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人应做哪些检查
中风病人应做哪些检查
中风以后医生除了为病人检查身体外,还需要做一些其他的检查。但具体作哪些项目,应当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经济状况进行选择。以下是临床常用的一些检查项目:
(l)脑CT扫描
脑CT对出血性中风诊断率为1OO%,对缺血性中风的诊断率在85%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缺血性中风在发病24小时以后才能显示清楚。所以如果不是十分必要,最好等中风发病24小时后再查CT。
(2)血糖、尿糖测定
中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与其有无糖尿病关系很大。中风急性期空腹血糖超过 11.12mmol/L,即提示其下丘脑损害严重,死亡率较高。所以,即使以前没有糖尿病病史,也应监测血糖和尿糖。血糖尿糖的高低是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中风以后可以出现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况且有的病人对自己过去有无糖尿病并不清楚。
(3)血液流变学检查
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变形规律的科学。血液流变学特征的改变与中风的发生、预后都有密切关系。大部分脑梗塞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血液太粘稠了,脑循环就受到影响,不利于中风病的恢复。因此中风病人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是必要的。
(4)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白细胞总数与中风的预后有密切关系。根据临床观察,白细胞总数在10×109/ L以下者预后较好,而在20×109/ L以上者死亡率高。白细胞计数还有助于中风的诊断。一般来讲,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白细胞常增高,而缺血性中风的白细胞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内。
(5)嗜酸细胞计数
随着病情的不同,嗜酸细胞数目也不同。病情越重,嗜酸细胞越少;病情好转,嗜酸细胞数目则逐渐恢复。如果嗜酸细胞逐渐减少且经过1~2周仍不恢复,往往预后不良。
(6)磁共振MRI
与CT相比,MRI无 X线的辐射效应,因此对人体没有明显损害,且图像层次清楚,分辨率高。其缺点,一是价格昂贵,相应的检查费用也高;二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不宜使用;三是成像时间长,危重病人粮难接受长达4O分钟的头部扫描。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MRI对于急性中风病人并非首选的检查项目。
(7)腰穿脑脊液检查
腰穿检查脑脊液对于明确中风的性质极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更先进的检查手段如CT、MRI等的应用,脑脊液检查就不再成为中风的必要诊断手段了。
(8)血脂
与中风有关的血脂主要是甘油三酯、胆固醇、β脂蛋白等。虽然还不能断定血脂与中风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但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诱发因素之一,故应常规进行检查。
(9)脑超声波
脑超声波(A超)的最大价值是观察中线有无移位。如在发病第一天就有中线移位,常提示有颅内血肿,说明是出血性中风;两天后出现的中线波移位则提示是由于脑梗塞伴发脑水肿造成,这种移位如长期不恢复,说明有脑软化灶成脑水肿存在,多预后不良。脑超声波检查简单、安全、比较实用。
(10)脑血流图
脑血流图简称REG。对判断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病的性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1)脑电图
脑电图的动态改变对中风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如果脑电图变化呈进行性加重,常提示预后不良,反之则预后较好。
(1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对缺血性血管病、动脉瘤、动一静脉畸形、烟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虽然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但在直观显示血管结构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介人性治疗,估计以后随着医学的发展,DSA会更加普及。
(13)其他辅助检查
除上述检查外,皮层诱发电位、脑血流量测定、多普勒超声、脑地形图、各种微量元素的水平、激素的水平(如T3、T4)等,对中风也有不同程度的参考价值。而患中风病的老年人还应检查心脏、肾脏的功能等。
如何急救脑中风患者
1、如果脑中风病人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脑中风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宜保持镇静,切勿慌乱,不要悲哭或呼唤病人,避免造成脑中风病人的心理压力。
