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诊断的四大步骤
闭经诊断的四大步骤
对于闭经患者,首先应了解自身体内雌激素水平,孕酮撤血试验是估计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简单又快速的方法。如果孕酮未能引起撤药性出血,可能是由于内源性雌激素不足,此时应给予患者足够量的雌激素及孕激素,以观察停药后的出血情况,如仍无出血,提示子宫内膜有缺陷或已遭到破坏,称为子宫性闭经。
闭经诊断的四大步骤
1、估计内源性雌激素水平
以了解卵巢功能,对每一个闭经患者,首先应了解体内雌激素水平,可用下列几种试验作出估计,进行试验前至少在6周内未用过激素药物。
1孕酮撤血试验
此试验是估计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简单又快速的方法,具体方法是:采用孕酮油剂20mg肌注,每日一次,连续5天;或口服醋甲孕酮,每日10mg,连服5 天,停药后2~7天,出现撤药性出血者为阳性,表示患者有功能性子宫内膜,且已受足够的雌激素影响,外源性孕酮使其产生分泌期变化,停药后内膜剥脱而导致出血,这种闭经称为I度闭经,估计闭经的病变部位在下丘脑垂体,从而引起排卵障碍,常见于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不成熟,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及高催乳素血症患者,撤药性出血量的多少与雌激素的水平高低有关,如仅有少量滴血,提示雌激素在临界水平,应引起重视。
2阴道脱落上皮细胞检查和宫颈粘液检查
阴道上皮和宫颈粘液都受卵巢激素影响而发生周期性变化,阴道脱落上皮细胞的核固缩及嗜伊红反应可反映体内雌激素水平,雌激素使宫颈粘液变稀薄,拉丝长,并出现羊齿状结晶,每周化验2~3次,连续一个月,可以了解雌激素水平高低,有无周期性变化。
2、雌激素撤血试验
如果孕酮孕酮【译】: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用来人工调整月经周期具有一定作用。未能引起撤药性出血,可能是由于内源性雌激素不足,子宫内膜未受到足够雌激素的影响以致没有正常的增生期变化之故,在此种情况下虽给孕酮,并不能使子宫内膜呈分泌期变化而脱落;也可能是子宫内膜有缺陷,对 雌激素不起反应,雌激素试验的目的是给予患者足够量的雌激素及孕激素,以观察停药后的出血情况,具体方法是:口服乙烯雌酚,每日1mg, 连服20天;或炔雌醇,每日0.05mg, 连服20天,在服药的第16天开始,每日加孕酮20mg肌注,或口服甲孕酮每日10mg,连服5天,停药后2~7天有出血者为阳性反应,表示患者具有正常 功能的子宫内膜,对外源性雌,孕激素能作出反应,证明闭经是由于体内缺乏雌激素之故,称为Ⅱ度闭经,如果停药后没有撤药性出血,可重复一次雌激素试验,目的是促使子宫内膜产生雌激素受体,如仍无出血,提示子宫内膜有缺陷或已遭到破坏,称为子宫性闭经。
3、促性腺激素测定
对雌激素撤血试验阳性的患者,应寻找缺乏雌激素的原因,区别雌激素缺乏是由于卵巢已丧失分泌雌激素的能力,还是由于体内缺乏促性腺激素而卵巢不分泌甾体激素,故需测定促性腺激素,具体方法有两种:
1生物鉴定法
过去常用的是测定24h尿中促性腺激素FSH和LH含量,但由于主要是24h尿中FSH的排泄量有临床意义,故习称FSH测定,24h尿液FSH的排 泄量,经不同时间的2~3次测定均>52.8小白鼠子宫单位时,提示垂体功能亢进,闭经的原因在卵巢;如果24h尿FSH的排泄量<6.6小 白鼠子宫单位,提示垂体功能减退,闭经的原因在垂体或垂体以上的部位,但是,由于动物反应性的差异,以及尿的收集,提取,浓缩等步骤的误差,常影响本法的精确度,目前有条件的单位,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促性腺激素。
2放射免疫法
测定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正常血清FSH值为5~40IU/LmIU/ml;正常血清LH值为 5~25IU/L,在月经周期中,排卵高峰值约为基值的3倍,经2~3次测定后可将结果分为增高,正常和降低三组,临床上,FSH增高的意义较大,如 FSH高于40IU/L,提示卵巢功能已衰竭,如LH低于5IU/L表示促性腺激素功能不足,若F、H和LH都降低,常提示垂体或更高中枢功能低落。
4、垂体兴奋试验
当FSH与LH均低落时,可进行垂体兴奋试验以了解病变在垂体,还是在下丘脑。具体方法是:将100μgLHRH溶于5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于30秒钟内注完,于注射前和注射后 15,30,60,120分钟各采血2ml,分离血清后,低温保存,用放射免疫法测定LH的含量,如果在注射后15~45分钟释出的LH值较注射前增高3 倍以上,说明垂体对外源性LHRH反应良好,其功能正常,闭经的病 原在下丘脑或以上部位,如果注射后LH值无增高或增高不多,则病原可能在垂体。
温馨提示
一般来说,如果女性是到正常年龄时出现闭经是没有危害的,但是提前闭经的危害却不容小觑。所以一旦发现有提前闭经的征兆,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以免延误治疗,给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步骤
体检发现
除贫血外貌外,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平,不光滑,易碎裂,甚至呈匙状甲(见于长期严重病人)。
辅助检查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110g/l,孕妇血红蛋白<100g/l;mcv<80fl,mch<26pg,mchc<0.31;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血清铁<10.7mmol/l,总铁结合力>64.44m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血清铁蛋白<14mg/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鉴别诊断
