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宝宝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室间隔缺损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畸形,约占先心病总数的30%-50%,是由于心脏在胚胎发育中,心室间隔发育障碍所致。缺损可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肺动脉狭窄、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大动脉错位等畸形并存。本病男孩稍多见。
一、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
中至大型室间隔缺损患儿,其结果必然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常在婴幼儿期就出现症状,如消瘦、乏力、多、呼吸急促,患儿奶中常因气促而中断,体重增加缓慢,面色苍白等。此外,室间隔缺损患儿易反复多次患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在寒冷季节患儿呼吸道感染更加频繁。如果晚间发现患儿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烦躁,就要警惕患儿可能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此时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到医院诊治。
二、室间隔缺损的治疗
1.药物治疗
(1)利尿药:降低心脏负荷和体循环静脉的充血状况。螺内酯(安体舒通)有保钾作用。同时使用呋塞米和螺内酯(安体舒通),无须额外补钾。
(2)地高辛:但在小婴儿最初出现负荷加重时一般不用。
(3)血管扩张药:如依那普利和卡托普利能有效降低体循环的超负荷状况。在长期使用这些药的过程中,应定期检测血电解质、地高辛水平、肾功能情况。当药物治疗无效,则表明需尽早实施手术治疗。
2.外科治疗
(1)手术指征:对于不伴其他畸形的单纯室间隔缺损,药物不能控制心力衰竭;有大的左向右分流,出现活动受限、反应差的;肺高压反复肺部感染者。
(2)术后早期并发症:心室功能不良引起的心脏低位流出道综合征,完全性传导阻滞,肺动脉高压危象。
(3)手术治疗:大多室间隔缺损可经心房路径修复,此外,通过该路径亦可切除肥厚的漏斗部肌肉;动脉下型缺损可经主动脉瓣路径,但对一些肌部缺损的关闭手术必须以左心室或右心室为入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尚有争议:有人主张为了避免主动脉瓣并发症的出现,所有的动脉下型缺损均应手术治疗。
看过了小编的关于宝宝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的介绍,爸爸妈妈们是不是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如果宝宝发现有宝宝室间隔缺损的变现症状,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及早发现,仔细观察,尽快到医院就诊,才是对宝宝最好的治疗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
1.医学有关数据显示,室间隔缺损直径 < 5㎜膜周型缺损和肌部型是可能自愈的,圆锥部缺损不能自行闭合。一般情况下,缺损越小,闭合率越高。直径>5㎜室间隔缺损很难自愈,最好在2岁左右考虑进行手术,以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如果患儿2岁以内缺损还没有自行闭合,那么就不会自愈而手术治疗要注意时机,一旦出现不可逆转的器质性脉动脉高压,患儿就失去了治疗康复机会。
2. 目前,外科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常规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又包括介入封堵术、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胸骨正中小切口手术、心脏镶嵌技术、完全胸腔镜下微创室缺修补术、杂交手术等。而微创手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微创治疗具有伤口小,流血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疤痕小的特点。。
3.最好的方法是手术方面的治疗,而且介入治疗去根治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其实也是很好的方法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不管任何类型的心脏病,都要赶紧治疗。
得了先天性心脏病多大做手术最好呢
一般来讲,从患儿适应手术能力,配合术后治疗,不影响学习等方面来考虑,以3—6岁为最佳,但一定结合具体疾病、病人具体的情况决定。有些先天性心脏病必须早期手术,否则失掉良好的手术机会,如大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大量左向右分流,婴儿期反复肺部感染伴心力衰竭,单纯药物治疗难以控制,往往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因此应及早完成手术,一般l岁以内,甚至小于半岁。