2、使脑中风病人平卧,解开脑中风病人领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取出。可不放枕头或将枕头垫在肩膀后面,使下颌略微仰起。
3、初步判断为脑中风后,应使病人仰卧,头肩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流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脑中风病人的呼吸道通畅。
4、有条件者呼叫救护车来运送脑中风病人。自行搬运脑中风病人时正确的方法是:2~3人同时用力,一人托住的病人的头部和肩部,使头部不要受到震动或过分扭曲,另一人托住脑中风病人的背部和臀部,如果还有一人,则要托起病人腰腿部,三人一起用力,平抬脑中风病人移至硬木板床或担架上,不搬运时把病人扶直坐起,切勿抱、拖、背、扛病人。
5、发现脑中风病人突然发病后切忌慌乱紧张,应保持镇静,切勿为了弄醒病人而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昏迷者,这样只会使病情迅速恶化。让脑中风病人平卧,尽快拨打120。
脑中风如何检查呢
(l)脑CT扫描
脑CT对出血性中风诊断率为百分之百,对缺血性中风的诊断率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缺血性中风在发病24小时以后才能显示清楚。所以如果不是十分必要,最好等中风发病24小时后再查CT。
(2)血糖、尿糖测定
中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与其有无糖尿病关系很大。即使以前没有糖尿病病史,也应监测血糖和尿糖。血糖尿糖的高低是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中风以后可以出现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况且有的病人对自己过去有无糖尿病并不清楚。
(3)血液流变学检查
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变形规律的科学。血液流变学特征的改变与中风的发生、预后都有密切关系。大部分脑梗塞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血液太粘稠了,脑循环就受到影响,不利于中风病的恢复。因此中风病人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是必要的。
(4)嗜酸细胞计数
随着病情的不同,嗜酸细胞数目也不同。病情越重,嗜酸细胞越少;病情好转,嗜酸细胞数目则逐渐恢复。如果嗜酸细胞逐渐减少且经过1~2周仍不恢复,往往预后不良。
(5)磁共振MRI
与CT相比,MRI无X线的辐射效应,因此对人体没有明显损害,且图像层次清楚,分辨率高。其缺点,一是价格昂贵,相应的检查费用也高;二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不宜使用;三是成像时间长,危重病人粮难接受长达4O分钟的头部扫描。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MRI对于急性中风病人并非首选的检查项目。
脑中风患者常见的护理要求
当病人新入院时,护士会替病人作初步检查,如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作为日后复康护理的评估基础。医生给予中风病人常用的药物处方有多种,如降血压药,肌肉松弛剂,止痛及轻泻剂等等,当病人服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护士的协助及观察其作用。
部分中风病人,会因病情影响其咀嚼及吞咽动作,引致进食困难,使病人容易噎喉甚至窒息,所以护士会选择一些易进食的食物如免治餐及软饭食给这些病人。此外亦有提供一些特别辅助工具如长柄匙、吸管及防滑胶垫等给一些手部不灵活的病人,使其能自助进食。
病人的个人卫生及皮肤护理亦非常重要,病人应定时洗澡及更换衣服,皮肤要经常保持干爽,床单亦须清洁及整齐。此外。定时替病人转换卧姿,为有需 要的病人提供羊毛垫、坐垫及气垫床等,均能减低病人身体所受的压力。 病人所用的床头柜应放在患侧,以提醒及鼓励病人多训练及应用患侧的肢体,以加速其康复。还有其他特别的设施如便利病人上下的矮床 、大型日历、指示标贴、治疗简介图等,均能帮助病人的康复。
脑卒中的急救常识
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紧急联系神经科医生。
2、在病人倒下的地方就地抢救,若必须移动时千万要小心。
3、切忌对脑中风病人摇晃、垫高枕头,前后弯动或捻头部等。
4、病人意识清楚,可让病人仰卧,头部略向后,以开通气道,不需垫枕头,并要盖上棉毯以保暖。
5、失去意识的病人,应维持仰卧体位,以保持气道通畅,不要垫枕头。
6、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所以要保持室温暖和,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有大小便失禁者,应脱去病人的裤子,垫上卫生纸等。
7、脑中风病人呕吐时,脸朝向一侧,让其吐出,以防堵塞气道。
8、脑中风病人抽搐时,迅速清除病人周围有危险的东西。用手帕包着筷子放入病人口中,以防抽搐发作咬伤舌头。
做哪些检查能查出痛风
1、穿刺检查或活检:痛风病人如果在手、足、耳郭及关节周围或身体其它部位出现皮下结节时,均应常规做穿刺检查或活检。如果发现其中是否含有尿酸盐结晶,这对确立诊断有很大的帮助。此外,B超声波及CT检查,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也有价值。如病人不能耐受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则可选择B型超声波或CT检查。
