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结石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胆管结石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胆管结石检查:
1、体格检查:平日无发作时可无阳性体征,或仅有创突下和右上腹深压痛。如果合并胆管炎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征象,主要在右上腹,严重时也可出现弥漫性腹膜刺激征,并有肝区叩击痛。胆囊成可触及,有触痛。
2、实验室检查:当合并胆管炎时,实验室检查改变明显,如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犯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尿中胆红素升高。
3、影像学检查:除含钙的结石外,X线平片难以观察到结石。B超检查能发现结石并明确大小和部位,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如果合并梗阻则可见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远端结石可因肥胖或肠气干扰而观察不清。
胆管结诊断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除了在临床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外,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的检查发现。主要应用的影像学技术有B超、CT和X线胆道造影。
1、B超诊断:B超是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首选方法,一般估计诊断准确率为50%-70%。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图象变化较多,一般要求在结石远端的胆管有扩张才能作出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因肝内管道系统的钙化也具有结石样的影像表现。
2、CT诊断:因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含胆红素钙的色素性结石,钙的含量较高,故在CT照片能清楚地显示出来,CT的诊断符合率为50%-60%。CT还能显示出肝门的位置、胆管扩张及肝脏肥大、萎缩的变化,系统地观察个层面CT照片,可以了解结石在肝内胆管分布的情况。
3、X线胆道造影:X线胆道造影(包括PTC、ERCP、TCG)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经典方法,一般均能作出正确的诊断,PTC、ERCP、TCG的诊断符合率为80%-90%、70%-80%、60%-70%。X线胆道造影应满足诊断和手术的需要,一个良好的胆道造影片应能够全面了解肝内胆管系统的解剖学变异和结石的分布范围。胆道造影应注意以下问题:
(1)应有多方位X线摄片;
(2)某一肝段或肝叶胆管不显影时,应注意鉴别,结石梗阻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应作其它检查进行鉴别;
(3)不要满足某一处病变的诊断,因可能会造成漏诊;
(4)在分析胆道造影片时,尽可能取得最近的造影片,因病情可能有进展。
胆管结石做什么检查比较好
1、B超诊断
B超是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首选方法,一般估计诊断准确率为50%-70%。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图象变化较多,一般要求在结石远端的胆管有扩张才能作出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因肝内管道系统的钙化也具有结石样的影像表现。
2、CT诊断
因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含胆红素钙的色素性结石,钙的含量较高,故在CT照片能清楚地显示出来,CT的诊断符合率为50%-60%。CT还能显示出肝门的位置、胆管扩张及肝脏肥大、萎缩的变化,系统地观察个层面CT照片,可以了解结石在肝内胆管分布的情况。
3、X线胆道造影
X线胆道造影(包括PTC、ERCP、TCG)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经典方法,一般均能作出正确的诊断,PTC、ERCP、TCG的诊断符合率为80%-90%、70%-80%、60%-70%。X线胆道造影应满足诊断和手术的需要,一个良好的胆道造影片应能够全面了解肝内胆管系统的解剖学变异和结石的分布范围。
输尿管结石诊断
输尿管结石的正确诊断不仅是肯定有无结石,还要确定结石的大小、位置,两侧肾的功能和肾积水的程度,有无感染等。典型的肾绞痛与血尿是诊断的重要线索。在疼痛发作时肋脊区有压痛、叩击痛。女性输尿管下端较大的结石能在阴道穹窿处触及。
90%以上的输尿管结石在尿路平片上可被显示,草酸钙显示最佳,但需与腹腔淋巴结钙化、盆腔内静脉石、阑尾内粪石和骨岛角相鉴别。静脉尿路造影主要了解结石的部位和肾功能与有无积水,必要时行大剂量尿路造影及放射性核素肾图检查,均能进一步了解肾功能情况。膀胱镜检查与输尿管插管在结石处受阻,并拍平片钙化阴影在导管的同一平面,即能肯定输尿管结石的诊断。阴性结石用空气为对比剂作逆行造影摄片,则可显示结石的存在。另外CT及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对X线平片不显影结石的诊断。
肝内胆管结石检查的标准
1、CT诊断:因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含胆红素钙的色素性结石,钙的含量较高,故在CT照片能清楚地显示出来。CT还能显示出肝门的位置、胆管扩张及肝脏肥大、萎缩的变化,系统地观察各个层面CT照片,可以了解结石在肝内胆管分布的情况。
2、X线胆道造影:X线胆道造影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经典方法,一般均能作出正确的诊断。X线胆道造影应满足诊断和手术的需要,一个良好的胆道造影片应能够全面了解肝内胆管系统的解剖学变异和结石的分布范围。
3、B超检查:B超检查为无创性检查,方便易行,是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首选方法。一般在结石远端的胆管有扩张才能作出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因肝内管道系统的钙化也具有结石样的影像表现。
