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那些毁掉宝宝自信的口头禅

那些毁掉宝宝自信的口头禅

1.“你看看人家……”

情景再现:小京和楼上的小贝同在小区的幼儿园上小班,小京的妈妈经常拿小京来和楼上的小贝做比较:“你看人家小贝,今天又得小红花了,你好几天都没有了。”

分析:或许这是家长们为给孩子树立榜样而最爱说的一句话,而恰恰是孩子们最讨厌的一句话。这种比较对孩子价值观的确立是一种极大的干扰,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也是一种破坏。这句话对孩子的危害主要在于:它破坏孩子的心理平衡,不利于孩子内心成长,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让孩子失去信心,造成了对父母的心理抵触。

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在成长中应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并形成追求的目标,不要忽略了孩子成长的个性因素,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和其他人没有太多的可比性。

2.“你怎么这么笨?”

情景再现:当当数数只能到10,当当妈的耐心几乎被磨光了,一不小心说出了这样的话:“你怎么这么笨?”

分析: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孩子的心灵最单纯,这方面的需要更强烈。抱怨和指责会让事情变的更糟。父母无意间气急败坏地责骂孩子“笨”“蠢”,会让孩子无地自容,妄自菲薄,不知所措,增加逃避心理。这种言语会毁灭孩子的自信心,也让孩子的心理素质形成恶性循环。

心理学有“皮格马利翁效应”一说,即:一个人自己对自己或他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和期待会深深影响一个人脑功能的发挥。所以家长应该更多地尊重、欣赏和鼓励孩子,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3.“那样很危险,不要学。”

情景再现:赵女士的儿子3岁多,调皮好动。一次赵女士的孩子学着其他孩子那样在池塘上的石块上跑来跑去,赵女士觉得很危险,一把把儿子拉了回去。儿子大哭,居然用恨恨的眼光瞪着她说:“我不要你了!我不喜欢你!臭妈妈!”那是儿子出生以来第一次骂她。

分析: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新鲜和好奇,喜欢参与和表现自己,是很正常的。家长要更多的给他独立的空间让他去发挥,并且在言行上支持他,如果总对孩子说“这事太难了”“太危险”,这样孩子会产生挫败感,孩子会把这种挫败感与父母联系起来,所以孩子会莫名地讨厌父母。

家长过度保护孩子,阻止孩子尝试接触世界,这会被孩子解读为自己真的不行,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是没有益处的。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不管什么事都是孩子应该去经历的,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4.“妈妈没本事,你是妈妈唯一的希望了。”

情景再现:杨杨妈39岁“高龄”产子,把杨杨视若掌上明珠,也把自己对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杨杨身上。杨杨妈经常在表达母爱时不经意间对杨杨说出上面的话。三岁未满的杨杨此时只能似懂非懂地看着动情的妈妈。

分析: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的。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被自卑感“传染”的孩子,会认为“爸妈没本事,我又能怎样?”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种丧失自我的表现,自我丧失感虽然是为人父母的共性,但过于强烈的话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这样的家长往往患得患失,对孩子不断催逼。当孩子渐渐长大,愈来愈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强烈期望,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推卸责任。

将功补过,几招帮宝宝重塑自信

1.要多看宝宝积极的一面,和宝宝一起成长。父母要尊重宝宝的个性发展,当他没有按照你的想法做时,请不要强迫他改变想法。同时,要鼓励和肯定他的独立能力,帮助他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2.适当的赞扬可以巩固宝宝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觉得他很棒,请直接、坦率地用“GOOD JOB-干的好”之类的话语表达你心中的喜悦和自豪。请记住:父母的欣赏、鼓励和赞扬是宝宝前进的最大动力!

