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巴豆的炮制方法

巴豆的炮制方法

1.生巴豆:取原药材,除净杂质,浸湿后用稠米汤或稠面汤拌匀,置日光下暴晒或烘裂,搓去皮,筛取净仁。

2.炒巴豆:取净巴豆仁,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焦巴豆)或内外均呈焦黑色(巴豆炭),取出晾凉。

3.巴豆霜:取净巴豆仁,碾烂如泥状,用多层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烘,压榨去油,反复数次,至松散成粉不再粘成饼为度,取出研细。或取净仁研烂后,测定脂肪油含量,加适量的淀粉,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规定,混匀,即得。

【饮片性状】生巴豆为扁椭圆形种仁,长1~1.5cm,直径6~8mm,表面黄白色,常附有白色薄膜(内种皮),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及种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内胚乳肥厚,淡黄色,油质,子叶2片菲薄,辛辣。炒巴豆表面焦褐色,辛辣味较弱(焦巴豆)或内外焦黑色,味微涩(巴豆炭)。巴豆霜为淡黄色松散的粉末,显油性,无臭,味辛辣。

中药副作用大吗

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既然是药,其多数则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讲,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些,但也有些药物毒性较大,如红砒石、白砒石、水银、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毒性稍轻些的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马钱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闹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鳖、吕宋果、云轴子、枫茄子、枫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罂粟壳等。当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慎重,如枫前花浸酒,口服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剂量过大,常会引起中毒死亡。因此,有毒性的中草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那么,平时在中药方剂中常用半夏、天南星、附子、川乌、草乌等,为什么不发生中毒呢?一方面是由于对这些药物进行了炮制,如生半夏口服会引起呕吐。唇舌发麻。声音嘶哑等副作用,而生半夏用姜汁、明矾、盐等炮制后,其毒性大为降低。另一方面,还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水银用做主药治疗皮肤癌、宫颈癌时,只能限于外用,严禁内服,不然会发生汞中毒。

有些中草药虽然毒性轻微,若使用剂量过大,则会产生严重毒副作用。如木通有通乳作用,若用其大剂量(50克)与猪蹄同煮,服后会发生肾功能损害。又如白果,因其含有微量氢氰酸,在过量情况下,就会出现发热、呕吐、腹泻、惊厥、抽搐、肢体强直、皮肤青紫、瞳孔散大、脉弱而乱,甚至昏迷不醒等中毒现象。

制附片的炮制

制附子、黑附块、熟附子、淡附片(为乌头块根,经胆巴水(即盐卤)浸后供药用再用清水漂清后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外地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有熟附片、黄附块、明附块等区别,现上海地区不再区分。)生附子、咸附子(为乌头块根,经胆巴水浸制,洗净后,切片晒干供应药用。生附子毒性较熟附片为强,须严格控制使用,一般只供外用。)

禁忌: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郁金的炮制

用水浸泡,洗净,捞出晒晾,润透,切片,晒干。

第2步醋炒:取郁金片加米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100kg郁金片,用醋10kg。

第3步醋蒸:取原药去净杂质,加醋10%及水适量,浸吸约2天,常翻拌,吸透后,入甑内用武火,蒸约2-3小时,取出切成厚约2mm顺片,晒干。

第4步醋煮:取净郁金,用水浸泡4成透;捞出,移出锅内,加醋,水同煮至水尽,取出,晾至半干时,切斜片,晒干,每郁金500g,用醋120g。

第5步酒制:取郁金片与黄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晾干,每郁金片500g,用黄酒60g。

第6步炒制:取净郁金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

第7步蒸制:取原药材,拣去杂质,清水洗净,浸泡2-3小时,捞起,闷润4-5小时,置锅内隔水蒸至透心,刨成薄片,晒干即得。

第8步矾制:郁金加明矾水,用微火炒干,至呈老黄色为度,每郁金黄色16kg,用明矾2kg。水适量。

第9步矾、醋制:取郁金与米醋,倒入热米汤中,加白矾搅匀,放24小时后,再煮2小时,至米汤干,晒至7-8成干,润2天,切1-1.5mm厚的片,晒干,每郁金10kg,用米醋1kg,白矾30g,米汤适量。

巴豆中毒的治疗用药

巴豆中毒的预防:

巴豆有毒严防误食。作为中药遵照规范炮制,谨慎掌握其合适用量和适应证,老弱或孕妇忌用。

巴豆中毒的治疗:

1.洗胃 中毒性,立即以温开水或1:2000高锰酸钾液洗胃,再给石蜡油200mL导泻。

2.对症处理 腹痛、腹泻严重者,可给颠茄碱、氢氧化铝凝胺等。纠正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呼吸困难或发绀者给氧吸入,给皮质激素。

