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陷谷穴的定位在哪里

陷谷穴的定位在哪里

陷谷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足背,第2,3跖骨间,第2趾跖关节近端凹陷中。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足尖着地在足背第2,3跖骨间结合部之前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在足背第2,3趾跖关节后,可触及一凹陷处,按之有酸胀感。

陷谷穴作用主治

陷谷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为俞木穴,穴下陷如深谷,故名陷谷,本穴具有清热渗湿,泻火明目,通络止痛,理气和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气化不利之面目浮肿,胸胁支满,水肿,肠鸣腹痛;经脉痹阻之足背肿痛;胃痛,疝气诸症。

陷谷穴常用配伍

1.配脾俞,肝俞,胃俞,冲阳,公孙,针刺补泻兼施,温阳化气,健脾利水,治疗脾虚湿盛之胸胁支满,心下痞闷,呕吐清涎,头昏目眩,心悸短气等。

2.配大肠俞,天枢,下脘,太白,公孙,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和胃,理气止痛,治疗脾胃失和之腹胀,肠鸣,腹痛等。

3.配肺俞,三焦俞,阴陵泉,合谷,偏历,针刺泻法,疏风消肿,治疗外感风邪之风水。

4.配下关,颧髎,列缺,合谷,公孙,针刺泻法,疏风消肿,治疗风邪入络之面目浮肿。

5.配解溪 ,内庭,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经活络,止痛消肿,治疗经脉痹阻之足跗肿痛。

鼻炎头痛按什么穴位

陷谷穴

陷谷穴也能够直接通到鼻窍,所以它是一个治疗鼻炎的要穴。当鼻子不通气时,揉揉陷谷穴很快就会通。脚上第二趾和第三趾间有一个缝,从接缝的地方往脚背方向上走5厘米的地方,就是陷谷穴。

迎香穴

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在鼻唇沟上段。揉的时候,最好先把手指搓热,然后抚摸鼻翼,之后再点迎香穴;也可先用手背从印堂开始往下轻轻地颤动撞揉鼻翼以后,再点揉迎香穴,马上会觉得神清气爽、鼻窍全通了。每天只要坚持揉两三分钟即可。

手三里穴

可治疗过敏性鼻炎。手三里穴,在肘横纹下2寸处。手三里穴还可以增强体质,是人体的强壮穴,和足三里穴一样,平时多揉,可以增强免疫力。

快速退烧的方法 按摩法

按合谷穴合谷穴定位: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也就是俗称的“虎口”。操作方法:用拇指点按患者左手合谷穴50次,然后换右手。

面瘫怎么按摩脸部 治疗面瘫特效穴位

本穴为手阳明大肠经郄穴,经常按摩刺血,有清泄泻热的功效,是治疗面瘫的要穴之一。

腧穴定位: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主治病症:面瘫,头痛,咽喉肿痛,鼻衄,面肿,腹痛,肩背酸痛,痔疮。

按摩方法:拇指弯曲,用指尖掐按穴位,力度适中,以有酸痛感为宜,每次3分钟。

本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络穴,经常按摩次穴,有明目聪耳,清热利尿,通经活络之功。

腧穴定位: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主治病症:面瘫,牙痛,耳聋,耳鸣,鼻衄,喉痛,手臂酸痛,水肿等。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尖掐按穴位,每次2分钟,力度由轻到重,以有酸胀痛感为宜。

本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具有清热祛风,启利牙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面瘫和齿痛等症。

腧穴定位: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1横指(中指)处。

主治病症:口角歪斜,流涎,面瘫,牙痛。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腹按揉两侧穴位,力度适中,以有酸痛感为度,每次3分钟,配合地仓穴,合谷穴效果更好。

陷谷在哪个部位 陷谷的治疗用法

陷谷穴直刺0.3—0.5寸;或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到足背。

陷谷穴艾条灸5—10分钟,陷谷穴,艾炷灸3—5壮。

1、对于下肢浮肿的孕妇,可让其采用平卧或下肢略为抬高的体位,然后从足背开始,沿小腿向大腿方向推拿。

2、力度要轻柔,手法以按、压、推、拿、轻捏交替混合使用。

3、在按压推揉的过程中,要以陷谷穴为重点。陷谷穴位于脚背上第二三趾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处。按压此穴,对颜面浮肿、水肿、足背肿痛都有很好的疗效。

4、一般来说,对下肢经过10分钟左右推揉,再对陷谷穴按压8—10分钟后,下肢浮肿就会消除了。

5、如果第二天下肢浮肿又发生了,可采用本法继续治疗,直至彻底消除浮肿为止。

陷谷的准确位置图 陷谷穴穴位解剖

在第2跖骨间隙中,有第2跖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深层有第2跖背动脉;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

陷谷和内庭的区别

位置区别

陷谷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跖骨间,第二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而内廷穴则位于足背第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功效区别

内廷穴多用于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而陷谷穴多用于目赤肿痛、面浮水肿等疾病。

鼻炎按摩什么穴位

天府穴

天府穴最大的效用就是善治鼻炎,不论是过敏性鼻炎,还是慢性鼻炎。此穴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找到:两臂张开,掌心相对平伸,用鼻尖点臂上,点到处就是天府穴。

