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低血压不能吃什么
老年人低血压不能吃什么
1、加强营养,荤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多食补气血、温补脾肾的食物,如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可常食用。人参炖瘦肉、当归煲羊肉、田七炖鸡等对低血压患者均十分有益。多喝汤,多饮水,增加盐份摄入。
2、如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纠正贫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脑的供血量,提高血压和消除血压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状。
3、伴有食少纳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4、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12-15克(但食盐摄入量亦不可太高)。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品,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5.少吃赤小豆、葫芦、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绿豆、大蒜、海带、洋葱、葵花籽等具降压效应的食品;
老年人低血压不能吃什么,大家应该去了解老年患者的饮食治疗,在饮食上注意一些,也能够很好的缓解低血压的现象,到了老年阶段大家都要能够定期的去测量自己的血压,出现了一些异常的情况也能够更好的采取一些治疗措施。
老年人低血压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老年性低血压和(或)合并晕厥者,其病因和诱因相当复杂,除心源性外,神经、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等也相当多见。
1.心源性
(1)后负荷过重:
①主、肺动脉或其瓣膜狭窄,致流出道阻力增加、心搏量减少,重要脏器灌注不足。
②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致心缩中、晚期心搏量急剧下降、压力阶差增大。
③肺动脉高压、肺梗死,致右心心搏量减少,右心衰,肺循环血量下降,体循环淤血。
(2)前负荷不足:
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或老年二尖瓣钙化而狭窄,致左心室充盈受阻,心输出量下降。
②左房黏液瘤,致左室中、晚期充盈不足,心搏量减少。
③腔静脉阻塞症,致周围回心血量下降,心室充盈不足。
(3)心脏收缩机能不良:
①冠心病劳力性低血压、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衰,致心肌有效做功下降,射血分数减少,重要脏器特别是大脑灌注不足。
②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致心脏舒缩功能异常,心室充盈欠佳,心搏量下降。
(4)心律或心率障碍、心脏起搏器功能失调,如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率<40次/min或快速心律失常心室率>180次/min,致心输出量明显下降;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逸搏心律,心肌多为无效做功,射血分数急剧、严重下降。
2.周围神经或血管张力增高
(1)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如颈动脉窦等压力感受器过敏,将冲动反射至心血管中枢,致心率、血压下降。
(2)慢性酒精中毒、糖尿病、维生素缺乏症,致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血管调节机能障碍。
(3)体位改变:其所致的可逆性低血压多为周围静脉淤血、血流缓慢、降血压或利尿过度,当体位改变时,老年人的神经、血管和有效血容量来不及调整所致;不可逆性低血压则多为特发性系统萎缩,自主神经和血管功能受损等所致;某些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也属此范畴。
3.内分泌或代谢机能障碍
(1)嗜铬细胞瘤,致过量儿茶酚胺中毒,在血压急剧上升后出现心功能和周围循环机能障碍。
(2)艾迪生病和低血糖症,致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代谢机能降低;能量不足,影响心、脑正常机能,周围血管阻力下降。
(3)甲状腺机能减退,致血中甲状腺素浓度下降,从而减弱了它通过对自主神经、血管或代谢的正常调节而应发挥的升压作用。
(4)类癌或高缓激肽症,致缓激肽和组织胺等扩血管物质过多,造成回心血流减少、低血压以至晕厥。
(5)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致心功能受损、血管阻力降低。
老年人低血压因为啥
1、心源性
(1)后负荷过重:
①主、肺动脉或其瓣膜狭窄,致流出道阻力增加、心搏量减少,重要脏器灌注不足。
②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致心缩中、晚期心搏量急剧下降、压力阶差增大。
③肺动脉高压、肺梗死,致右心心搏量减少,右心衰,肺循环血量下降,体循环淤血。
(2)前负荷不足:
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或老年二尖瓣钙化而狭窄,致左心室充盈受阻,心输出量下降。
②左房黏液瘤,致左室中、晚期充盈不足,心搏量减少。
③腔静脉阻塞症,致周围回心血量下降,心室充盈不足。
(3)心脏收缩机能不良:
①冠心病劳力性低血压、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衰,致心肌有效做功下降,射血分数减少,重要脏器特别是大脑灌注不足。
②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致心脏舒缩功能异常,心室充盈欠佳,心搏量下降。
(4)心律或心率障碍、心脏起搏器功能失调,如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率<40次/min或快速心律失常心室率>180次/min,致心输出量明显下降;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逸搏心律,心肌多为无效做功,射血分数急剧、严重下降。