3.巴豆外用引起皮肤红肿灼痛者,黄连6g,泡水外搽。

巴豆中毒的症状:口服后口腔黏膜发生红肿或水疱,口腔、咽喉、食管有烧灼感,流涎,上腹剧痛,恶心,呕吐,剧烈腹泻,大便呈米泔样,严重者有呕血或便血。有泌尿系统症状:如尿少或无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及管型尿,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石蟹的炮制

一、采集加工

挖出后,去尽表面附着泥土。

二、炮制方法

1、石蟹: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捣碎或碾成粉末。

2、煅石蟹:取净石蟹置适宜的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晾。

3、醋淬石蟹:取净石蟹,置适宜的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后趁热投入米醋中淬酥,取出晾干,捣碎或碾成粉末。每石蟹100kg,用醋20kg。

虎杖的炮制

采集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白芍的炮制

白芍: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酒白芍:取白芍片,用黄酒喷淋均匀,稍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白芍片100斤,用黄酒10斤)

炒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焦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晾干。土炒白芍: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芍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取出,筛去土,放凉。(每白芍片100斤,用伏龙肝细粉20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白芍药)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土,锉之,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

②《本草蒙筌》:"(白芍药)酒浸日曝,勿见火。"

制巴戟天的炮制

巴戟天:拣去杂质,用热水泡透后,趁热抽去木心,切段,晒干。炙巴戟:取甘草,捣碎,置锅内加水煎汤,捞去甘草渣,加入拣净的巴戟天,煮至松软能抽出木心时(此时余汤不宜多),取出,趁热抽去木心,晒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甘草6斤4两)盐巴戟:取拣净的巴戟天,用盐水拌匀,入笼蒸透,抽去木心,晒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盐2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巴戟天,须用枸杞子汤浸一宿,待稍软漉出,却用酒浸一伏时又漉出,用菊花同熬令焦黄,去菊花,布拭令干用。”

②《纲目》:“以酒浸一宿,判焙入药,若急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只以温水浸软去心用。”

延胡索如何炮制 醋延胡索炮制方法

(1)取净延胡索或延胡索片,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后,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每1OOkg延胡索,用米醋20kg。

(2)取净延胡索,加入定量的米醋与适量清水(以平药面为宜),置煮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煮至透心。醋液被吸尽时,取出,晾至6成干,切厚片,晒干,筛去碎屑。或干后捣碎。

每1OOkg延胡索,用米醋20kg。

炮姜的作用

1.干姜散(《太平圣惠方》)治气嗽,呼吸短气,心胸不利,不思饮食:炮姜、桂心、款冬花各15g,炮附子30g,五味子、细辛、白术、炙甘草、木香各1g。上为末,每服9g,加大枣2枚,水煎服,每日3次。方中炮姜温中止痛,宽胸利气,为君药。

2.交泰丸(《脾胃论》)治怠情嗜卧,四肢不收,沉困懒倦:炮姜1g,巴豆霜1.5g,人参、肉桂各3g,柴胡、川椒(炒去汗,并闭目去子)、白术各4.5g,炒厚朴(秋、冬加21g)、苦楝皮(酒煮)、茯苓、砂仁各9g,炮川乌13.5g,知母(半量炒用,半量酒洗,秋、冬去之)12g,吴茱萸(洗7次)15g,黄连(秋、冬减4.5g)煨皂角、紫苑各18g。除巴豆霜另入外,余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10丸。方中炮姜温中止痛,行气散寒,为君药。

3.姜术二仁汤(《兰室秘藏》)治脾胀善呃逆,肢体疲重,夜卧不安:炮姜、木香各1.5g,白术、当归各6g,茯苓9g,半夏、砂仁、厚朴、陈皮各3g,炒薏苡仁24g,生、熟谷芽12g。先煎谷芽,再取汤煎余药服。方中炮姜温中止痛,行气散寒,为君药。

4.《医学入门》:“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辟,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5.《本草正》:“阴盛格阳,火不归原,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要药。”

6.《得配本草》:“炮姜守而不走,燥脾胃之寒湿,除脐腹之寒痞,暖心气,温肝经,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

丹参的炮制

采集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炮制方法

1、丹参: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酒丹参:取丹参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取出放凉。

相关推荐

何首乌如何炮制

何首乌如何炮制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是我国历代常用的中药。将何首乌按要求经过炮制后就变成了制首乌,目的是减去何首乌的毒性,改变其药性,从而产生不同的治疗目的和效果。生首乌有润肠通便、解疮毒作用,有一定毒性;经过炮制的制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作用。古往今来,有关何首乌的炮制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净制 除去杂质 二、切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 三、炮炙 制首乌 1、黑豆制 (1)取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的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

