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起病较为隐匿,不少患儿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发病年龄、喂养史及血象特点可作出诊断。血红蛋白量比红细胞数降低明显及红细胞的形态改变对诊断意义较大。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口唇、口腔粘膜、甲床较为明显。

2.消化系统:常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严重时出现吸收不良综合征。

3.神经精神改变: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或智力减退。

4.免疫功能低下常易合并感染。

5.常见体征:口唇、眼结膜、甲床苍白,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

丽江就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通过这些内容介绍之后,那么每个人在生活当中,就应该注意预防这些问题,平时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补充,尤其是在饮食上不要挑食厌食,父母对于孩子的,营养健康问题也应该重视。

如何避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摄取充足的热量及蛋白质

蛋白质 是合成红血球的原料之一,奶类、蛋、鸡肉、猪肉、牛肉、鱼肉及海产、黄豆制品都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饮食必须配合均衡饮食,摄取足够的热量,才能改善贫血现象。

2、摄取富含铁质的食物

动物性来源的吸收率优于植物性来源。

动物性来源:肝脏、蛋黄、瘦红肉(牛肉、猪肉)等。

植物性来源:葡萄(干)、黑枣、绿叶蔬菜及强化铁质的谷类或面包等。

3、增加维生素 C 的食物

蔬菜 、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 C,有助铁质被人体吸收,最好能于餐后同时补充。

4、减少影响铁质吸收的食物

酒精、制酸剂的胃药、茶(含有单宁酸)、浓咖啡、过多的纤维素、人工甘味剂及高钙食物,容易与铁质结合,减少铁质吸收,最好避免与富含铁质的食物同时摄取。

5、孕期需要增加B群等营养物的摄入

孕期营养不足或饮食中缺乏铁质、维生素B群、叶酸等都可能引起贫血。除了补充富含铁质的食物与铁剂之外,也可以服用孕妇专用维生素B群和维生素C;怀孕初期(前三个月)亦可补充叶酸。

如须补充铁剂,要注意:

a. 饭后半小时内服用。

b. 粪便呈黑色是正常的。

c. 可配合果汁以利吸收。

d. 服铁剂后两小时内,禁止饮用含揉酸之荼、咖啡等,避免影响铁剂之吸收。

在此,还要鼓励产后的妈妈们哺喂母乳,母乳能提供最完整最适合宝宝成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尽管婴儿配方奶粉是以母奶为仿效的标准,但母奶所含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铁质、钙质比一般婴儿配方奶粉更容易消化与吸收。无论您是现在人生发展到那个时期,都尽可能的摄取均衡且天然的食物,尽量不要靠药物、维生素等。

小儿营养性贫血有几种类型

小儿营养性贫血有两种类型: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小儿贫血如何防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6个月〜6岁小儿血红蛋白低限为110克/升,6岁〜14岁为120克/升,新生儿则为145克/升,低于此限,即可诊断为贫血。小儿贫血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者4度。小儿贫血主要有三种。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皮肤黏膜渐显苍白,以唇、口黏膜和甲床为明显,易疲乏、不爱活动,常有头晕、耳鸣、眼前发黑,胃肠道、心血管、神经等系统可出现相关症状。此外,铁低于12微克,综合以上症状即可确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对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合理喂养,防治腹泻、呕吐等胃肠疾病,并应用铁剂治疗为防治关键。 (2)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小儿多呈虚胖形态,常有颜面轻度水肿、毛发稀疏发黄、皮肤可有出血点或淤斑等。此外,皮肤多呈蜡黄色,睑结膜、口唇、甲床苍白、疲乏无力,小儿常出现烦躁不安、易怒,表情呆滞、嗜睡、反应迟钝、少哭等症状。 对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加强营养和护理,并应用镇静剂,以及使用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C是防治的关键。 营养性感染性贫血。除感染和贫血症状外,肝、脾肿大为突出特点,并有...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1)口服铁剂: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若无特殊原因,应采用口服法给药;二价铁盐容易吸收,故临床均选用二价铁盐制剂。常用的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含元素20%)、富马酸铁(含元素铁33%)、葡萄糖酸亚铁(含元素铁12%)、琥珀酸亚铁(含元素铁35%),力蜚能(含元素铁46%)等,口服铁剂的剂量为元素铁每日4~6mg/kg,分3次口服,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1.5~2mg/kg;以两餐之间口服为宜,既可减少胃肠副反应,又可增加吸收。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增加铁的吸收。

