面上各为何种切面 两层肌之间的结缔组织内可否找到肌间神经丛。

外膜

为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和间皮构成的浆膜.

小肠Small intestine上起幽门,下接盲肠,在成人全长5~7m,分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三部。

十二指肠Duodenum介于胃与空肠之间,成人长度为20~25cm,管径 4~5cm,紧贴腹后壁,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小肠段.胰管与胆总管均开口于十二指肠。因此,它既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胆汁的注入,所以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十分重要。十二指肠的形状呈“C”形,包统胰头,可分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

球部

十二指肠球部(Superior part)长约5cm,起自胃的幽门,走向右后方。至胆囊颈的后下方,急转成为降部,转折处为十二指肠上曲。十二指肠球部近幽门约2.5cm一段肠管,壁较薄,粘膜面较光

滑,没有或甚少环状襞,此段称十二指肠球Duodenal bulb,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但是十二指肠溃疡,在临床统计学上,不会转变为癌症。

降部

十二指肠降部是十二指肠的第2部,长约7—8cm,由十二指肠上曲沿右肾内侧缘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弯向左侧,转折处为十二指肠下曲。降部左侧紧贴胰头,此部的粘膜有许多环状襞,其后内侧壁有胆总管沿其外面下行,致使粘膜呈略凸向肠腔的纵行隆起,称十二指肠纵襞。纵襞的下端为圆形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胆总管和胰管在此处,组成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附近有一壶瓣,可以关闭胆总管或胰管,引起相应疾病。大乳头稍上方,有时可见十二指肠小乳头,这是副胰管的开口之处。

水平部

十二指肠水平部又称下部,长约10cm,自十二指肠下曲起始,向左横行至第3腰椎左侧续于升部。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紧贴此部前面下行。肠系膜上动脉夹持的部分的胰腺组织,称钩突。此处若病变,早期中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表现为阻塞性黄疸,危及生命。肠系膜上动脉可以压迫水平部,引起肠梗阻。

升部

十二指肠升部长约2—3cm,自第3腰椎左侧向上,到达第2腰椎左侧急转向前下方,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 Duodenojejunal flexure,移行为空肠。十二指肠空肠曲由十二指肠悬肌连于膈右脚。此肌上部连于膈脚的部分为横纹肌,下部附着于十二指肠空肠曲的部分为平滑肌,并有结缔组织介入。十二指肠悬肌(又称Treitz 韧带)是一个重要标志,手术时用以确定空肠的起点。

中医足疗

(1)解剖位置:十二指肠位于右上腹,是小肠的起始部分,全长约25—30厘米,上接胃的幽门,下连空

肠,呈C字形包围着胰头。

(2)生理功能: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

(3)反射区位置:

位于双脚脚掌第一跖骨与楔骨关节前方(向脚趾方向),胰脏反射区的后方(向脚跟方向)。

手法:以一手持脚,单食指扣拳法,由脚趾向脚跟方向按摩三至四次。

适应症:胃及十二指肠疾患如腹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食欲不振、食物中毒等。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胆结石.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糖尿病.心恼血管病.运动关节病.

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早已为临床所证实,但其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长期以来,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必需条件,一直为我们所接受,“无酸就无溃疡”的理论,在溃疡的发病机理中一直占统治地位。自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从人的胃粘膜中分离后,胃酸在十二指肠溃疡病发病机理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消化性疾病专家提出了“无Hp便无溃疡”的论点。现就本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浅谈我们的看法。

“无Hp便无溃疡”的倡导者们的依据是:Hp感染在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检出率高达95%~100%,而且根除Hp后,可以防止溃疡复发。Hp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理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是目前一般公认的,但其重要性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程度?是需要研究和探讨的。

小肠的表述

小肠腔面的环行皱襞从距幽门约5cm处开始出现,在十二指肠末段和空肠头段极发达,向下逐渐减少和变矮,至肠中段以下基本消失。粘膜表面还有许多细小的肠绒毛(intestinal villus),是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长0.5~1.5mm,形状不一,以十二指肠和空肠头段最发达。

绒毛于十二指肠呈叶状,于空肠如指状,于回肠则细而短。环行皱襞和绒毛使小肠表面积扩大20~30倍,总面积达20m2左右。绒毛根部的上皮下隐至固有层形成管状的小肠腺(smallintestinal gland),又称肠隐窝(intestinalcrypt),故小肠腺与绒毛的上皮是连续的,小肠腺直接开口于肠腔。