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血片可见大量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a2增加,血清铁蛋白及骨髓可染铁增加。
慢性炎症性贫血:总铁结合力正常或降低,血清铁蛋白增高。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血清铁与铁蛋白增多,总铁结合力降低。
发烧的诊断步骤
1.病史与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系统地体格检查非常重要。如起病缓急,发热期限与体温的高度和变化有认为畏寒多数提示感染,然而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等约2/3也有畏寒说明畏寒并非感染性疾病所特有。
但有明显寒战则常见于严重的细菌感染(肺炎双球菌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等)、疟疾输血或输液反应等。在结核病、伤寒立克次体病与病毒感染则少见。
一般不见于风湿热。发热同时常伴有头昏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症状,无鉴别诊断意义。但是定位的局部症状有重要参考价值。
如发热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惊厥、脑膜刺激征等则提示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应考虑脑炎、脑膜炎老年患者有严重感染时,常有神志变化,而体温不一定很高值得注意
询问流行病学史如发病地区、季节、年龄职业、生活习惯、旅游史与同样病者密切接触史、手术史、输血及血制品史外伤史、牛羊接触史等,在诊断上均有重要意义有时一点的发现即可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2.分析热型
临床上各种感染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热型在病程进展过程中,热型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了解热型对于诊断、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预后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按温度高低(腋窝温度)
分为低热型(<38℃)中热型(38-39)高热型(39~40℃)、超高热型(>40℃)。
(二)按体温曲线形态分型
如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双峰热消耗热、波状热、不规则热等热型的形成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热型与病变性质有关。决定病变性质的因素为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速度量和释放人血的速度,这些均影响体温调定点上移的高度和速度。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步骤
一、病史及症状
⑴ 病史提问:注意①饮食习惯,是否有偏食或异食癖。②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钩虫病;女性是否有月经过多;是否做过胃肠手术等。男性及绝经妇女应考虑是否为胃肠道肿瘤的首发症状。
⑵ 临床症状:一般有疲乏,烦燥,心悸,气短,头晕,头疼。儿童表现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部分病人有厌食、胃灼热、胀气、恶心及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少数严重病人可出现吞咽困难、口角炎和舌炎。
二、体检发现
除贫血外貌外,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平,不光滑,易碎裂,甚至呈匙状甲(见于长期严重病人)。
三、辅助检查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110g/l,孕妇血红蛋白<100g/l;mcv<80fl,mch<26pg,mchc<0.31;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血清铁<10.7mmol/l,总铁结合力>64.44m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血清铁蛋白<14mg/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四、鉴别诊断
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血片可见大量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a2增加,血清铁蛋白及骨髓可染铁增加。
慢性炎症性贫血:总铁结合力正常或降低,血清铁蛋白增高。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血清铁与铁蛋白增多,总铁结合力降低。
脑梗塞的诊断步骤知多少
脑梗塞的诊断步骤有哪些?脑梗塞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一旦患上,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合理及时的治疗,那么,治疗前必不可少的就是诊断。那么,脑梗塞的诊断步骤有哪些?
