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孩子出生后严重低血糖怎么办

孩子出生后严重低血糖怎么办

1、输注葡萄糖液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静脉注入25%葡萄糖液2~4ml/kg(早产儿可用10%葡萄糖液2ml/kg),速度为1ml/min。随后继续滴入10%葡萄糖液,速度为3~5ml/(kg·h);葡萄糖液滴入速度为5~8mg/(kg·min),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如为糖原贮备不足引起的低血糖(如SGA儿),或血糖不能维持正常水平时,可将继续滴入的葡萄糖液改为12.5%~15%葡萄糖液,以8~10ml/(kg·min)的速度输注。在血糖>2.2mmol/L达1~2天后,可改为5%葡萄糖液滴注后渐停。在血糖稳定以前,每天至少测血糖1次。

2、输入氯化钠和氯化钾24~48h后,输入的溶液中应含生理需要量的氯化钠和氯化钾。

3、及时喂奶症状好转后及时喂奶,同时逐渐减少葡萄糖的输入。

4、激素疗法如用上述方法补充葡萄糖仍不能维持血糖水平,可加用激素疗法。

(1)氢化可的松:5~10mg/(kg·d),致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后24~48h停止。激素疗法可应用数天至1周。

(2)高血糖素(glucagon):0.1~0.3mg/kg肌注,必要时6h后重复应用。

(3)肾上腺素和生长激素:仅用于治疗慢性难治性低血糖症。

5、病因治疗此外,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半乳糖血症应完全停止乳制品,代以不含乳糖的食品;亮氨酸过敏的婴儿,应限制蛋白质;糖原贮积症应昼夜喂奶;先天性果糖不耐受症则应限制蔗糖及水果汁等。

6、其他治疗期间还需保持一定环境温度,以降低热能消耗,并监测血糖变化。

出生体重过轻孩子很容易早熟

一项研究报告称出生时体重较轻或者婴幼儿早期体重增加过快或许会加快青春期的到来。而之前有研究发现,早熟和乳腺癌、睾丸癌、高血糖以及肥胖有关。

德国研究人员搜集215名青少年的出生体重以及他们6岁~13岁期间的身高体重等数据,来判断他们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及其和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出生时的体重低于正常值、两岁以前体重迅速增加的孩子们,青春期的到来平均比同龄人早了四至七个月。

在早熟的孩子中,近21%的孩子出生时体重较轻,而青春期“准时”到来的孩子中,只有10%的孩子出生体重较轻,在青春期较迟到来的孩子中,这一比例更只有6%。

除此以外,有42%的早熟孩子从出生到两岁期间体重曾快速增加,而在青春期“准时”或较迟到来的孩子中,这里比例分别为20%和19%。

研究人员表示,出生体重和婴幼儿早期体重与青春期开始时间这种关系的产生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

吃什么药不能喝酒啊 降糖药

服用降糖药是切忌饮酒的,因为乙醇能刺激胰腺β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会发生严重低血糖症,容易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反应,甚至发生低血糖昏迷,危及生命。

预防低血糖注意什么地方

1.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物使用过多是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技术。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

2.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患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食用。糖尿病患者一般可在上午9:00-10:00,下午 3:00-4:00及晚上睡前加一次餐。这是防止低血糖,控制高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采用。

3.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病人综合治疗五驾马车之一。运动可使糖尿病病人血糖降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精神面貌等。但是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主张中、轻度的运动方式。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4.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些患者病情不稳定,常发生夜间低血糖,因此睡前应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在睡前适量加餐。对于无症状地低血糖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及时降低胰岛素的剂量,调整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

5.作为每一个糖尿病病人外出时应随身两件宝物: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及时纠正低血糖,避免导致严重低血糖;二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诊断、电话、用药等),它提供了糖尿病急救有关的重要信息,使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能在最短时间得到诊断和治疗。

低血糖的护理方法

1、 指导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随身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及时纠