3.多培养宝宝的兴趣和爱好,如各种体育活动,特别是全家都可以参与的那种哦,因为有了父母的积极参与,孩子会更有热情,这时的体育活动已经不再以输赢为最终目的,更多的是教会孩子如何迎接挑战,积极进取,以达到培养孩子勇气和信心的作用。

真事一口酒竟毁掉了宝宝的脑袋

可是当王女士从厨房出来的吧时候,却看到了让她不能接受的一幕:“我看到我的小孩站在桌边,二伯拿着盛有米酒的碗送到宝宝嘴边,我就立马把宝宝抱到怀里,并告诉二伯小孩不能喝酒。”见宝宝的嘴里并没有酒,二伯的行为也没有引起王女士太大的反应。

可是过了一会儿,王女士突然发现宝宝全身发软,异常安静,就赶紧问宝宝的爸爸,这时候丈夫才告诉她,二伯已经给宝宝喂过一口酒,王女士看到的时候就是第二次了。这下可把王女士吓坏了,她没有想到,丈夫居然眼睁睁看着二伯给才两岁的宝宝喂酒而不制止。不过这也不是埋怨的时候,夫妻俩把宝宝赶紧送到医院,经医生诊断,宝宝因酒精中毒而导致脑损伤和癫痫,智力倒退有10个月水平。

经过三个月的康复训练,宝宝的智力和语言水平恢复了一些,但仍需长期治疗。同时,医生也表示,如果宝宝的癫痫频繁发作的话,就说明宝宝的脑损伤已经很严重了,可能就会是永久性的问题,这对宝宝今后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有些家长,尤其是男性,可能只是用筷子在盅里沾一滴白酒给宝宝舔一舔,都有可能给宝宝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这样的陋习并不少见,甚至有很多成年人并不认为这样逗孩子喝酒有什么不对,等到孩子出现意外时,怎么后悔都来不及了。

儿童的肝脏没有发育成熟,尤其是三岁以内的宝宝,神经系统正处在快速的发育期,对外界环境损伤的敏感性非常高,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对孩子来说,都会是灾难性的。

延伸阅读:宝宝喝酒的危害有哪些?

1、损害肝胃:孩子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酒精会刺激肝、胃,导致肝功能受损,胃消化不良。

2、免疫力下降:酒精可侵害人体防御体系中的吞噬细胞、免疫因子和抗体,致使人体免疫功能减弱,从而更容易发生感染、感冒、肺炎等疾病。

3、影响智商:酒精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损害大脑细胞。孩子喝酒会导致智力下降,影响大脑发育。即使是极少量的一次饮酒,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会很快有所下降,思维速度变得迟缓。

4、影响成年后生育能力:酒精对男孩子的睾丸有很大的损害,而女孩饮酒,其性腺发育容易受到影响,导致内分泌紊乱,严重的可能造成成年后不孕不育。

家长的三种错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

1、对孩子说一些负面的言语

有些父母对孩子,无论是平时的教育,还是从日常的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口头禅,例如,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真笨”、“你看看人家小明啊”、“你说你怎么就是学不会呢”等等,这样的言语是负面的,孩子听了,会打击他学习和做事的积极性。试想一下,整日听着这些负面的暗示语言,孩子的内心该是多么受伤,孩子的自信心和能力也会受到压制,他们甚至会怀疑自己,觉得自己真的就什么都不会。

2、过早给孩子传授知识

有些家长急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会在宝宝还非常小的时候,就积极地传授给宝宝一些知识,要知道,孩子若太小还不能理解,而又面对父母们的强迫,他们只能是鹦鹉学舌式的死记硬背,往往不甚解,这会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甚至还会给孩子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压力。

3、跟孩子玩游戏自己总是赢家

有些父母自己爱玩游戏,还会与宝宝一起比赛玩游戏,然而,若父母们始终是赢家,宝宝却一次也赢不了游戏,这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糟糕,甚至会觉得自己很笨,这怎能不挫伤孩子呢?所以,家长们别犯这样的错哦!

