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细胞瘤病因
星形细胞瘤病因
发病机制
星形细胞肿瘤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一般成年多见于大脑半球和丘脑,底节区,儿童多见于幕下,有报道幕上占3/4,幕下占1/4,发生在幕上者多见于额叶及颞叶,顶叶次之,枕叶较少见,肿瘤可累及两个以上脑叶,亦可见于视神经,丘脑和第三脑室旁;幕下者则多位于小脑半球和第四脑室,亦可见于小脑蚓部和脑干。
1.星形细胞瘤:肿瘤主要位于白质内,呈浸润性生长,实性者无明显边界,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外生长可侵及皮质,向内可破坏深部结构,亦可经过胼胝体越过中线侵犯对侧大脑半球,肉眼观察质地灰红色或灰白色,质地多较硬,半数左右的肿瘤呈部分囊性变,囊液淡黄透明,蛋白质含量较高,静置易自凝,称为Froin征阳性,有囊性变的肿瘤可称为“囊在瘤内”,而位于小脑的星形细胞瘤常为一个大囊,囊壁上有肿瘤结节,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及神经胶质纤维构成,因此只切除肿瘤结节即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此种肿瘤称之为“瘤在囊内”,少数小脑星形细胞瘤为实质性,呈浸润性生长,无明显边界,预后较囊性者差。
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点,星形细胞瘤可分为纤维型,原浆型和肥胖型三种亚型
引起脑瘤的原因有哪些
1、损伤:有学者在分析损伤与脑瘤的关系中指出,损伤可能促进原已存在的肿瘤加速生长,使脑部残留胚胎组织发生肿瘤间变,损伤引起脑膜瘢痕发生肿瘤。
2、遗传因素:在一些脑瘤的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基因缺陷或突变可形成颅内肿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是典型的遗传性神经系统肿瘤,约半数病人有家族病史。
3、放射因素:接触放射线可导致脑肿瘤的发生。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儿童接受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性放射治疗可增加星形细胞瘤、恶性胶质瘤发生的危险性;垂体腺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常被检出胶质瘤;放射线还可诱发脑膜瘤。
3、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也是导致脑瘤的原因之一,常见的致瘤病毒有腺病毒、肉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病毒、核糖核酸病毒、多瘤病毒及猴空泡病毒等。这些病毒可诱发脑膜瘤、松果体瘤、肉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髓母细胞瘤等。
神经胶质瘤是癌症吗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也称为胶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一半,广义是指所有神经上皮来源的肿瘤,狭义是指源于各类胶质细胞的肿瘤。分为星形细胞瘤、少支胶质瘤、室管膜瘤、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丛瘤、来源不肯定的神经上皮组织瘤、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瘤、松果体实质肿瘤、胚胎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肿瘤。比如星形细胞瘤,为神经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又可分为:良性星形细胞瘤、间变型(恶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为星形细胞瘤中最恶性的类型)、多型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等。其他的类型也可以具体有分型。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会有病理检查,病理的结果就是具体区分是哪一型的,也就知道是不是恶性了。
星形细胞瘤 -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 一般可以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星形细胞瘤与脑梗死急性期和脱髓鞘性疾病的急性期难以鉴别,只有加强随访才能进行区别。急性脑梗死和脱髓鞘疾病分别在5~10天及3~6周后,头颅CT与MRI上会出现病变的典型变化,而星形细胞瘤短期内在影像学上将不会发生变化。下丘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检查由于肿瘤信号均匀,可明显增强, 常不易与实质性颅咽管瘤及鞍上生殖细胞瘤等鉴别。
实验室检查:
腰椎穿刺对已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患者应视为禁忌。一般星形细胞瘤多表现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多数正常而蛋白含量增高, 这在肿瘤接近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时尤为明显,但脑脊液蛋白含量正常也不能排除肿瘤的存在。
