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怎么诊断呢
细菌性食物中毒怎么诊断呢
1、血常规。副溶血弧菌及O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多在1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偏高,沙门菌引起者白细胞大多正常。肉毒中毒血像、大便常规及脑积液检查多属于正常范围。
2、粪便检查。感染性者粪便镜检可见白细胞、脓细胞,有时伴有红细胞。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因
(1)沙门氏菌属:是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革兰氏染色阴性,其中以鼠伤寒、猪霍乱、肠类沙门氏菌较常见。沙门氏菌主要存在于家畜、家禽及鼠类体内。该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水、乳类及肉类食品中,能生存几个月。适当的温度(22~30摄氏度)下,能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加热60摄氏度、15分钟即能杀死。沙门氏菌进入人体肠道后主要引起胃肠道反应。部分病人有畏寒、发热等中毒症状。
(2)嗜盐菌(副溶血性弧菌):是多形态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在含盐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良好,故本菌广泛存在于海产品及物盐腌制的肉类、蛋类和感菜中。对热和酸极敏感,加热56摄氏度,5分钟即被杀死,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死亡。中毒后主要病变在胃粘膜、空肠及回肠,表现为急性胃肠炎。
(3)变形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肠道、粪便及食品中。本菌在食物中能产生肠毒素,其些变形杆菌能使蛋白质中的组胺酸脱羧而成为组胺,从而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
(4)大肠杆菌及副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在正常人肠道内均有存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进食本类细菌污染的食物,而细菌及其毒素甚多时,可以致病。能引起胃肠炎的菌种,目前已确定15组血清型,其中致病性较强的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5)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鼻腔、咽喉部和皮肤病人的感染化脓病灶中,此菌主要污染淀粉类食物、乳制品、蛋类和肉类。食物中毒主要由血浆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所产生肠毒素引起。该毒素对热的低抗力极强,加热者沸30分钟仍保持其毒性。
(6)肉毒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属厌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家畜粪便、蔬菜中。肉毒杆菌污染火腿、腊肠、罐头或瓶装食品后,在缺氧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并产生外毒素。此种毒素是毒力极强的嗜神毒素。不耐热,煮沸10分钟即可破坏。人食入外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引起中毒。毒素经消化道吸收后,选择性的作用于运动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抑制神经传导介质的释放。引起肌肉瘫痪。
细菌性食物中毒症状
一、胃肠型食物中毒
潜伏期短,常于进食后数小时发病。各型病原菌或其毒素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很相似,主要为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炎症状。一般起病急,腹部不适,上、中腹部持续或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病程短,多在1~3d内恢复。
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食后在4~24小时感畏寒,体温升高,可达38~39.5摄氏度,恶心、呕吐、腹痛,腹部有压痛,水样腹泻,有时有少量脓血,并有鱼腥臭味。
2、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如果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话,则患者在误食后的九到二十个小时会出现上腹疼痛难忍以及腹泻,水便等症状。
3、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食后30~120分钟,自感头痛、皮肤潮红、呈醉酒状,有荨麻疹样过敏反应。
4、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进食含有葡萄球菌性毒素食物后2~5小时,症状为严重的恶心、呕吐。呕吐物是黏液,有时含血液及胆汁。体温正常或稍升高。
5、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品后2小时~10天,自感视物有复影,眼睑下垂,眼肌和咽肌瘫痪,呼吸感到困难,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
怎么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什么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分为以下几类:
感染型:如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属食物中毒。
毒素型:包括体外毒素型和体内毒素型两种。体外毒素型是指病原菌在食品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如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肉毒梭菌中毒。体内毒素型指病原体随食品进入人体肠道内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如产气英膜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等。
混和型:以上两种情况并存。
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分为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原则、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原则、化学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原则、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具体如下。
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②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③实验室诊断资料和对中毒食品或与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病人的标本进行检验的资料。