三叉神经痛是怎么回事

引起一种疾病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也跟环境等各种因素有关,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时候多加留意这些方面的信息,能够发现病因,并且能够及时的避开。

1抑郁成疾不无道理,很多三叉神经痛疾病患者发病原因,有相当大的一个部分是因为精神不稳定,或是精神遭受到了很大刺激导致的,为此不要情绪和心情上放不开,整天眉头紧锁

2减肥是现今人的一个口头禅之一,可是殊不知,减肥却有可能导致三叉神经痛疾病,因为长期吃素或不吃主食,盲目节食,身体就会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而引发疼痛

3减肥是现今人的一个口头禅之一,可是殊不知,减肥却有可能导致三叉神经痛疾病,因为长期吃素或不吃主食,盲目节食,身体就会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而引发疼痛

暖宝宝中的物质对皮肤有害吗 暖宝宝漏了粉末怎么处理

如果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漏了粉末的话,那么首先先不要将暖宝宝撕下来,不然衣服上残留的胶水就会粘住粉末,对衣服造成损毁,可以先将暖宝宝中的粉末全部倒进垃圾桶后再将暖宝宝从衣服上撕下来。

如果暖宝宝是在使用之前漏了粉末的话,那么建议就不要再继续使用了,可以将漏掉的粉末洒在花盆里面当作肥料使用。

父母犯三错 导致孩子变笨

1、永远也赢不了的游戏

如果我们让孩子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难度超出孩子现有的理解能力,但我们又不向他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每次尝试都失败,那么孩子的感觉会越来越糟糕,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觉得自己很笨。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2、过早的知识传授

一些热衷于所谓“智力开发”的父母,积极地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训练。那些学业知识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孩子虽然也能靠鹦鹉学舌的方式死记硬背下来,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未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反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了自信。

3、大量的负面暗示

说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头禅,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当孩子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深信自己的脑子很笨、学习能力很差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结果就真的成了“学什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

毁掉孩子自信心的10大杀手

1.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

太多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为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众多的学习项目,音乐、绘画、舞蹈、外语……家长们希望孩子将来有远大前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越俎代庖的方法,会使孩子在生活上产生依赖性,在学习上产生被动,消极的情绪。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必须独立承担他生命里的责任。父母的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无情扼杀。一个孩子什么事没做过,只是学习绝不可能成为天才。恰恰相反,如果从小到大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以后,在群体中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根本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2.父母行为轻浮

正如詹姆斯鲍德温所说:“孩子们从不擅长听长辈们的话,但是从来不会不模仿他们的行为。”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活生生的教材。家长如果自己行为上诸多不检点处,平时出言不逊,言语粗俗,习惯于搬弄是非,孩子就会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尊重是正常的。即使,他道理讲得再生动,孩子也不会学会尊重。

3.忽略孩子的存在

如果家长在孩子生命早期不听孩子说话、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状态,这样的孩子就无法树立自尊心。

美国一所孤儿院组织了一批高校的女大学生定期来孤儿院给孤儿们以持续一定时间的拥抱、抚摸等身体接触的爱抚。结果,孤儿们每次被爱抚后都表现得较为温和。原因就是孩子生来就有被关注、被爱的需求,如果孩子感觉被忽略,不被重视,就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越聪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伤害越深。很多家长找各种藉口不听孩子说话。年幼孩子的普遍反映是:“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们讲明白”,“爸妈只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我想说的话,他们不肯听!”

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尊重别人,无法安静下来听人说话,我们就可以据此测定,和孩子最亲近的人平时没有专注地听孩子讲话,没有尽可能时时满足他的愿望,无意中造成了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4.破坏性批评孩子

破坏性批评是对孩子自尊心无情剥夺。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希望通过批评来使孩子改掉缺点,我们把他批评孩子的行为看作一个作用力。当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行为上,即你的批评针对是他的行为,孩子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的。反之,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人格价值上,即你攻击的是孩子作为人的价值,将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尊严没有价值,逐渐真的丧失自尊和价值。

