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脊液检查为何抽取三只试管

脑脊液检查为何抽取三只试管

浙江读者:我爸前段时间头痛、发热,呕过两次,前几天才看医生,医生建议他到神经科住院治疗。过了两天,医生来帮他作腰椎穿刺,说要取脑脊液去化验。医生总共取了三试管,每管大概3毫升。请问,为什么要分三只试管装这些脑脊液?脑脊液检查有何作用?

柯大夫:脑脊液是循环与脑和脊髓表面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成人的正常容量在90~150毫升。正常生理状况下,脑脊液和血液之间存在血脑屏障,对营养物质有选择性,并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对稳定。如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发生感染、出血、肿瘤、阻塞、水肿等,脑脊液都会有所反映,成分会发生改变。因此检查脑脊液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脑脊液一般通过腰椎穿刺抽取获得。穿刺前先做脑脊液压力测定。撤去测压管后,为了分类检查,一般都要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三个无菌试管里。第一管作细菌检查,第二管留作化学和免疫检查,第三管留作细胞计数和分类。如怀疑有恶性肿瘤,还要另留一试管,作肿瘤脱落细胞检查。

你爸爸一直头痛、发热,还呕吐过两次,原因待查,需要排除病毒性脑炎,隐球菌性闹脑膜炎、脑肿瘤等疾病。而了解脑脊液的成分是否改变,正好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脑动脉硬化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多数患者脑脊液正常。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影像学检查

1.颈部彩超检查:可显示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有助于除外椎动脉型颈椎病。

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可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评估脑动脉硬化程度,检测脑内微栓子等。

3.CT和MRI检查:可发现多发腔隙性梗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

流脑的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一般在10~3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在80~90%以上。有DIC者,血小板减少。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在病程初期仅可压务升高、外观仍清亮,稍后则浑浊似米汤样。细胞数常达1×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显著增高,糖含量常低于400mg/L,有时甚或为零。暴发型败血症者脊液往往清亮,细胞数、蛋白、糖量亦无改变。

对颅内压高的病人,腰穿要慎重,以免引起脑疝。必要时先脱水,穿刺时不宜将针芯全部拨出,而应缓慢放出少量脑脊液作检查。作完腰后患者应平卧6~8小时,不要抬头起身,以免引起脑疝。

3.细菌学检查

(1)涂片检查 包括皮肤瘀点和脑脊液沉淀涂片检查。皮肤瘀点检查时,用针尖刺破瘀点上的皮肤,挤出少量血液和组织液涂于载玻片上染色后镜检,阳性率可达80%左右。脑脊液沉淀涂片阳性率为60~70%。

(2)细菌培养:①血培养脑膜炎双球菌的阳性率较低,但对慢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的诊断非常重要。②脑脊液培养:将脑脊液置于无菌试管离心后,取沉淀立即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同时注入葡萄糖肉汤,在5~10%CO2浓度下培养。

4.血清学检查 是近年来开展的流脑快速诊断方法。

(1)测定夹膜多糖抗原的免疫学试验 主要有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反向被动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用以检测血液、脑脊液或尿液中的夹膜多糖抗原。一般在病程1~3日内可出现阳性。较细菌培养阳性率高,方法简便、快速、敏感、特异性强。

(2)测定抗体的免疫学试验 有间接血凝试验、杀菌抗体测定等。如恢复期血清效价大于急性期4倍以上,则有诊断价值。

梅毒潜伏期多长 什么是梅毒的潜伏期

潜伏梅毒是指已被确诊为梅毒患者,在某一时期,皮肤、粘膜以及任何器官系统和脑脊液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物理检查,胸部X线均缺乏梅毒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正常,而仅梅毒血清反应阳性者,或有明确的梅毒感染史,从未发生任何临床表现者。

脑膜炎如何检查呢

1.血象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流脑的重要依据。

3.细菌学检查

(1)涂片检查:包括皮肤瘀点和脑脊液涂片检查,为诊断本病的不可缺少的检查步骤。

(2)细菌培养:

①血培养:血培养在流脑时阳性率约为30%,在败血症期或暴发型为50%~75%。

②脑脊液培养:脑脊液培养虽较脑脊液涂片阳性率为低,但仍属必要检查步骤。

③细菌药物敏感度试验:培养阳性者应作药物敏感度试验以作治疗的参考。

4.免疫血清学检查

(1)测定抗原的免疫学检查:一般在病程的3天以内易获阳性。国内报告普遍较细菌培养阳性率为高,认为有灵敏、特异、快速和简便等优点。

(2)测定抗体的免疫学检查:有间接血凝、杀菌抗体测定等。如恢复期血清效价大于急性期4倍以上,则有诊断价值。

5.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PCR技术以其灵敏、快速、特异的特点,作为诊断技术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6.其他 血液、尿素氮、肌酐、血气分析、血pH值、电解质、血及尿常规,以及休克时的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等监护,必要时选择有关项目进行测定。