(2)注射铁剂:注射铁剂较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可发生过敏性反应致死,故应慎用。

(3)铁剂治疗后反应:口服铁剂12~24h后,细胞内含铁酶开始恢复,烦躁等精神症状减轻,食欲增加。网织红细胞于服药2—3天后开始上升,5~7日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通常于治疗3~4周达到正常。如3周内血红蛋白上升不足20g/L,注意寻找原因。如治疗反应满意,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增加铁储存。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1。去除病因缺铁性贫血常可找到明确原因,只能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彻底治疗,忽视原发病而补铁治疗只能改善贫血。

2。补充铁剂常用口服铁剂,传统方法成人口服硫酸亚铁,此法在目前市场诸多铁剂中仍不失为首选,多数患者能耐受,但也有少数患者有消化道反应。口服铁剂后患者症状可很快改善,3~5d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d达高值,血红蛋白一般于2周后明显上升。血红蛋白达正常值后,仍需继续服药3~6个月,以补充体内储存铁。口服铁剂无法耐受者可用注射铁剂,常用右旋糖酐铁或山梨醇铁,治疗方法应准确计算。注射铁剂后约有5%患者可有注射局部疼痛、头晕、头痛、肌肉关节痛、淋巴结炎或荨麻疹等反应,若铁剂治疗3周无反应,应考虑原发病是否控制和诊断是否正确。此外部分患者合并缺铜,单用铁剂治疗反应不好,加用铜可能有效。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例什么样症状有哪些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婴儿体内储存的铁只能满足4个月内生长发育的需要,而4-6个月的宝宝,体重、身高增长迅速,对铁的需求量也高,因此,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大多轻度贫血的症状、体征不明显,待有明显症状时,多已属中度贫血,主要表现为上唇、口腔黏膜及指甲苍白;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食欲减退、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常常合并感染等。化验检查血中红细胞变小,血色素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具体预防措施:

1、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含铁量与牛乳相同,但其吸收率高,可达50%,而牛乳只10%,

母乳喂养的婴儿缺铁性贫血者较人工喂养的少。

2、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蛋黄、鱼泥、肝泥、肉末、动物血等)。

3、及时添加绿色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

4、选择辅食时应选择强化铁的辅食。

5、定期检查血色素,出生6个月或9个月需各检查一次,以后每半年检查一次。以及时发现贫血。

小编建议家长们,孩子是轻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应以饮食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对贫血的婴儿来说,应尽可能给予母乳喂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食谱面要广,防止挑食偏食,不宜给小儿喝茶水,防止影响铁的吸收。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铁剂治疗

(1)口服铁剂: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若无特殊原因,应采用口服法给药;二价铁盐容易吸收,故临床均选用二价铁盐制剂。常用的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含元素20%)、富马酸铁(含元素铁33%)、葡萄糖酸亚铁(含元素铁12%)、琥珀酸亚铁(含元素铁35%),力蜚能(含元素铁46%)等,口服铁剂的剂量为元素铁每日4~6mg/kg,分3次口服,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1.5~2mg/kg;以两餐之间口服为宜,既可减少胃肠副反应,又可增加吸收。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增加铁的吸收。

(2)注射铁剂:注射铁剂较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可发生过敏性反应致死,故应慎用。

(3)铁剂治疗后反应:口服铁剂12~24h后,细胞内含铁酶开始恢复,烦躁等精神症状减轻,食欲增加。网织红细胞于服药2—3天后开始上升,5~7日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通常于治疗3~4周达到正常。如3周内血红蛋白上升不足20g/L,注意寻找原因。如治疗反应满意,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增加铁储存。

