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适应症有哪些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适应症有哪些
1)阿-斯综合征发作:各种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洋地黄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引起的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衰竭而导致的心脏停搏并出现阿-斯综合征发作,都是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绝对指征。
2)心律不稳定的患者在安置永久心脏起搏器之前的过渡。
3)心脏直视手术引起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4)药物治疗无效的由心动过缓诱发的尖端扭转型和(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上面所讲的就是有关“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适应症有哪些”的知识的介绍,大家通过上面的详细的对于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适应症的介绍,相信大家有所认识了,看来对于严重的心脏病患者而言,选择进行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是有一定的适应症的,患者需要记得配合医生采取这方面的治疗的。
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操作步骤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脏起搏器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许多类型的心脏病。人工心脏起搏器主要是通过一定形式的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患者心脏产生有节律的收缩,起到控制心脏病病情的效果。有人可能会担心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存在很大的风险,下面我们就具体了解一下该手术的具体步骤。
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操作步骤
1、酒精消毒;建立静脉通道;安装刀片;冲洗桥管。
2、选择穿刺点,局麻,于右侧锁骨下,胸大肌处,用穿刺针刺入锁骨下静脉。将导丝送至锁骨下静脉,再进入上腔静脉内,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血管。下导丝的目的是建立轨道,为下一步送入桥管做准备。
3、从监视屏上确定导丝已进入上腔静脉。下一步在原位置穿刺,送入另一根导丝进入锁骨下静脉,这次要安装的是双腔起搏器,两根导丝分别送入心房和心室,为电极的植入做准备。
4、切开皮肤,逐层切开皮下组织、胸大肌至心外膜,为起搏器做一个囊袋,手术中,动作要轻柔,减少术中的出血与手术创伤。囊袋大小要与起搏器大小相匹配,囊袋不能过大或过小,在手术中要反复放入起搏器了解囊袋是否合适。
5、为了将起搏器电极顺利送入心房心室,手术医生先沿导丝下入桥管,送入桥管后,再将心房心室两根电极分别送入,然后退出导丝。
6、为了判断安装起搏器的最佳位置,手术医生要进行起搏器参数调试,将起搏器与调试器连接起来,进行相关参数调试,通过监视仪、起搏波幅来判断起搏器的最佳位置。
7、电极到位后,医生会要求病人用力咳嗽,通过咳嗽使病人增加胸内压,使起搏器电压与心房心室紧密连接,并确保起搏器电极不易移位。手术医生在手术切口胸大肌上固定电极,防止电极脱落。
8、固定电极后,用庆大霉素和甲硝唑充起囊袋,防止手术后出现缺口感染而导致伤口愈合的延迟。将起搏电极与起搏器连接,用微型螺丝刀拧紧螺丝,把电极固定,防止电极的脱落。
9、手术医生把起搏器和电极送入囊袋,然后通过屏幕观察起搏器电极的位置。再放置留置引流槽后,逐层缝治伤口,到此手术全程结束。
温馨提示:通常心脏起搏器植入三个月后,才能固定在心内膜上,因此为了避免起博器导线脱位,患者术后一个月内睡眠时,应采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术后三个月内,应避免起搏器一侧的上肢剧烈活动,避免高举手臂,但日常活动如洗漱、吃饭等轻微活动是没有问题的。
心脏临时起搏器适应症
临时性起搏为非永久性置入起搏电极的一种起搏方法。通常使用双极起搏导管电极,起搏器放置在体外,起搏电极放置时间一般不超过4周。
1、一般治疗性起搏:
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药物中毒或电介质紊乱、心脏外伤或外科术后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伴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阿-斯综合征)发作或近乎晕厥者;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不宜用药物或电复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给予起搏或超速起搏治疗。
2、诊断及研究性起搏:
快速性心房起搏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窦房结功能的测定等。
3、预防性或保护性起搏:
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血管介入性导管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应用药物或电复律治疗有顾虑者;心律不稳定患者在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或更换起搏器时;心动过缓或虽无心动过缓但心电图有双束支阻滞,不完全性三分支阻滞,将要接受全身麻醉及大手术者。
一般认为拟手术患者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并且属于acc/aha起搏标准ⅱ类或部分ⅲ类指征者应术前积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作为预防性或保护性起搏,以提高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
① 确诊窦房结功能障碍,无缓脉症状;
② 无症状的永久性或间歇性ⅱ度ⅱ型和ⅱ度ⅰ型房室阻滞;
③ 无症状的双束支或三束支阻滞;
④ 心动过缓伴快速心律失常需药物治疗;
⑤ 迷走神经高敏状态或颈动脉窦高敏综合征;
⑥ 心动过缓伴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者;
⑦ 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到长r-r≥2s;