今天孩子没有认真做完作业。你对他进行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爱学习!你就是一个没毅力的孩子!……”你在直接攻击他的人格,他只是一次不认真,你一句话他就变成一个没毅力的孩子了!孩子的头脑中留下这样的信息:“妈妈说我是个不认真、没毅力、不爱学习的孩子。”这些对孩子人格的否定评价将存留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形成负面的心锚。而另一方面,他会想“我都学习了那么长时间,只玩了一会……”他会找出一大推的理由,你的批评根本没有起到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作用。

如果你的孩子有逆反心理,那么你孩子还有救。因为这表明,他还有自尊心,你伤害他的自尊,他就拿起这块盾牌来和你对抗。就好像人在打架时急了眼,不管是扫帚还是刀子,拿来就用。我们的孩子的反应也是同样道理,他不管你说的道理对错,随时准备还击。

当孩子一旦放弃了对抗:“反正你认定我是个撒谎的孩子,那我就撒谎!”说明自尊心已经被伤透了,彻底破罐破摔。没有了自尊心的孩子你已经无法透过语言的方式来校正他的行为。我们看到有多少父母,他们“辛辛苦苦”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掉,然后又怨天尤人:“他怎么就成了这样的人呢?”难道这样还不足以引起家长们的警示吗!

5.“人前教子”

如果想摧毁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你只要当面批评他的缺点,让他没有反驳的机会,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

太多的时候,孩子不听话,在人前屡屡“造次”,我们家长感觉伤了自尊,就大声呵斥孩子。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这是正常的。殊不知,当众批评只能让孩子暂时慑于压力,不敢抵抗。更重要是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恶言恶语不用多一次就够了,一下子就可以把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伤害了!

每个家长必须明白,即使再幼小的心灵也会非常敏感。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将导致孩子正在建立的自尊心被无情地扼杀。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遵循“人前教子,人后教妻”古训。认为在外人面前,在家庭的公开场合,可以直接教育训斥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记性,才能印象深刻从而改掉毛病。这些错误做法导致的结果和家长希望的恰恰相反——这样的孩子在人群中表现得行为粗鲁、粗暴无礼、轻率、目无尊长。请检索一个你在家庭教育中是否有类似行为:

对自己的婴儿生气时,尖声叫嚷,咒骂。

高声训斥年幼的孩子:“闭嘴!让你说话了吗?”“再不听话把你扔在这儿,看谁来管你!”

用言语威吓十几岁的孩子:“如果不听话就再也不要回家来!”“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女儿)!”

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破口大骂:“如果你不老实呆着,我就扒了你的皮!”

甚至有些家长采取让孩子当众跪着,公开羞辱孩子以期使孩子变好。

试想,有没有一个成年人能够忍受另一个成年人近乎凌辱的对待?而孩子的弱小决定他们除了服从以外别无选择。而成年人却不断以爱的名义在固执的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强行约束孩子、伤害孩子。全然不顾成年人的规则和孩子世界的规则是不同的,不顾孩子的行为背后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我们亲手培植了孩子的无礼和傲慢,然后再向全世界埋怨:“这个孩子他怎么能这样……”

在不被尊重的孩子的感觉里,自己未被尊重是因为自己是不值得被尊重的,所以很多看起来张狂自负的孩子,内心却并非看起来那么对自己满意,他的行为表现只是在以对自己的感觉来对待别人。

所以,家长要时刻铭记: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体。孩子生来就有权利得到尊重。请你像尊重自己,尊重领导、同事、朋友一样尊重你的孩子。

所以,大家在教育过程中要绝对避免当众批评孩子。

6.不信任孩子

不信任孩子是中国家长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太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对一个人能力的不信任是对人尊严无情的挑战。当家长怕孩子撒谎,对孩子的话进行挑剔、进行判断、进行质疑,就在孩子心中栽下了一颗被怀疑的种子。