2、周围神经或血管张力增高
(1)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如颈动脉窦等压力感受器过敏,将冲动反射至心血管中枢,致心率、血压下降。
(2)慢性酒精中毒、糖尿病、维生素缺乏症,致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血管调节机能障碍。
(3)体位改变:其所致的可逆性低血压多为周围静脉淤血、血流缓慢、降血压或利尿过度,当体位改变时,老年人的神经、血管和有效血容量来不及调整所致;不可逆性低血压则多为特发性系统萎缩,自主神经和血管功能受损等所致;某些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也属此范畴。
3、内分泌或代谢机能障碍
(1)嗜铬细胞瘤,致过量儿茶酚胺中毒,在血压急剧上升后出现心功能和周围循环机能障碍。
(2)艾迪生病和低血糖症,致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代谢机能降低;能量不足,影响心、脑正常机能,周围血管阻力下降。
(3)甲状腺机能减退,致血中甲状腺素浓度下降,从而减弱了它通过对自主神经、血管或代谢的正常调节而应发挥的升压作用。
(4)类癌或高缓激肽症,致缓激肽和组织胺等扩血管物质过多,造成回心血流减少、低血压以至晕厥。
(5)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致心功能受损、血管阻力降低。
4、尿毒症或肾透析术后 长期卧床和利尿剂应用不当等,致电解质紊乱,有效血容量不足,血中部分缩血管物质丢失,心肌收缩力下降,血管调节机能不良,血容量不足,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减少。
5、麻醉、手术或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后 麻醉剂应用不当,术中出血量过多或合并严重心功受损、心肌梗死等;交感神经节切除后血管调节机能不良,外周阻力下降,周围血回流不畅以及心输出量不足等共同影响血压。
6、中枢神经机能障碍、自律神经功能不全如Shy-Draqer's症、帕金森病、脑血管病和脊髓病等都可致血管调节不良。
7、药物 扩血管药、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三环类药、胰岛素过量等均可使血压降低甚至引起严重低血压。
8、其他 如各种休克、恶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失血、脱水、主动脉夹层血肿和主动脉弓综合征等,也可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压。
老人低血压吃什么好
1、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功效,可常食用。
2、晕素兼吃,合理搭配饮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3、常吃生姜,能促进消化、健胃、升高血压。可将姜末撒于菜汤中或用姜末泡水代茶。
4、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绿豆、大蒜、海带、洋葱、葵花子等具降压效应的食品。
5、如伴有红细胞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 C 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斗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
6、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油、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7、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 12~15 克。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物,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老年人低血压有哪些表现
1.临床表现
(1)无症状性低血压几乎都是在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病门诊、住院时偶尔发现。老年人对低血压耐受较好,加上反应迟钝、其他病掩盖等因素,低血压易被忽略。事实上,经详细询问病史,绝对无症状者极少。患者常有轻度乏力,偶或头晕、头昏等。一般无器质性病变。其血压低而脉压小,心率偏慢,性格内向,不易激动,肥胖与消瘦者均可见到,以体格瘦弱者较多,老年人较年轻人、女性较男性多见。
(2)症状性低血压大多有轻或中度脑和其他脏器缺血症状,如软弱、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部分原患高血压的病人,在合并大面积、严重心肌梗死后,血压反而长期偏低,此时除有低血压表现外,还有心肌缺血的有关证据。
(3)症状性低血压严重时可有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伴体位张力的消失,也即晕厥的发生。
晕厥的前驱症状有:
①过度体力或脑力劳动后出现头晕、头昏,改变体位常使其加重。
②继头晕后很快出现视力模糊、眼花、黑朦等。
③可有轻度的听力减退或耳鸣。
④软弱无力,站立不稳,有欲倾倒感。
⑤面色苍白、精神紧张、说话吃力,甚至欲言而张不了口。
⑥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⑦多数患者来不及扶持支撑物或立即采取卧位、坐位便旋即发生晕厥而跌倒。
相当多的病人晕厥时无他人在场。部分病人可有面部或头部皮肤擦伤,老年人可因摔倒而骨折,也可因血压突然明显降低而合并脑血管意外或急性心肌梗死等,个别老人可因晕倒后长时间受凉而合并肺炎。除心源性和神经源(中枢)性者外,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心率可慢可快,心音多低、弱;深浅神经反射均存在(不同于昏迷)。病人多能清楚地描述晕厥前的情形或所处的环境。一般发作十几秒钟到十几分钟,很少超过20min。病人清醒后仍可见有面色苍白、多汗、手足发凉、无力言谈。少数晕厥时间不长且无严重外伤或合并症者,可自动或在他人扶持下到附近医疗单位就诊,此时多已无明显异常发现;只有存在引起晕厥的原发器质性疾病者,仍可检查到相应的阳性体征。
