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服降糖药了怎么办
忘了服降糖药了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必须尽量避免忘服降糖药的情况。不得已时以下补救方法可供参考:一日服用一次降糖药的患者如忘记服用,可根据发现时间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补救方法:
午饭前发现:可在发现时补服(限于用量较少者),如已吃过早饭3小时,为避免出现低血糖,最好在午饭前服用。
晚饭前发现:若平时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在晚饭前按早晨剂量服用,对血糖控制较好者,应减半量服用。
睡觉前发现:原则上不必再服药,因夜晚睡眠时依赖尚未完全丧失功能的胰岛素已足以控制血糖升高,如再服药则容易引起低血糖。
一日服用两次降糖药的患者:午饭前发现早晨未服者,可将早晨剂量在午饭前服下,晚间服药剂量不变;晚饭前发现早晨未服者,可只服晚间剂量,已忘服用的早晨剂量不必再服;
睡觉前发现早晚两次均忘服,则按晚间剂量的一般服下即可,早晨剂量不必再补服。当有条件者应该注意增加血糖监测次数,以帮助决定是否需要加服降糖药物。
小孩子的Ⅱ型糖尿病有药物治疗吗
现在能够应用于小孩子的口服降糖药物是二甲双胍,美国FDA在几年 前就已经批准它作为10岁以上的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但10岁以 下的儿童Ⅱ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还是胰岛素,所有的口服降糖药物还是不能 应用,胰岛素治疗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孕妇需要注意哪些用药事项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不宜单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双胍类降糖药及拜糖平与胰岛素合用还是很有效的;
(2)糖尿病孕妇应一律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目前血糖控制不佳,同时引起胎儿发育有异常。因为口服降糖药能通过乳汁排泄,所以喂奶的女性也不要服用口服降糖药;
(3)肝、肾功能不全者不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全部都须肝脏代谢,大多数都要经肾脏排出,肝、肾功能不好的病人服用口服降糖药可能发生药物积累中毒或发生低血糖症,还可能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有些还可能加重酮症酸中毒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最好不用;
(5)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发展到Ⅲ期或Ⅲ期以上的肾脏及眼底病变者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6)其它急症:如肌梗塞、手术、创伤等情况发生时,也应短期改用胰岛素治疗。
血糖多高需要打胰岛素吗
胰岛素作为替代疗法的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诊断时血糖水平较高,特别是体重明显减轻的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反应差伴体重减轻或持续性高血糖的患者。可每天注射2次中效胰岛素或预混制剂,β细胞功能极差者应按与1型糖尿病类似的方案长期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注射胰岛素是最无副作用的降糖方法。一型糖尿病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若血糖一段时间内持续高,可以注射胰岛素治疗。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择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相比,注射胰岛素是副作用最小的一种控制血糖的方式,而且不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进行代谢,任何口服的降糖药物都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的代谢。长期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的检查肝功能和肾功能,预防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注射胰岛素需要定时定量,进食也要相应的定时定量,避免出现低血糖或者是剂量不足造成效果不明显。
平时注意控制饮食,三餐定时定量,低脂低糖摄入,多食用蔬菜,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经常监测血糖,保持血糖的平稳,防止并发症的出现。经合理的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治疗仍未达到良好控制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考虑用胰岛素作为补充治疗,通常白天继续服用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早晨可加或不加小剂量)或每天注射1-2次长效胰岛素。但当每日胰岛素剂量已经接近50U时,可停用胰岛素促泌剂,而改用胰岛素替代疗法。总之,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5%者应考虑用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对于空腹血糖高于15以上者,应考虑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总而言之糖尿病是当今社会一种非常常见的且难治愈的疾病,一般患了糖尿病都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饮食,并且血糖高时,要注意服药进行控制,但是当血糖过高时,就需要打胰岛素替代药物进行强化治疗,使自身的血糖得到控制。
糖尿病产妇可以哺乳吗 药物治疗哺乳的危害
糖尿病妈妈在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时,特别是服用磺脲类药物很可能导致幼儿胰岛β细胞增生,使幼儿容易发生低血糖。此外,磺脲类药物也会影响幼儿的发育。因此,建议正在服用口服降糖药的妈妈不要对宝宝进行哺乳。
长期打胰岛素的危害性
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分为两类,一种是口服降糖药,另外一种当然就是胰岛素。口服药和胰岛素各有优劣,比如口服降糖药,安全方便,病人的依从性非常好,但是在肝肾功能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将无法使用口服降糖药。
而胰岛素是内分泌科医师调整血糖的主要手段之一,胰岛素是人体体内自身的物质,因此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一般是非常安全,不会有什么危害的,而长期使用胰岛素注射当然会带来一个不良反应,就是体重增加,因此肥胖的患者是不适合打胰岛素的。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常见的口服降糖药有哪些
所谓口服降糖药,就是指经口服用后有降糖作用的药物,主要指西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四类。
1、磺脲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为中等偏强,属于磺脲类的药品按每片剂量从小到大包括优降糖、美吡达(优达灵)、克糖利、达美康(格列齐特)、糖适平(格列喹酮)等等,其中优降糖作用最强,美吡达作用快而短,达美康和克糖利作用时间较长,糖适平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病人,各有特色。
