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选方
生地选方
①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畜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右四味组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②治暑温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讝语,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犀角三钱,生地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二钱(连心用)。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舌白滑者,不可与也。(《温病条辨》清营汤)
③治阳乘于阴,以致吐血、衄血: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各等分。上研,丸鸡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妇人良方》四生丸)
④治吐血经日:生地黄汁一升,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末)。上药相和,煎至半升,分为二服,温温食后服。(《圣惠方》)
⑤治肺损吐血不止:生地黄八两(研取汁),鹿角胶一两(炙燥,研为末)。上二味,先以童子小便五合,于铜器中煎,次下地黄汁及胶末,打令匀,煎令熔,十沸后,分作三服。(《圣济总录》地黄饮)
⑥补虚除热,去痈疖痔疾:生地黄随多少,三捣三压,取汁令尽,铜器中汤上煮,勿盖,令泄气,得减半,出之,布绞去粗碎结浊滓秽,更煎之令如饧,酒服如弹丸许,日三。(《千金方》地黄煎)
⑦治劳瘦骨蒸,日晚寒热,咳嗽唾血:生地黄汁二合。煮白粥,临熟入地黄汁搅令匀,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羊髓的选方
【选方】
①治虚劳腰痛,咳嗽,肺痿骨蒸:熟羊脂五两,熟羊髓五两,白沙蜜五两(炼净),生姜汁一合,生地黄汁五合。上五味,先以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次下蜜、地黄、生姜汁,不住手搅,微火熬数沸,成膏。每日空心温酒调一匙头。或作羹汤,或作粥食之亦可。(《饮膳正要》羊蜜膏)
②治消渴口乾,濡咽:羊髓二合...
怎样诊断和治疗虚性便秘呢
中气不足型便秘虽有便秘而无腹满胀痛,虽有便意而临厕虚坐,数日一便而非便结难出,便后有气堕难续感觉,并伴有面色苍白、气短疲惫、头昏目眩的全身症状。
治疗气虚便秘的首选方是:
黄芪30克,红参10克,白术、胡麻仁各15克,升麻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也可使用以下便方:补中益气丸,每次10克,每日2次,连服一周以上;②人参10克,去蒂切片,泡水代茶;③黄芪过筛粉20克,放入熬好的糯米粥中,细盐姜调味,常服;④冬葵根(冬苋菜根)30克煎水服。
阴亏血损型便秘虽有便秘而无腹满胀痛,虽能解便而量少及结而不燥,便后肛门有粘糊感和便意,并伴有耳呜目眩、口干咽燥、怔忡虚烦的全身症状。
治疗阴虚便秘的首选方是:
生地、当归各20克,沙参、玄参各15克,桃仁10克,煎水去渣,兑入30克蜂蜜服,每日一剂。也可使用以下便方:①沙参、麦冬各60克,嫩鸭子一只,炖服;②冬葵子(冬苋菜开花后结籽粒)60克,灌入洗净的猪大肠中,两端系好,炖服;③天冬切片,每日取20克代茶;④取生地、麦冬、玄参、当归各250克,煎水至药烂,去渣留汁,浓缩,以蜂蜜收膏,熬至能拨丝时,倒在大理石上,未冷却前切片,时常含服;⑤海蜇、海参、藕、梨、香蕉,应是常见的桌上菜。
性早熟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方
1.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清热泻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生地、山萸肉各10g,山药、泽泻、白芍各6g,丹皮、黄柏各3g。白带多加椿根皮、芡实;阴道流血加早莲草、仙鹤草。
2.肝经湿热:
治法:清热利湿,舒肝泄火。
方药:加味逍遥丸加减。柴胡、泽泻、郁金各10g,黄芩、山栀、赤芍、丹皮各6g,龙胆草3g。白带量多腥臭加黄柏、椿根皮;面红烦躁加生地、知母;便干溲赤加熟军、竹叶。
二、专方验方
1.滋阴泻火丸:生地9g,知母9g,元参9g,夏枯草9g,黄柏9g,泽泻9g,炙龟板12g,赤芍9g,生甘草6g。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丸,每日2次。适用于性早熟属阴虚火旺者。