1.头颅X线摄片检查。有时可发现颈内动脉虹吸部有钙化影;梗死范围较广者可在发病2—3日后出现中线波移位,持续约2周。
2.脑血管造影检查。可发现动脉闭塞或狭窄的部位,脑水肿所致血管受压、移位和侧支循环等情况。
3.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摄片及监测血压等检查。可提供原发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病及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等。
4.脑CT及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梗死的部位、大小、及其周围脑水肿情况和有无出血征象等,是最可靠的无创性诊断手段。
脑梗塞的诊断步骤有哪些?针对这个问题,小编在上文中做出了详细的解释。以上文字供大家参考。想必朋友们现在都知道脑梗塞的诊断步骤有哪些了吧。
闭经诊疗手段
(一)中医中药治疗闭经
通经甘露九具有化瘀通经的作用,主治血瘀闭经,胸胁胀满,午后发热,每服3g(1丸)1日2次;八宝坤顺丹适用于气血两亏,肝郁不费所致之闭经。1日2次,每次1丸口服;大黄蛰虫丸具有破血通经之效。主治妇人闭经不通,血瘀成块,腹胀烦闷,午后发热。每日2次,1次1丸口服。
(二)中医药酒治疗闭经
1、常春酒:常春果200克,枸杞子200克,好酒1.5千克。将上药捣破裂,装入瓶中,用酒浸泡7天即成。闭经患者每次空腹饮1~2杯,每日3次。本方具有养血补虚的作用。适用于妇女羸瘦虚弱,腹中冷痛,闭经。
2、牛膝参归酒:牛膝30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香附15克,红花9克,肉桂9克,白酒2千克。将上药切碎,浸入酒中,容器密闭7天即成。闭经患者每日早、晚各服1次,早5-10毫升,晚10~20毫升,服至月经来潮为。
(三)中医针灸配按摩治疗闭经
1、闭经针刺穴位:肾俞、阴交、三明交,虚证加关元、足三里;实证加中极、血海。
2、闭经按摩手法:以按、揉、点为主,先用两拇指按揉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八髎等穴,共按揉2~3分钟,再点按气海、关元、足三里、地机、三阴交等穴,共点按5~6分钟。闭经治疗6次为一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
闭经诊断标准
闭经检查项目
1、子宫检查:
(1)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深度、宽度、形态有无畸形,有无黏连,取内膜检查有无病理改变。
(2)腹腔镜检查:直视子宫及性腺外观,除外 先天发育异常,闭经的检查必要时取卵巢活检。
(3)子宫卵管碘油造影:了解宫腔形态,有无畸形,输卵管是否通畅,除外结核病。
(4)药物试验检查:孕激素和雌激素试验,观察子宫内膜有无反应。
2、卵巢功能检查:
(1)阴道黏液结晶检查:了解雌激素水平。
(2)宫颈黏液结晶检查:了解雌激素水平及有无孕激素影响。
(3)基础体温测定:了解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期体温比较平稳,一般波动在36.5℃以下。排卵后体温上升0.3~0.5℃,维持12~16天,在月经前1天或月经来潮当天下降至卵泡期水平。这种前半周期低而后半周期升高的基础体温称双相体温,闭经的诊断一般提示有排卵或黄体形成。无此变化的体温称单相体温,表示无排卵。闭经患者基础体温多为单相,但子宫性闭经因其卵巢功能是正常的,因此可表现有双相基础体温。