相信现在大家对于如何改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已经有一段了解了,不过一些情况比较严重的贫血患者是需要采取输红细胞的治疗办法的。因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会引起心力衰竭的情况,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发作孩子的症状并采取治疗措施。

小孩贫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几种常见小儿贫血的病因: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常见于6个月到2岁的小儿。

(1)体内贮铁不足胎儿期从母体所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为最多。正常足月新生儿体内贮铁量约为250~300mg(平均60~70mg/kg)。贮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出生后3~4个月内造血之需。如贮铁不足,则婴儿期易较早发生缺铁性贫血。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如胎儿输血至母体或输血至另一孪生胎儿),都是造成新生儿贮铁减少的原因。出生后延迟结扎脐带,可使新生儿多得35mg铁。

(2)铁摄入量不足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人奶和牛奶含铁量均低,不足婴儿所需,如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由于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快随体重增长血容量相应增加,生长速度愈快,铁的需要量相,对愈大,愈易发生缺铁。婴儿至一岁时体重增至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故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最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4)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食物过敏、肠息肉、美克尔憩室、钩虫病等也可引起肠道失血。失血1ml就相当于失铁0.5mg,长期小量失血都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长期反复患感染性疾病,可因消耗增多而引起贫血。

2.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临床特点为贫血、神经精神症状、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有效。

维生素B12和叶酸都是细胞DNA合成所必须的物质,是重要的造血原料,缺乏这两种物质可引起贫血,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故常见于素食乳母喂养或胃肠道吸收障碍的小儿。叶酸广泛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中,羊奶中缺乏叶酸,故叶酸缺乏常见于仅以羊奶喂养或严重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碍者。

3.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指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骨髓造血增强但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损耗所致的一类贫血,特点为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网织红细胞高及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会引起儿童发育迟缓吗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会造成儿童发育迟缓,因此一旦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就要及时进行治疗,听从医生的嘱咐,通过药物或者饮食疗法的方法来改善孩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除了采用药物治疗之外,饮食也是非常采用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儿童要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而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的食物有瘦肉、鱼禽、血、内脏等等,另外烹调用具可用铁制的锅。

另外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在饮食方面要多吃含维生素C较高的食物,使三价铁还原为易吸收的二价铁。而维生素C含量较高蔬菜水果中有有西红柿、柿椒、苦瓜、樱桃、油菜、小白菜等。

要给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食,不要偏食或者挑食,合理安排餐次和饮食内容,而对于食欲差、胃纳少的儿童患者可以少吃多餐,注意合理的休息与活动,多出去晒太阳。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有哪些表现

一.一般表现

皮肤、粘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粘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易感疲乏无力,易烦躁哭闹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二.造血器官表现

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淋巴结常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血愈重,则肝脾肿大愈明显,但肿大程度罕有超过中等度者,淋巴结肿大程度较轻,质韧不硬。

三.其他症状和体征

由于上皮损害可出现反甲,口腔粘膜及肛门发炎,舌乳头萎缩等。消化系统症状常有食欲低下,异食癖,时有呕吐或腹泻。呼吸,脉率加快,心前区往往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贫血严重者可有心脏扩大,甚至并发心功能不全。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检查

1.外周血象

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平均红细胞容积(MCV)0.9/~mol/L(500~g/d1)即提示细胞内缺铁。如SF值降低、FEP升高而未出现贫血,这是缺铁IDE期的典型表现。FEP增高还见于铅中毒、慢性炎症和先天性原卟啉增多症。

(3)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这三项检查是反映血浆中铁含量,通常在IDA期才出现异常:即SI和TS降低,TIBC升高。SI正常值为12.8~31.3μmol/L(75~175μg/d1),62.7μmol/L(350ug/d1)有意义;其生理变异较小,在病毒性肝炎时可增高。TS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轻度贫血症状虽然不容易被父母们发现,但通过仔细观察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年龄较小的孩子表现为脸色苍白、食欲不佳,稍大些的孩子表现为无精打采或烦躁不安。如果在贫血较轻的时候没有及时治疗,等进一步加重了病情,孩子会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反复感染,经常生病。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发病缓慢,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不同。

