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的药物
化疗的药物
烷化剂
烷化剂直接作用于DNA上,防止癌细胞再生。此类药物对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具有疗效。烷化剂主要有白消安、顺氯氨铂、环磷酰胺(癌得星)、氮烯咪胺、异环磷酰胺、二氯甲二乙胺(盐酸氮芥)和苯丙氨酸氮芥。
抗代谢药
抗代谢药干扰DNA和RNA的合成,用于治疗慢性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抗代谢药主要有5-氟脲嘧啶、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和环胞苷。
抗肿瘤抗生素
抗肿瘤抗生素通过抑制酶的作用和有丝分裂或改变细胞膜来干扰DNA。抗肿瘤抗生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广泛用于对癌症的治疗。抗肿瘤抗生素主要有博来霉素、更生霉素、红必霉素、阿霉素和黄胆素。
植物类抗癌药
植物类抗癌药都是植物碱和天然产品,它们可以抑制有丝分裂或酶的作用,从而防止细胞再生必需的蛋白质合成。植物类抗癌药常与其它抗癌药合用于多种癌瘤的治疗。植物类抗癌药主要有长春碱、长春新碱、三尖杉酯碱、足叶乙甙、威蒙、榄香烯。
杂类
另外一些化疗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不属于上面几类。其中包括门冬酰胺酶和维甲酸。
激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癌症。当激素用于杀死癌细胞或减缓癌细胞生长时,可以把它们看成化疗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强的松和氟美松。性激素用于减缓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生长。它包括雌激素、抗雌激素、黄体酮和男性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方式不同于细胞毒素药物,属于特殊的化疗范畴。
免疫制剂
免疫制剂可以刺激癌症病人的免疫系统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它们属于特殊的化疗范畴。
乳腺癌化疗方案
1、FAC方案
化疗药物:阿霉素、氟尿嘧啶、环磷酰胺。FAC方案主要用于可切除性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
2、CMF方案
化疗药物: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环磷酰胺。CMF方案也主要用于切除性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
3、CAF方案
化疗药物:阿霉素、氟尿嘧啶、环磷酰胺。该乳腺癌的化疗方案用于可切除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也可用于激素抗拒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
4、A→CMF方案
化疗药物:氟尿嘧啶、阿霉素、甲氨蝶呤、环磷酰胺。A→CMF方案用于可切除性乳腺癌的辅助化疗。
5、NFL方案
化疗药物:氟尿嘧啶、米托蒽醌、醛氢叶酸。NFL方案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或者二线化疗方案。
6、PA方案
化疗药物:阿霉素、泰素。该乳腺癌的化疗方案用于激素抗拒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
肿瘤化疗药物有几种
1) 利胆抗癌汤:
虎杖30克,金钱草30克,茵陈15克,木香6克(后下),大黄9克(后下),枳壳15克,黄芩6克,白花蛇舌草30克,麦芽15克,每日一剂,清水煎服。
2) 解毒抗癌方:
白花蛇舌草30克,石见穿12克,蒲公英15克,金钱草20克,栀子10克,郁金10克,枳壳12克,柴胡9克,元胡12克,白茅根18克,每日一剂,清水煎服。 3) 平消胶囊(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制)
每次4-8粒丸,每日三次。功能: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清热解毒,扶正祛邪。对胆囊癌等消化道肿瘤有缓解症状、缩小瘤体、抑制癌瘤生长、提高免疫水平、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
4) 回生胶囊(西安爱民制药公司)
每次2粒,每日三次。功能:扶正祛邪,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直接抑杀癌细胞,增加细胞免疫功能,阻断病理性胸腺萎缩,防治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6. 针刺疗法
1) 体针:取阳陵泉、足三里、胆囊穴、中脘、丘墟、太冲、胆俞为主穴;痛剧加合谷;高热加曲池;恶心呕吐加内关。用深、强刺激手法,每日1-2次,留针半小时,用电针更佳。
2) 耳针:取交感 、神门、肝、胆为主穴;出现休克者取涌泉、足三里、人中、十宣穴;或耳针取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等穴。
3) 胆囊癌疼痛剧烈者,采用穴位封闭疗法,用维生素B12500毫克、维生素B1100毫克、2%利多卡因3毫升混合,取足三里、阳陵泉穴封闭。
4) 冰蟾皮穴位贴敷:用于止痛。药用鲜蟾皮(摘除时尽量不破坏毒腺)、冰片、大蒜(以独头蒜为佳);方法:大蒜横切,用其截面涂擦痛点及胆俞穴,以蒜汁均匀一层为度,面积直径约5-6厘米。再将冰片研末,均匀地撒在蟾皮表面(每个蟾皮撒冰片1克左右),然后将冰蟾皮外敷于涂有蒜汁的部位,用纱布外敷,胶布固定,日2次。
治疗麻风的化疗药物
(1)氨苯砜(4,4-diamino-diphenylsulfone,DDS):具有抑菌作用和微弱的杀菌作用。口服吸收迅速,在体内排泄缓慢,半衰期为10~50h,1次口服100mg后其抑菌作用可持续10天左右。在体内大部分从尿中排出。用标准剂量口服后在3~4个月即可杀灭99.9%的活菌。细菌指数(BI)每年平均下降约1个对数单位。由于疗效确实、价格低廉、耐受性良好和服用简便,长期以来氨苯砜(DDS)一直是治疗麻风病的首选药物。其副作用有:贫血、药疹、颗粒白细胞减少症、肝脏损害、急性中毒、精神障碍等。成人口服每次50mg,每天1~2次。
(2)利福平(rifampicin,RFP):实验化疗研究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口服吸收良好,服后2h血中浓度达到高峰,迅速分布到全身组织。血中有效浓度可维持8~12h,空腹服用可增加吸收。主要通过肝脏经胆汁排泄。每次口服600mg或1200mg在4天内即可杀灭99.9%的活菌。为联合化疗中的主要药物。细菌形态指数下降比氨苯砜(DDS)快。副作用有皮肤反应、胃肠道不适、肝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少见的副作用有“流感”综合征、溶血性贫血等。一般成人连续疗法口服每次450~600mg,早晨1次空腹服下,用药后尿显淡粉红色。