⑧ 阿托品试验阳性;
⑨ 频发性室性早搏,经药物治疗无效。
上述这些都是心脏临时起搏器适应症,但是不管您安装的是临时起搏器还是永久起搏器都一定要注意,在安装起搏器时候要远离磁场,避免起搏器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而且要注意在手术之后避免做剧烈的运动,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是。
突然晕倒的原因有哪些
晕倒原因一:脑性晕厥
是由于脑部血管或主要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发生循环障碍,导致一时的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多见于老年人,常见原因有短暂脑缺血、脑干性晕厥、大动脉炎等。
预防措施为,防止脑血管动脉硬化,减少脑血管痉挛,规律用药,定期复查。
晕倒原因二:血管迷走性晕厥
这种最为常见,多发于年轻人,往往发作时有固定的诱因,如排尿、咳嗽、疼痛、情绪紧张、恐惧、天气闷热、剧烈运动、空腹等。
晕厥有时发作前无任何症状,会很快恢复,无后遗症,有时会出现血压和/或心率减慢,这种晕厥通常在医生的指导下,大部分人通过特殊锻炼可以治愈,少数需要用药物或心脏起搏器治疗。
晕倒原因三:心源性晕厥
是指由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排血量突然减少或暂停而致的晕厥,多由于心律失常和器质性心脏病引起。
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动过缓或停搏引起,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起晕厥。
器质性心脏病,比如急性心梗、心脏黏液瘤、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等均可引起晕厥。
心源性晕厥常见于老年人,持续时间较长,病情凶险,有心脏疾患的老年人应和心血管专科医师沟通治疗,必要时应用心脏起搏器及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仪等。
晕倒原因四:直立位低血压性晕厥
多见于老年人或长期卧床者。表现为体位的突然改变后,出现眼前发黑晕厥等。预防措施为,站立时要缓慢或扶物而起,不宜久蹲。
中医专家提醒,晕厥原因很多,血管迷走性最常见,心源性晕厥最凶险。发作时应将晕厥者放置于仰卧位或下肢抬高位,可增加脑血流量。松解领口,头转向一侧。
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做心电图、心脏超声、头颅CT、血糖、倾斜试验等检查,确定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再发。
心力衰竭的最佳治疗方法有几种
1、改变生活方式
医生可能会建议您改变生活方式,譬如戒烟、限制钠摄入量、减轻体重或缓解压力水平。这些改变会帮助您缓解某些与心衰有关的症状,减轻您的心脏疲劳度。
2、心脏药物
有许多种药物可用于治疗心衰。您的医生可能会开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液稀释剂和利尿剂等等药物。一般来说,患者会同时使用几种心脏药物。
3、心脏再同步治疗
您可能适合使用植入式心衰起搏器,即“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这种治疗方式已在临床上证明可以治疗某些心衰患者。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心衰起搏器向心室发送微弱的电脉冲,帮助它们有节律的搏动,并改善心脏的泵血效率。
4、心脏外科手术
当心衰由存在缺陷的心瓣膜引起或因之加重时,进行心脏手术对心瓣膜进行修复或替换有时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心衰严重且无可挽回,可考虑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操作步骤
1. 静脉选择 通常可供电极导线插入的静脉有:浅静脉有头静脉、颈外静脉,深静脉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颈内静脉。通常多首选习惯用手对侧的头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如不成功,再选择颈内或颈外静脉。
2. 电极导线的放置 根据需要将电极导线放置到所需要起搏的心腔,一般采用被动固定,也可采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
3. 起搏器的埋置 起搏器一般均埋于电极导线同侧的胸部皮下。将电极导线与脉冲发生器相连,把多余的导线近肌肉面、起搏器近皮肤放入皮下袋。
上面所讲的就是有关“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操作步骤”的知识的介绍,大家通过上面的详细的对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操作步骤的介绍,相信大家有了一定的熟悉了,对于需要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人们而言,是需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手术方面的治疗的,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身体的健康的。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适合人群
严重的心跳过慢。心脏停跳3秒以上或心率经常低于40次,尤其是出现眼前发黑、突然晕倒的患者,应该植入起搏器。这也是起搏器最主要和最初的治疗范畴。
心脏收缩无力。疾病若破坏了心肌,或改变了其原有形态,会导致心肌无法有力收缩。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就会引起心脏泵血不足,身体各部分无法获得充足的新鲜
血液,造成头晕、胸闷、乏力等各种症状。如药物治疗无效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可以在心脏各部分安装多个人工心脏起搏器,同步产生多个电刺激命令,帮助心肌收缩。
心跳骤停。心脏停止跳动数分钟就能致死,一些疾病可引发心跳骤停或致命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可以安装具有除颤器功能的人工心脏起搏器,能恢复心脏有规律的跳动。