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还表现在对两性感情的认识能力上,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孩子一定没有能力分辨纯真的情感和肮脏的情感。真实的情况是,孩子对性和与之相关的各种事物的感觉,与看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是非常自然的,青少年产生不良性倾向的情况,大多是由父母的反强化造成的不良影响。

7.拿别的孩子比较

这里说的比较是指家长拿别人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来比较。

我们一厢情愿地以为,和优秀的孩子比较会激起孩子学习成长的动力,其实不然。同龄的孩子中,本就有比较心理。这样做不但百分之百无法达到他向优秀者学习的目的,反而和家长希望的结果正相反,会给孩子留下自卑的负面阴影。这种不适当的比较,对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可能激起逆反的行为;对攻击性较弱的孩子,则会在心中留下一个阴影,“我不如别人的孩子好,他是有价值的,我是没有价值的……”孩子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

我们家长需要掌握的真正的方法是:教育孩子跟他自己比较,跟自己的昨天比较。“不错,你这次的成绩比上次进步了!”

8.惩罚孩子的方式不恰当

很多家长动辄对孩子拳打脚踢,要知道,打骂孩子是对孩子自尊心最直接的伤害。到现在,还有家长固执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相信体罚可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孩子因为在物质上要依赖成年人,所以他无法与成年人对抗,但这决不意味孩子就会依从成年人的意志。作为成年人,你可以用体罚和责骂的强力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但这并不能改变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行为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如果家长不去了解孩子行为的根源,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简单加以判断,孩子不过慑于你的强大压力,心中并不信服。如果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味的惩罚打骂只能使孩子感觉孤立无助,毫无尊严。

一些过激的惩罚行为,甚至会在孩子的心里滋生怨恨的种子,在成年后仍留着负面阴影。

9.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

孩子是和成年人一样的人格独立的主体,他不是你的高级玩具,家长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如果因为你是孩子的食物供给者,所以你获得支配孩子意志的权力,让他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的话,你就是奴隶主,孩子成了你的奴隶!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等于漠视孩子尊严,这是家庭教育上家长必须时刻留心注意的“高压线”!

10.有条件的爱

一个人有条件地付出爱,就等于把自己的情感折价处理。家长有条件的爱孩子最直接的恶果是,将导致孩子终生不可能学会认真去爱别人和被别人爱。

有太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表达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而是把对孩子的爱跟孩子的行为连在一起。在生活中,这是太常见的场景:

“你这学期当上三好学生,我就给你买衣服!”

“考了前五名,我就带你去旅游。”

“好好写作业,我就买好吃的给你!”

“如果这次考试不及格,你就不用回来了!”

家长做出爱的表示是以孩子必须作出相应的行为为前提条件的,这就使孩子从小认识到“爱是可计算的,可以交换的”。所以他不会无条件地付出真爱。因为他的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成年以后他无法和别人建立稳定的情爱关系,这就决定了他婚姻的不幸。他将在环境中被别人鄙视,最后沦落成小市民式的势利小人,终生在社会底层徘徊。

所以,请执握“爱”的权杖的家长大人们,不要滥施你们权力,如果孩子不懂得对别人无条件地付出爱,将是孩子一生的悲剧。

前奶与后奶的区别

原来每次喂奶的过程中,乳汁的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啊。那么,有些母亲就要问了,哪部分的奶水对宝宝更有用?我需不需要挤掉一部分奶水再让宝宝吃呢?下面,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1.成分和功能不一样。前奶主要是解渴,而后奶主要是解饿,而且都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所以都是十分重要的。

2.不用挤掉一部分母乳。人体作为一台大自然所创造的精密无比的“机器”,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经过千万次敲打而定的,所以前奶的产生肯定不会是多余的。有的人认为前奶中含有的营养价值不如后奶多,所以要将前奶挤掉一些,这是万万使不得的。正是因为前奶比较稀薄,所以才使得宝宝可以解决口渴这个问题。而且因为宝宝喝了前奶,所以才不会喝太多的后奶,造成宝宝所摄入的脂肪过量。

3.别相信哺乳谣言。千万不要相信那些“让孩子两个乳房交替吃奶,每次不超过十五分钟”的言论。如果真的如此,孩子吃到的都是前奶了,这样孩子哪里去获得足够的脂肪和能量呢?