但是2岁以内的中小室间隔缺损,如果临床无症状,心电图影响不大,生长发育正常,可等到2岁复查以后再决定手术,因大约30%—40%的膜部、肌都室间隔缺损可以随年龄增长自然闭合。
毕竟存在不少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而且年龄越小,难度越大,因此对身体生长发育及心脏影响较小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小的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最好等到较大年龄手术为宜。法乐氏四联症手术最挂年龄3—6岁,但如有缺氧发作发生,便无年龄限制。青紫特别严重、肺动脉条件极差者,亦可考虑先做主动脉—肺动脉转流手术,以提供较充分的肺血流,促进肺血管发育,然后1—2年内完成根治手术。
其实,孕妇在怀孕期间如果是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的身体感染了,尤其是预防风疹病毒。感染风疹病毒可能会引起胎儿的很多种畸形的。多多学习,宝宝出生后及时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和医生沟通。咨询医生适合治疗的最佳时间。这样对宝宝的健康和预后很有帮助的。
什么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治愈
在介绍先心病自愈问题之前,先简单介绍什么是简单先心病和复杂先心病。
先心病按照复杂程度分为二类:既简单先心病和复杂先心病。简单先心病,简单而言,即只有一种畸形的先心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等。复杂先心病:两种或多种畸形合并存在,而且这些畸形在胚胎学上密切相关,其中一种为主要病变,其它为伴随病变。如最常见的法洛四联症,表现为四种畸形同时存在,但其胚胎学发病机制为圆锥动脉干发生异常,在患者表现为主要病变为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其它为伴随病变。另外,还有一个复合畸形概念,所谓复合畸形是指两种或多种简单畸形合并存在。这些复合畸形在胚胎学上没有关联,是多种简单畸形的组合。
目前研究显示,只有部分简单先心病存在自愈的可能,而复杂先心病没有自愈的报道,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存在自愈(自动闭合)可能的简单先心病有如下几种:
一、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
房间隔缺损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先心病之一,由于没有什么症状,许多人直到成年方才发现,成为最常见的成人先心病。通常房间隔缺损分为三类:(1)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也是最常见的缺损类型,我们平常所说的房间隔缺损即指此类;(2)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又分为上腔型和下腔型;(3)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它实际上是房室隔缺损(也叫心内膜垫缺损)的一种。
在上述房间隔缺损中,仅有小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有自动闭合的可能,而静脉窦型和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均不能自动闭合,必须手术处理。据报道,在婴幼儿,小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直径小于5mm)自愈率高达80%,绝大部分3mm以内缺损能自动闭合,许多3-8mm的房间隔缺损也能在3周岁以内自动闭合。因此对于8mm以内的房间隔缺损可以不着急处理,等孩子到3周岁以后再做决定。由于房间隔缺损早期对心脏和儿童发育影响较小,除非患儿因房间隔缺损而反复诱发肺炎,否则,即使是大型房间隔缺损也以3-6岁处理比较合适。
二、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
室间隔缺损在儿童是最常见的先心病,占所有先心病的20%左右。也有自动闭合的可能。与房间隔缺损相同,自动闭合的可能性决定于缺损的位置和大小。
总体而言,约75%的小型室间隔缺损在出生后1岁或者10岁以内可以自动闭合,但对于中大型室间隔缺损来说,自动闭合率仅有5%-10%。如果10周岁尚未闭合,则几乎不可能闭合。
此外,闭合率高低也与缺损位置有关。自动闭合率最高的是肌部室间隔缺损,但是,不同的报道自动闭合率差异非常大,1周岁内肌部室间隔缺损自动闭合率自37.9%至93%不等;其次是膜部和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同样差异非常大,1周岁以内自动闭合率自4.7%至35%不等,这种差异可能与人群不一样有关。其它部位的室间隔缺损自动闭合率非常低下,尤其是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自愈的几率非常小,而且长期存在会损伤附近的瓣膜,因此此类缺损一旦发现,应及早诊治,听从先心病专家的意见,择期手术治疗。
