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
乙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媒介昆虫传播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夏秋季为发病季节高峰,起病急,常累及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其症状轻重不一,从隐性感染到轻症脑膜炎及重症脑膜炎不等,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较重病例常遗有明显的后遗症,而预防和控制是传播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种乙脑疫苗。现将我院2006年5月至2006年7月接种过的乙脑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年龄6个月~15岁无禁忌的健康儿童的基础免疫接种和成人应急接种。
1.2 方法
接种年龄、部位、方法及疫苗的冷链均严格按照疫苗操作规程要求和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并告其监护人乙脑疫苗的适用对象、作用、方法、适应证及禁忌证以及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等注意事项由监护人签字。
1.3 观察内容及方法
接种前了解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有无高热惊厥史、有无过敏史等,接种后嘱家长应注意观察,如出现不适及时和我们联系,随时以家访或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观察,并签告知通意书,并详细登记接种不良反应监测调查表及时上报,观察内容包括:局部反应、红肿痛等症状;全身反应,发热、寒战、头痛、疲倦、皮疹、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症状;变态反应、过敏反应、过敏等荨麻疹。
1.4 护理
一旦发生接种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心理护理,告知家长一般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及时反馈情况,多询问,多安慰,以消除家长紧张情况,积极配合,精心护理;局部反应,采取局部热;全身反应采取对症处理发热给予物理降温,多饮水,必要时注射退烧剂,并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变态反应,进行相应的抗休克、抗紫癜处理。
2 结果
在接种所有对象中,接种第一针为268例,第二针为256例,第三针160例及应急接种1 158例。
3 讨论
在所有接种对象中,以发热为主,高达128例,主要以低热和中等热为主,其次为全身皮疹,注射部位红肿28例,未见潜在生命威胁的不良反应,所有接种反应均为一过性,72 h后全部消失,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个体差异、气温、接种人员操作技术等有密切关系,综上所述,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对预防接种人员素质,专业技术水平沟通能力的综合检验,以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为标准。因此应严格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
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是什么是很多朋友迫切想要了解的,了解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对大家的帮助比较大。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乙脑疫苗的注射时间和有效期
1、注射时间 乙脑灭活疫苗:国家免疫程序规定基础免疫共注射两针,出生后满6月龄的宝宝开始接种第一针,7-10天后接种第二针,1岁半至2岁龄(18月龄至24月龄)及4 岁时各加强免疫一针,6岁时再加强免疫一针。对于流行地区的宝宝,应对于6岁以下乙脑免疫史不详或未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的宝宝进行应急接种。国内还使用减毒活疫苗:1岁龄时接种第1针,2岁龄时加强免疫一针,7岁龄时再加强免疫一针。发热、急性疾病及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和既往对抗生素有过敏史者以及对过敏性体质的人均不可注射。
2、有效期 乙脑灭活疫苗的保护率为60%~90%。乙脑减毒活疫苗一次注射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80%以上,第二年加强后可达90%以上。
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具体接种事宜
1、乙脑疫苗接种应注意,疫苗接种应在流行季节前一个月完成。
2、乙脑疫苗接种要注意在启开小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如在使用疫苗时发现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块状物、 小瓶有裂纹或溶解前疫苗变红时均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后应在1小时内用完,对用不完的要废弃。
3、8个月龄以上的健康儿童以及来自非流行地区的其他健康人群均为接种对象。
4、本疫苗不良反应较少,乙脑疫苗接种注意有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发热反应, 但一般不超过2天, 可自行缓解。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也不需要特殊处理。
5、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儿童的接种方法是首次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毫升;2岁时加强注射0.5毫升;7岁时再注射0.5毫升,以后就不再免疫; 其他人群的接种方法可参考儿童的免疫程序进行。
6、患发热、 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及心、肝、肾等疾病,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或癫痫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 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和孕妇均不可注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这是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需特别注意的。
乙脑减毒疫苗注意事项
1、认真、仔细检查疫苗的质量,若液体疫苗有变色、混浊、冻结、异物,均不得使用。
2、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应在流行季节前一个月完成。
3、童的接种方法是首次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毫升,2岁时加强注射0.5毫升,7岁时再注 射0.5毫升,以后就不再免疫,其他人群的接种方法可参考儿童的免疫程序进行。
4、应备有1‰的肾上腺素,以备发生过敏性休克时急救用。
5、患中耳炎、急性传染病、活动性结核及肝、肾、心等疾病,癫痫、有过敏史或体质衰弱者,先天性免 疫缺陷者, 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和孕妇均不可注射乙脑减毒活疫苗,这是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 需特别注意的。
6、本疫苗不良反应较少,乙脑疫苗接种注意有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发热反应, 但一般不超过2天 , 可自行缓解。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也不需要特殊处理。
什么是A十C疫苗
1、什么是A十C疫苗
流脑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注射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有效手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流脑双球菌感染脑膜或者脑脊髓膜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烧、头痛、喷射状呕吐、脖子发硬。也可引起败血症,皮肤出现紫色淤血、瘀斑,脑膜炎会引起脑部损伤而遗留听力下降或耳聋、智力低下等后遗症。病死率在5%—10%。
流脑冬春季节病例高发,一般11—12月份病例开始增多,第二年的2—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该病是发病率高,危险性大,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
A群流脑疫苗主要用于6月龄—18月龄的儿童;A+C群流脑疫苗用于2周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在流行区的2岁以下儿童可进行应急接种。