正低血糖,避免导致严重低血糖。必要时携带急救卡片,它提供了糖尿病急救有关的重要信息,使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能在最短时间得到诊断和治疗。

2、 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物使用过多是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病情及时

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

3、 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技术。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

4、 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

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患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食用。

低血糖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专业医师告诉我们,低血糖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也是很严重的,常见的有:首先,经常性的血糖过低会损害脑细胞,糖是构成人体重要的生命物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重视血糖过高,即糖尿病的治疗,却往往对低血糖症知之甚少。其实,低血糖症有时比糖尿病更可怕,因为发生低血糖症时,机体缺乏糖提供能量,很多代谢活动受到抑制,特别是发生严重低血糖时,大脑由于缺乏糖提供能量,会造成脑细胞的损害,甚至会出现昏迷。

其次,在社会、经济、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如果血糖控制欠佳,容易并发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规范科学地服降糖药物,切忌自我治疗或随意更改服药剂量。如果没有糖尿病,就不能乱服降糖药,以免发生低血糖症。

高血糖妈妈会生出低血糖婴儿吗

患糖尿病的妈妈在怀孕时血糖水平较高,因此胎儿自身的血糖水平也较高。为了调控血糖,胎儿的胰岛功能就会相应的增强。而当孩子出生后,糖分输入的途径被切断了,可孩子自身的胰岛功能却没有降低,这就会造成婴儿的低血糖。如果孩子的低血糖得不到有效调整,就容易造成智力低下、眼睛看不见东西等情况。还有的孩子因为低血糖而发蔫,结果蔫着蔫着就死亡了。不过,低血糖的孩子一旦经过科学调理,血糖水平就会完全正常,不再发生低血糖。

老人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

严重低血糖指由于血糖低,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供能不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其表现如嗜睡、意识障碍、癫痫发作、昏迷甚至死亡等。它是与轻度低血糖(交感神经兴奋为主,如饥饿、出汗、心悸、手抖、头昏等)相对而言的。一旦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饥饿感、无力、心悸、冷汗、手抖,或出现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时,应想到有发生低血糖的可能,及时测定血糖。

低血糖的三个概念

根据生化指标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低血糖的概念分别为:①低血糖症:指血糖低于2.8mmol/L,同时有临床症状;②低血糖:这是一个生化指标,指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的情况。此时患者多有症状,但也可以无症状和体征,后者临床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③低血糖反应:这是一个临床概念,指患者有与低血糖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此时血糖可以低于2.8mmol/L,但也可以正常或略高于3.9mmol/L。因此低血糖症和低血糖是严格按照血糖值判断的,而低血糖反应则不然。

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阈值并非一成不变

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当狭小的范围。一般当空腹血糖高于3.9mmol/L,可排除低血糖的可能。但长期高血糖会使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阈值升高,而随着血糖控制,阈值也会下调。长期高血糖的患者如果血糖下降速度快,达到血糖较高时已经上调的阈值,则即使血糖正常,也可以出现低血糖的症状,此时称为低血糖反应。

老年人为何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

低血糖危险因素包括增龄、降糖药物的应用、血糖的严格控制、血糖波动大、近期住院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并发症、患者及护理者缺乏对低血糖的认识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合并用药、既往有低血糖病史、并存疾病特别是肾功能不全等有关。其中增龄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显示,与6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相比,大于60岁者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增加15~19倍。

降糖药物治疗过程中,磺脲类尤其长效制剂如格列本脲以及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易发生低血糖。而二甲双胍、a-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单独应用一般不引起低血糖。口服药物引起低血糖的“危险时间”在晚餐前;胰岛素治疗者发生在夜间、午餐前以及晚餐前。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严重低血糖的频率少于1型糖尿病患者。

老年人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老年人的升血糖激素(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和糖皮质激素)释放减少,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减退。一旦因药物及其他因素引起低血糖反应,不能及时产生升血糖反应,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反应可较为严重而且持久。