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多血管和淋巴管。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有十二指肠腺(duodenalgland),为复管泡状的粘液腺,其导管穿过粘膜肌开口于小肠腺底部。此腺分泌碱性粘液(pH8.2~9.3),可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酸性胃液的侵蚀。最近研究表明,人十二指肠腺尚分泌尿抑胃素(urogasterone),释入肠腔,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刺激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肌层:由内环行与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组成。

外膜:除十二指肠后壁为纤维膜外,小肠其余部分均为浆膜。

胆汁分泌过程

血液中的不溶性胆红素或直接吸收于肝细胞内,或经星形细胞转运入肝细胞内。经肝细胞的作用形成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可溶性胆红素,或释放入血而经肾脏排泄;或释放入胆小管内,与胆盐、胆固醇等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其中胆盐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由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生成→胆小管

未进食时:

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贮存与浓缩。

当进食时:

①肝内胆汁→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

②胆囊内胆汁→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

(1)消化期胆汁的排出途径:肝细胞产生的胆汁,进入胆小管,经小叶间胆管、肝左管(或肝右管)、肝总管、胆总管,在十二指肠降部和胰头之间与胰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胆囊中的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亦开口于十二指肠。

(2)非消化期的胆汁排放:肝产生的胆汁进入胆小管、小叶间胆管、肝左管(或右管)、肝总管、胆囊管入胆囊,暂时贮存在胆囊内。

肝癌为什么会并发消化道出血

肝癌病人晚期会出现呕血、便血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严重的会发生血压下降导致死亡。

消化道由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和直肠组成。在十二指肠以上的部位出血叫上消化道出血,在十二指肠以下的部位出血叫下消化道出血。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但肝癌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由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粘膜糜烂。

原发性肝癌大多伴有肝硬化,肝硬化时的一个重要的结构改变是肝小叶的结构再建,使肝脏的血液循环发生改变,门静脉的血液不能正常地通过肝窦、肝静脉进入体循环,因而造成门静脉的高压,如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时会进一步加重门静脉高压。后者会使正常情况下的不开放的侧枝循环被迫开放,如食道胃底静脉、脐静脉、直肠静脉丛开放,门静脉的高压的发展使这些静脉发生曲张,当静脉内压升高超过的静脉壁所承受的压力时就会发生破裂而出血。常见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就是由曲张的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门静脉的高压使胃粘膜的正常血液循环发生改变,胃粘膜的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形成溃疡和糜烂,加之肝硬化使多伴有凝血机制的紊乱,因而也容易发生溃疡和胃粘膜糜烂出血。

胃溃疡好发的部位是哪里

胃溃疡好发部位:胃窦小弯侧。但更准确是在小弯胃角附近。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球部前壁和后壁,前壁更多见。前壁多见穿孔,后壁多见出血。还有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球部以后的部位)多见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占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一半以上。其中又有3/4是十二指肠溃疡。一般是前壁,有大出血的溃疡多为慢性溃疡,一般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胃小弯,由于溃疡基底的动脉被侵蚀破裂,裂口缺乏收缩能力,出血往往不易自止。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部位为十二指肠前壁。

胃溃疡好发于胃小弯近幽门部,尤其在胃窦部小弯处多见。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十二指肠球部前、后壁。前、后壁都比较常见,前壁比后壁多见些。胃幽门部,大多数最先是先感染上幽门螺旋杆菌引起,以及胃酸过多.另外,还有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好发的部位是在胃窦部小弯侧,就是在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两种不同结构的交界处,即胃体和胃窦粘膜交界处胃角,约占胃溃疡的75%左右。其次是幽门管处,偶见于胃大弯。在老年人溃疡可发生在小弯上端至宏门区,即胃小弯垂直部。而胃底部大弯侧是非常少见的,后壁较前壁多见。

胃的粘膜层里,大约有五百万个小腺体,在胃底扣胃体的胃底腺里,有三种细胞,有主细胞,能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能分泌盐酸;有粘液细胞分泌粘液,胃底腺区又称为泌酸腺区。胃窦部粘膜是由粘液细胞组成的幽门腺,称为幽门腺区。泌酸腺区和幽门腺区,通常以角切迹为界,两者之间有宽约2厘米的“界带”,胃渍疡多位于幽门腺区漓“界带”1.5厘米之内的区域。因这个部位紧邻分泌酸和胃蛋白酶处,此处胃酸和酶浓度较高,比起其它部位更易长期受到更多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而发生粘膜损害,形成溃疡。