2、双胍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降低食欲,减少糖类的吸收,比较适合于较胖者服用,降糖作用也属中等,这类药物包括降糖灵(苯乙双胍、DBl)、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降糖灵价格便宜,但因其副作用比较大,已不常用。二甲双胍副作用小。
3、α-糖苷酶抑制剂属于第三类口服降糖药,主要有拜糖平和倍欣等,这类药作用与前两种不太一样,主要是抑制糖类的分解,延缓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
4、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而发挥作用的。主要有文迪雅等。但价格比较高。这四类口服降糖药可以联合使用,以增强降糖效果。
口服降血糖药物有哪些
1、口服降血糖药物有哪些
1.1、磺脲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为中等偏强,属于磺脲类的药品按每片剂量从小到大包括优降糖、美吡达(优达灵)、克糖利、达美康(格列齐特)、糖适平(格列喹酮)等等。
1.2、双胍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降低食欲,减少糖类的吸收,比较适合于较胖者服用,降糖作用也属中等,这类药物包括降糖灵(苯乙双胍、DBl)、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降糖灵价格便宜,但因其副作用比较大,已不常用。二甲双胍副作用小。
1.3、α-糖苷酶抑制剂属于第三类口服降糖药,主要有拜糖平和倍欣等,这类药作用与前两种不太一样,主要是抑制糖类的分解,延缓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
1.4、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而发挥作用的。主要有文迪雅等。但价格比较高。
2、口服降糖类药物须注意的事项
2.1、降糖类药物仅仅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或调节血糖,但并不能代替饮食中的营养素发挥其特定的作用。因此,药物应用必须饮食调节相配合,才能达到控制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目的。
糖尿病脚肿怎么办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和治疗脚肿,首先应该做的是控制血糖,保证血糖的正常和稳定。对于血糖的控制包括饮食治疗、口服降糖药和应用胰岛素。糖尿病肾病治疗原则当出现氮质血症时,要根据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剂量和种类。
糖友的降糖药该怎么吃
1、糖尿病孕妇及哺乳的女性:应一律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血糖控制不佳,引起胎儿发育异常。另外,口服降糖药能通过乳汁排泄,所以哺乳的女性也不要服用口服降糖药。
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如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有些还可能加重酮症酸中毒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因此最好不用降糖药。
3、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不宜单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双胍类降糖药及拜糖平与胰岛素合用还是很有效的。
4、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特别是发展到Ⅲ期或Ⅲ期以上的肾脏及眼底病变者,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5、肝、肾功能不全者:不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全部都需肝脏代谢,大多数都要经肾脏排出,肝、肾功能不好的病人服用口服降糖药可能发生药物积累中毒或发生低血糖症,还可能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降糖药是否能取代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要降低血糖,最终需要依赖胰岛素的存在,无论是协助胰岛素作用,还是促进胰岛素分泌,都不能没有胰岛素的参与。因此,仅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前提是:患者的胰岛细胞必须有较好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口服降糖药主要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胰岛素的分泌仅为正常人的一半,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以3%—4%的速度下降。所以口服降糖药在开始治疗5—10年疗效较好,但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甚至需要以胰岛素为主来控制血糖。
是否使用胰岛素要根据病情决定。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很多情况下只需短期使用,如妊娠分娩、外科手术前后、出现急性糖尿病并发症和各种感染等。此外,人们新近发现,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使用一段时间的胰岛素,能使已经受损的胰岛细胞得到休息,功能得以恢复。
如果由于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口服降糖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则可能需要长期加用或单独使用胰岛素。有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后,可以停用,恢复口服降糖药治疗。
糖尿病人何时该用胰岛素
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在较大剂量,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7%,就应该开始使用基础胰岛素了。
但在我国,降糖药疗效不佳后开始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往往已经达到10%,高出指南建议的7%很多了。
研究发现,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之前降糖药的服用种类越多,或者剂量越大,用胰岛素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难度就更大,血糖就很难控制。
这就提示,当降糖药治疗疗效不佳时,胰岛素治疗的时机是:糖化血红蛋白最好不要超过8%,同时,口服降糖药的种类最好不超过2种,当已经服用3种口服降糖药,仍旧疗效欠佳时,再开始胰岛素治疗,最终的效果不如在2种降糖药疗效不佳时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效果。
另一个问题是,开始胰岛素治疗后,胰岛素的剂量调整要及时,现在发现,从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后的6个月内,胰岛素剂量的增加平均只有1~2个单位,这也是中国的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后,病情仍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