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中秋节吃月饼注意这些细节
宝宝中秋节吃月饼注意这些细节
1.宝宝3岁前最好别吃月饼
市面上月饼的品种很多,但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高脂、高糖、高热量”,是名副其实的“三高”食品。比如做60个豆沙馅月饼就需要用9公斤赤豆、15公斤砂糖、1.5公斤饴糖、2.5公斤食用油以及3公斤水。据了解,一块普通月饼平均每100克就能带来400千卡的热量。
小宝宝肠胃功能发育不完善,消化功能很弱不宜食用如此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所以建议3岁以下的宝宝尽量不要吃这类高糖高油的月饼,3岁以上的宝宝可适当吃一点,也应尽量选相对健康的月饼,并且不能食用过量。
2.宝宝吃月饼要选对时间
人的消化能力不光受年龄的影响,还受时间的影响,比如在一天中,白天的消化能力优于夜晚,而上午却优于下午。这主要是白天有体力活动能促进体内能量的消耗,同时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所以,吃月饼最好安排在上午或者中午,千万不能晚上给宝宝吃月饼。
3.宝宝吃月饼应少量,一次最多1/5个
如果要给宝宝吃月饼,一定要控制食用量,以4两重的月饼为例,每次最多只能1/5个,因为孩子吃月饼过多会引起胃肠负担加重,胃肠不适胀闷,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应减少当天的主食及油脂的摄入量,以平衡宝宝一天的饮食。
月饼的饮食文化
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子”。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民间传说慈禧非常喜欢吃月饼的。不过,因为“月饼”和“月病”音近,慈禧又是女人,认为不雅,于是改名为“月菜糕”。中秋节,在慈禧执政时期,可是大日子,共有三天。八月十四是“迎月”,八月十六是“送月”,这三天都是中秋节。
月饼不回油可以吃吗 月饼不能放冰箱里吗
月饼可以放冰箱保存。
月饼是常见的点心类食物,也是中秋节的特色食物,中秋节的时候大部分人群都会去买一些月饼来吃,月饼的食用期通常是比较短的,将月饼放入冰箱保存可以有效的延长月饼的食用期限,如果是冰皮月饼、冰淇淋月饼这样的月饼还需要将月饼放在冰箱里面,吃的时候再将其拿出来食用。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划,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怎么吃月饼不发胖 一天不超过一个月饼
月饼的种类和口味非常丰富,但其实不管哪种月饼热量都是非常高的,尤其是酥皮月饼、鲜肉月饼这类,所以如果是在减肥期间的话,每天吃月饼的数量最好不要超过一个。事实上如果是想要减肥,对于月饼这种高热量食物当然是吃的越少越好,但是既然是中秋节有着吃月饼的传统习俗,偶尔嘴馋吃一个可以可以的。
中秋节要做什么事情
中秋节最广的传统风俗就是中秋节吃月饼,吃月饼是全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赏月来源于祭月,中秋节祭月,是我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直到现在,赏月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
中秋夜有燃灯助月色的风俗,在近代中秋燃灯风俗在广东地区更为盛行,在中秋节用竹条扎各种形状的灯笼,糊上纸在画出各种颜色,在中秋夜时将灯笼点蜡烛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知识
知识一
中秋节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重要程度上,仅次于春节,中秋节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因此,称之为八月十五,因恰逢仲秋时分,故又称“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等。
知识二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着“月”进行的。
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其实,这是一种月亮崇拜的体现,人们对着月亮表达心愿,希望生活更加美好。
知识三
月饼从唐朝就开始吃了。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源于唐朝,月饼的形状是圆圆的,和天上的月亮非常相似,我们在中秋节时吃月饼,赏月亮,圆圆的月饼应和天上的月亮,反映了人们期盼团聚的美好愿望。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知识四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很多,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解释。
中秋节在我国由来已久,可考的资料来源于唐朝初期,因此,普遍认为,中秋节源于唐朝,起源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古代对月的崇拜;一个是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一个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的风俗有哪些 北方中秋节吃什么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时。因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石榴便成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
这个东西没剥开的时候可玩性大于可看性,摸在手里凉凉圆圆滑滑的,剥开之后可看性又大于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宝石攒在一起,好看。也是取个团圆的意思
山东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麦箭乃是即墨中秋节吃的一种应节食品。
它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加上肉馅或素馅,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加上调料,味道十分鲜美。
中秋节吃石榴的寓意是什么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团圆。
月饼的外形饱满,像一轮满月,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中秋节的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保留到了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为什么中秋节吃月饼
月饼象征圆满,中秋节吃月饼有团圆、圆满的意思。
月饼诞生之初古人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发现月饼的味道非常好,慢慢的将赏月、吃月饼作为中秋节阖家团圆的一大象征,到了现代,月饼也就成为了中秋节的传统食物之一。
月饼回油需要多久
需要3-5天左右。
月饼是中秋节的一种传统食物,最开始用来祭拜月神的贡品,后面开始有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月饼食用之前一般会回油,因为只有这样月饼的口感才会好,正常情况下月饼回油需要3-5天左右。
要是时间比较着急,那么可以在月饼的外皮上喷一些水雾,这样做可以帮助加快月饼回油的时间。
中秋节吃月饼最初的兴起是为了
中秋节吃月饼是古代祭月习俗演变而来的。
我国古代的历法,蒋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位于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时,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称之为“中秋”,起初,中秋节是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后面慢慢的演变成为了“中秋节”,人们将饼比喻成月亮,引开天狗食月,保护月亮。
中秋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吃月饼: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不可或缺的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2、吃糍粑:中秋节吃糍粑的历史十分的源远流长,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将军伍子胥。
3、吃桂花糕:中秋节正是金桂飘香之际,人们会用桂花做成糕点,作为节日食品。
4、吃柚子:因为“柚”与“佑”同音,人们在中秋节吃柚子,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
5、吃大闸蟹:中秋正是蟹膏肥的时候,所以中秋节人们都会食用肥美的大闸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