上面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胃溃疡好发部位,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关注一下这写部位,但是我们在生活中还是要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是最好的。想要预防胃溃疡的发生,就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要出现不吃早餐的习惯。

十二指肠息肉

消化道息肉较为常见,但十二指肠息肉相对少见,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临床易误诊误治,尚未见国内大量病例报告,我院在内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息肉26例,对部分息肉行高频电凝治疗,疗效满意,无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内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息肉共26例,息肉60枚,男12例,女14例,年龄31~75岁,平均45.7岁。息肉大小:2~5cm。形态:分为扁平或广基。数量:1枚5例,2枚10例,3枚5例,4~5枚6例。部位:2例位于十二指肠前壁。1例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其余息肉均位于球移行部的顶部及后壁。对部分息肉取活检1~2块。所治息肉均一次性治愈,疗效满意,无并发症。

2 讨论随着消化内镜的普及,胃肠道息肉检出率增高,但十二指肠息肉临床上检出率仍低于胃息肉,结肠息肉〔1,2〕。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缺乏特异临床表现,易漏诊误诊;(2)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只在健康体检或行某些腹手术时发现;(3)当息肉位于十二指肠第3、4段时,内镜往往难以发现〔3〕。十二指肠息肉多位于移行部顶部后壁,且以多发常见,前壁及球后少见。检查时应常规检查到降部以免漏诊。表面光滑,直径小于5cm的息肉多为炎性息肉。

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创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消化道息肉以来,至今已有微波、激光、射频、氩离子凝固术等多种方法,但最普及的是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因其安全,有效,痛苦小,较经济容易被患者接受,临床上也得到广泛运用,我院对26例十二指肠息肉病人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灼除,均一次性治愈,无并发症,但对较大息肉疑有恶变者应先取活检,如有恶变则以外科手术治疗为宜。治疗时电凝探头轻轻接触息肉顶部,避免探头接触正常肠壁,以免肠壁损伤,以息肉变平为宜。治疗后不需住院及其他药物治疗。

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发病因素 自身消化作用因素

溃疡的最终形成的原因是由是由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作用所导致。胃酸具有强大的消化作用,能消化一切组织包括胃壁本身。正常情况下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完整性及其本身所具有的防御功能才不至于被强大的胃液所消化。但当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本身的防御功能发生障碍或粘膜组织遭到破坏时,能引起胃肠组织的自我消化过程而形成溃疡。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人体消 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和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在临床上,常把消化道 分为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十二指 肠以下的消化道)。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 腺,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参与消化功能。

关于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

一旦患上十二指肠损伤这里疾病,病人往往身体日益消瘦,而且吃饭的时候老出现呕吐,再不加强治疗的情况下,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办法非常的多,其中,往往采用的是切除术,另外还有一些患者需要修复,下面介绍文章就是,关于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 。

部损伤只要有剖腹探查指征就应立即手术重要的是术中详尽探查避免漏诊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诊断的早晚损伤的部位及其严重程度Lucos(1977)将十二指肠损伤分为四级:Ⅰ级:十二指肠挫伤有十二指肠壁血肿但无穿孔和胰腺损伤;Ⅱ级:十二指肠破裂无胰腺损伤;Ⅲ级:十二指肠损伤伴轻度胰腺挫裂伤;Ⅳ级:十二指肠损伤合并严重胰腺损伤十二指肠撕裂伤按其大小可分为

①穿孔伤;

②透壁损伤小于20%周径;

③透壁损伤占20~70%周径;