其它辅助检查:
1.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脑电图对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有一定的帮助,主要表现为局灶性低幅慢波, 部分表现为广泛的中度或重度异常,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对视神经胶质瘤, 颞枕叶肿瘤有帮助,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则有助于脑干, 小脑等部位肿瘤的诊断。
2.X线检查 多数患者头颅X线平片表现颅内压增高。部分可见到点状或圆弧状钙化,视神经肿瘤可见视神经孔的扩大并可导致前床突及鞍结节变形而形成“梨形蝶鞍”。脑血管造影可见血管受压移位,少见肿瘤染色和病理血管 脑室造影幕上肿瘤可见脑室的移位和充盈缺损;小脑肿瘤表现为第三脑室以上的对称扩张,导水管下段前屈,第四脑室受压及向对侧移位。
3.CT检查 纤维型和原浆型星形细胞瘤,因组织含水量达81%~82%,CT多呈低密度,较均匀一致,占位效应不明显 瘤内无出血灶或坏死灶,瘤周无明显水肿影。除少数病例外,一般注射造影剂不增强或稍有增强。因肿瘤所在的部位和大小而异,表现相应的占位效应。小脑星形细胞瘤在CT上肿瘤的实质部分呈低(或)混杂密度病灶,造影剂增强后可有轻度增强,而囊腔部分则始终保持低密度影。囊壁部分可呈环形或弧线形增强。脑干部位的星形细胞瘤CT上可见脑干的增粗,左右不对称及出现低密度或混杂密度的肿瘤病灶影, CT显示脑干胶质瘤不如MRI理想。部分肿瘤CT上呈等密度,从而使肿瘤在CT上难以发现,此时MRI可明确显示肿瘤影(图1)。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CT上呈低密度或不均一低密度与高密度混杂病灶(图2) 90%肿瘤占位效应明显,伴有瘤周水肿,20%有囊变,10%可见钙化。
4.MRI检查 星形细胞瘤在MRI上T1W呈低信号 T2W呈高信号。MRI可清楚显示肿瘤浸润脑组织的程度。增强后星形细胞瘤一般不强化, 少数肿瘤有周边斑点状轻度强化影。良性星形细胞瘤由于肿瘤的生长,使肿瘤内外水分增多,造成T1和T2延长 表现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图3),信号强度均匀,瘤周水肿轻微,注射Gd-DTPA增强不明显。随着肿瘤的生长,瘤内发生囊变使得MRI不均匀,瘤体和周围水肿在T1加权像上不如T2加权像上容易区分,肿瘤可有轻度的增强, 恶性星形细胞瘤在T1加权相上呈混杂信号 以低信号为主,间以更低信号或高信号,体现了肿瘤内坏死或出血。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在MRI上,肿瘤T1W为低信号 T2W为高信号,较多形性胶母细胞瘤影像稍均匀, 无坏死或出血灶。增强后,80%~90%肿瘤有强化(图6)。肿瘤强化表现不一,可为环形 结节形、不规则形等,另有部分肿瘤强化均匀一致。
胶质瘤是癌症吗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也称为胶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一半,广义是指所有神经上皮来源的肿瘤,狭义是指源于各类胶质细胞的肿瘤。分为星形细胞瘤、少支胶质瘤、室管膜瘤、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丛瘤、来源不肯定的神经上皮组织瘤、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瘤、松果体实质肿瘤、胚胎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肿瘤。
比如星形细胞瘤,为神经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又可分为:
良性星形细胞瘤、间变型(恶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为星形细胞瘤中最恶性的类型)、多型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等。
其他的类型也可以具体有分型。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会有病理检查,病理的结果就是具体区分是哪一型的,也就知道是不是恶性了。
神经胶质瘤的症状
1.星形细胞瘤(1)良性星形细胞瘤此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肿瘤位于幕上的病例多以头痛及癫痫为首发症状,精神疲惫乏力次之,面肌及肢体肌力减退又次之,颅内压增高出现较晚。肿瘤位于小脑半球的患者出现头昏眩晕,活动减少,步态不稳定及肢体的共济失调颇为多见。(2)间变型(恶性)星形细胞瘤此瘤生长迅速,临床症状较重,以头痛、颅内压增高及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3)胶质母细胞瘤起病常较突然,病情进展快,以神经功能障碍为最早症状。以后相继出现头痛及颅压增高。约1/3的患者有癫痫发作,部分患者有明显智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认识障碍及记忆衰退。(4)多型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5)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有时可造成脑积水。(6)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主要发生于儿童,遇见于成人。