2、肝肾功能检查:以确立有无痛风性肾病及肝脏病变。
3、血糖:应做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测定;必要时进行葡萄糖耐量度试验,以早期发现葡萄糖代谢紊乱和隐性痛风病。
4、关节X线摄片:对有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病人,应做关节X线摄片。以了解关节病变的程度,并为痛风的诊断提供间接证据。
如何抢救脑血管病人
看过《生死时速》这部电影的人,必须会对里面惊险刺激的场面印象深刻。不过那毕竟只是电影,若不幸有个脑中风病人突然倒在你面前,而此刻你是唯一能帮助他的人,那么你就赶上了现实版的“生死时速”。这时候你应该如何施救呢?一、注意事项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紧急联系神经科医生;在病人倒下的地方就地抢救,若必须移动时千万要小心;手脚麻痹、语言障碍、视力障碍等是脑中风的先兆,要尽早发现、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治疗。急救沿施(1)对失去意识的病人应保持气道通畅。(2)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要保持室内温暖并注意空气流通。有大小便失禁者,应脱去病人裤子,垫上草纸等。脑中风病人呕吐时应采取下列措施:(1)脸朝向一侧,让其吐出。(2)抢救者用干净的手帕缠在手指上伸进患者口内清除呕吐物,以防堵塞气道。(3)未得到医生许可,别让病人进食或饮水。
检查老年人脑中风常用到的方法是哪些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白细胞总数与脑中风的预后有密切关系。根据临床观察,白细胞总数在10×109/ L以下者预后较好,而在20×109/ L以上者死亡率高。白细胞计数还有助于脑中风的诊断。一般来讲,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白细胞常增高,而缺血性脑中风的白细胞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内。
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变形规律的科学。血液流变学特征的改变与脑中风的发生、预后都有密切关系。大部分脑梗塞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血液太粘稠了,脑循环就受到影响,不利于脑中风病的恢复。因此脑中风病人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是必要的。
血糖、尿糖测定:脑中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与其有无糖尿病关系很大。脑中风急性期空腹血糖超过 11.12mmol/L,即提示其下丘脑损害严重,死亡率较高。所以,即使以前没有糖尿病病史,也应监测血糖和尿糖。血糖尿糖的高低是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脑中风以后可以出现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况且有的脑中风病人对自己过去有无糖尿病并不清楚。
脑中风患者服药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
误区一:盲目选择药物
中风恢复期病人应该选用什么样的药物,是病人及其家属都十分关心的问题。许多人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往往只能片面地从报纸、电视等媒体广告中选择药物,这种不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盲目听从广告宣传而用药的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也是十分有害的。
误区二:奢望有特效药
不少中风病人及其家属求愈心切,总想能找到一种或几种特效药,使用后能在短期内得到康复,或有效防止复发。于是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进口药、贵重药就是好药、特效药,不惜一切代价给病人使用,这样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有可能上当受骗。
误区三:不坚持长期服药
中风病人的恢复期大部分比较长,一般需要3~12个月。度过急性期的病人仍然需要积极治疗一年时间,这一年内要坚持用药。
根据临床资料统计,中风在第一年内的复发率为25%~30%:第二年的复发率为17%~20%;第三年的复发率为20%~23%;第四年的复发率为15%~18%;第五年的复发率为5%~9%。由此可见,中风病人的服药时间,最好能坚持五年,这样复发率就可以明显降低。
中风病人及其家属特别注意
中风病人在用药预防中风复发和治疗后遗症的同时,不能忘记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血压、调节血脂和降低血粘度、控制血糖等容易引起中风复发的原有疾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二次中风和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风病人应做哪些检查
(l)脑CT扫描