④透壁损伤大于70%周径十二指肠损伤局部的处理方法为:1十二指肠壁内血肿而无破裂者可行非手术治疗,包括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和营养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多数血肿可吸收经机化而自愈,若2周以上仍不吸收而致梗阻者,可考虑切开肠壁清除血肿,后缝合或作胃空肠吻合,十二指肠裂口较小,边缘整齐可单纯缝合修补为避免狭窄,以横形缝合为宜80%的十二指肠裂伤可用这种方法,治疗损伤严重不宜缝合修补时,可切除损伤肠段行端端吻合,若张力过大无法吻合可半远端关闭近端与空肠作端侧吻合3对于十二指肠缺损较大裂伤边,缘有严重挫伤和水肿时可采用转流术目的,在于转流十二指肠液肠腔,减压以利愈合转流方法分两种:一种是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即利用十二指肠破口,与空肠作端侧或侧侧Roux-en-Y吻合术,为最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十二指肠憩室化即在修补,十二指肠破口后切除胃窦切断迷,走神经作胃空肠吻合,和十二指肠造口减压使十二指肠旷置以利愈合适用于十二指肠严重损伤或伴有胰腺损伤者中医院3例采用这种方法效果满意但操作复杂费时应用受到限制有的作者,提出不切除胃窦而切开胃窦大弯侧用肠线吸收前食物暂时不能进入十二指肠肠线吸收后幽门功能重新恢复故称暂时性十二指肠憩室化对于十二指肠缺损较大,也可用带蒂空肠片修复其缺损称之为“贴补法”4对于诊断较晚损伤周围严重感染或脓肿形成者不宜缝合修补可利用破口作十二指肠造瘘术经治疗可自行愈合,如不愈合待炎症,消退后可行瘘管切除术。十二指肠胰腺严重合并伤的处理最为棘手一般采用十二指肠憩室化,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者的死亡率高达30~60%只有。

在十二指肠和胰头部广泛损伤无法修复时采用无论,选用何种手术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对伤口的愈合极为重要Stone报告237例,十二指肠损伤在修复裂伤后常规应用,十二指肠减压者仅1例发生十二指肠瘘而23例未做十二指肠减压者7例,发生十二指肠瘘可见十二指肠减压的重要性十二指肠减压的方法主要有鼻胃管减压或用胃造瘘,或通过十二指肠修复处造瘘和经空肠造瘘逆行插管等近年来,主张三管减压即经胃造瘘插管,和经空肠上段造瘘插两根导管,一根导管逆行插入十二指肠内减压,另一根导管插入空肠远端作营养支持充分的腹膜外引流,和早期营养支持对十二指肠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通过专家讲解一些有关,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 的相关知识以后,病人在经过手术治疗以后。另外还需要加强手术后的后期护理,不让病人休息,防止伤口感染,另外手术以后病了不能洗澡。

十二指肠位置

1、十二指肠位置

十二指肠 (拉丁文 Duodenum)是小肠始段。人体的十二指肠长约30 cm,约12指宽,由此得名,形如蹄铁。人体的十二指肠向左,动物的则朝前开口。它包绕胰头,并固定于腹腔后壁。而十二指肠大乳头则是肝胰壶腹的开口处。十二指肠接受胃液、胰液和胆汁,是小肠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在结构上,十二指肠可以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分。

十二指肠Duodenum介于胃与空肠之间,成人长度为20~25cm,管径 4~5cm,紧贴腹后壁,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小肠段。胰管与胆总管均开口于十二指肠。因此,它既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胆汁的注入,所以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十分重要。十二指肠的形状呈“C”形,包统胰头,可分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

2、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是哪里

典型的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95%),最常见在距幽门3cm以内(90%),以前壁居多,其次为后壁、下壁、上壁。

十二指肠溃疡是我国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类型。好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冬春两季。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与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非甾体抗炎药(NSAID)、生活及饮食不规律、工作及外界压力、吸烟、饮酒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3、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临床上约有2/3的疼痛呈节律性:早餐后1~3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食后2~4小时又痛,进餐后可缓解。

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方法

腹部损伤只要有剖腹探查指征就应立即手术。重要的是术中详尽探查,避免漏诊。

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诊断的早晚、损伤的部位及其严重程度。Lucos(1977)将十二指肠损伤分为四级:Ⅰ级:十二指肠挫伤,有十二指肠壁血肿,但无穿孔和胰腺损伤;Ⅱ级:十二指肠破裂,无胰腺损伤;Ⅲ级:十二指肠损伤伴轻度胰腺挫裂伤;Ⅳ级:十二指肠损伤合并严重胰腺损伤。十二指肠撕裂伤按其大小可分为①穿孔伤;②透壁损伤小于20%周径;③透壁损伤占20~70%周径;④透壁损伤大于70%周径。十二指肠损伤局部的处理方法为:

1.十二指肠壁内血肿而无破裂者,可行非手术治疗,包括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和营养,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多数血肿可吸收,经机化而自愈。若2周以上仍不吸收而致梗阻者,可考虑切开肠壁,清除血肿后缝合或作胃空肠吻合。