1.一般表现

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粘膜及甲床较明显。易疲乏,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髓外造血表现

由于髓外造血,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血愈重,肝脾肿大愈明显。

3.非造血系统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可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2)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

(3)心血管系统症状: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严重者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适量活动

本病病程较长,贫血程度一般较轻,患儿对日常活动均可耐受。但剧烈运动(运动产品,运动资讯)时较同龄正常儿童(少年儿童营养产品,少年儿童营养资讯)易感疲乏,甚至头昏目眩。因此,应让患儿生活有规律,做适合个体的运动。勿需卧床。对严重贫血者,应根据其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

2.合理安排饮食

①向家长及年长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会导致本病,帮助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②指导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让家长了解动物血、黄豆、肉类含铁(补铁产品,补铁资讯)较丰富,是防治缺铁的理想食品;维生素(维生素产品,维生素资讯)c、肉类、氨基酸(氨基酸产品,氨基酸资讯)、果糖、脂肪酸可促进铁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食品同时进食;茶、咖啡、牛奶、蛋类、麦麸、植酸盐等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多的食品同时进食。

③婴儿膳食种类较少,且多为低铁食品,应指导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或补充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牛奶、铁强化食盐。人乳含铁虽少,但吸收率高达50%,一般食物铁的吸收率仅有1%--22%,应提倡人乳喂养婴儿。

④指导家长对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及早(约2月龄)给予铁剂(元素铁0.8~1.5mg/(kg•d)。

食疗•饮食营养

⑤鲜牛奶必须加热处理后才能喂养婴儿,以减少因过敏而致的肠道出血。

3.应用铁剂的护理要点

①剂量以元素铁计算,口服量为4~6mg/(kg•d),分2~3次口服,疗程为2~6个月。长期服用可致铁中毒。

健食品维生素麦

②由于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引起胃肠不适及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故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投药。

③可与稀盐酸和维生素c,维生素c资讯)同服,以利吸收;忌与抑制铁吸收的食品同服。

④服铁剂后,牙往往黑染,大便呈黑色,停药后恢复正常,应向家长说明其原因。消除顾虑。

⑤观察疗效:铁剂治疗有效者,于投药后3—4天网织红细胞上升,1周后可见血红蛋白(蛋白补充产品,蛋白补充资讯)逐渐上升、如服药3~4周无效,应查找原因。

病健康中心保健

⑥注射铁剂应精确计算剂量,分次深部肌内注射,每次应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死。偶见注射右旋糖酐铁引起过敏性休克,故首次注射应观察1小时。

4.健康教育

贫血纠正后,仍应坚持合理安排小儿膳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这是防止复发及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缺铁贫血而诱发的智商减低,学习成绩下降者,应加强教育和训练。

相关推荐

儿童贫血的病因

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将贫血分为失血性,溶血性和生成不足性三类: 1.失血性贫血 (1)急性失血 如外伤,出血性疾病等。 (2)慢性失血 如肠道畸形、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2.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内在缺陷 ①红细胞膜缺陷 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②红细胞酶缺陷 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丙酮酸激酶缺陷症等。③血红蛋白合成与结构异常 如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外在异常 ①免疫因素 存在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如何造成的

1.缺铁的原因 以下原因单独或同时存在。 (1)先天贮铁不足: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如因早产、双胎、胎儿失血以及母患严重缺铁贫血性贫血均可使胎儿贮铁减少。为了增加贮铁,出生后可将结扎脐带时间延迟,可使新生儿约增加75ml血液(含铁约40mg)。 (2)铁摄入量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生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 (3)生长发育快: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3~5个月时为出生体重的2倍,1岁时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早产儿体重增加更快。随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如不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婴儿

女性缺铁性贫血什么症状

女性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患者手足厥冷,面色苍白,尿量减少。血压、心输出量及中心静脉压均降低,脉搏快而无力,并逐渐出现休克症状,如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脉搏细数、皮肤湿冷、恶心呕吐,最后昏迷。 女性缺铁性贫血通常会出现头晕,消瘦,手掌没血色等等相关问题。与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症状差不多,可通过测验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加以鉴别。 专家介绍:铁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缺铁是贫血的主要原因,此外妇女月经过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均可造成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