脑CT对出血性中风诊断率为1OO%,对缺血性中风的诊断率在85%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缺血性中风在发病24小时以后才能显示清楚。所以如果不是十分必要,最好等中风发病24小时后再查CT。
(2)血糖、尿糖测定
中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与其有无糖尿病关系很大。中风急性期空腹血糖超过 11.12mmol/L,即提示其下丘脑损害严重,死亡率较高。所以,即使以前没有糖尿病病史,也应监测血糖和尿糖。血糖尿糖的高低是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中风以后可以出现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况且有的病人对自己过去有无糖尿病并不清楚。
(3)血液流变学检查
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变形规律的科学。血液流变学特征的改变与中风的发生、预后都有密切关系。大部分脑梗塞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血液太粘稠了,脑循环就受到影响,不利于中风病的恢复。因此中风病人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是必要的。
(4)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白细胞总数与中风的预后有密切关系。根据临床观察,白细胞总数在10×109/ L以下者预后较好,而在20×109/ L以上者死亡率高。白细胞计数还有助于中风的诊断。一般来讲,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白细胞常增高,而缺血性中风的白细胞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内。
(5)嗜酸细胞计数
随着病情的不同,嗜酸细胞数目也不同。病情越重,嗜酸细胞越少;病情好转,嗜酸细胞数目则逐渐恢复。如果嗜酸细胞逐渐减少且经过1~2周仍不恢复,往往预后不良。
(6)磁共振MRI
与CT相比,MRI无 X线的辐射效应,因此对人体没有明显损害,且图像层次清楚,分辨率高。其缺点,一是价格昂贵,相应的检查费用也高;二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不宜使用;三是成像时间长,危重病人粮难接受长达4O分钟的头部扫描。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MRI对于急性中风病人并非首选的检查项目。
(7)腰穿脑脊液检查
腰穿检查脑脊液对于明确中风的性质极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更先进的检查手段如CT、MRI等的应用,脑脊液检查就不再成为中风的必要诊断手段了。
(8)血脂
与中风有关的血脂主要是甘油三酯、胆固醇、β脂蛋白等。虽然还不能断定血脂与中风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但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诱发因素之一,故应常规进行检查。
(9)脑超声波
脑超声波(A超)的最大价值是观察中线有无移位。如在发病第一天就有中线移位,常提示有颅内血肿,说明是出血性中风;两天后出现的中线波移位则提示是由于脑梗塞伴发脑水肿造成,这种移位如长期不恢复,说明有脑软化灶成脑水肿存在,多预后不良。脑超声波检查简单、安全、比较实用。
(10)脑血流图
脑血流图简称REG。对判断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病的性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1)脑电图
脑电图的动态改变对中风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如果脑电图变化呈进行性加重,常提示预后不良,反之则预后较好。
(1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对缺血性血管病、动脉瘤、动一静脉畸形、烟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虽然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但在直观显示血管结构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介人性治疗,估计以后随着医学的发展,DSA会更加普及。
(13)其他辅助检查
除上述检查外,皮层诱发电位、脑血流量测定、多普勒超声、脑地形图、各种微量元素的水平、激素的水平(如T3、T4)等,对中风也有不同程度的参考价值。而患中风病的老年人还应检查心脏、肾脏的功能等。
腹积水应做检查
病史
不同病因引起的腹腔积水都具有各原发病的病史。如由心脏病引起的腹腔积水,往往有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后下肢水肿、夜间睡眠常取高枕位或半坐位。由肝脏病引起的腹腔积水,多有肝炎或慢性肝病史。
体格检查
对腹腔积水的体格检查除有移动性浊音外,常有原发病的体征。
由心脏疾病引起的腹腔积水查体时可见有发绀、周围水肿、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心前区震颤、肝脾肿大、心律失常、心瓣膜杂音等体征。