病程较为缓和。临表可表现根据不同肿瘤部位略有不同,可见头痛、颅内压增高、脑积水等,少数患者可有抽搐。位于前视路的肿瘤病例临床特征为单侧突眼伴视力损害及斜视。脑干部肿瘤病例可表现为头晕、患侧脑神经麻痹及对侧轻偏瘫,也有以脑积水表现为主者。2.少支胶质瘤病程长,除颅内压增高症状外常有继发性癫痫发作。3.室管膜瘤及间变型(恶性)室管膜瘤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发生部位。主要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眩晕、颈后部疼痛、行走不稳定等。4.混合性胶质瘤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发生部位。诊断结合临床表现,诊断有赖于神经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应与随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血管母细胞瘤、转移瘤、脑梗死等相鉴别。
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
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颅扩大儿童期和生命体征改变等。
2局部症状依肿瘤生长位置不同而异。①大脑半球星形细胞瘤:约1/3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约60%患者发生癫痫。②小脑星形细胞瘤: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动作笨拙,持物不稳,肌张力和腱反射低下等。③丘脑星形细胞瘤:病变对侧肢体轻瘫,感觉障碍及半身自发性疼痛,患侧肢体共济运动失调、舞蹈样运动,亦可表现为精神障碍,内分泌障碍,健侧同向偏盲,上视障碍及听力障碍等。④视神经星形细胞瘤:主要表现为视力损害和眼球位置异常。⑤第三脑室星形细胞瘤:因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常表现为剧烈的发作性头痛,并可出现突然的意识丧失,精神障碍,记忆力减退等。⑥脑干星形细胞瘤:中枢肿瘤常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桥脑肿瘤多表现为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受累,延髓肿瘤常表现为吞咽障碍及生命体证改变。
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的以上介绍就给患者讲述到这了,对于脑胶质瘤患者来说,选择合适自身的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案,这才是对自身脑胶质瘤疾病最好的帮助,另外提醒广大脑胶质瘤患者一定要在做好自身脑胶质瘤的预防。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母胶质瘤
总的来说,胶质瘤的病因主要是因为人体惊恐或大怒,或衰哭抑郁,使气血流行失常,抵抗力减弱,病邪乘虚而入,发为癌瘤。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由神经外胚叶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有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胶质细胞等。它们都可以发生肿瘤,并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类型的胶质瘤。目前,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分类尚未完全统一,较为广泛应用的有两种:
(1)Bailey和Cushing(1926)提出的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神经胚胎组织,定出相应的肿瘤类型名称,对于临床医生预测病人的预后有一定帮助,但它忽略了肿瘤的间变特性,也不能动态地看待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
(2)Svien和Kernohan(1949)提出的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将所有胶质瘤分成五组,即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神经一星形细胞瘤和成神经管细胞瘤。除成神经管细胞瘤外。其他四组根据其恶变的程度又将这种细胞形成的肿瘤分为I、Ⅱ、Ⅲ、Ⅳ四级。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简单,缺点是有些肿瘤现在还无法确定它们是来源于哪种细胞,另外有些肿瘤基本上只有恶性形式,分级则没有实际意义。
以上提到的这两种病因分类方法,是目前世界上都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胶质瘤病因所在。
星形细胞瘤 如何预防星形细胞瘤
2.不同性质肿瘤的临床表现
(1)星形细胞瘤
生长缓慢,病程常长达数年,平均3.5年,多数患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癫痫常为首发症状,50%患者以癫痫起病,多数患者有头痛,精神运动性肌无力,可出现呕吐与明显意识障碍。神经系统检查多数患者有视盘水肿与脑神经障碍。近半数患者出现肢体肌无力,而少数患者出现言语困难、感觉障碍、视野改变。