2、A十C疫苗接种时间
2.1、A群流脑疫苗:婴儿在6—18月时接种第1、2剂,两剂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3岁时接种第3剂,与第2剂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年;6岁时接种第4剂,与第3剂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年。
2.2、A+C群流脑疫苗:接种对象为2岁以上的人群;已接种过1剂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已接种2剂或2剂以上A群流脑疫苗者,按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最后1剂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接以上原则接种A+C群流脑疫苗,3年内避免重复接种。
3、A十C疫苗的不良反应
接种本疫苗后,反应轻微,一般无严重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个别儿童接种后,局部出现红晕、轻微疼痛1—2天;全身反应有低热,1%—4%的受种者可出现超过38.5℃的发热;偶有过敏反应。大多数接种者在接种后10—24小时出现,一般1—2天自行恢复,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A十C疫苗的种类
1、A群流脑多糖疫苗
该疫苗现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一类,由政府提供免费接种。适用于6月龄~2岁儿童。婴儿在6~18月龄时接种第1、2剂次(2剂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2、A+C群流脑多糖疫苗
该疫苗现有国家免疫规划一类疫苗,由政府提供免费接种。适用于2岁以上的人群。
3、A+C群流脑结合疫苗
该疫苗现为二类疫苗,遵循知情、自愿、自费原则进行接种。适用于6月龄(部分厂家疫苗可从3月龄开始接种)以上儿童、成人。
4、A+C+Y+W135群流脑多糖疫苗
该疫苗现为二类疫苗,遵循知情、自愿、自费原则进行接种。用于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推荐前往流行区旅游或居住在流行区的人群、医务人员、实验室人员、军人等接种。
注射A十C疫苗的注意事项
1、属于肌注防疫针,一般有发热,精神不振,一般3天可以缓解,需要精心护理细心照顾,增加营养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
2、有癫痫、抽风、脑部疾患及有过敏史者,肾脏病、心脏病及活动性结核者,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不能进行接种。
3、正常接种后留观15-30分钟;如出现轻微反应,一般可在1-2天内消退,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4、接种24小时内不要洗澡,接种后在接种地点观察半小时无反应后,方可离开。多给孩子喝水,接种部位有肿胀的话,及时进行局部的热敷就可以。
5、如果孩子正处于生病期间,或者有严重过敏情况以及在服用免疫制剂的都要及时向医生说明。
6、接种后要给孩子提供清淡的饮食,不要吃刺激性特别强的食物,海产品、鸡蛋也要尽量少吃。
7、有的宝宝接种后会出现发烧、精神不振、局部硬结等情况,不用担心,这是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
儿童打疫苗时间
宝宝从出生后至12岁,都要进行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疫苗接种的种类很多,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百白破疫苗等。按照疫苗接种时间表,具体疫苗接种时间为:
一类疫苗
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针;卡介苗—初种;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针;
2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一针;
3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二针;百白破疫苗—第一针;
4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三针;百白破疫苗—第二针;
6月龄:百白破疫苗—第三针;乙肝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针;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针;
1岁:乙脑疫苗—初种;
1.5至2岁:百白破疫苗—加强;脊髓灰质炎糖丸—部分加强;乙脑疫苗—加强;甲肝疫苗;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针(也可用A+C群流脑疫苗)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针;
6岁:麻疹疫苗—加强针;白破二联疫苗—加强针;乙脑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四针;
脑炎疫苗
乙型脑炎疫苗简称乙脑疫苗,是国家计划内疫苗。那么,乙型脑炎疫苗怎么打?下面就让康网小编来告诉大家吧。
乙型脑炎疫苗怎么打?
目前中国常用的乙型脑炎疫苗有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和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两种,其中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是乙脑减毒活疫苗
乙型脑炎疫苗接种时间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在宝宝满8个月后和2周岁时各接种1次,2剂间隔至少12个月。
乙型脑炎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宝宝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后,需要在接种单位停留30分钟。在此期间,你需要观察宝宝是否会有异常反应情况,确保一切正常后再离开。宝宝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后最好适当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同时避免进行剧烈的活动。
乙型脑炎疫苗接种效果
宝宝接种1剂乙脑减毒活疫苗后,对乙脑的预防能力会达到80%以上。再经加强1剂接种后,预防能力就会达到90%以上,而且可以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大部分地区选择给儿童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
扩展阅读:乙脑疫苗不良反应
有个别的宝宝注射乙型脑炎疫苗后,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多半1~2天内就会自行消退。也有少数宝宝会出现发热的情况,但一般都在38°C以下。另外,还有少数会觉得头晕、头痛、身体不适。
极少数情况下,宝宝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后会出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或过敏性休克,这些症状通常在宝宝注射疫苗后10~30分钟内出现,一般不会等到24小时后。这种乙型脑炎疫苗不良反应多半发生在宝宝接种后几剂的时候,而且发生率会随着接种次数的增多而增加。相比较之下,7岁以上宝宝在加强注射乙型脑炎疫苗时,风险会高些。
打乙肝疫苗注意什么
不可同时接种多种乙肝疫苗
乙肝、麻疹疫苗不可同时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同时接种,但是乙肝疫苗最好不要和麻疹疫苗同时使用。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6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发热时不可接种乙肝疫苗
发热、体温超过37.5℃应暂缓乙肝疫苗接种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乙肝疫苗接种。
打完预防针注意什么
1、通常吃脊髓灰质炎糖丸后40分钟内不能吃热东西。
2、注射百白破疫苗后当天严禁洗澡,24小时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痂必须热敷,一天3-5次,坚持到消肿为止。
3、注射乙肝疫苗当天不能洗澡,要注意所有疫苗患急性疾病时暂缓注射。
4、经过某种疫苗接种后,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虚脱、休克、痉挛、脑炎或脑病,重度的过敏反应,则不应给予以后针次的接种或者加强免疫。
5、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例如癫痫或者脑病,不应该给予含有全细胞的百日咳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
6、有免疫缺陷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不应接种活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