所以喂奶的时候,可以先让孩子吃某一边的奶水,等到吃干净了孩子还是不够的话,再换到另外一边。下次喝奶的时候,也要从上次最后吃的那边乳房开始吃,以保证每次都有一边完全清空。

相关推荐

宝宝奶嘴之哪些情况下要换

平日里,妈妈们也要多多注意宝宝的奶嘴,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就是提醒妈妈们该更换奶嘴了。 1、宝宝喜欢咬奶嘴,奶嘴被宝宝咬得出现裂口,那么就意味着该更换奶嘴了。 2、一般宝宝吃奶正常的时间大约十至十五分钟,如果宝宝吃奶的时间超过十五分钟以上,而且看宝宝吃奶的表情显示出吃力或者有那么点躁动,一般就是奶嘴上的小孔变小了,更严重的情况就是堵塞了。聪明的妈妈们就可以根据宝宝的面部表情,适时的对奶嘴进行调整,可以把奶嘴上的小孔弄大点,也可以换一个新的奶嘴。 3、使用过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奶嘴不结实的情况——变薄了,这时候

婴儿翻身有哪些信号

婴儿翻身有哪些信号呢?家长们总觉得宝宝成长得特别快,确实,成长发育中的宝宝的变化是特别惊人的,那么作为家长要怎么get到宝宝的成长信号呢? 婴儿翻身信号1、当宝宝能自觉并自如地抬起头,而且头到胸部都能够抬起来。这说明他的颈部和背部肌肉都已经很有力量了。这时如果把玩具举到比宝宝视线更高一些的位置,宝宝也能够随之把头抬高。 婴儿翻身信号2、宝宝仰卧的时候脚向上扬,或者总是抬起脚摇晃。开始时宝宝不能很好地转动腰,所以只是把脚摇来摇去想要翻动身体。 婴儿翻身信号3、宝宝若是总向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侧躺着。这时宝宝

属羊的人可以在羊年生宝宝

“属羊的女人哭断肠”、“女属羊,苦泱泱;男属羊,喜洋洋”、“十羊九不全”,这些都是民间关于属羊的人的说法,意思是属羊的女人大多命苦,所以要避免在羊年生孩子,不娶肖属羊的女孩。 为什么民间认为属羊的人命运不好。在明朝,有这样一个说法:“牛吃草,如浇;羊吃草,如烧”。意即牛吃了草,草还可以长起来,而羊吃草会把草根毁掉。从那时,民间对牛吃草和羊吃草不同的解读就导致了对生肖羊的偏见,这个偏见经过传播,到后来就被很多人认可。这只是民俗,没什么意义,不要相信。 在清朝咸丰年间之前,并未出现过“十羊九不全”之说。 “十

妈妈应该如何应对宝宝的“不”

妈妈应该如何应对宝宝的“不”? 1 宝宝为什么说“不” 宝宝过了一岁半,开始出现不听话的现象,一些以往老实听话的宝宝,现在也逐渐开始变得任性,经常说“不”、 “不要”,甚至成了口头禅。爸爸妈妈常为此感到很头疼,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这是幼儿发展的必经阶段,被称为幼儿的反抗期。 2 宝宝的语言功能有待完善 爸爸妈妈对宝宝提一些要求,宝宝不但会拒绝爸爸妈妈,有时还会从爸爸妈妈身边跑开,不理睬爸爸妈妈,不要爸爸妈妈搂抱。这种行为到了宝宝两岁的时候会更加频繁,这常让爸爸妈妈感觉宝宝在故意和他们唱反调。 其实这并不是宝