2.滋阴安神汤:夜交藤15g,枣仁10g,知母10g,黄柏10g,熟地10g,枸杞子10g,山药10g,丹皮1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于性早熟属肾阴不足者。
3.舒肝清热汤:柴胡8g,黄芩8g,泽泻8g,枳壳8g,白芍8g,元参10g,当归10g,生地10g,浙贝10g,夏枯草12g,茯苓12g,赤芍6g,丹皮6g。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服。适用于性早熟属肝火旺盛者。
4.清热泻火方:龙胆草4.5g,生地10g,知母10g,黄柏10g,丹皮10g,夏枯草10g,茯苓10g,泽泻10g,柴胡10g,生麦芽10g。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服。适用于性早熟属肾阴不足,虚火妄动者。
阴道炎吃什么药
1.肝经湿热湿热下注
主证
外阴、阴道口及肛门周围瘙痒难忍,夜间尤甚,痒甚则疼痛,抓破后流黄水,心烦少寐。烦躁易怒,坐卧不安,带下量多,色黄白,有臭味,口苦而腻,胸闷不适,纳谷不香,舌苔黄腻,脉细滑。
治法
清肝泻热,除湿止痒。
选方
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
龙胆草10g、黄芩10g、栀子10g、当归10g、生地10g、柴胡9g、木通8g、泽泻10g、车前子10g、甘草3g、地肤子12g。
加减
尿黄赤或尿痛灼热者,可加黄柏、琥珀,以助清热止痛;湿重白带清稀,腰酸腿软,胸闷纳呆者,可加苍术、防杞、陈皮燥脾渗湿;因虫蚀作痒者加鹤虱、芜荑之类。
2.湿热下注
主证
阴部瘙痒,甚或疼痛、流水,坐卧不安,白带多,淋漓不尽,色黄或腥臭难闻,尿赤黄,脘闷不适,口苦而腻,苔黄腻,脉弦而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调和肝脾。
选方
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
药物
草薢10g、黄柏10g、薏仁20g、赤苓20g、丹皮10g、泽泻10g、滑石18g、通草8g。
来月经出虚汗怎么回事
来月经出虚汗怎么回事
1、心气不足
症状:多梦易惊,失眠,神疲困倦,短气,或喜悲善哭,精神恍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益气,宁心安神。
选方:参香散加减。
药物:人参9g,黄芪、茯苓、白术、山药各12g,莲肉、砂仁、沉香、檀香、甘草各6g。
2、心血不足
症状: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易惊,健忘头昏,面色不华,舌淡,脉细。
治法:养血安神。
选方:四物汤合茸砂丹加减。
药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12g,鹿茸、朱砂各6g,炒枣仁18g。
3、心阴不足
症状:出虚汗,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补心安神。
选方:益气安神汤加减。
药物:当归、茯神、麦冬、生地各12g,黄连、远志、竹叶、人参、黄芪、胆星、莲子心各6g,酸枣仁18g,朱砂3g。
4、心肾不交
症状:心烦,失眠,多梦,遗精,腰酸腿软,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
治法:交通心肾。
选方:黄连阿胶汤加减。
药物:黄连、黄芩、白芍、阿胶各9g,鸡子黄1枚,龙骨12g
白天出虚汗是怎么回事
白天出虚汗是怎么回事
①心气不足
症状:多梦易惊,失眠,神疲困倦,短气,或喜悲善哭,精神恍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益气,宁心安神。
选方:参香散加减。
药物:人参9g,黄芪、茯苓、白术、山药各12g,莲肉、砂仁、沉香、檀香、甘草各6g。
②心血不足
症状: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易惊,健忘头昏,面色不华,舌淡,脉细。
治法:养血安神。
选方:四物汤合茸砂丹加减。
药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12g,鹿茸、朱砂各6g,炒枣仁18g。
③心阴不足
症状: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补心安神。
选方:益气安神汤加减。
药物:当归、茯神、麦冬、生地各12g,黄连、远志、竹叶、人参、黄芪、胆星、莲子心各6g,酸枣仁18g,朱砂3g。
④心肾不交
症状:心烦,失眠,多梦,遗精,腰酸腿软,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 治法:交通心肾。
选方:黄连阿胶汤加减。
药物:黄连、黄芩、白芍、阿胶各9g,鸡子黄1枚,龙骨12g。
⑤心胆气虚