2.分类
(1)无症状性低血压:即血压虽低,但因老年人活动量小,工作多系坐位而对低血压耐受较好,所以在安静状态可无症状;但在应激状态时,因老年人自动调节血压功能降低,脑部血流不能得以及时、充分供应而出现症状。
(2)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低至13.4~9.3kPa(100~70mmHg)时,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大部分人的脑血流灌注尚可得到保证;但收缩压不足9.3kPa(70mmHg)时,因已不能保证大脑正常活动所需的起码的血流灌注而出现脑缺血症状。轻者可纠正,重者易成为不可逆性,预后差。
(3)体位性低血压:由卧位自动变为直立位时出现明显血压降低,称为体位性低血压。其具体标准如下:受检者安静仰卧10min然后每分钟测血压、脉率1次,直至2次血压值近似时,取其平均值作为体位变化前的血压值。之后,让其自动站起,将右上臂置于与心脏相同的水平,再测血压、脉搏。记录即时及其后每分钟的数据与站起前相比较,共记录7min。立后血压至少下降2.7/1.3kPa(20/10mmHg)或收缩压降至10.7kPa(80mmHg)以下,且维持2min以上。近年来,国内已有人应用电动平卧-直立倾斜床,配以自动、定时心电图、血压、脉率监测仪来诊断直立性低血压或直立性晕厥,更为方便、安全、准确(详见后述)。
体位性低血压又可分为:
①可逆性体位性低血压:较多见。老年人特别是长期卧床者,多有下肢或全身静脉回流不畅,如静脉炎、静脉结构缺陷、肌肉萎缩、肌泵作用减弱等。若同时有心梗、心衰或不慎使用强利尿药,可促使体位性低血压发作。甲基多巴、胍乙啶等影响交感神经功能致可逆性小动脉反射消失,当病人改变体位时,也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以收缩期血压下降明显、舒张压基本不变、心率增快为特征,个别时间可出现晕厥。病因去除后多可得到纠正。
②不可逆性体位性低血压:某些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尤以α-肾上腺能神经减弱,释放缩血管介质减少,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另外,shy-Drager's综合征是一种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的老年性疾病,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排尿、出汗和性功能失调等)和其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系自主神经中枢、小脑、延脑的橄榄核、脑桥、脊髓等处明显变性、萎缩所致。预后差,病死率高,国内一组随访5年的患者中,病死率达44.1%。
1.无症状性低血压的诊断主要靠血压值降低到诊断标准或诊断标准以下。
2.症状性低血压的诊断除了血压值达标,还需具备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阳性检查结果。
3.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
(1)血压降低系由于从卧位转换成立位或坐位所引起,血压比下降前至少降低2.7/1.3kPa(20/10mmHg)或收缩压降至10.7kPa(80mmHg)以下,且可维持2min以上,恢复卧位后很快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2)伴有上述症状性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平卧后消失或减轻。
(3)有可能查出病因(如上述)。
(4)有可能找出某些功能性诱因,如长期卧床或过度运动、高温、发热等机体内环境调节异常,脱水、贫血、出血、透析治疗、低血钠、低血钾等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或电解质紊乱,感染性休克等;特别要注意查找药物的不良影响,因为药物引起的低血压约占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一半。这些药物包括利尿药、血管扩张药、降压药、安眠药、安定药、抗震颤药、某些抗精神病药、降糖药等。
(5)上述辅助检查可进一步确定病因。
老人低血压是什么原因
1、体位性低血压
这种也叫作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的血压会急剧下降,一般在平卧位、长时间站立或者突然起立的时候最容易出现了,这种老年人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老年人自身的神经调节功能出现了低下,继而引发动脉硬化二导致的。
2、运动性低血压
老年人参加运动的时候,一旦精神紧张或者是久蹲之后突然起立,都会出现低血压的现象,这时候还会出现耳鸣、头晕、眼发黑等各种不适症状。这种老年人低血压的症状一般是由于运动过于剧烈而引起的,需要及时停止运动,休息之后即可缓解。
3、体质性低血压
此类老年人低血压一般在体质瘦弱老年妇女中是最常见的,而且往往还会呈现家族遗传倾向。患者出现症状之后,就会有乏力、头晕、心跳等症状,即使检查也可能查不出来任何的疾病。
4、药物性低血压
到底老年人低血压怎么回事,有的时候,老年人一旦服用了降压的药物,比如说速尿、双氢克尿噻等利尿药,胍乙啶、甲基多巴、优降宁等,氯丙嗪、奋乃静等安定类药,这样也很容易出现低血压的症状,需要引起重视。
老年人低血压不能吃什么
1、山楂
山楂可以降低人的血压、软化血管、活络血脉的作用,比较适合高血压或者血管硬化的患者食用,低血压的人吃多了肯定是会加剧病情,消化吸收功能会越来越差。
2、蜂王浆
蜂王浆具有很高的养生作用,很多人自认为什么情况都能食用,其实不然,其滋补作用虽好,但却会降低血压,血液供给不足,很容易造成疾病的。
3、荸荠
荸荠同样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适合那些肝阳上亢、炎热所致的高血压患者食用,低血压患者食用了同样会加剧病情。
4、番茄
番茄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可以炒菜,也可以当作水果吃,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但血压低的人使用了,血压会更低,会出现头晕等症状。
老年人低血压病因
1、心源性