(2)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病程较星形细胞瘤短平均6~24个月。大脑半球病灶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精神症状、肢体无力、呕吐、言语困难、视力改变及嗜睡。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偏瘫、视盘水肿、脑神经损害表现、偏盲、偏身感觉缺失。发病呈进行性加重,部分可出现突然恶化间脑肿瘤早期即可有颅内压增高表现,有偏瘫、神经性无力、记忆力减退、意识混乱及癫痫与内分泌紊乱症状。
脑干胶质瘤的主要分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的分类方案分为星形细胞瘤、少支胶质瘤、室管膜瘤、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丛瘤、来源不肯定的神经上皮组织瘤、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瘤、松果体实质肿瘤、胚胎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肿瘤。
1.星形细胞瘤
为神经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
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儿童则多见于小脑。
(1)良性星形细胞瘤①纤维型星形细胞瘤。②原浆型星形细胞瘤。③饲肥型星形细胞瘤。
(2)间变型(恶性)星形细胞瘤是星形细胞瘤中的恶性类型。
(3)胶质母细胞瘤为星形细胞瘤中最恶性的类型。
(4)多型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是一种位于脑表浅的坚实型肿瘤。
(5)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多与结节性硬化症伴同。
(6)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可分布于大脑半球、下丘脑区、前视路、脑干及小脑。
2.少支胶质瘤
可分为两个级别:少支胶质瘤及间变型(恶性)少支胶质瘤。
3.室管膜瘤及间变型(恶性)室管膜瘤
为由室管膜上皮发生的肿瘤。
4.混合性胶质瘤
是一种胶质瘤包含有两种胶质细胞成分。
5.脉络丛瘤
分为脉络丛乳头瘤与脉络丛癌两类。
6.来源不肯定的神经上皮瘤
包括三种病变:星形母细胞瘤瘤、极性胶质母细胞瘤、大脑胶质瘤病。
7.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瘤
包括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神经胶质瘤、促结缔组织性婴儿神经节胶质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中央神经细胞瘤。
8.松果体实质肿瘤
可分为松果体细胞瘤及松果体母细胞瘤、混合/过渡型果体细胞瘤,两者均较少见。
9.胚胎性肿瘤
属于胚胎性脑肿瘤的有髓上皮瘤、神经母细胞瘤、室管膜母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髓母细胞瘤。
10.神经母细胞瘤肿瘤。
神经胶质瘤有哪些分类呢
1.星形细胞瘤
为神经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
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儿童则多见于小脑。可分为如下类型:
(1)良性星形细胞瘤①纤维型星形细胞瘤。②原浆型星形细胞瘤。③饲肥型星形细胞瘤。
(2)间变型(恶性)星形细胞瘤是星形细胞瘤中的恶性类型。
(3)胶质母细胞瘤为星形细胞瘤中最恶性的类型。
(4)多型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是一种位于脑表浅的坚实型肿瘤。
(5)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多与结节性硬化症伴同。
(6)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可分布于大脑半球、下丘脑区、前视路、脑干及小脑。
2.少支胶质瘤
可分为两个级别:少支胶质瘤及间变型(恶性)少支胶质瘤。
3.室管膜瘤及间变型(恶性)室管膜瘤
为由室管膜上皮发生的肿瘤。
4.混合性胶质瘤
是一种胶质瘤包含有两种胶质细胞成分。
5.脉络丛瘤
分为脉络丛乳头瘤与脉络丛癌两类。
6.来源不肯定的神经上皮瘤
包括三种病变:星形母细胞瘤瘤、极性胶质母细胞瘤、大脑胶质瘤病。
7.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瘤
包括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神经胶质瘤、促结缔组织性婴儿神经节胶质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中央神经细胞瘤。
8.松果体实质肿瘤
可分为松果体细胞瘤及松果体母细胞瘤、混合/过渡型果体细胞瘤,两者均较少见。
9.胚胎性肿瘤
属于胚胎性脑肿瘤的有髓上皮瘤、神经母细胞瘤、室管膜母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髓母细胞瘤。
10.神经母细胞瘤肿瘤
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病因