2.老年人肾小球滤过能力逐年下降,可导致药物和胰岛素的蓄积,使得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延长,引起严重低血糖的风险相应增加。

3.老年人肝脏调节血糖的功能减退,肝糖原生成及储存量少,一旦发生低血糖则难以快速纠正,使低血糖程度加重还易发展为严重类型。

4.老年人往往并存多种疾病,其症状与体征相互影响。而且老年人低血糖症状往往不明显,因此容易误诊,导致严重低血糖发生。

5.老年人合并用药多,药物的相互影响亦可成为低血糖的重要诱因之一。

严格控制血糖,会引起低血糖的发生率上升,尤其在强化治疗开始时,低血糖的发生率一般最高,这已得到研究证实。另外,近期住院治疗也可使低血糖危险增加,可能与医院治疗方案与家中生活不匹配有关。

发生低血糖要如何处理?

确诊低血糖后,轻者立即补充适量吸收快的含糖食品。此时不宜喝牛奶,吃无糖巧克力及瘦肉等以蛋白质、脂肪为主的食品;重者必须立即送往医院给予50%葡萄糖20~60毫升静脉注射,之后根据症状及血糖值,给予10%葡萄糖250~500毫升静脉滴注,必要时加用氢化可的松100~200毫升,防止意外的发生。清醒后要注意密切观察数小时至数天,警惕再次出现低血糖。

预防最关键

对于治疗低血糖症来说,“防”重于“治”是最重要的原则。低血糖相关知识的教育是预防的关键。患者以及相关人员要加强学习糖尿病知识,患者身边要常备糖果等可以缓解低血糖的食物。对于有糖尿病并发症尤其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应警惕低血糖发生;对于突然出现无法解释的低血糖,应警惕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及时就诊。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作用强而快的降糖药,如优降糖及含优降糖的合成制剂。另外,需要注意合并用药,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

血糖控制的具体目标

众所周知,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死亡率,从这个角度上讲,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严格控制血糖的弊端就是低血糖风险增高。如果是轻度低血糖,只要适当进食即可很快恢复,不会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但若是严重低血糖,如果没得到及时救治,则会给机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有生命危险。 严格控制血糖固然益处多多,但低血糖的风险也随之加大,而严重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比高血糖更甚。因此,对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要兼顾利益与安全,换句话说,要使减少并发症的效应最大,而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最小。本着这一原则,我国制定的成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血糖4.4~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4.4~8.0 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

不同人群,标准有别 空腹血糖不超过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8.0毫摩尔/升这个标准,主要适用于普通成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人群。其实,许多人的血糖控制目标与一般人群是不一样的,比如青少年、孕妇、老年人,都有各自的控制目标。

1.糖尿病儿童

由于儿童的饮食不可能很规律,日常活动量变化较大,并且缺乏对低血糖的自知力及应对手段,如果过于追求血糖达标,不仅容易发生低血糖,还可能因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因此,应适当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餐前(包括空腹)血糖控制在5.0~10.0毫摩尔/升就可以。

2.糖尿病孕妇

高血糖对孕妇及胎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糖尿病孕妇的血糖一定要严格控制,使其尽可能维持在正常人的水平。糖尿病妊娠者餐前及睡前血糖不应超过5.5毫摩尔/升,餐后1小时不应超过7.8 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应超过6.6 毫摩尔/升,如果高于这一标准就要及时干预。

3.老年糖尿病人

与成年人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较大,而且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患者可在没有明显低血糖先兆的情况陷入昏迷状态;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脑卒中或心肌梗死,这都是很危险的。因此,老年患者的标准也比成人相对宽松,只要空腹血糖不超过8.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2.0 毫摩尔/升即可。

4.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

对于有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或血糖波动大、频发低血糖的患者(如“脆性糖尿病”),或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糖尿病患者,或者有晚期癌症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控制目标也应适当放宽,只要空腹血糖不超过8.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不超过11.0毫摩尔/升即可