肝脏疾病常有面色晦暗或萎黄无光泽,皮肤巩膜黄染、面部、颈部或胸部可有蜘蛛痣或有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等体征。
肾脏疾病引起的腹腔积水可有面色苍白,周围水肿等体征。
面色潮红、发热、腹部压痛,腹壁有柔韧感可考虑结核性腹膜炎。
患者有消瘦、恶病质、淋巴结肿大或腹部有肿块多为恶性肿瘤。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常为发现病因的重要手段。肝功能受损、低蛋白血症可提示有肝硬化,大量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通过腹腔穿刺液的检查可确定腹腔积水的性质和鉴别腹腔积水的原因。
器械检查
1、超声检查
2.、心电图检查
胰腺癌病人应做哪些检查
(1)B超和CT检查最有用,可查出2~3厘米大小的肿瘤。
(2)磁共振胆胰管显像(MRCP)可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3)上消化道钡透可发现胰头癌所致十二指肠变形,往往提示肿瘤已处于晚期。
(4)在纤维十二指肠镜下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可使胰头癌的早期诊断正确率大大提高。
(5)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在纤维十二指肠镜下将导管插入胰管或胆管内,注入造影剂后摄片。还可在胆管放置一内支架管,用于术前减黄,因为当血胆红素很高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亦高。
(6)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主要用于诊断阻塞性黄疸的病因和阻塞部位。还可通过穿刺针置人一导管于胆管内引流胆汁(PTCD),用于术前减黄。PTC的并发症有针道出血、胆汁漏和败血症。若同时行置管引流则并发症的发生率将增加。
(7)超声或CT引导细针穿刺细胞检查: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且无并发症。
中老年人痛风应该做哪些检查
1.白细胞 急性关节炎发作期间可升高至(10~15)×109/L,如合并继发感染,则白细胞明显升高。
2.血沉 发作期间约20%病例血沉增加。
3.尿常规 部分患者尿液中可发现针状尿酸盐结晶,肾受损者,可查见蛋白尿,红细胞及管型等,有多量脓细胞时提示合并泌尿系感染。
4.血尿酸 尿酸氧化酶法,正常男性值为150~380µmol/L(2.4~16.4mg/dl),女性100~300µmol/L(1.6~3.2mg/dl)。一般男性>420µmol/L(7.0mg/dl),女性>350µmol/L(6mg/dl)可确定为高尿酸血症.在急性发作期大多数病人尿酸高于540µmol/L(9mg/dl),最高可达1200µmol/L(20µg/dl)以上。必须指出,部分病例在间歇期间血尿酸测定可以正常,大约有10%~15%的病例在急性发作期间血尿酸测定值可无升高,同时血尿酸存在波动性,因而需反复监测。血尿酸增高程度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
5.24h尿酸测定 正常人自由进餐24h尿中尿酸排泄量为2400~4800µmol/L (400~800mg)。痛风病人之尿酸排泄量与病因,肾脏器质性疾病有关,原发性痛风尿酸排泄量可升高,正常,减少。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每天尿酸排出量仍超过357µmol(600mg),可认为尿酸生成增多。
6.肾功能检查 可进行尿浓缩稀释或PSP试验、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氮和肌酐检查,肾功能受损时,有些项目可出现异常。
7.酶学检查 可测定红细胞PRPP合成酶,HGRRT及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以确定酶缺陷的存在。
8.其他实验室检查 可见血总胆固醇,β脂蛋白及三酰甘油升高,HDL胆固醇低,LDL胆固醇增高及脂蛋白电泳异常和葡萄糖耐量异常等。
1.痛风结节内容物检查 标本取自结节自行破溃流出物,如无破溃可行穿刺或活检取内容物质。判定方法有2种:①紫尿酸胺反应:取硝酸1滴,滴在标本上,加热使磷酸蒸发掉,冷却后再滴氨水1滴,若是尿酸标本呈暗紫红色,特异性很高,氧嘌呤则阴性。②旋光显微镜检查:结节内容物呈黏土状,镜下可见双折光的针状结晶,呈黄色。
2.关节腔穿刺滑膜液检查 急性关节炎发作期,如有关节腔积液,可抽取滑膜液检查。在旋光显微镜下,见白细胞内有双折光现象的针形尿酸盐结晶。同时发现白细胞,特别是分叶核增多。
3.骨关节X线检查 单纯急性关节炎发作期X线摄片除见软组织肿胀外,无其他特殊表现。慢性期或反复发作后,可见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软骨面,骨内,腔内可见痛风石沉积,骨质边缘可见增生反应等非特异表现。典型者由于尿酸盐侵蚀骨质,使之形成圆形或不整齐的穿凿样囊性透亮区缺损,为痛风的X线特征。严重者关节X线片显示骨脱钙,关节腔狭窄、变形或脱位。
4.关节镜检查 在痛风发作时,常在滑膜上见到微小结节,冲洗关节腔时,可见部分结晶脱落到关节腔内。
5.X线双能骨密度检查 在X线检查尚无变化时,可早期发现受损害的关节骨密度下降。
6.泌尿系统结石检查 普通X线摄影,不能显示出尿酸盐结石,因X线可透过尿酸盐,必须行静脉肾盂造影方可显示结石及有无肾盂积水。亦可作CT或B型超声波检查。放射性肾图检查也有一定的价值。
7.可选择的其他项目 可根据伴发症的存在选择有关检查,如心电图、超声波心动图、脑血流图、眼底检查、心功能测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