星形细胞瘤肿瘤主要位于白质内,呈浸润性生长,实性者无明显边界,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外生长可侵及皮质向内可破坏深部结构,亦可经过胼胝体越过中线侵犯对侧大脑半球有囊性变的肿瘤可称为“囊在瘤内”。而位于小脑的星形细胞瘤常为一个大囊,囊壁上有肿瘤结节,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及神经胶质纤维构成,因此只切除肿瘤结节即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此种肿瘤称之为“瘤在囊内”少数小脑星形细胞瘤为实质性,呈浸润性生长,无明显边界,预后较囊性者差。
2.间变性或恶性星形细胞瘤主要见于大脑内,瘤体较大,有时侵犯几个脑叶或者越过中线侵犯对侧大脑半球。瘤组织色灰红,质地较软,在脑内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脑组织有一定的边界。肿瘤细胞可向皮质浸润生长,形成围绕神经元周的“卫星现象”。有囊性变和小灶性出血坏死灶。
3.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生长缓慢,来源于神经上皮组织肿瘤。肿瘤好发于中线结构的脑白质部位和小脑半球,以发生在漏斗部位者最为典型,有时称漏斗瘤;发生于视神经称为视神经胶质瘤,发生于前视路、下丘脑与脑干的肿瘤边界欠清,多呈实质性,血供丰富。
星形细胞瘤简介
病因
分Ⅰ~Ⅵ级。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Ⅰ级者,在成人多在大脑白质浸润生长,分为原浆型与纤维型两类。肿瘤组织呈灰白色或灰黄色,硬度如橡皮样,一般无出血坏死,但可呈囊性变,一种为囊内含有瘤结节,另一种为肿瘤内含有囊肿。儿童的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Ⅱ级者属分化不良的星形细胞瘤,或称星形分母细胞瘤。这两型的病程进展较缓。星形细胞瘤Ⅲ~Ⅳ级即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常见于中年之后,多位于大脑半球,并侵犯基底节与丘脑,血管丰富,易出血,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从而致病情突然恶化,病程多较短。
症状
临床表现在成人常先有癫痫,逐渐出现瘫痪、失语、精神改变,而后出现颅内压增高。儿童多先表现为颅内压增高。
检查
颅骨X线平片:主要为颅缝分离及指压迹增加。肿瘤位于小脑半球表面者可见患侧枕骨鳞部变薄及侵蚀等,本组有肿瘤钙化斑者占4.3%。
脑室造影:除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对称性扩大外,导水管向前屈折及第四脑室向健侧移位为小脑半球肿瘤的特征。
CT检查:可见小脑半球或中线部位低密度影,星形细胞瘤I级多无注药后强化,而Ⅱ~Ⅲ级可有强化。有些可见高密度中有多发低密度(即囊在瘤内),有的为低密度区边缘有高密度之瘤结节(即瘤在囊内),这种征象常有助于术前定性。
胶质细胞瘤的表现
星形细胞瘤
一般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颅扩大(儿童期)和生命体征改变等。
局部症状依肿瘤生长位置不同而异
①大脑半球星形细胞瘤:约1/3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约60%患者发生癫痫。
②小脑星形细胞瘤: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动作笨拙,持物不稳,肌张力和腱反射低下等。
③丘脑星形细胞瘤:病变对侧肢体轻瘫,感觉障碍及半身自发性疼痛,患侧肢体共济运动失调、舞蹈样运动,亦可表现为精神障碍,内分泌障碍,健侧同向偏盲,上视障碍及听力障碍等。
④视神经星形细胞瘤:主要表现为视力损害和眼球位置异常。
⑤第三脑室星形细胞瘤:因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常表现为剧烈的发作性头痛,并可出现突然的意识丧失,精神障碍,记忆力减退等。
⑥脑干星形细胞瘤:中枢肿瘤常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桥脑肿瘤多表现为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受累,延髓肿瘤常表现为吞咽障碍及生命体证改变。
胶质母细胞瘤:肿瘤高度恶性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至就诊多数在3个月之内,高颅内压症状明显,33%患者有癫痫发作,20%患者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
少枝胶质细胞瘤及间变(恶性)少枝胶质细胞瘤:癫痫常为首发症状,精神症状以情感异常和痴呆为主,侵犯运动、感觉区可产生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高颅压症状出现较晚。
脑胶质瘤 髓母细胞瘤
①肿瘤生长快,高颅压症状明显
②小脑功能损害表现为步态蹒跚,走路不稳等。
③复视、面瘫、头颅增大(儿童)、呛咳等。
④肿瘤转移是髓母细胞瘤的重要特征。
室管膜瘤
①颅内压增高症状
②脑干受压症状(呕吐、呛咳、各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小脑症状(走路不稳 、眼球震颤等)及偏瘫、眼球上运动障碍等。
③手术后复发率几乎为100%易发生椎管内转移。
脑胶质细胞瘤为恶性肿瘤,生长较快,即使偏良性者,病程也不会超过两年,所以早发现,早确诊对进一步的治疗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要对脑胶质细胞瘤提高警惕,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要尽快就医检查,万不可贻误最佳的治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