宝宝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1,父母要正确的对待宝宝多动症的行为,不能歧视,或者是打骂,更是不能过分的迁就,否则就会使得他们更加的任性不听话。另外也要开始逐步的开始纠正宝宝的行为,鼓励宝宝养成能安静的坐下来,集中注意力或者是能安静的做事,多多使用一些口头的表扬或者是鼓励等方法。2,多动症的宝宝一般都会精力旺盛,所以平时可以让宝宝多多的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社会活动,这样就可以消耗掉宝宝多余的精力了。3,培养好宝宝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不能太过迁就对宝宝有不良影响的兴趣,比如长时间的看电视。家长们更要缓和好家庭之间的气氛,防止家庭因素对宝

最易毁掉宝宝的5大坏习惯

1、穿衣太慢,帮他穿 一些家长早上赶着时间上班,因此会觉得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很耗费时间,便自己动手帮孩子穿衣服,但是穿衣服是宝宝应该要学会的一种技能,父母既要培养孩子自己穿衣的兴趣,也要耐心教导孩子学习好这个技能。 2、吵着要买某个玩具,赶快买 家里明明已经有很多玩具了,但是家里的小少爷还经常吵着要买新的玩具,面对这样的“玩具控”家长应该怎么办?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受不了孩子的吵闹攻击,赶紧满足孩子的玩具需求。但其实家长的这种“有求必应”往往会让孩子养成骄纵的性格。 3、打破杯子,大怒打骂 有时孩子粗心大意,喝

哪些方法能治疗小儿多动症

1、多动症的宝宝一般都会精力旺盛,所以平时可以让宝宝多多的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社会活动,这样就可以消耗掉宝宝多余的精力了。 2、父母要正确的对待宝宝多动症的行为,不能歧视,或者是打骂,更是不能过分的迁就,否则就会使得他们更加的任性不听话。另外也要开始逐步的开始纠正宝宝的行为,鼓励宝宝养成能安静的坐下来,集中注意力或者是能安静的做事,多多使用一些口头的表扬或者是鼓励等方法。 3、当多动症严重的影响到了宝宝的生活和学习的时候,就要在医生的建议下采取要药物来治疗了。 4、培养好宝宝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不能太过迁

冬天宝宝爱光脚怎么办 带他购买他喜欢的鞋子

有的宝宝不爱穿鞋,就是冬天也喜欢光着脚到处跑,家长可以带宝宝去商场买鞋,购买宝宝喜欢的漂亮鞋子,选择那些会发亮、带音乐的鞋子吸引宝宝去穿鞋袜,从而改掉宝宝冬天爱光脚的习惯。

新生儿产伤的护理

1.颅内出血 此时宝宝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头部也要稍许垫高一些,并且观察他的情况(要观察三天以上)。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此类宝宝的护理操作次数要减少,必要的护理要一次做完,并且动作要轻柔、减少搬动次数。 2.头颅血肿 宝宝头部单、双侧可以明显摸到肿块,并且按压会有波动感,同时这个肿块在出生3天里面逐渐变大,那么就不要做什么护理,只要注意预防头皮不受损感染即可。 4-5天以后,因为血肿本身压力以及宝宝凝血功能上升,所以肿块不再变大。在此后的3-8周里面,血肿会逐渐自行吸收掉,只有及少量的血肿会机化而终身存在。

哺乳期落发是怎么回事

营养物质的补充。其实头发的乌黑浓密都是源自于蛋白质,那哺乳期掉发严重说明我们体内的蛋白质严重匮乏了,所以要及时的补充蛋白质,都吃一些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才有助于减少掉发。 愉快的心情。很多哺乳期的女性每天都感觉神经紧绷,担心宝宝着凉或是担心宝宝睡不好等等,这样就导致了女性朋友神经系统紊乱。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行被打乱了,那头发的供血就会出现问题,久而久之掉发就严重了。所以哺乳期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每天都开心起来,这样对于减少掉发也是有帮助的。 尽量不用电吹风。哺乳期的妈妈常感觉洗完头之后没有自然风干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