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病因
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病因
(一)发病原因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这些因素被称之为冠心病易患因素(也称之为危险因素):
1.年龄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始于儿童,而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性别 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2∶1。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3.家族史 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4.个体类型 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竞争性强) 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患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5.吸烟 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且与吸烟量成正比。吸烟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增高,烟中尼古丁收缩血管,以致动脉壁缺氧而造成动脉损伤。
6.高血压 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冠心病病人中60%~70%患有高血压。动脉压增高时的切应力和侧壁压力改变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同时血压升高促使血浆脂质渗入血管内膜细胞,因此引起血小板聚积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7.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2mmol/L)者较正常者(总胆固醇<5.2mmol/L)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近年的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其值降低者易患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之比<0.15,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预报指标。最近的研究发现,血清α-脂蛋白[Lp(α)]浓度升高(>0.3g/L)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8.糖尿病 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男性患者高3倍,且易发生心力衰竭、卒中和死亡。高血糖时,血中糖基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途径的降解代谢受抑制;同时高血糖也使血管内膜受损,加之糖尿病常伴脂质代谢异常,故糖尿病者易患冠心病。
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1、虽然心绞痛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但是心绞痛并不是心肌缺血患者必备的症状,有些患者可出现无症状性(无痛性)心肌缺血,并且没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表现。
2、临床上,大约72%-92%的心肌缺血患者有过心绞痛发作症状,也有报告显示曾有1/3~1/2的心肌梗死患者被漏诊。
3、反复频繁发生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可以逐渐引起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没有出现心绞痛的患者可能是因为其痛阈较高(如糖尿病患者),缺乏心绞痛这一具有保护意义的报警系统。
4、在这类患者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存在,对心肌的损害也同时持续存在,直到出现充血型心力衰竭症状。
5、有学者认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危害性和有心绞痛症状的心肌缺血相同。有心绞痛的患者其症状可能随着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逐渐恶化,而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心绞痛发作,仅表现为胸闷、眩晕、乏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其实疲劳感疲乏也是心肌缺血的表现形式。患者多表现为无任何原因可解释的疲倦,精力不足,在活动后甚至连伸直身子的力气都没有,这也是心肌缺血的常见症状表现之一。
心电图异常的原因
1、急性心肌梗死: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因此会导致心率和波形的改变。
2、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导致心电图异常的重要原因。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
3、窦性心律失常: 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显著不规律,使心房和心室的节律也不规则。因此,会使心率发生改变,导致心电图异常。
4、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无心绞痛及其有关症状。它会使心电图的波形出现异常。
5、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导致心电图异常。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1、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治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已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治疗,防治恶化,延长患者寿命。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防治血栓形成,预防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栓栓塞;β-受体阻断剂如美托洛尔或其缓释片:减慢心率减少心肌的秏氧,预防猝死;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稳定动脉斑块,防止斑块脱落形成血栓。
2、心肌缺血是什么
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当某种原因导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而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些20~30岁的年轻人也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
3、心肌缺血的三个类型
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既往无冠心病病史,也无冠心病症状,只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可达5%。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大约1/3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后可出现心肌缺血,而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达1小时以上又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凶险,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心绞痛伴有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且发作次数是有症状心肌缺血的3~4倍,尤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Tips:心肌缺血可造成心肌可逆性或永久性损伤,定期进行检查可及早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可做心电图、核素、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无症状心肌缺血有哪些类型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因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或局限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因为没有典型症状,所以更应引起重视,它可影响各型冠心病的预后,通常来说,它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型--安全无症状心肌缺血
这种类型的患者通常没有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据专业人士估计,在 没有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约占2%~5%。这种类型患者的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2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的患者比较多见。此型患者预后比1型患者更为不良,特别是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患者死亡率为5%~6%。
3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
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会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冠心病有哪些类型
冠心病有5种类型,分别是: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无症状性的心肌缺血型、缺血性心肌病型、以及猝死型。
该怎么诊断心肌缺血疾病
一、心肌缺血的症状诊断:
1、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既往无冠心病病史,也无冠心病症状,只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可达5%。
2、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
大约1/3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后可出现心肌缺血,而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达1小时以上又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凶险,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3、心绞痛伴有的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且发作次数是有症状心肌缺血的3~4倍,尤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
二、心肌缺血的鉴别诊断:
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心肌缺血患者可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这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症状。而心脏淀粉样变性的主要特点为蛋白-多糖复合物沉积。淀粉样物质沉积可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弥漫性患者的淀粉样物质广泛沉积于心室肌纤维周围,引起室壁僵硬,舒张和收缩功能都受到限制,病变可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和冠状动脉,常表现为心绞痛、劳力性呼吸困难、乏力、进行性夜间呼吸困难和水肿。
另外,怀疑自己有心肌缺血的朋友可以去医院做心脏方面的检查来确诊疾病,如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查、受负荷试验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这些检查都可以很好的判断心脏功能,可以使心肌缺血明确诊断或者和其它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无症状心肌缺血危险吗
众所周知,无症状心肌缺血我们可以理解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心肌缺血,导致患者突然发病致使死亡的一种急性病,但是还是有一些人认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不危险不严重,不会发生什么严重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无症状心肌缺血正日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近90%的尸检中,发现这些人均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美国约2%~4%貌似健康的无症状的中年人,检查发现有明显的冠脉病变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猝死的原因通常是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在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前,心电图可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与猝死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此外,有人报道,美国每年有45万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常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亦有人对5209例冠心病病人进行30年随访观察中发现,25%的心肌梗死是无症状的,其10年内死亡率为8405;。结果表明,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没有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目前医学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冠心病和心肌缺血在发作时有什么区别
我们知道冠心病的患病部位是跟心脏有关,这就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在我们日常生活压力过大,作息时间的不恰当也有可能患上冠心病。我们需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下面通过本篇文章,我们大家了解一下冠心病的种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隐匿型
二、心绞痛型
三、心肌梗死型
四、心力衰竭型
五、猝死型
每一个人的每一个部位都是需要血液,不能细胞就无法存活,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就有的人因为体内缺血而患上了心肌缺血这个疾病,而且心肌缺血是一个会对人们心脏造成大量伤害的疾病,那么心肌缺血的症状都有哪些呢?