(4)雌孕激素水平测定:了解卵巢功能。
3、垂体功能检查:
(1)测定血中PSH、LH含量:若高于正常水平提示卵巢功能低下;若低于正常水平表示垂体功能或更高中枢功能低下。
(2)垂体兴奋试验:一般用药后15-30分钟,LH值高于用药前的2-4倍,为垂体功能良好,如不升高或升高很少说明病因可能在垂体。
(3)血中催乳素(PRL)测定:如PRL<50ug/ml,闭经的诊断应进一步作PRL,兴奋或抑制试验,以鉴别 PRL的功能性分泌增多与垂体腺瘤。
(4)蝶鞍x线片、核磁共振等检查:以除外垂体肿瘤。
4、染色体检查:除外性发育异常。
闭经诊断
病史 对原发性闭经患者应询问生长发育过程,幼年时曾否患过病毒性感染或结核性腹膜炎,家族中有无同类疾病患者。对继发性闭经患者应了解初潮年龄、闭经期限,闭经前月经情况,以及有无精神刺激或生活环境改变等诱因;是否服过避孕药,曾否接受过激素治疗及对治疗的反应;有无周期性下腹胀痛;过去健康情况如何,有无结核病或甲状腺病;有无头痛、视力障碍,或自觉溢乳等症状。闭经的诊断如有妊娠史者,需询问流产、刮宫、产后出血及哺乳史等。
闭经鉴别
闭经应与早孕鉴别,尿妊娠试验、妇科检查和B超可协助诊断。
儿童学习困难的诊断
一 基本考虑:
1.孩童的学习问题
2.孩童学习困难的行为表现
3.与学习困难有关的因素
4.提出假设 订定补救教学计画
5.依照计画实施补救教学
二 诊断步骤:
1.一般性诊断:标准化测验 评估 比对 依据学生的能力、健康、兴趣、和背景等进行评价的工作。
2.分析性诊断:使用观察、阅读、算术、语言诊断
3.个人性诊断:观察、记录、详细分析情绪障碍孩童的行为、表情
三 辅导原则:
1.辅导孩童的方式要富有弹性
2.培养安全的感觉
3.避免孩童被拒绝与孤立
老年痴呆症的临床诊断思路
1、根据痴呆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明确是否为痴呆:对于既往智能正常,之后出现获得性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障碍,并有失语、失用、失认和抽象思维或判断力中至少一项障碍),妨碍患者的社会活动或日常生活,可拟诊痴呆(建议认知功能损害最好由神经心理评估客观证实)。最后还应排除意识障碍、谵妄,排除假性痴呆(抑郁等导致)以及短暂意以混乱和智能下降(药物、毒物等导致)等后方可确立诊断。
2、确定痴呆类型:病因学诊断步骤可分为几步:(1)皮质性特征还是皮质下特征;(2)有无多发性缺血发作特征;(3)有无运动障碍;(4)有无明显的情感障碍;(5)有无脑积水。根据上述痴呆诊断步骤,可确定大多数痴呆患者的病因。
3、依据临床表现、日常能力受损情况、认知坪估等确定痴呆的严重程度。常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或总体衰退量表(CDS)做出严重程度的诊断。
疤痕瘤的诊断步骤
(1)询问病史:是鉴别瘢痕增生与瘢痕瘤,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正确判断预后转归的第一步。采取病史包括:
①病因:瘢痕形成的病因必须记录在案。其中对分类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的主要病因有:火焰烧伤、化学烧伤、热压伤、车祸伤、刀伤及其他外伤、手术、美容术等医源性损伤、预防接种、异物埋入、皮肤感染性疾病、虫咬、痤疮、以及原因不明的损害。