三、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也是最常见的先心病之一,但发病率略低于上述两种畸形。这种疾病发病率与地理位置存在一定关系,如高原地区发生率更高。另外也与出生状况有关,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产新生儿,体重小的新生儿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者。据报道,在出生时体重小于1.5kg的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高达30%以上。
动脉导管未闭可以自动闭合,但与上述两种畸形不同的是,它的自愈率不仅与大小有关,而且与患儿出生状况有关,而且自愈发生时间显着短于上述两种畸形。
对于足月产新生儿,在正常情况下,约50%的动脉导管于出生后24小时自动闭合,90%于出生后48小时闭合,所有动脉导管均于72小时内闭合。如果出生1周后动脉导管仍然不闭合,则没有自动闭合的可能。
对于早产儿,动脉导管自动闭合时间显着延长。通常,60%的动脉导管于出生后3天内闭合,72%-75%于出生后3个月内闭合。虽然有人认为在2岁以内均存在自动闭合的可能,但通常认为出生3个月以后仍未闭合的动脉导管此后自动闭合的现象非常罕见。因此,如果早产儿出生3个月后动脉导管仍然没有自动闭合,也就需要考虑用手术方法将其闭合了。
成人室间隔缺损病征概况介绍
症状
缺损小、分流量小的成人室间隔缺损病人可无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缺损大的成人室间隔缺损患者可有发育不良、劳累后心悸、气喘、咳嗽、乏力、肺部感染等症状。后期可有心力衰竭。当肺动肺压显著增高而有右至左分流时可有发绀。成人室间隔缺损患者易于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个别病人伴有心脏传导阻滞。
病理
成人室间隔缺损解剖上一般可分为4型:I嵴上型,缺损在肺动脉瓣下,常合并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此型少见约占5%;II型为嵴下型或膜部缺损,为最常见的类型占80%左右;III型为房室通道型;IV型为肌型缺损,后两型均较少见。
并发症
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肺动脉高压严重时手术风险大,病死率较高,完善的围术期处理亦是防止成人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危害的关键。
治疗
成人室间隔缺损患者如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对治疗单纯成人室间隔缺损有4种手术方案:心外常规开胸术、右腋下小切口手术、胸腔镜手术及心内科介入封堵术。可根据缺损大小、部位、年龄及成人室间隔缺损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定最佳的成人室间隔缺损治疗方案。 成人室间隔缺损应先评估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可行性,根据检查结果选择使用合适外科手术治疗。成人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后应加强术后随访,以保障成人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效果。
房室缺损三种手术方法简介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三种手术方法:一片法、二片法和简化一片法
一片法:
先沿前后共同瓣中线偏右侧,自瓣膜游离缘向瓣根方向剪开,取预先裁剪好的心包片插入剪开的瓣隙内做室间隔缺损修补,然后用缝线将剪开的前后共同瓣在房室瓣水平分别连续缝合于心包上,然后进行左侧房室瓣整形,最后利用此心包补片同时修补原发孔房间隔缺损。
二片法:
不剪开前后共同瓣,先利用涤纶片修补室间隔缺损,在左侧房室瓣整形后将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涤纶补片、房室瓣以及修补原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心包补片三层叠夹缝合在一起,完成房室隔重建。
简化一片法:
将前、后桥瓣往中间部自然对合并稍向下压至室间隔嵴,用带垫的双头针、5-0prolene线,第1针缝在前、后桥瓣和室间隔嵴3点会合处(即在室间隔嵴中点或其附近)室间隔嵴的右心室面肌肉上,然后双头针分别穿出前、后桥瓣,再沿着第1针前、后方向的室间隔嵴间断缝合,在和室间隔嵴相对应的前、后桥瓣组织瓣界部位穿出,在心房面打结直接关闭心室间隔缺损部分;再采用心包补片连续缝合关闭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在3种方法中,左侧房室瓣整形技术无区别,主要包括左侧房室瓣裂缺关闭,瓣膜或瓣环整形,其中有2例行一片法手术患儿因瓣膜反流再次进行瓣膜修复。
婴儿3个月新室间隔缺损(膜周型)室水平少量左向右分流怎么治?