2.十二指肠裂口较小,边缘整洁可单纯缝合修补,为避免狭窄,以横形缝合为宜,80%的十二指肠裂伤,可用这种方法治疗。损伤严重不宜缝合修补时,可切除损伤肠段行端端吻合,若张力过大无法吻合,可把远端关闭,近端与空肠作端侧吻合。

3.对于十二指肠缺损较大,裂伤边缘有严重挫伤和水肿时可采用转流术。目的在于转流十二指肠液,肠腔减压以利愈合。转流方法分两种:一种是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即利用十二指肠破口与空肠作端侧或侧侧Roux-en-Y吻合术,为最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十二指肠憩室化,即在修补十二指肠破口后,切除胃窦,切断迷走神经,作胃空肠吻合和十二指肠造口减压,使十二指肠旷置,以利愈合。适用于十二指肠严重损伤或伴有胰腺损伤者。中山医院3例采用这种方法,效果满足,但操作复杂费时,应用受到限制。有的作者提出不切除胃窦,而切开胃窦大弯侧,用肠线吸收前食物暂时不能进入十二指肠,肠线吸收后幽门功能重新恢复,故称暂时性十二指肠憩室化。对于十二指肠缺损较大,也可用带蒂空肠片修复其缺损,称之为“贴补法”。

4.对于诊断较晚,损伤四周严重感染或脓肿形成者,不宜缝合修补,可利用破口作十二指肠造瘘术,经治疗可自行愈合。如不愈合,待炎症消退后可行瘘管切除术。

5.十二指肠、胰腺严重合并伤的处理最为棘手。一般采用十二指肠憩室化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者的死亡率高达30~60%,只有在十二指肠和胰头部广泛损伤,无法修复时采用。

无论选用何种手术,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对伤口的愈合极为重要。Stone报告237例十二指肠损伤在修复裂伤后常规应用十二指肠减压者,仅1例发生十二指肠瘘。而23例未做十二指肠减压者,7例发生十二指肠瘘,可见十二指肠减压的重要性。十二指肠减压的方法主要有鼻胃管减压或用胃造瘘或通过十二指肠修复处造瘘和经空肠造瘘逆行插管等。近年来主张三管减压,即经胃造瘘插管和经空肠上段造瘘插两根导管,一根导管逆行插入十二指肠内减压,另一根导管插入空肠远端作营养支持。

充分的腹膜外引流和早期营养支持对十二指肠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十二指肠瘘、腹腔及膈下脓肿、十二指肠狭窄等。

十二指肠有什么作用

胃内消化开始当胃液和彻底被摄入的食物。食物被分解成小块和奶油混合,形成被称为食糜。在三到四小时吃过食物后,逐渐释放到十二指肠食糜。这使得小肠工作一次少量的食物,确保彻底消化以及连续供应的食物将被吸收在两餐之间。

消化发生在十二指肠内通过添加不同的消化液。消化液的三个来源,执行这个过程是肝脏、胰腺和小肠的墙壁。小肠是折叠的墙壁,以绒毛——小卫星传回的预测。绒毛含有平滑肌细胞,让它们进一步收缩和放松,这样食物与消化液混合,并穿过小肠。

这三种消化液,释放到十二指肠胆汁,胰液和肠液。胆汁是由肝脏。它包含矿物盐和胆汁盐,这也有助于调节食糜的pH值和脂肪和油分解成小分子更容易消化。没有胆汁内消化酶。

以及含有矿物盐、胰液包含几个不同的酶。这些酶作用于不同类型的食物分子分解成其组成部分。随着食物穿过十二指肠,彻底与这些酶混合,当它到达回肠,分解成小分子,然后可以吸收进入体内。

肠道消化液含有粘液,矿物盐和酶。粘液和矿物盐是由布鲁尼尔腺,和酶生产的技巧在十二指肠绒毛。粘液和矿物盐帮助润滑十二指肠和调节pH值,而酶进行消化,分解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

十二指肠的功能是开始把食物分解成组件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这个结构位于顶部的小肠在胃转储的内容的网站,或食糜。它混合了肝脏和胰腺分泌的食糜创建一个通过小肠的半流体混合物营养物质可以吸收。除了帮助消化,十二指肠也调节胃排空和胰腺的释放液体和胆汁从肝脏。