(1)后负荷过重:
①主、肺动脉或其瓣膜狭窄,致流出道阻力增加、心搏量减少,重要脏器灌注不足。
②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致心缩中、晚期心搏量急剧下降、压力阶差增大。
③肺动脉高压、肺梗死,致右心心搏量减少,右心衰,肺循环血量下降,体循环淤血。
(2)前负荷不足:
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或老年二尖瓣钙化而狭窄,致左心室充盈受阻,心输出量下降。
②左房黏液瘤,致左室中、晚期充盈不足,心搏量减少。
③腔静脉阻塞症,致周围回心血量下降,心室充盈不足。
2、周围神经或血管张力增高
(1)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如颈动脉窦等压力感受器过敏,将冲动反射至心血管中枢,致心率、血压下降。
(2)慢性酒精中毒、糖尿病、维生素缺乏症,致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血管调节机能障碍。
(3)体位改变:其所致的可逆性低血压多为周围静脉淤血、血流缓慢、降血压或利尿过度,当体位改变时,老年人的神经、血管和有效血容量来不及调整所致;不可逆性低血压则多为特发性系统萎缩,自主神经和血管功能受损等所致;某些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也属此范畴。
3、内分泌或代谢机能障碍
(1)嗜铬细胞瘤,致过量儿茶酚胺中毒,在血压急剧上升后出现心功能和周围循环机能障碍。
(2)艾迪生病和低血糖症,致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代谢机能降低;能量不足,影响心、脑正常机能,周围血管阻力下降。
老年人低血压中医疗效好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实际上,低血压对老年人的危害同样严重。据门诊统计,患有头晕、乏力的中老年妇女中,低血压者约占1/5。
老年人一旦得了低血压,采用中医治疗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人参6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后服用,每日1剂,连服1周。
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开水浸泡代茶饮,连服10~20天。
3.黄精30克、党参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此外,艾灸治疗对低血压也有较好疗效,常用艾灸百会、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持之以恒,也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老年人低血压的危害
老年人低血压的危害
老年人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老年低血压国内研究相对较少。但实际上,它和高血压一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长期的症状性低血压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低血压对老年人的危害。
对于老年人来说,低血压可能是一时性的,也可能是长期性的,它可以造成老年人各器官的供血不足。由于大脑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低血压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性损害极为突出,甚至会导致各种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性衰退。会使人经常感头晕、头痛、眼前发黑、健忘、思维迟钝,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低血压也会导致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症。老年人表现为低血压反而对健康不利,因为往往会促进缺血性中风的发生,成为间接危险。这是因为血压偏低的老年人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和凝固性高,使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加之动脉硬化使血管腔变得狭窄,血管壁弹性减弱,因而容易形成血栓而导致缺血性中风。此外,老人血压太低还易导致昏厥、摔跤和受伤。总之,老年人低血压会明显增加死亡率。
老年人低血压预后及预防
预后:老年人长期症状性低血压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导致主要脏器功能进行性衰退,突发的低血压可导致老年人意外,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有低血压老年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无症状低血压由于脑血流无明显减少,多不需要治疗,但应鼓励患者起床散步,避免长期卧床休息或久坐,应当纠正内科疾病,采取增加血容量,改善血循环及增强心脏功能的措施,已有脱水不宜使用利尿剂,应该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避免排便时用力过度。
2.缓慢改变体位和姿势。避免突然起床或者迅速变换体位,并在每次改变体位时应休息2~3min,以使体位代偿反应适应于每次体位的变化。在早晨起床站立或开始走路之前,首先应坐在床上几分钟,在去浴室厕所时,因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神志模糊或意识丧失而跌倒,可发生骨折及其他伤害,使用床边便桶或尿壶可以预防意外发生。
3.避免过度饱餐,少吃多餐,少吃大量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适当摄取钠盐,适量饮水,保持正常的血容量。
4.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洗澡时间不应过长。
5.酷暑时减少外出,减少大量出汗。
6.穿弹力长筒袜,增加回心血量。
7.尽量避免不是非用不可的影响血压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