陷谷穴

陷谷穴能够直接通到鼻窍,所以它是一个治疗鼻炎的要穴。当鼻子不通气时,揉揉陷谷穴很快就会通。脚上第二趾和第三趾间有一个缝,从接缝的地方往脚背方向上走5厘米的地方,就是陷谷穴。

宝宝发烧怎么按摩 按合谷穴

合谷穴定位: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也就是俗称的“虎口”。

操作方法:用拇指点按宝宝左手合谷穴50次,然后换右手。

陷谷的定位和主治 陷谷穴作用主治

陷谷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为俞木穴,穴下陷如深谷,故名陷谷,本穴具有清热渗湿,泻火明目,通络止痛,理气和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气化不利之面目浮肿,胸胁支满,水肿,肠鸣腹痛;经脉痹阻之足背肿痛;胃痛,疝气诸症。

陷谷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陷谷可以艾灸吗

可以。

陷谷穴是可以艾灸的,如果想要艾灸陷谷穴,可以选择艾柱灸或艾条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即可。

另外,除了艾灸,也可以对穴位进行针灸,直刺或向上斜刺0.5寸也能起到一定的刺激保健作用。

相关推荐

陷谷穴的作用是什么

陷谷穴在足背,第2,第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即是。 陷谷属胃经,为胃经之腧穴,五行属性属木,木性条达,疏泄之力甚强,除能通调腹气治疗消化系统疾患外,还可清热利水,通络消肿,治疗湿热壅滞阳明的水肿,热病,面浮目肿;五腧穴理论认为“输主体重节痛”,故该穴通过疏通经络,利湿消肿的的作用,可治疗足背肿痛,足趾屈伸不利。

按摩10大穴位可以治疗鼻炎

1、睛明穴 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即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用拇指或食指指端分别按于同睛明穴,适当用力反复按压0.5-1分钟。 2、太阳穴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指腹分别放在同侧太阳穴,适当用力按0.5-1分钟。 3、印堂穴 有明目通鼻的作用,印堂穴位于面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即是。用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印堂穴上,以食指端按于右侧攒竹穴(眉毛内侧端),以无名指端按于左侧攒竹穴,三手指同时沿逆时针方向按揉100下。 4、天府穴 天府穴最大的

陷谷在哪个部位 陷谷的作用与好处

1、缓解治疗腹痛胀满、肠鸣泄痢、面目浮肿、目赤痛、疝气、足背肿痛等。 2、按摩陷谷穴的功效:输送胃经气血。

晚上立即止咳方法 按摩立即止咳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咳血、盗汗、骨蒸潮热等。 腧穴定位: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按摩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站在患者身后,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两侧穴位,力度由轻到重,每次5分钟。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肩背痛、肩周炎、手臂麻木、网球肘。 腧穴定位: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按摩方法:用中指指腹按压穴位,每次3分钟,每天数次。力度由轻到重,以有酸麻胀痛感为宜。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肘臂痉挛疼痛。腧穴定位:在肘区,肘

小儿盗汗按摩哪里 小儿盗汗按摩部位

按摩心经穴分为泻法,补法,一般多用泻法,即从中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方向直推,有清心退热的作用。 腧穴定位:在中指掌面末节。 按摩手法:由中指掌面末节指纹起向指尖直推,力度不宜过重,推5分钟。 按摩肾经穴具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利下焦湿热的功效。 腧穴定位:在小指掌面末节。 按摩方法:自小指指尖向掌指关节横纹直推,力度适中,推3分钟。 揉肾顶穴能瘦脸元气,固表止汗,对缓解盗汗有一定作用。 腧穴定位:在小指掌面末端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小指末端处,力度适宜,按揉4分钟。

筑宾的准确位置视频 筑宾的准确位置

筑宾属足少阴肾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太溪穴和阴谷穴的连线上,太溪穴上5寸处,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太溪定位: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中的位置,取坐位或仰卧位,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平内踝尖取穴。 阴谷定位:在腘窝内侧,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与半膜之间。

鼻子附近的穴位

鼻子附近的穴位 1、百会穴 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2、迎香穴 位置: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 3、上迎香 上迎香,经外穴名。出《银海精微》。别名鼻通、鼻穿、穿

陷谷在哪个部位

陷谷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扁桃体炎怎么按摩 合谷穴清热疏风解表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大肠与肺相表里,肺主皮毛,本穴具有清热,疏风解表之功,对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等均有治疗效果。 腧穴定位:在手背,第2掌故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病症:外感头痛,头晕,扁桃体炎,鼻炎,肩胛神经痛,目赤肿痛,痛经,腹痛。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断掐按或用圆珠笔顶端按压穴位,按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非垂直下压,效果更好,每次3分钟。

慢性肾炎怎么按摩

慢性肾炎可以采取以下按摩方法: 肾俞穴 本穴属膀胱经腧穴,具有益肾助阳,纳气利水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能够缓解疲劳乏力,强肾护肾。 腧穴定位: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按摩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两侧穴位,力度由轻到重,每次5分钟。 水分穴 本穴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 腧穴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1寸。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揉3分钟,力度由轻到重,以有热感为度。 全身按摩方法 1.用稍尖一点的按摩槌,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