巨大儿为什么会出现低血糖

生产巨大儿的原因有哪些?原因有父母身材均高大,母怀孕期间营养过于丰富,过期产儿,生母患有糖尿病或新生儿伴有疾病。

巨大儿体型巨大,出生时容易引起难产,因此,较容易发生产伤、窒息和颅内出血。糖尿病母亲所生的宝宝容易发生低血糖,因为糖尿病母亲血糖高,胎儿从母亲体内得到的糖分亦特别多,由于营养供应充分,胎儿生长较快也较大,但同时由于过高的糖分而刺激胎儿的胰岛细胞增生,产生较多的胰岛素来处理这些过多的糖分。

一旦孩子娩出,与母亲关系断绝,糖分的供应就会中断,但宝宝体内的胰岛细胞仍在不断地分泌胰岛素,过多的胰岛素将消耗 掉孩子体内的糖分,因此,孩子会很快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可使孩子出现精神萎靡、无力、汗多、呼吸困难,甚至抽搐。若巨大儿低血糖严重而又持续时间长,则会引起神经精神方面的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等。有的巨大儿还容易并发低血钙,黄疸或畸形。

对巨大儿应尽量搞清楚发生巨大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特别要做好出生时的抢救准备和复苏工作。对巨大儿要提早喂养,出生即可喂奶或糖水,以防发生低血糖,以后每2小时喂1次。如有喂养困难,可以静脉滴注5%一10%葡萄糖液,可按每分钟每千克体重2~6毫升计算,静注时需注意静滴葡萄糖的浓度不能过浓,速度不能过快。如已发生低血糖,需立即按低血糖进行治疗,保持巨大孩子的正常血糖水平,以防影响其智力的发育和造成脑组织的损伤。

小儿低血糖应该如何预防?

低血糖几乎是胰岛素治疗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但是,注意以上细节可减少低血糖的风险并尽可能避免严重低血糖。

1、视力或认知能力不佳的家长应尽量避免为孩子注射胰岛素。

2、 注射常规胰岛素后20分钟左右即可进食,注射速效胰岛素者应在注射后马上进食或改到餐后注射。如果血糖特别高也可以不进餐,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尽可能保持饮食恒定,要克制孩子的饮食。面对不可口的饭菜也要按量进食。

4、注射前仔细核对药名和剂量如果同时使用两种胰岛素,注射前应该仔细核对,千万不能搞错。

5、注患儿不要在空腹时运动,有体育课时可在运动前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上学时可在书包中放少量糖果,以备自救。患儿口袋中应放有“糖尿病”的卡片。对婴幼儿糖尿病患者来说,注意不要把血糖控制得过低,尽量避免发生严重低血糖。

6、 家长应经常监测患儿的血糖,尽量做到每周测1次深夜2:00的血糖,尤其在患儿软弱无力、精神不振的情况下,应迅速测血糖,仔细核对胰岛素用量。

糖尿病低血糖症状 血糖多高算高 多低算低

血糖高:对于大多数患者,空腹血糖>7.2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就表明血糖高。

血糖低: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当血糖<2.9mmol/L时可诊断为低血糖,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了。

由于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反馈调节能力,增加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所以,我们需要在低血糖发生初期,甚至是有些患者血糖还在4.4mmol/L或5.5mmol/L水平但也出现了低血糖表现时,立即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并进行积极处理。

怎么治疗低血糖

1、如果只是轻度的低血糖,患者神志清醒,可以吃几粒糖果、几块饼干,或喝半杯糖水,可以达到迅速纠正低血糖的效果,一般十几分钟后低血糖症状就会消失;在进食以上食物后,可再适当食用些米饭或馒头、豆腐干等食物以防止低血糖的再次发作。