不同病因所造成的创面瘢痕,其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不尽相同,转归和预后也不相同,则诊断和分类也就有所不同。比如:深Ⅱ度烧伤和化学性烧伤易形成增生性瘢痕,痤疮既可形成凹陷性瘢痕,也可因反复感染造成增生性瘢痕,虫咬或不明原因形成的瘢痕很可能是瘢痕瘤。
②程度:各种病因形成的损伤程度应尽量问清楚,有可能时应索要受伤当时的病情记录。烧伤、车祸伤及刀伤是常见的病因,但损伤程度不同,可形成不同类型的瘢痕。
③时间:何时受伤,瘢痕形成后至今有多长时间。时间概念有助于分析瘢痕处于何时期,便于选择手术时机。
④治疗与否:伤初有否治疗,瘢痕形成后有否治疗,给予何治疗。就诊前的治疗情况既有助于分析判断伤情和瘢痕情况,更有助于吸取前者的经验,选择治疗方案。
⑤伤口愈合过程:受伤后的创面是自动愈合还是经换药治疗愈合,愈合过程是否顺利,伤口自受伤到愈合形成瘢痕用了多长时间,伤口愈合后有否再次出现破溃,反复破溃多少次,间隔时间,每次破溃如何愈合,持续多长时间。
伤口愈合过程顺利与否,有助于瘢痕诊断分类,预后判断。初次创面愈合时间长短也有助分析推测创面损伤的深浅程度,如创面1周内愈合,损伤可能是浅Ⅱ度烧伤、皮肤擦伤;创面2~3周内愈合,损伤可能是深Ⅱ度烧伤;创面3周以上愈合,一般是Ⅲ度烧伤,皮肤全层受损。
⑥有无并发感染:伤口有无并发感染直接影响到创面的深度,形成瘢痕的性质、类型。伤口感染后的瘢痕多为增生性瘢痕。
⑦有无痒痛症状:大部分瘢痕无痒痛症状,增生性瘢痕的增生期和疼痛性瘢痕具有痒痛症状,痒痛不一定同时存在。
⑧功能影响:瘢痕形成后是否直接影响到肢体关节活动,瘢痕所在的器官是否受累。如手背瘢痕有无造成掌指关节屈曲受限、不能握拳,口周或唇部瘢痕有无造成小口畸形、张口困难,或唇外翻、流涎等。
⑨进展及变化:自瘢痕形成至求诊时,瘢痕的颜色、厚度、硬度、大小、痛痒感觉及功能等方面有何变化。
⑩身体其他部位:了解有无瘢痕及其有关情况。避免诊断上遗漏,保证治疗方案的完整性、现实性。
⑪家族史:患者亲属中有无瘢痕或有无相似的瘢痕。
⑫治疗要求:患者对治疗要求是什么,手术效果的期望值多高,患者的求治心态是否客观、通达,求医的动机、目的等均应了解清楚并记录在案。
(2)专科检查:查体包括全身体格检查和局部瘢痕专科检查,全身检查本章不赘述,瘢痕专科检查应抓住下述要点:
①部位:瘢痕所在的部位一定要以解剖部位为准,准确记录。如“左侧上眼睑睑缘中部瘢痕”。
②数目:单个或多个瘢痕。有时一个瘢痕同时发生在相邻的几个器官,累及范围不同,累及深度也不同,这些均应详尽准确地检查并记录在案。
③形状:瘢痕形态可以是条状、圆形、卵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可以是扁平、凹陷或隆起增生。
④面积:瘢痕面积的大小应以平面图数据记录。以cm2计,如片状瘢痕记录:长×宽;圆形瘢痕记录:直径长。
病损的范围除以面积计算记录外,尚应注意瘢痕面积是否超过原损伤范围,超过者应考虑瘢痕瘤,这有助于瘢痕的鉴别诊断。
⑤厚度:瘢痕的厚度可以测量、检测并以cm记录下来,亦可用薄、厚、稍厚、平坦、菲薄等用语描述。
⑥硬度:瘢痕的质地可同周围皮肤或稍硬于正常皮肤;韧,硬,坚硬,要注意其韧硬度的差别。
⑦移动度:瘢痕与周边、基底组织的关系是否紧密,基底可否移动,移动度大小。这些对瘢痕的诊断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意义较大。
⑧颜色:瘢痕表面可呈鲜红、紫红、粉红、略红、深紫、褐色、瓷白、接近皮肤颜色等颜色,表面还可有毛细血管扩张。
⑨挛缩情况:瘢痕组织都具有挛缩特性,但并非都能导致挛缩畸形,挛缩畸形可以造成瘢痕自身皱缩不平,板硬,移动度差,也可以造成邻近器官牵拉变形。