在胃和十二指肠之间,括约肌阻止材料无回流到胃,同时仍然允许食糜的释放。十二指肠时准备一个新的负载,它发送荷尔蒙信号,触发释放材料从胃。收缩将彻底食糜与胆汁,emulsifies脂肪,使它们更容易的过程,和胰腺果汁。这些分泌物开始分解复杂的组件到东西,身体可以使用;例如,它将蛋白质分解为组件肽。

随着材料通过十二指肠,收缩保持混合并确保质量变得更加均匀,另一个函数的十二指肠。当它进入小肠的下一部分,身体可以吸收有用的营养通过肠道壁而传递废物。这些进入大肠,流入冒号。一路上,水吸收将液体混合物变成固体。

双重十二指肠的消化和监管功能涉及相当大的协调。它需要告诉胰腺和肝脏释放更多的胆汁和胰腺果汁时,信号胃是空的,和协调这些分泌物混合在一起使用的收缩。研究十二指肠表明它的功能发挥作用的内分泌系统,因为激素参与胃发出信号,和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导致的问题,如不知道何时停止进食或无法完全空的胃消化。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

十二指肠溃疡有什么临床表现?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疾病,但是很多患者出现了腹痛的症状,但是并不知道是十二指肠溃疡,导致疾病的发展,所以患者有必要知道十二指肠溃疡有什么常见的特点有哪些。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处方(一)【辨证】中焦虚寒。

【治法】散寒温中,活血生肌。

【方名】乌附白芨方。

【组成】乌附片6克,白芨30克,肉桂6克,干姜6克,煅瓦楞15克,广木香6克,佛手6克,甘草6克。

【用法】加水500毫升,浓煎至100毫升,加糖和防腐剂适量。每日空服2次,每次50毫升。

【出处】余景谋方。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处方(二)【辨证】寒邪犯胃,胃阳被遏,胃失和降。

【治法】温中散寒,宣通阳气。

【方名】良附苏陈汤。

【组成】良姜10克,香附10克,苏梗10克,陈皮5克,佛手5克,香橼皮10克,炒川楝子10克,延胡索5克,煅瓦楞子10克,乌贼骨10克,马尾连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董建华方。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处方(三)【辨证】脾胃阳虚,兼气滞血瘀。

【治法】温养脾胃,止血化瘀,理气生肌,软坚和化。

【方名】甘麦乌贝散。

【组成】乌贼12克,甘松9克,草叩6克,川楝9克,元胡9克,生麦芽31克,浙贝9克,生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屠金城方。

日常的饮食也要注意,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刺激性物质,吃七分饱,维持规律、正常的饮食习惯。溃疡虽然容易治疗,但是出容易复发。除饮食要注意外,烟、酒,都要限制,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及消除过度的紧张,是基本有效的方法。

相关推荐

十二指肠球炎有什么症状

1、消化不良症状可有上腹饱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是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并可无症状及体征;十二指肠炎和很多病的症状相似,为此需要区分好,例如十二指肠炎性息肉,十二指肠布氏腺增生症,十二指肠霜斑样溃疡等。 2、上腹痛,类似于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多为饥饿痛、夜间痛,进食后缓解疼痛,如果是因为十二指肠炎引起的上腹部疼痛,不及时加以治疗的话,很容易恶化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或者浅表性胃炎等。 3、上消化道出血是糜烂性十二指肠炎的一种并发症,可有黑便或呕血。 4、常见的体征有上腹部轻度压痛,

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原则

(一)治疗 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穿孔破裂,均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处理,十二指肠壁血肿,经2~3周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十二指肠梗阻症状不能缓解者,也应即时手术治疗,延迟手术时间,可使死亡率明显增加。 1.一般处理 可疑十二指肠损伤者,应立即给予:①禁食,胃肠减压;②静脉补液;③应用有效抗生素;④血尿常规,淀粉酶检查,配血;⑤监测血流动力学及其他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⑥如有休克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并留置导尿管;⑦穿透性损伤者,应引流,收集肠道流出物,清创包扎伤口,内脏脱出者予以适当保

十二指肠炎护理

1.易消化饮食,饮食要规律,一日三餐要保证,别饱一顿饥一顿,不饮酒,不喝茶,咖啡,不饮牛奶,不吸烟,不食刺激的东西,如辣椒,蒜等,不吃过酸,过咸的食物。 2.平时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海鲜,烟酒),不要吃过凉和过硬(尽量少吃大米和油炸食品)的食物,可以吃容易消化的面食,多吃蔬菜水果(用开水煮一下再吃),多喝水,多运动。尽量少吃甜食和酸性食物。