如果室间隔缺损在四岁前仍没有自然闭合的话,或者四岁前发育差、容易感冒或肺炎、室间隔缺损有增大趋势,就需要手术啦,因为孩子四岁后对事情有所记忆。四岁时成功率近100%。四岁时手术总费用约1万7,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有所不同。
手术顺利的话,术后和正常孩子一样。没有后遗症。
建议孩子每年做一次心脏超声看看。
如果大于四岁,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建议做“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需要手术的依据如下:
1、如果有心脏杂音,心脏杂音影响自己情绪;
2、病人及家人均有心理负担;
3、室间隔缺损有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传导束受损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可能。
4、在技术成熟的医院,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成功率基本是100%。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住院总费用约1万8到2万,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可能明显不同。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功率基本是100%。治愈后和正常人一样。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
如果手术,建议到开展右腋下美容小切口的医院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右腋下美容小切口图
(http://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bba1cd1117c62d2cb9127bed.jpg)
术后和正常人一样。没有后遗症。
在发达国家,微创封堵仅限于肌部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
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原因有哪些
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原因有哪些?专家表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疾病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专家提醒早发现早治疗。那么下面就请专家来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原因有哪些吧?希望患者朋友早日康复。
1.内在因素即遗传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畸变,约4%~5%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是由染色体病引起的。
2.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在妊娠的第2~8周,造成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也主要发生在此阶段,如母亲在妊娠3个月内患严重病毒性感染时,特别是患风疹病毒后出生的新生儿患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发病率较高。
3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原因有哪些?.胎儿环境及母体因素,包括胎儿周围局部机械压迫、母亲的营养或维生素缺乏等因素,都会影响胎儿的心脏发育。
4.母亲在妊娠期接触大剂量x射线或使用某些药物,患慢性疾病、缺氧、母亲高龄妊娠,流产保胎和多胎等因素均为高危因素。
以上就是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原因的相关介绍.当然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发生疾病的程度及症状不同,所以建议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先心病有很多种,其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等四类占绝大比例,除法洛氏四联症这种比较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他三类较为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有一定比例的患儿可能不需要任何药物及手术的干预治疗就可自愈。
刚刚出生的宝宝,如果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存在房间隔缺损(直径小于4mm)或/和动脉导管未闭(直径小于3mm),这通常都是胎儿循环没有及时关闭的表现,很大可能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就会出现生理性关闭,建议3-6个月后复查。如果存在室间隔缺损,则肯定为异常情况,若缺损小于5mm,且为膜部或肌部缺损,可在三个月及半岁时复查心脏彩超,不排除自愈的可能。若缺损较大,宝宝在生活中容易出现肺炎、心衰、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一般建议等孩子6个月后复查,出现急症应积极对症治疗,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应急诊手术根治。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能自愈的其他简单先心病,宝宝家属不应心存侥幸,一味拖延,期望有奇迹发生。以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为例,此种室间隔缺损自愈的几率非常小,且长期存在会波及附近的主动脉瓣,主动脉冠瓣会脱嵌到室间隔缺损之中,时间如果再久些的话,甚至会进一步引发主动脉关闭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此类室间隔缺损一旦发现,就要及早手术治疗。
对于能够自愈的简单先心病,我们也应该区别对待,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一旦自愈,重新开放的几率非常低,这与它们自身的解剖结构有密切关系。而室间隔缺损的自愈就不一定了,对于有自愈可能的膜周部室缺而言,如果室间隔缺损直径较大,其周围常附着火山口样纤维增生,或三尖瓣副瓣遮挡,这种情况我们叫做假性室隔瘤形成。
心室间隔缺损治疗什么时候合适