2、如果经过以上方法仍没有效果或者病人神智不清时,应立即送医院急救同时带上病人常服的降糖药以便医生了解病情。

3、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患者不要给其喂食物,应立即送往医院。送入医院后,立即测血糖,并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毫克,在症状缓解、神志清醒后,可在静脉内滴注葡萄糖,以防低血糖的再次发生。尤其是对于一些口服降糖药所致的低血糖患者,经治疗苏醒后,仍有可能再次进入昏迷,需要密切观察四五天。

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后怎么解决

(1)如果只是轻度的低血糖,患者神志清醒,可以吃几粒糖果、几块饼干,或喝半杯糖水,可以达到迅速纠正低血糖的效果,一般十几分钟后低血糖症状就会消失;在进食以上食物后,可再适当食用些米饭或馒头、豆腐干等食物以防止低血糖的再次发作;

(2)如果经过以上方法仍没有效果或者病人神智不清时,应立即送医院急救同时带上病人常服的降糖药以便医生了解病情。

(3)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患者不要给其喂食物,应立即送往医院。送入医院后,立即测血糖,并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毫克,在症状缓解、神志清醒后,可在静脉内滴注葡萄糖,以防低血糖的再次发生。尤其是对于一些口服降糖药所致的低血糖患者,经治疗苏醒后,仍有可能再次进入昏迷,需要密切观察四五天。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预防措施

对于低血糖症必须做到“防重于治”,并且预防低血糖发作是治疗糖尿病低血糖最佳治疗措施。在低血糖预防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物使用过多是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技术。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

2. 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患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食用。糖尿病患者一般可在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及晚上睡前加一次餐。这是防止低血糖,控制高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采用。

3 .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五驾马车之一。运动可使糖尿病病人血糖降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精神面貌等。但是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主张中、轻度的运动方式。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4. 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些患者病情不稳定,常发生夜间低血糖,因此睡前应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在睡前适量加餐。对于无症状地低血糖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及时降低胰岛素的剂量,调整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

5. 作为每一个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随身两件宝物: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及时纠正低血糖,避免导致严重低血糖;二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诊断、电话、用药等),它提供了糖尿病急救有关的重要信息,使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能在最短时间得到诊断和治疗。

相关推荐

注意低血糖的危害

有糖尿病的患者知道患上糖尿病不仅要控制血糖,不能升高,另外还需警惕低血糖出现,出现低血糖也是比较危险的。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要在身边放点或是带点饼干或是糖果等,出现低血糖现象时赶快吃点,缓解低血糖症状,以免引起危险。 低血糖比糖尿病更可怕 本来没有糖尿病的老人,却因偏信假广告,乱投医乱服药,结果昏迷抽搐,命悬一线,幸而及时送医,才逃过一劫!专家指出,现在人们比较重视糖尿病的治疗,却往往对低血糖症知之甚少。 其实,低血糖症可能比糖尿病更可怕。一般情况下,出现低血糖症引起的头晕、出冷汗、感觉饥饿时,应快速吃些甜

一旦早产了怎样养育早产儿呢

1、早产儿出生后,要立即清理干净呼吸道,尽快建立正常的呼吸,呼吸越不好的孩子,对大脑及神经系统影响越大;积极保暖,以免过多的散热;迅速断脐,以免过多的血液流向孩子体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增加肝脏的负担。 2、早产儿出生后经过抢救治疗,体重低(小于2000克),孕周小、呼吸不好的都要进入暖箱进行孵育,体重1501~2000克的早产儿暖箱温度应在30~32℃;体重1001~1500克者,暖箱温度应为32~34℃。平时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体重越轻,周围环境温度应该越接近早产儿体温

有了早产儿之后如何养育宝宝呢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生活能力差,容易导致疾病,如肺部疾病、颅内出血、感染、硬肿症等,可留有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并且早产儿中约有15%在出生后一个月内死亡,孕周越小死亡率越高,因此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1、早产儿出生后,要立即清理干净呼吸道,尽快建立正常的呼吸,呼吸越不好的孩子,对大脑及神经系统影响越大;积极保暖,以免过多的散热;迅速断脐,以免过多的血液流向孩子体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增加肝脏的负担。 2、早产儿出生后经过抢救治疗,体重低(小于2000克),孕周小、呼吸不好的都要