确诊脑动脉硬化症的检查有哪些

1.实验室检查(1)脑脊液检查 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多数患者脑脊液正常。(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 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2.影像学检查(1)颈部彩超检查 可显示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有助于除外椎动脉型颈椎病。(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 可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评估脑动脉硬化程度,检测脑内微栓子等。(3)CT和MRI检查 可发现多发腔隙性梗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

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检查

1、影像学诊断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1)头颅B型超声(B超)检查:对脑水肿,脑实质病变和脑室增大显示清楚。

(2)头颅计算机扫描摄影(CT)检查:作头颅水平位横断面多层次摄片,对硬膜下少量出血和蛛网膜下出血的显示较B超检查清楚,因此CT和B超互补检查可更提高诊断率。

2、脑电图和脑电功率谱检查

脑电图可出现异常棘波,脑电功率图可发现功率降低或错位。

3、脑脊液检查

为减少对患儿的扰动,应避免作脑脊液检查,只有在需要排除化脓性脑膜炎时才作这项检查,值得注意的是正常新生儿脑脊液可能有极少量红细胞进入脑脊液,或因黄疸使脑脊液呈淡黄色,并不表示有颅出血。

脑动脉硬化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多数患者脑脊液正常。

2.血尿便常规 及生化检查: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影像学检查

1.颈部彩超检查:可显示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有助于除外椎动脉型颈椎病。

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可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评估脑动脉硬化程度,检测脑内微栓子等。

3.CT和MRI检查:可发现多发腔隙性梗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

脑动脉硬化症的检查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多数患者脑脊液正常。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 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2.影像学检查

(1)颈部彩超检查 可显示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有助于除外椎动脉型颈椎病。

(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 可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评估脑动脉硬化程度,检测脑内微栓子等。

(3)CT和MRI检查 可发现多发腔隙性梗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

急性脊髓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优先选择的检查为脊髓MRI和脑脊液检查。

1.脊髓MRI

典型MRI显示病变部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多发片状或斑点状病灶,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强度不均,可有融合。但有的病例可始终无异常。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若脊髓严重肿胀造成梗阻则压颈试验异常。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正常。

腰椎穿刺的偏见

取脑脊液不是“抽骨髓

其实取脑脊液不是“抽骨髓”,也不会留下后遗症,而对于李力病情却绝对必须。

做腰椎穿刺时,穿刺针是扎在脊髓腔内,而不是骨髓腔内。取脑脊液根本不是抽“骨髓液”,腰椎穿刺也完全取不到什么“骨髓”,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通过穿刺,抽出少量脑脊液,检查里面有没有血细胞、蛋白质含量有多少,有无病原菌等,就可以帮助诊断神经系统的一些疾病,如转移性脑肿瘤,细菌性脑膜炎等。 常规的取脑脊液的腰椎穿刺部位,成人一般定在腰椎第3、第4椎间隙,该处进针不会损伤脊髓。每次抽取脑脊液的量一般约为4~6毫升左右,取完后约20分钟脑室又会产生相同的量,根本不存在脑脊液被抽出后,脑脊液总量会出现减少的可能性。

不用担心后遗症

可以肯定地说,作为诊断性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查,按照医学常规操作,是不会留下后遗症的。

腰椎穿刺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是低颅压性头痛,表现为坐起后有明显头痛,而平卧后头痛减轻或消失,这主要是由于部分患者手术后,仍有部分脑脊液从穿刺针口中外漏,造成颅内压力降低,牵拉神经,导致头痛。所以,在做完腰椎穿刺术后,一般都嘱托患者卧床4~6小时,并鼓励多饮水,以预防低颅压性头痛的发生,此外即便发生了低颅压性头痛,一般持续4到6天后常可自愈。

总而言之,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查是个损伤不大、耗时短的手术,顺利的话,不到20分钟就可以结束。

像李力这样,脑脊液被送到检验科后一小时,检验科的口头报告便出来了,脑脊液墨汁染色在显微镜下发现大量的隐球菌,可以明确地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对症下药使病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相关推荐

急性脑膜炎的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浑浊,细胞数升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占优势,后期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蛋白升高,多为1-5g/L;糖及氯化物降低;免疫球蛋白IgG和IgM明显升高。抗菌治疗前,脑脊液涂片染色镜检,约半数病人的脑脊液内可见致病细菌。 2.血常规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占优势。 3.放射检查 (1)CT早期可正常,病程进展可见脑膜呈线状强化,硬膜下积液可见颅骨内板下新月形低密度区,脑积水显示脑室扩大,脑实质受损可见低密度区和占位效应。 (2)磁共振检查早期脑膜及皮质呈条状信号增强,脑组织