(3)氯法齐明 (氯苯吩嗪):本药不仅具有抑制和杀灭麻风杆菌的作用,而且还有抗炎作用。制成微粒状胶囊口服,吸收率约为70%。其排泄极为缓慢,在人体中的半衰期至少为70天,近50%以原型从大便中排出。以常规剂量50~100mg/d口服,一般在治疗3个月左右麻风杆菌即丧失感染性。本药对ENL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治疗所需剂量为100~200mg/d,严重反应可增至300mg/d,有时氯法齐明(B 663)与泼尼松30~40mg/d联合治疗,病情稳定后即可缓慢地减少至维持量。副作用有皮肤色素沉着、鱼鳞病样改变、消化道反应等。治疗麻风病一般成人口服每次50~100mg/d。治疗麻风反应用量较治疗量大。
化疗药物种类
1.烷化剂:烷化剂直接作用于DNA上,防止癌细胞再生。此类药物对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具有疗效。
2.抗代谢药:抗代谢药干扰DNA和RNA的合成,用于治疗慢性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胃癌和结直肠癌。
3.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通过抑制酶的作用和有丝分裂或改变细胞膜来干扰DNA。抗肿瘤抗生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广泛用于对癌症的治疗。
4.植物类抗癌药:植物类抗癌药都是植物碱和天然产品,它们可以抑制有丝分裂或酶的作用,从而防止细胞再生必需的蛋白质合成。植物类抗癌药常与其它抗癌药合用于多种癌瘤的治疗。
5.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癌症。当激素用于杀死癌细胞或减缓癌细胞生长时,可以把它们看成化疗药物。性激素用于减缓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生长。它包括雌激素、抗雌激素、黄体酮和男性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方式不同于细胞毒素药物,属于特殊的化疗范畴。
6.免疫制剂:免疫制剂可以刺激癌症病人的免疫系统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它们属于特殊的化疗范畴[1] 。
化疗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常用的一些化疗药物有: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长春花碱(VBL)、依托泊甙(VP16)、威猛(Vumon)、卡铂(CBP)和甲氨蝶呤(MTX)为SCLC常用化疗药物,单药复发率(RR)在30%~60%间,NSCLC由于存在细胞的异质性、耐药性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制约了NSCLC的疗效的进一步高,为今后有待研究的方向,常用药物中氯氨铂(DDP)在NSCLC治疗中目前最受人注目,被认为是Ⅳ期NSCLC病员得以延长生命的手段,几乎成为NSCLC联合方案中必不可少的常用化疗药物,又可用作放疗增敏剂。此外,其他用于NSCLC化疗药物的单药RR≥15%者有IFO、VP16、丝裂霉素(MMC)、长春花碱酰胺(VDS)、ADM、表阿毒素(EPI)、异长春花碱等。卡铂是治疗肺癌的常用药,但是化疗药物副作用会很大,建议和康富瑞昆虫活性蛋白一起使用,后者能抵抗化疗期间各种副作用,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这样的话也能减少化疗的次数。
胃癌晚期化疗药物
1、治疗胃癌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内镜下治疗:近年来,作为胃癌非手术疗法的内镜下治疗有很大进展。方法有胃镜下黏膜切除术和旨在破坏局部癌组织的激光、微波治疗及酒精注射等。由于破坏局部组织的疗法实施后,难以再活检明确有无癌组织残留,因此目前多主张采用黏膜切除法。胃镜下治疗一般用于早期胃癌或高龄、重症病人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
2、治疗胃癌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外科治疗:外科手术仍然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也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由于发现胃癌较晚,大多数属于晚期胃癌,手术疗效欠佳,术后5年生存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因此,必须加强对早期胃癌症状的重视及高危人群的监测,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近年来由于麻醉和手术切除前后处理的进步,使手术的安全性得以提高,同时目前也缺乏能在手术前正确判断胃癌切除可能性的诊断方法,因此只要胃癌病人全身情况许可,又无明确的远处转移,均应予以手术探查争取切除。至于术式的选择,需根据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和术中探查发现,包括胃癌的部位、肿瘤大小、浸润的深度及淋巴结肿大情况,决定不同的手术方式。随意地扩大或缩小手术切除范围,造成脏器功能的过度破坏或术后肿瘤复发,均是不适当的。
3、治疗胃癌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与手术、化疗并用,有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但迄今尚无突破性进展。临床常用的有冻干卡介苗、沙培林(0K-432)、云芝多糖K(PSK)、香菇多糖、高聚金葡素、阿地白介素(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TNF)、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及干扰素(INF)等。冻干卡介苗在临床应用已久,治疗胃癌虽有一定疗效,但并不显著。
化疗药物选择原则
首先,要根据病人的病理诊断和分期。不同病理细胞类型对化疗药的敏感性不同,不同的病理分期决定了不同的治疗目的,显然应选择不同的药物和剂量;
第二,根据肿瘤细胞的分裂周期,因为化疗药主要分成二类,一类叫细胞周期性特异性药物,一类叫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这两类药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把这两类药进行有机的组合,则作用的效果增强,能对不同周期时段的细胞起最大的杀伤效果;
第三,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化疗药物;
第四,在化疗药物中加入适当的化疗增敏药物和预防化疗副作用的药物,如止吐药、抗过敏药;
第五,化疗方案的选择同时需考虑病人的经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