在某些心脏病综合治疗中(颈动脉窦高敏综合征、血管迷走性晕厥、特发性Q—T延长综合征、预防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等),起搏器还是不可或缺或唯一的治疗手段。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过程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手术由心内科医生施行,通常在局麻下进行。方法是,将电极导线从手臂或锁骨下方的静脉插入,在X线透视下,将其插入预定的心腔起搏位置,固定并检测。然后在胸部埋入与电极导线相连接的起搏器,缝合皮肤,手术即可完成。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是切忌盲目听信非专业医师来选择起搏器的种类。心脏起搏器的价格不低,如果受骗经济损失和身体健康的损失都是很大的。如果您想知道的更多,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他们会为您回答一些专业性的知识。
夏天突然晕倒是怎么回事呢
一、血管迷走性晕厥
这种情况多是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的,往往是因为排尿、咳嗽、疼痛、情绪紧张、恐惧、天气闷热、剧烈运动、空腹等导致的。晕厥有时发作前无任何症状,会很快恢复,无后遗症,有时会出现血压和/或心率减慢,这种晕厥通常在医生的指导下,大部分人通过特殊锻炼可以治愈,少数需要用药物或心脏起搏器治疗。
二、脑性晕厥
如果是老年人经常的出现晕倒的情况,可能是因为脑部血管或主要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发生循环障碍,导致一时的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中医提醒如果想要预防老年人突然晕倒出现的话,最好是防止脑血管动脉硬化,减少脑血管痉挛,规律用药,定期复查。
三、心源性晕厥
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排血量突然减少或暂停而致的晕厥,多由于心律失常和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动过缓或停搏引起,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起晕厥。器质性心脏病,比如急性心梗、心脏黏液瘤、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等均可引起晕厥。心源性晕厥常见于老年人,持续时间较长,病情凶险,有心脏疾患的老年人应和心血管专科医师沟通治疗,必要时应用心脏起搏器及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仪等。
四、直立位低血压性晕厥
如果突然从蹲着的状态起身了,很多人都可能会因为眼前发黑晕厥等。预防措施为,站立时要缓慢或扶物而起,不宜久蹲。
心肌病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者的第一线药物。前三种药不但可减轻心衰病人的症状,且可改善预后。β-受体阻断剂可抑制心衰时交感神经的激活,延迟心衰病程的进展,降低心衰病人的病死率。新的治疗药物如肾素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中性内皮肽酶抑制剂、精氨酸加压素受体拮抗剂、外源性脑钠肽、心肌钠氢交换抑制剂、钙离子敏感剂等均在积极研究中。β-受体阻断药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药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经典药物。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延迟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程进展。而对于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病人,f -受体阻断药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药则是基础治疗药。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血管内科张雅君
2、安装心脏起搏器:在扩张型心肌病所致的心衰的治疗中,安装心脏起搏器是一个新的治疗方法。双心室起搏器适合于室内传导阻滞病人,可使双心室同时收缩。而房室顺序起搏器可形成对病人最为有利的PR间期,有利于预防心源性猝死。积极预防心源性猝死是心肌病治疗的重要内容;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均有较高的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安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安装指征为有不明原因昏厥史、家族性猝死史、心肺复苏存活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诱发持续室性心动过速等)。
3、心脏移植:对心肌病引起的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我国供体来源困难。
心脏起搏器术后应该怎样护理
1、心脏起搏器术后要预防伤口的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
2、心脏起搏器植入一侧的手臂要保持固定,48小时内不要随便翻身避免电极移位,一个星期内都要注意,之后电极就会和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相对稳定后才能加大手臂的活动范围
3 、心脏起搏器术后要远离大的磁场,避免微波和高压线等,打手机也要尽量使用耳机。
4、心脏起搏器术后一般三个月后来医院进行第一次随访,把起搏器的参数调一下。术后半年或一年就诊一次,然后就是一年复查一次,尤其等到起搏器接近寿命年限的最后一年要及时来医院复查一次,目的是检测起搏器的电池电量,防止电池突然断电。
5、术后应定期来院复查心电图,观察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6、体力活动要适量病人的饮食、作息起居应有规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酒,进食不宜过饱,保持稳定良好的情绪,注意心理平衡,保证充足睡眠。体育锻炼要量力而行,以选择散步、慢跑、练气功、种花、养鸟等低强度活动为宜。
7、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安装了起搏器的病人同样可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因而病人不能麻痹大意,仍需按时服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的药物。
以上就是心脏起搏器的术后护理要点。手术过后病人最重要的就是多休息,不要再做任何心脏无法承受的剧烈运动了。患者还要注意对病情的观察,每天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炎症征象有任何不适都要及时就医。感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