宝宝贫血的症状

婴儿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婴幼儿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 营养性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小红血球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 面色苍白,嘴唇、指甲颜色变淡等;呼吸、心率增快;食欲下降、恶心、腹胀、便秘;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等,年长患儿还会出现头痛、头晕、眼前黑点等,患病时间长的患儿常常会出现容易疲劳、毛发干枯、生长发育落后等。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表现除了

孕妇补铁的作用

铁是人体生成红细胞的主要原料之一,孕期的缺铁性贫血,不但可以导致孕妇出现心慌气短、头晕、乏力,还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生长发育迟缓,生后智力发育障碍,生后6个月之内易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等。孕妇要为自己和胎儿在宫内及产后的造血做好充分的铁储备,因此,在孕期应特别注意补充铁剂。 研究结果表明:补铁可以使贫血孕妇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和提高无贫血孕妇的铁储备,而且可使其婴儿6个月内发生缺铁性贫血或铁缺乏者显著减少。 专家认为,孕妇补铁是切断铁缺乏症流行链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较好降低人群中特别是儿童贫血的患病率。

贫血的诊断方法

人的身体就像一台神奇的机器,当台机器出现问题的时候,身体就会出现一些小状况来提醒我们的注意,例如,贫血,由于贫血的症状多样,又容易与其他相关疾病混淆,因此,贫血应该如何诊断呢? 1、贫血起病,发展和特征性表现,急性白血病。急性再障起病较急,贫血是进行性发展;慢性再障。慢性溶血性贫血,起病缓慢,病程长。 2、家族史:无遗传因素,小儿时期与遗传的贫血较多;如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先天性红细胞酶缺陷。范可尼贫血等疾病。家族(或近亲)中常同样患者 3、病人居住地区在血吸虫,钩虫,疟疾流行区因考虑寄生虫感染的

肝功能化验肝功能异常怎么办

要考虑肝胆疾病,如肝炎,此外病毒感染、药物影响等都会造成转氨酶增高;贫血的原因很多,营养不良性、遗传性、免疫性、失血性的贫血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建议去医院就诊查找病因。

小孩子贫血的症状是什么

小孩子贫血的症状脸色苍白、表情严肃、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免疫力低下、记忆力减退、手脚冰冷等,贫血常常是由于缺铁引起的,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补铁。多吃动物心,肝,肾,瘦肉,鸡蛋黄,豆类,菠菜,红枣及木耳等等,当然配合铁制剂一起补充,效果会更好,儿童常用的铁剂铁之缘片,吸收是很好的还不伤肠胃,我小孩缺铁也是吃铁之缘片的,补血的效果很明显。 其他:面色苍白,嘴唇、指甲颜色变淡;呼吸、心率增快;食欲下降、恶心、腹胀、便秘;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年长患儿还会出现头痛、头晕、眼前黑点。小孩子贫血

你会给孩子补铁吗

铁(Fe)在机体代谢中同要的地位。铁在食物中的吸收串不高名导致缺乏。铁在机体中参与氧的运载、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缺乏铁可导致缺铁性贫血,严重者免疫功能下降。 铁含量较高的食物包括牛羊的肉、肾、肝、牡蛎、豆、无花果干、坚果,特别是杏仁。 为什么孩子易患缺铁性贫血呢?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血容量增加很快,铁质需要量相对较多。新生儿从母体带来的铁可以保证孩子4到6个月的使用,出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如果足量的母乳喂养,一般不会发生缺铁性贫血,但若母乳量不足,以牛奶喂养为主,则因牛奶中铁的含量比母

什么是婴儿贫血

婴儿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婴幼儿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 营养性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小红血球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 A、缺铁性贫血: 由体内缺铁影响血红素的合成所引起,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普遍的问题,尤见于婴幼儿及生育年龄妇女。据统计,我国近40%的学龄儿童和托幼儿童患不同程度的贫血。 缺铁的主要原因: 1、人体内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 婴幼儿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