生活中哪些人更容易患上肠胃病

经常出差的人, 因为工作的关系,不少人成了“空中飞人”。经常出差,不断面对舟车劳顿,适应不同的环境,调整作息习惯,比其他人更易出现肠胃的健康危机。此外,经常出差外地还存在水土不服、饮食不得当等健康隐患,导致肠胃常会出现不适症状。 经常慢于应酬的人 对于不少人来说,终日辗转于酒桌上忙于应酬已成了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研究表明:酒精可使食管黏膜受刺激而充血、水肿,形成食管炎;更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刺激胃酸分泌、胃蛋白酶增加,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和糜烂,引起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出现烧心、胃痛、胃酸、胃胀、

十二指肠有多长

1、十二指肠的长度 十二指肠介于胃与空肠之间,十二指肠成人长度为20~25cm,管径4~5cm,紧贴腹后壁,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小肠段。胰管与胆总管均开口于十二指肠。因此,它既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胆汁的注入,所以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十分重要。 2、十二指肠的淤积 十二指肠淤积就是十二指肠阻塞,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病人大多数都会出现恶心,呕吐,肚子不舒服等多种症状,引起十二指肠淤积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先天性的十二指肠异常,也可能是有肿瘤出现,畸形甚至手术导致的十二指肠异常等等,一

十二指肠降段憩室麻醉和体位以及手术步骤

麻醉和体位 可选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取平卧位。 手术步骤 切口 一般用右上腹直肌切口,亦可用右肋缘下斜切口。 2.探查及显露憩室 进入腹腔后,首先要探查上消化道、胆道及胰腺,排除其他病变,再寻找憩室,根据术前检查诊断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显露。位于十二指肠第3、4段的憩室应切开横结肠系膜寻找。注意不要损伤结肠中动脉。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的憩室需解剖十二指肠降部内侧缘与胰腺附着部。 位于十二指肠降段内后方的憩室需切开十二指肠降段外侧腹膜,将降段与胰头后面游离,向前面翻开寻找憩室。 如果按上述步骤未

十二指肠炎用药

一般幽门螺旋杆菌是十二指肠炎产生与复发的根源,其它的如饮酒、饮食不节、精神因素、可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及胆汁反流等为其诱发因素。 临床上治疗建议必须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一般建议口服如如胃酸分泌抑制药(如雷尼替丁或奥美拉唑)、胶态铋制剂(如果胶铋或枸椽酸铋钾)、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进行联合治疗,这个方案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时间是一个月以上,一定注意规律饮食与清洁饮食,同时注意一定要禁烟、酒、咖啡、辛辣生冷食物,并少吃含淀粉多的食物(土豆、芋头等)。

十二指肠有什么作用

一、胃是消化食物并吸收部分营养成分,十二指肠主要以吸收营养为主,上述手术后可能会影响到营养吸收,体质会有一定下降。 指导意见: 建议在手术后积极配合医生予以积极的补充营养、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前期饮食以流质和营养点滴为主,注意多休息。 二、十二指肠是小肠系统的一部分,主要作用就是像小肠一样负责吸收、消化的。 指导意见: 因为小肠有很广的面积,且是人体最长的器官,一般切除了十二指肠,那么空肠及回肠仍能负责消化、吸收的。不过最好还是注意饮食,忌辛辣食物。 三、十二指肠在消化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小肠内的大部分

十二指肠乳头癌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病人因早期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诊断不易,尤其在黄疸出现之前。以B超发现肝内外 胆管轻中度扩张为线索,进一步检查对其作出早期诊断,仍是实用有效的方法,本组16例均多次B超检查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3例在黄疸出现前胆总管直径已达10~13 mm,B超亦可同时发现胰管扩张,本组发现率75%(12/16)。胆、胰管同时扩张,应高度怀疑乳头占位性病变,进一步作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是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应列为常规,本组6例行此检查,4例确诊,符合率66%。

十二指肠炎症状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常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嗳气、反酸等。有时酷似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呈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空腹胃痛,食物或制酸药可以缓解,并反复有黑便或呕吐咖啡样液,但多自动止血。也有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1.消化不良:症状可有上腹饱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无症状及体征。 2.上腹痛:类似于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多为饥饿痛,夜间痛,进食后缓解。 3.上消化道出血:是糜烂性十二指肠炎的一种并发症,可有黑便或呕血。 4.常见的体征:有上腹部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有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