⑩继发畸形:瘢痕组织除自身形态丑陋外,因其挛缩作用的持续存在,还可以造成周围器官的继发畸形。如眼睑外翻、唇外翻、颏胸粘连、爪形手等。
⑪功能障碍:有些瘢痕可以造成自身器官或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如蹼状瘢痕和挛缩性瘢痕。
⑫并发畸形:伤口与瘢痕并发存在的畸形。如烧伤后耳、鼻、眉毛、眼睑等器官缺损。
⑬瘢痕周围侵蚀现象:在瘢痕体边缘有无向周围正常皮肤侵蚀、扩展的红色或暗红色伸延部分,有的形如蟹足。此现象是鉴定瘢痕瘤的一条重要体征。
⑭溃疡气味:不稳定性瘢痕可以出现溃疡,但若溃疡的气味呈恶臭时应高度怀疑是否存在瘢痕恶变、或皮肤其他恶性肿瘤。
(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瘢痕病理组织学是鉴别瘢痕分类诊断和鉴别瘢痕与恶性肿瘤诊断的可靠依据,其意义远大于其他检查。血清和尿中羟脯氨酸含量是观察瘢痕增生程度和动态观察的参考指标。
(4)图像记录:由于一些瘢痕呈不规则形态,准确描述很困难,故图像资料的留取更显重要。图像资料最多通过照相机摄取。摄像机、电脑摄像均有应用。
图像留取主要是手术前后或治疗前后对比,故应注意大小比例和亮度、背景的一致性。
闭经检查诊断
一、子宫检查:
1、宫腔镜检查:了解官腔深度、宽度、形态有无畸形,有无黏连,取内膜检查有无病理改变。
2、腹腔镜检查:直视子宫及性腺外观,除外先天发育异常,必要时取卵巢活检。
3、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了解宫腔形态,有无畸形,输卵管是否通畅,除外结核病。
4、药物试验检查:孕激素和雌激素试验,观察子宫内膜有无反应。
二、卵巢功能检查:
1、阴道黏液结晶检查:了解雌激素水平。
2、宫颈黏液结晶检查:了解雌激素水平及有无孕激素影响。
3、基础体温测定:了解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期体温比较平稳,一般波动在36.5℃以下。排卵后体温上升O.3~0.5℃,维持12~16天,在月经前1天或月经来潮当天下降至卵泡期水平。这种前半周期低而后半周期升高的基础体温称双相体温,一般提示有排卵或黄体形成。无此变化的体温称单相体温,表示无排卵。闭经患者基础体温多为单相,但子宫性闭经因其卵巢功能是正常的,因此可表现有双相基础体温。
4、雌孕激素水平测定:了解卵巢功能。
三、垂体功能检查:
1、测定血中PSH、LH含量:若高于正常水平提示卵巢功能低下;若低于正常水平表示垂体功能或更高中枢功能低下。
2、垂体兴奋试验:一般用药后15-30分钟,LH值高于用药前的2-4倍,为垂体功能良好,如不升高或升高很少说明病交可能在垂体。
3、血中催乳素(PRL)测定:如PRL<50ug/ml,应进一步作PRL。兴奋或抑制试验,以鉴别PRL的功能性分泌增多与垂体腺瘤。
4、蝶鞍x线片、CT、核磁共振等检查:以除外垂体肿瘤。
四、染色体检查:除外性发育异常。
五、蝶鞍 CT检查:了解有无垂体腺瘤。
六、进一步检查
1、腹腔镜检查 了解性腺状态,有无发育不良、多囊卵巢卵巢早衰等改变。
2、磁共振检查 删除垂体微腺瘤。
耳鸣有哪些诊断步骤
耳鸣的诊断极为困难,因为耳鸣是许多全身疾病及局部疾病的一种症状,且促发及影响的因素有极多,并与病人的心理状态又有密切关系。故耳鸣的诊断目的应达到
1.病变部位诊断;
2.病因诊断;
3.严重性诊断,以求通过诊断能确定治疗方法及对病情变化的观察。为了达到耳鸣诊断的目的必须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病史的采集
(二)临床一般检查
(三)听力学测试