半夏的炮制方法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7~10日,每日换水2~3次,取出备用。 (1)清半夏将备用半夏置锅内,加入白矾水煮,并不断搅拌,约2~3小时,至切开内无白心时,捞出,晾至六成干,切薄片,干燥即得清半夏。 (2)姜半夏按每100kg半夏加生姜25kg、白矾12.5kg的比例,取生姜片煎汤,然后加入白矾,再入浸上述备用半夏共煮,至切开内无白心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薄片,干燥即得姜半夏。 (3)法半夏按每100kg半夏加甘草16kg、生石灰20kg的比例,取甘草煎汤,再将生石灰投入汤中搅拌,略沉淀,取上清液,

制吴茱萸怎么炮制

一、净制 除去杂质。 二、炮炙 1.甘草制 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焖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晒干。每吴茱萸100kg,用甘草6kg(《药典85》)。 2.盐制 取净吴茱萸于适宜容器内,加入盐水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裂开,稍鼓起时,取出,放凉。每吴茱萸100kg,用食盐3kg(《规范》)。 3.炒制 取吴茱萸,除去粗梗,筛去灰屑,用清炒法,炒至发泡,较原色稍深为度(《四川》)。 4.姜制 取净吴茱萸,加生姜汁拌匀,炒干为度。每吴茱萸100kg,用生姜25kg取汁(《浙江》

柴胡的炮制方法

①柴胡: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②醋柴胡:取净柴胡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柴胡片每100kg,用米醋20kg。 ③鳖血柴胡:取净柴胡片,用鳖血及适量清水拌匀,稍闷,待汁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柴胡片每100kg,用鳖血12.5kg。

有大毒的中草药有哪些

1、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载有毒中药材72种,约占其收载品种的13.1%.其中大毒中药10种,有毒中药38种,小毒中药24种,其中杏仁、艾叶、苍耳子、蛇床子、苦楝皮等品种都是很常用的。 2、有大毒的中草药主要有丁公藤、九里香、干漆、土荆皮、土鳖虫、蟾酥、绵马贯众炭、山豆根、千金子、川乌、制川乌、鹤虱、川楝子、小叶莲、马钱子、天仙子、马钱子粉、蕲蛇、金钱白花蛇、天南星、木鳖子、巴豆巴豆霜、白果、罂粟壳、草乌、北豆根、白附子、水蛭、甘遂、半夏、蜈蚣、蛇床子、华山参、地枫皮、艾叶、仙茅、朱砂、

石膏的炮制方法

生石膏:去净杂石,洗净泥土,打碎成小块。煅石膏:取净石膏块,置坩埚内,在无烟炉火中煅至酥松状,取出,放凉,碾碎。 1.《雷公炮炙论》:凡使石膏,须石臼中捣成粉,罗过,生甘草水飞过,澄,晒,研用。 2.《纲目》:石膏,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绢包入汤煮之,近人因其寒,火煅过用,或糖拌炒过,则不妨脾胃。 3.《药品化义》:石膏,略煅带生用,多煅则体腻性敛。

磁石的功效与作用 1.镇惊安神

磁石炮制后镇静及抗惊厥作用明显增强。炮制后100%磁石溶液15g/kg给小鼠灌胃,能显著延长异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对士的宁引起的小鼠惊厥有对抗作用,使惊厥潜伏期明显延长。

地龙的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药典85》)。 二、切制 洗净,切段,干燥(《药典85》)。 三、炮炙 1.酒制 取净地龙段,加入黄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呈棕色时,取出,放凉。每地龙100kg,用黄酒12.5kg(《规范》)。 2.滑石粉制 取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后,投入地龙段,拌炒至鼓起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辽宁》)。 3,甘草制 取原药材,用清水洗净内含泥士,捞起,晒至8成干,切成1.5cm长段,放入甘草浓汤中,浸泡2小时,捞起,晒干,即成。每地龙1kg,用甘草120g(《广东》)。

白矾的炮制方法

1.白矾:拣净杂质,用时捣碎。 2.煅白矾(又名枯矾):取拣净的白矾,置砂锅内加热溶化并煅至枯干,取出,剁块。 3.《雷公炮炙论》:凡使白矾,须以磁瓶盛于火中煅,令内外通赤,用钳揭起盖,旋安石蜂窠于赤瓶之中烧,蜂窠尽为度,将钳夹出放冷,敲碎,入钵中研如粉后,于屋下掘一坑,可深五寸,却以纸裹,留坑中一宿,取出,再研。每修事十两,用石蜂窠六两烧尽为度。 枯矾:取净白矾,照明煅法煅至松脆。

妇科中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好

1.喝中药请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为宜.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粘膜的刺激. 2.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可以喝水. 3.如果服用中药后有不舒服或腹泻等现象,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感冒咳嗽请停服汤药.4.如果觉得口味较苦,可以加些糖再服用! 中药也有副作用 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 既然是药,其多数则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讲,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