血糖低好还是血糖高好

1、高血糖容易出现并发症 高血糖致使大量葡萄糖随尿排泄,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机体脱水。脱水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水分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引起细胞内失水,脑细胞失水可引起脑功能紊乱直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高渗性昏迷。 高血糖时,病人的尿量明显增加,并从尿中带走大量电解质,导致电解质紊乱。同时,由于高血糖病人存在糖的利用障碍,转而通过分解脂肪产生能量,伴随着脂肪分解,酮体生成增加,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包括大血管及微血管)及神经(主要是感觉神经及自主神经),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带着饥饿感睡觉的坏处

增加患消化道溃疡的几率 饥饿状态下睡觉会导致胃酸反流过多,从而会对肠胃粘膜造成刺激,时间一长很容易得胃病,还会增加患消化道溃疡疾病的几率。 加重低血糖 如果本身有低血糖症状的话,带着饥饿睡觉很容易引发或者加重低血糖症状。另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空腹睡觉可能会出现晨起血糖突然反射性增高的情况,因为空腹睡觉时会促进葡萄糖的分解,因此会导致夜间低血糖,严重者还会引起低血糖昏迷。 影响睡觉 饥饿时肠胃处在难受状态,这样会影响大脑的休息,很容易导致失眠。

请问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在胎儿期以肝内糖原储备不足、糖原异生酶活性低下和胰高血糖素反应迟钝为其主要原因,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足月小样儿、双胎儿,生后如不提早进食很容易发生低血糖。还有患其他疾病的新生儿,如颅内出血、窒息、缺氧、新生儿硬肿症、严重感染败血症等,由于糖原消耗增多,也易发生低血糖。孕妇患糖尿病,其所生的新生儿由于生后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更易发生低血糖。许多遗传性代谢病常导致反复发作的顽固性严重低血糖,易误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或败血症等,如糖代谢障碍(糖原累积症等)、氨基酸、有机酸或脂肪酸代障碍(枫糖尿症

雪莲果不适合什么人吃 低血压、低血糖

雪莲果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一般有轻微低血压、低血糖患者适量食用并不会引起不适,但是如果长期或严重低血压、低血糖患者食用了较多的雪莲果,可能会引起心悸心慌、头晕眼花等不适反应。

生酮饮食的危害 均衡饮食并控制好醣类总量对血糖才有帮助

生酮饮食,或许是糖尿病控制血糖的选项之一,但绝对不适合一般大众。特别是已经服用糖尿病药物或打胰岛素治疗,千万不要贸然使用此方法,一但产生严重低血糖,是会危及生命的。建议还是均衡饮食,控制好醣类总量,对血糖才真正有帮助,不要被错误的网络信息误导。而针对减重想利用生酮饮食法的人还是要提一下,生酮饮食的确会让脂肪燃烧,但所生成的产物是弊大于利。且有可能一辈子不碰到醣类吗?不可能。如果你是靠极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减重,当你恢复原本饮食,必定复胖更胖。所以一开始就要选择正确的饮食方式,不要多走冤枉路。

醪糟要煮多久才能吃 醪糟煮开后孕妇可以吃吗

醪糟煮开后孕妇也不建议吃。 醪糟煮开后依然有一定浓度的酒精,孕妇最好还是不要吃。孕期摄入酒精,会通过胎盘对胎儿造成影响,可能导致孩子出生时体重低,给以后的喂养带来困难,还可能造成孩子抵抗力差,容易生病,严重的可能导致胎儿发生各种畸形。孕期要注意不能喝酒,红酒、白酒都不能喝,含有酒精的饮料、食物也不宜吃,避免酒精对胎儿产生不好的影响。

怎么做能预防低血糖

1.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药物使用过多是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技术。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 2.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患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食用。糖尿病患者一般可在上午9:0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