(四)前庭功能检查
(五)耳鸣测试
咽喉肿痛的诊断步骤
1.咽部灼热疼痛:
病毒性咽炎急性型起病急,先在咽和口腔粘膜、扁桃体和口角等处出现针尖大小的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孤立或丛集在一起,很快破裂形成浅溃疡,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假膜,周围粘膜呈鲜红色,伴有畏寒、发热、咽部灼热疼痛。
2.咽喉疼痛:
咽喉是咽与喉的总称,其疼痛除外伤外主要由炎症引起,如急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等。咽喉疼痛是咽喉炎的最常见症状,还有咽痒、咽干、咽异物感等不适。
3.咽痛:
咽痛是咽部常见症状,主要由咽部疾病引起,也可是咽部邻近器官或全身疾病在咽部的表现。
二、咽喉肿痛进一步确诊
1. 体温在38℃或以上。
患有以下两种或多种症状:头痛、咳嗽、全身酸痛。 全身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是最有可能的。自行处理:卧床休息,并服用阿斯匹林或阿斯匹林替代品,以缓解不适。如在48小时内无好转,应去就诊。
2.颈部肿胀或触痛。
肿胀和触痛的部位位于颌骨和耳之间。 有可能是腮腺炎,应向医生咨询。治疗:医生会建议你卧床休息,并服用阿斯匹林缓解不适。如睾丸发炎,医生可能开给抗炎药物。
颌骨和耳之间并未发生肿胀和触痛。 有可能是咽炎或扁桃体炎,两者都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自行处理:服用阿斯匹林解除症状,并避免吸烟和饮酒,如症状持续48小时以上,须去就诊。
3.鼻塞、流黏液鼻涕和(或)不断在打喷嚏。
感冒是鼻道受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喉咙痛。治疗:采取治疗感冒措施。
4.曾大量抽烟或饮酒,或在烟雾弥漫的环境中逗留过。
咽喉炎可以引起喉咙痛。自行处理:不要吸烟和饮酒,避免刺激咽喉部。
5.声音嘶哑或失音。
喉炎(包括声带发炎和肿胀),可以引发声音嘶哑、沙哑或失音。这种炎症大多是轻微的,在家就可以很容易地自行解决。但是,持续或复发性声音嘶哑或失音可能隐含较为严重的原因,所以不得迟疑,应马上寻求诊治。
青光眼的诊断步骤
青光眼的诊断步骤
对可疑患者,首先应测量眼压。眼压大于3.20kPa24mmHg为病理性高眼压,但一次眼压偏高不能诊断青光眼,而一次眼压正常也不能排除青光眼。因为眼压在一日内呈周期性波动。日眼压波动大于1.07kPa8mmHg为病理性眼压。正常人双眼眼压接近,如双眼压差大于0.67kPa5mmHg也为病理性眼压。
应检查眼底,观察视盘改变,青光眼的视盘改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常表现为病理性陷凹,目前普遍采用陷凹与视盘直径的比值C/D表示陷凹大小。C/D大于0.6或双眼C/D差大于0.2为异常;视盘沿变薄,常伴有视盘沿的宽窄不均和切迹,表示视盘沿视神经纤维数量减少。
视盘血管改变,表现为视盘边缘出血,血管架空,视盘血管鼻侧移位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搏动。此外,眼底检查可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由于它可出现在视野缺损前,被认为是青光眼早期诊断指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