当有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可能时,中小型缺损可先在门诊随访至3岁,有临床症状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进行抗感染、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内科处理。
大中型缺损有难以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者,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超过体循环压的1倍或肺循环体循环量之比大于2:1时,应及时处理。
室间隔缺损治疗可依靠外科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修补,也可应用可自动张开和自动置入的装置(amplatzer装置)经心导管堵塞,是非开胸治疗的技术。
反复肺炎和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婴儿应尽早手术。选择适当的婴儿室间隔缺损手术时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治疗,可提高治疗成功率。婴儿室间隔缺损手术一般时间在3岁以内,有肺动脉高压的6个月以上就可手术。身体质量5kg以下室间隔缺损较大且伴发肺动脉高压病儿,多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诱发心力衰竭,因此手术应尽早施行,既可避免心脏畸形对病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又可减轻病儿家长的心理压力。
关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
新生儿先心病有很多种,其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等四类占绝大比例,除法洛氏四联症这种比较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他三类较为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有一定比例的患儿可能不需要任何药物及手术的干预治疗就可自愈。
新生儿先心病有很多种,其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等四类占绝大比例,除法洛氏四联症这种比较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他三类较为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有一定比例的患儿可能不需要任何药物及手术的干预治疗就可自愈。
刚刚出生的宝宝,如果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存在房间隔缺损(直径小于4mm)或/和动脉导管未闭(直径小于3mm),这通常都是胎儿循环没有及时关闭的表现,很大可能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就会出现生理性关闭,建议3-6个月后复查。如果存在室间隔缺损,则肯定为异常情况,若缺损小于5mm,且为膜部或肌部缺损,可在三个月及半岁时复查心脏彩超,不排除自愈的可能。
关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这种病是可怕的,需要给孩子做一个检查,看心心脏病是属于哪一种情况,是否自己能够痊愈,对于这种心脏病,期待就有奇迹的发生,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的幸运。治疗好的概率非常的低。
婴儿心脏室间隔缺损怎么治疗
1、宝宝3个月的时候得了一次肺炎,照胸片时发现心影增大,医生建议我们照了心脏彩超,查出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大小为4.3mm。当时心急如焚,不知道这个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是否对宝宝有致命的危险。后来医生建议2岁后动手术,之前好好护理随时观察。现在宝宝2岁半了,手术很成功,这里和大家分享下这次经历。
2、宝宝3个月的时候突然咳嗽严重,还发烧,马上带去医院,照胸片发现是肺炎,同时提示心影增大,医生怀疑宝宝心脏有毛病,建议照心脏彩超。果不其然,心脏彩超结果确诊宝宝是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缺损4.3mm。当时医生说宝宝还小,缺损不大有可能自愈,建议我们随时观察,2岁后再根据情况看是否需要手术。于是我们在医院把肺炎治好了就带回家自己护理。
3、肺炎好后,宝宝没有其他异常,只是一直长不胖,虽然精神很好,但是个头比同龄小孩瘦小许多,而且极易出汗。家人说是因为体虚,毕竟是有室间隔缺损这个病。我们小心护理,极其注意不让宝宝感冒、感染病毒,因为医生说感染容易加重心肺的负荷。并且每3个月去医院复查一次。
4、等到宝宝2岁时,再去照了一次彩超,室间隔缺损没有愈合,于是我们让宝宝做了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这是一种介入手术,手术创口小,恢复快,对宝宝伤害小。手术很成功,现在宝宝2岁半了,一直恢复的很好。体重也开始猛增,脸色比以前红润多了,更爱笑,更活泼了。我们全家都很开心。感谢现在发达的医学科技!
5、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在宝宝小时候是可以自愈的,所以确诊后不要太过于担心,首先全面检查确诊病例,然后根据宝宝情况决定治疗方法。现在国家对很多先心病都有免费政策,治疗前可先咨询清楚。
先心病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哪时
目前,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上,医学界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和内科介入治疗两种治疗方法,比如,近年来开展的封堵介入治疗适合于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而外科手术治疗适合于各个部位、各种类型的室间隔缺损病症治疗。
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在学龄前是最佳的治疗时机。以室间隔缺损为例,对于大的室间隔缺损反复出现心衰的,经内科治疗无效,可在出生后1~3个月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大的室间隔缺损反复出现肺部感染以及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的,可在出生后3~6个月进行手术治疗;对于一般的室间隔缺损,可在2岁至学龄前进行手术;对于小的室间隔缺损无任何症状的,可等待观察至学龄前,如仍未自行愈合,就必须进行手术治疗,防止心内膜炎的发生。
出现室间隔缺损的病因是什么
室间隔缺损的病因主要是室间隔在胎儿期发育不全,左心室压力高于右心室,室间隔缺损所引起的分流系自左向右,致使肺小动脉发生痉挛,产生动力型肺动脉高压使肺循环阻力增加,形成梗阻型肺动脉高压,缺损可发生在室间隔的任何部位。