4、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子母镜、胆道镜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有明确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5、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PTCD):PTC、PTCD穿刺路径有前路、后路、侧路三种,以侧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方便,造影时影像清晰。对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者,PTC、PTCD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尤其是B超引导下PTC,成功率较高。对于未做手术,而欲确定肝内胆管结石者,可考虑选用。
早期肝内胆管结石病的诊断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结石分布在肝内胆管的某一分支内,也可分布在某一区域肝叶、肝段的胆管内,临床上发现左侧多于右侧。
早期肝内胆管结石病的诊断
目前,临床上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病多因出现了胆管炎、胆管狭窄、梗阻、肝萎缩等严重病理改变才就诊,尽管肝胆外科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手术后结石复发率和再手术率高的现状仍无显著的改善,因此,对肝内胆管结石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能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早期肝内胆管结石诊断包括:
(1)慢性右上腹部疼痛、不适可排除其它疾病;
(2)B超提示肝内胆管结石(应与肝内其它管道系统的钙化鉴别);
(3)CT提示肝内有多发性结石影,且呈节段性分布;
(4)ERCP证实某段肝胆管有结石者。
肝内胆管结石检查
(1)B超检查为无创性检查,方便易行,是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首选方法。一般在结石远端的胆管有扩张才能作出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因肝内管道系统的钙化也具有结石样的影像表现。
(2)CTMRCP检查因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含胆红素钙的色素性结石,钙的含量较高,故在CT照片能清楚地显示出来。CT还能显示出肝门的位置、胆管扩张及肝脏肥大、萎缩的变化,系统地观察各个层面,可以了解结石在肝内胆管分布的情况。胆管系统内的胆汁属于相对静止的液体,MRCP可清晰显示胆管系统的形态结构。
(3)X线胆道造影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经典方法,一般均能作出正确的诊断。X线胆道造影应满足诊断和手术的需要,一个良好的胆道造影片应能够全面了解肝内胆管系统的解剖学变异和结石的分布范围。
(4)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子母镜、胆道镜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有明确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胆管结石诊断鉴别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对于单纯胆管结石未合并感染或其他合并症者,特别是“静止期”内易误诊为肝炎、胃病等,应注意鉴别。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B超、PTC检查可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和肝胆管的狭窄和扩张情况,对确定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PTC 的X线特征有:
1、肝总管或左右肝管昝有环形狭窄,狭窄近端胆管扩张,其中可见结石阴影。
2、左右肝管或肝内某部分胆管不显影。
3、左右叶肝内胆管呈不对称性、局限性、纺锤状或哑铃状扩张。CT也有重要诊断价值,特别是对于并发胆汗性肝硬化和癌变者。
科学诊断胆结石的主要方法
一、如何通过症状诊断胆结石?
1、胆结石的发病症状:疼痛是胆结石的主要发病症状,如常有右上腹部疼痛,并向右肩部放射,伴有发热等,其次是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将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再辅助一些必要的特殊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对那些无症状的胆结石主要依靠B型超声波检查来确诊。
2、无症状病患的诊断:具有典型症状的胆结石诊断比较容易,但由于有些胆结石的病人没有什么症状或症状比较轻微,没有明显的胆石症特点,以致在诊断方面会走一些弯路,没有能及早发现。例如有不少胆结石的病人,在没有查出胆结石之前,常常因为上腹部不适、胃饱胀、嗳气及食欲不好等而被当作是胃炎、胃溃疡或消化不良等,吃了很长一段时间治胃病的药,但没有什么效果,最后找到有经验的医生诊治,经B超检查、CT检查而确诊为胆囊结石。
二、胆结石需要做的检查有哪些?
1、B超检查是胆结石的检查的第一个方面:该项检查具有方便、无创伤、诊断准确性高的优点,不论事急性发作还是间歇期都是胆石症的首选检查方法。特别是胆囊结石准确率高,诊断准确率可达95%以上,是临床首选,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重症患者,可以在床边施行。肝总管结石及胆总管结石也多能在超声检查中发现,但是胆总管下段结石位于十二指肠后,受胃肠腔内气体干扰而难以显示。肝内胆管结石可因肝内血管壁钙化等因素影响出现假阳性或结石太小缺乏与胆汁对比而出现假阴性。
2、CT检查是胆结石的检查的第二个方面:B超诊断胆囊结石的敏感性比CT高,具有典型的征象,因此胆结石一般不选择CT检查。当高度怀疑胆总管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或者原因不明的肝内外胆管梗阻,经B超检查又不能明确诊断者可行CT检查,CT检查可以明确胆管梗阻的部位和原因,不受气体干扰,是临床上确定梗阻性黄疸病因的重要检查方法,其准确率达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