偏头痛及治疗方法 偏头痛应该做哪些检查

脑电图检查:偏头痛主要表现是头痛,应该首先查脑电图,看脑电图是否存在特异性。 脑脊液检查:头痛严重时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避免感染引起脑部疼痛。 脑血图检查:偏头痛的脑血图具有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是波幅不具有对称性,高低不平衡。 血小板机能检查:偏头痛的病人血小板可能出现异常,比如集聚性升高等。

小脑性共济失调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多数脑脊液无明显异常。少数病儿在急性期出现脑脊液的轻微异常,如蛋白和细胞轻度增高(白细胞20~60)或免疫球蛋白增高。 2、病原检查 病原直接感染脑组织的病例脑脊液可能有明显的炎性反应,可找到病原或相应的抗体。PCR技术可帮助发现特异病原。脑脊液寡克隆IgG常为阴性。近年发现在水痘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病例有小脑的脱髓鞘病变。 二、辅助检查 1、脑电图检查 多为正常,只部分病人小脑半球可见低密度灶,脑电图急性期可能出现慢波增多等非特异性改变。 2、脑MRI检查:小脑半球可有脱髓

有助脑膜炎确诊的脑脊液检查

1、肉眼观察:早期脑脊液无色透明中晚期为微浊或毛玻璃样,有渗血或出血时呈橙黄或浅黄色少数可呈血性。脑脊液标本静置冰箱内24h出现典型漏斗状薄膜形成。 2、总蛋白量增高: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测定(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总蛋白量为0.5~5g/L多数病例,在1~3g/LPandy定性试验阳性系粗测说明球蛋白增高,若蛋白总量显著增高常提示脑脊液循环障碍的存在,如有黄变症则提示有椎管梗阻。 3、pH值:脑脊液pH值降低,呈酸性。 4、结核菌检查:是结核性脑膜炎实验诊断的金标准对诊断有决

脑膜脑炎的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脑脊液检查、颅脑CT检查、颅脑MRI检查、脑电图检查。 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常有异型淋巴细胞。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加,可达(10~1000)×109/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略升高,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3.病毒学检查 部分患者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

小脑萎缩和老年痴呆一样吗 检查鉴定的区别

小脑萎缩:根据病史、症状、临床神经系统检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鉴定。CT及磁共振等神经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小脑萎缩时显示小脑沟纹增多、增宽,体积缩小,呈分枝树叶状,小脑周围腔隙增大,第四脑室扩大。 老年痴呆:老年痴呆的检查鉴定比较复杂,需要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血液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脑脊液检测、基因检测等检查,而后根据是否出现情景记忆障碍、颞中回萎缩、异常的脑脊液生物标记、PET功能神经影像的特异性成像、直系亲属中有明确的AD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突变等情况进行诊断。

得了脑动脉硬化需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TCD、CT、血液生化检查、血常规、眼底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多数患者脑脊液正常。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影像学检查 1.颈部彩超检查:可显示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有助于除外椎动脉型颈椎病。 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可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评估脑动脉硬化程度,检测脑内微栓子等。 3.CT和MRI检查:可发现多发腔隙性梗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

脑动脉瘤怎样确诊

1、头颅CT:平扫头颅CT是目前诊断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它有下列作用:①明确有否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其程度,提供出血部位的线索。②结合增强CT检查,有时能判断出血病因。如显示增强的AVM或动脉瘤的占位效应;能了解伴发的脑内、脑室内出血或阻塞性脑积水。③随访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 2、脑脊液检查:也是诊断本病方法之一,特别是头颅CT检查阴性者。与头颅CT配合应用可以发现本病前驱头痛症状,但应掌握腰穿时机。SAH后1~2小时腰穿所得脑脊液仍可能清亮,所以应在SAH后2小时后行腰穿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2.脑脊液检查: (1)常规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 (2)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3)免疫球蛋白测定 (4)乳酸盐及乳酸脱氢酶测定,溶菌酶指数测定以及脑脊液抗结核抗体检查。 3.病原学的依据 (1)CSF细菌涂片和细菌培养检出率较低。 (2)皮肤结核菌素试验。 (3)早期诊断: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SF中结核菌的DNA。

病毒性脑炎如何鉴别诊断

对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病毒学分析。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需要与其他病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由于上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需要结合病史、脑脊液检查及病原学分析进行鉴别。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颅内出血、脑膜白血病、高热惊厥等也需要与病毒性脑炎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