出现室间隔缺损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请看具体介绍:
一、遗传因素
有先天性心室间隔缺损家族遗传史。兄弟姐妹同时患病、父母与子女同时患病的情况颇不少见了,而且其疾病性质甚为近似。若母亲所生的第一胎患病,第二胎患病的可能性为2%左右;若连续两胎皆为心室间隔缺损病者,再生的患儿可能增至10%。若母亲患有该病,第二代患病的危险性为10%。
二、妊娠期疾病因素
孕妇患有糖尿病而未经治疗和控制病情者,可致胎儿先天性心室间隔缺损的危险性大幅增高,如果妊娠早期病情控制稳定,则危险性下降。
三、理化因素
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致畸药物,如锂、苯妥英钠或类固醇等,都可导致胎儿患病率增高。妊娠早期受到放射性物质如X射线、同位素等过量照射。病毒感染。妇女在怀孕最初3个月,特别是怀孕3周-8周,如遭到病毒感染,胎儿易发生该病。
四、其他因素
如受孕期间,父母双方吸烟嗜酒都会诱发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五、发育不全: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是室间隔在胎儿期发育不全所致。由于左心室压力高于右心室,室间隔缺损所引起的分流系自左向右,一般无青紫。分流增加了肺循环、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工作。缺损小于0。5cm的病咧因分流量较小,可无症状;缺损大的病例则分流量很大,肺循环血流量可达体循环的3~5倍。随着病程进展,由于肺循环量持续增加,并以相当高的压力冲向肺循环,致使肺小动脉发生痉挛,产生动力型肺动脉高压。日久肺小动脉发生病理变化,中层和内膜层增厚,使肺循环阻力增加,形成梗阻型肺动脉高压。此时左向右分流量显著减少,最后出现双向分流或反向分流而呈现青紫。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右向左分流时,即称为艾森曼格(Eisenmenger)综合征。
温馨提示:妊娠前和妊娠中孕妇所处的环境,包括居住和工作环境。对室间隔缺损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苯、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接触、新装修的房屋、放射线等对胎儿都有致畸作用。
儿童先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孩子的先天性疾病,让不少家长们都眉头紧锁,总在想着治疗的办法,同时家长们也常出现这样的疑问:“孩子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是如何产生的呢?”对于造成孩子出现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原因,通过一些科学论断,可以了解到缺钙是其中导致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女性孕前没有及时补充叶酸,也是可能导致“悲剧”发生!
一、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病理生理:
由于左心室压力高于右心室,室间隔缺损所引起的分流是自左向右,所以一般无青紫。分流致肺循环血量增加,使左心房和左心室的负荷加重。随着病情的发展或分流量增大,可产生肺动脉高压。此时自左向右分流量减少,最后出现双向分流或反向分流而呈现青紫。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右向左的分流时,临床出现持久性青紫,即称艾森曼格综合征。
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决定于缺损的大小。小型缺损(缺损<0.5cm)多发生于室间隔肌部,可无明显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体检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稍增强。中型缺损(缺损为0.5~1.0cm)时左向右分流多,影响生长发育,消瘦、乏力、气短,易患肺部感染。体检心界扩大,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及Ⅲ~Ⅳ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并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大型缺损(缺损>1.0cm)伴有肺动脉高压者,除杂音外,还有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出现右向左分流时,患儿呈现青紫,此时肺动脉第二音显著亢进。
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检查:
胸部X线检查小型缺损者无明显改变;中、大型缺损者心脏外形增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左心房也常增大;晚期可出现右心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血管影增粗。超声心动图M型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心室、左心房和右心室内径增大,主动脉内径小。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回声中断并可提示缺损的位置和大小。右心导管检查右心室血氧含量明显高于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升高。有时心导管可通过缺损进入左心室。
四、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治疗:
缺损小者不一定需要治疗,但应定期随访;中型缺损临床上有症状者宜于学龄前期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作修补术;大型缺损在约6个月以内发生难以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反复罹患肺炎、生长缓慢者应手术治疗。约6个月~2岁的婴儿,虽然心力衰竭能控制,但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大于体循环的约1/2,或约2岁以后肺循环血量与体循环血量之比>2:1,亦应手术修补缺损。
综上所述,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相关认知,想必大家已经基本上有了了解。在这个常见疾病的时节里,希望家长多关注自己和孩子的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治疗,以免危险后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