首先,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百分之三十的病人没有心肌缺血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
临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症状: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百分之二到五。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百分之五到六。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 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无症状心肌缺血危险吗
无症状心肌缺血正日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近90%的尸检中,发现这些人均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美国约2%~4%貌似健康的无症状的中年人,检查发现有明显的冠脉病变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猝死的原因通常是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在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前,心电图可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与猝死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
此外,有人报道,美国每年有45万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常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亦有人对5209例冠心病病人进行30年随访观察中发现,25%的心肌梗死是无症状的,其10年内死亡率为84%。结果表明,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
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没有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目前医学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心肌缺血的5种类型
1、 心绞痛型
其临床表现为心口出现压榨般的疼痛感觉,可延伸到左上肢,持续3-5分钟,休息下或口含硝酸甘油即自行缓解。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缺氧引发的综合症。
2、 心肌梗死型
往往出现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长时间急剧减少,致使心肌严重长时间缺血,造成心肌急性坏死。
3、 无症状型
无临床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常见于隐性冠心病。近年来研究发现,有将近25%-50%急性猝死死者中,生前并未发生过心绞痛,但是尸检发现90%的人都出现了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无症状型心肌缺血患者也可能突然转为心肌梗死,严重者引起猝死。因此,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4、 缺血性心肌病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氧气供需不平衡,造成心肌细胞的大量减少、坏死、心肌纤维化、心肌瘢痕形成,引起缺血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僵硬化,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5、 猝死型
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或栓塞,造成心肌缺血,发生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猝死。
无症状心肌缺血危险吗
无症状心肌缺血正日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近90%的尸检中,发现这些人均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美国约2%~4%貌似健康的无症状的中年人,检查发现有明显的冠脉病变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猝死的原因通常是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在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前,心电图可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与猝死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此外,有人报道,美国每年有45万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常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亦有人对5209例冠心病病人进行30年随访观察中发现,25%的心肌梗死是无症状的,其10年内死亡率为8405;。结果表明,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没有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目前医学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所以,看了这篇文章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警惕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带给我们的危害,千万不要认为症状性心肌缺血不会给我们带来危险,不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哦。
心肌缺血的种类都有哪些
1、无症状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指无临床症状,但有心电图典型缺血性ST段改变、心肌血流灌注减少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可能突然转为心肌梗死,亦可能逐渐演变为心脏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心绞痛型:心绞痛型主要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与缺氧引起,患者在疲劳、受寒、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可出现前胸压榨样疼痛感觉,放射到左上肢,持续数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消失。
3、心肌梗死型: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引起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4、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的供氧和需氧不平衡可导致心肌细胞减少、坏死、心肌纤维化、心肌瘢痕形成,从而引起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变得僵硬,逐渐扩大,极易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5、猝死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患者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可导致猝死。
冠心病的分型
1.隐匿型冠心病或无症状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但静息时或负荷试验后有ST段压低,T波减低,变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缺血改变。病理学检查心肌无明显组织形态改变。
2.心绞痛型冠心病临床上有一过性心肌缺血引起的发作性胸骨后疼痛,病理学检查心肌无组织形态改变或有纤维化改变。
心绞痛的临床分型有多种。通常采用WHO推荐的分类方法。分为劳力性心绞痛与自发性心绞痛两大类。劳力性心绞痛与运动密切相关,考虑胸疼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有关。根据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关系,劳力性心绞痛又可分为稳定劳力性心绞痛、初发劳力性心绞痛、恶化劳力性以及卧位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乃指心绞痛发作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无固定关系。轻症自发性心绞痛在发作时心电图表现ST段下降。此外还有变异型心绞痛。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临床症状严重,为冠心病的严重临床类型,是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斑块破裂和出血、血管痉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导致血栓形成和血管腔阻塞,引起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
4.缺血性心肌病又称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是由于心肌长期供血不足、促进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心脏逐渐增大,并发生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猝死型冠心病又称原发性心脏骤停心脏病,多为心脏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所致。生前多无症状,可在多种场合突然发病,心脏骤停而迅速死亡。
一般心脏供血不足是心脏病吗
有心脏供血不足,这通常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如无明显的胸闷、胸痛等心肌缺血的症状,称为无症状型心肌缺血,也称隐性冠心病,应当积极治疗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有心绞痛等急性缺血症状时,更要注意。心肌缺血较稳定者,可适当活动,如快步走、慢跑、太极拳等,可增强心脑血管的功能、改善供血,促进康复。饱餐后不宜运动。
2、饮食不宜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避免精神紧张与刺激
4、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均可使血中儿茶酚胺增加,降低心室颤动阈。加上运动可有诱发室颤的危险,因此,对于心绞痛发作3天之内,心肌梗死后半年之内的病人,不宜做比较剧烈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