症状:惊悸不宁,胆怯善恐,夜寐多梦,胸闷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无力。
治法:养心益气,壮胆镇惊。
选方:平补镇心丹。
药物:酸枣仁、龙齿各12g,车前子、茯苓、麦冬、茯神、天冬、熟地、山药各9g,五味子,远志、人参各6g,肉桂、朱砂、甘草各3g。
⑥心脾两虚
症状:心悸健忘,少寐多梦,气短神疲,面色萎黄,食少倦怠,腹胀便溏,舌质淡嫩,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
选方:归脾汤。
药物:人参、远志、木香各6g,黄芪、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龙眼肉各9g,炙甘草3g。
⑦痰火内扰
症状:梦扰纷纭,头晕心悸,急躁易怒,痰多胸闷,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
选方:黄连温胆肠加减。
药物:黄连6g,半夏、陈皮、茯神、竹茹、枳实各9g,甘草、生姜各3g,大枣5枚,珍珠母12g。
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是离不开我们平时对身体的保养的,通过对白天出虚汗是怎么回事的了解之后我们知道,通过药物进行调整只能有效的帮助我们去除病灶,如果结合饮食的调整才能使我们身体彻底得到恢复,平时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有助于补气养血和提高免疫力的食物。
生地黄的选方
清营汤:方以犀角为君,善清解营分之热毒。生地黄、麦冬、玄参共为臣药,凉血滋阴,清热解毒。君臣相配,咸寒与甘寒并用,清营热而滋营阴,祛邪与扶正兼顾。银花、连翘二味清热解毒,轻清透邪,促使营分热邪外透而解。竹叶清心除烦,黄连清心解毒,丹参清心凉血,并能活血散瘀以防热与血结,共为佐药。诸药相伍,共奏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之效。
本方寒凉清热配伍辛凉宣散,以求“透热转气”;养阴凉血配伍活血散瘀,以防热与血结。
治疗失眠多梦的药物
中药治疗失眠多梦:
(1)辨证论治
①心气不足
症状,失眠,神疲困倦,短气,或喜悲善哭,精神恍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宁心安神。
选方。
药物9g,黄芪、茯苓、白术、山药各12g,莲肉、砂仁、沉香、檀香、甘草各6g。
②心血不足
症状,心烦失眠,多梦易惊,健忘头昏,面色不华,舌淡,脉细。
治法。
选方。
药物、当归、白芍、川芎各12g,鹿茸、朱砂各6g,炒枣仁18g。
③心阴不足
症状,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
选方。
药物、茯神、麦冬、生地各12g,黄连、远志、竹叶、人参、黄芪、胆星、莲子心各6g,酸枣仁18g,朱砂3g。
④心肾不交
症状,失眠,多梦,遗精,腰酸腿软,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
治法。
选方。
药物、黄芩、白芍、阿胶各9g,鸡子黄1枚,龙骨12g。
⑤心胆气虚
症状,胆怯善恐,夜寐多梦,胸闷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无力。
治法,壮胆镇惊。
选方。
药物、龙齿各12g,车前子、茯苓、麦冬、茯神、天冬、熟地、山药各9g,五味子,远志、人参各6g,肉桂、朱砂、甘草各3g。
⑥心脾两虚
症状,少寐多梦,气短神疲,面色萎黄,食少倦怠,腹胀便溏,舌质淡嫩,苔白,脉细弱。
治法。
选方。
药物、远志、木香各6g,黄芪、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龙眼肉各9g,炙甘草3g。
⑦痰火内扰
症状,头晕心悸,急躁易怒,痰多胸闷,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
选方。
药物6g,半夏、陈皮、茯神、竹茹、枳实各9g,甘草、生姜各3g,大枣5枚,珍珠母12g。
以上的中医药治疗失眠多梦的中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要自己私自用药。以免产生不良的药物反应。
生地黄的选方
【选方】
清营汤:方以犀角为君,善清解营分之热毒。生地黄、麦冬、玄参共为臣药,凉血滋阴,清热解毒。君臣相配,咸寒与甘寒并用,清营热而滋营阴,祛邪与扶正兼顾。银花、连翘二味清热解毒,轻清透邪,促使营分热邪外透而解。竹叶清心除烦,黄连清心解毒,丹参清心凉血,并能活血散瘀以防热与血结,共为佐药。诸药相伍,共奏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之效。
本方寒凉清热配伍辛凉宣散,以求“透热转气”;养阴凉血配伍活血散瘀,以防热与血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