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②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③形态学鉴定资料;④必要时应有实验室诊断资料和对中毒食品进行检验的资料;⑤有条件时,可有简易动物毒性试验或急性毒性试验资料。
化学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②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③如需要时,可有病人的临床检验或辅助、特殊检查的资料;④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或与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病人的标本进行检验的资料。
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②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③必要时由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的资料。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诊治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是葡萄球菌肠毒素所引起的疾病,其特征为潜伏期短,病例暴发集中,来势凶猛,呕吐剧烈,伴失水及虚脱,但恢复迅速,预后良好。发病以夏秋两季为多,各年龄组均可患病,痊愈后不产生明显的免疫力,本病无传染性。
病原菌仅限于产肠毒素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A~E等五种血清型,以A型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为多见,毒素耐高温。病原菌常存在于人体的皮肤、鼻腔、鼻咽部、指甲下及各种皮肤化脓性感染灶中。患乳腺炎的病牛、病羊也携带此菌。本病传播媒介为被本菌污染的食品,主要为淀粉类(如剩饭、米面、粥等)、牛乳及乳制品,以及鱼、肉、蛋类等。被污染的食物在室温20℃~22℃放置5小时以上时,病菌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
本病起病急骤,病例暴发非常集中,一般于进食2~5小时发病,很少超过6小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急性胃肠炎症状,恶心、呕吐最为突出而且普遍,腹痛、腹泻次之。呕吐物可呈胆汁性,或含血及粘液。腹痛主要位于中上腹,剧烈吐泻每导致虚脱、肌肉痉挛及严重失水等。体温大多正常或略高。部分病例尚有发热、头晕、出汗、四肢麻木等症状,个别病例可出现酸中毒与休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般在数小时至1~2日内迅速恢复。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进食可疑食物、集体发病、症状严重而短促等而作出初步诊断;食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每克食物含菌可达数亿),诊断即可成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正常人粪便中也可分离出此菌,因此,单从病人粪便与食物中分离出此菌不一定有诊断意义;另一方面,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有相当的耐高温性,即使食物于食前100℃水中煮30分钟仍未被破坏,细菌虽已死亡,仍有可能中毒,此时标本培养虽为阴性,而未能排除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因此,本病的诊断必须慎重。
本病的治疗以保暖、输液、应用ORS及饮食调节为主,一般不须用抗菌药物治疗。对本病的预防,以加强饮食管理为主;隔离患乳腺炎的病牛、病羊;有皮肤化脓灶的炊事员或从事饮食业者应暂时调离。
食物中毒是怎么回事 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物被细菌污染,而该食物又存放不好,致使污染细菌得以生长和繁殖,使食物产生毒素。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季节,一般以5-10月份最多。
什么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感染型:如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属食物中毒。
毒素型:包括体外毒素型和体内毒素型两种。体外毒素型是指病原菌在食品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如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肉毒梭菌中毒。体内毒素型指病原体随食品进入人体肠道内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如产气英膜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等。
混和型:以上两种情况并存。
细茵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1)食物在宰杀或收割、运输、储存、销售等过程中受到病菌的污染。
(2)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的温度下存放,食品中充足的水分,适宜的ph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
(3)食品在食用前未烧熟煮透或熟食受到生食交叉污染,或食品从业人员中带菌者的污染。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病因诊断需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鉴定。
什么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通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季节,一般以5-10月份最多。一方面由于较高的气温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内人体防御能力有所降低,易感性增高,因而常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
(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肉,鱼,奶和蛋类等;少数是植物性食品,如余饭,糯米凉糕,面类发酵食品等。
(三)抵抗力降低的人,如病弱者,老人和儿童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急性胃肠炎症较严重,但此类食物中毒病死率较低,愈后良好
细菌性食物中毒怎么诊断
1、血常规。副溶血弧菌及O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多在1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偏高,沙门菌引起者白细胞大多正常。肉毒中毒血像、大便常规及脑积液检查多属于正常范围。
2、粪便检查。感染性者粪便镜检可见白细胞、脓细胞,有时伴有红细胞。
3、细菌学检查。收集可疑食物,病人呕吐物、粪便做细菌培养,并分离鉴定,若为同一病原菌(菌种、型别及抗原结构相同)则有确诊意义。肉毒中毒时将可疑食物或呕吐物煮沸1h以杀灭非芽孢荫后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厌氧培养,可发现肉毒杆菌。
4、血清凝集试验。沙门菌、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将分离到的病原菌分别处理制成菌体抗原和鞭毛抗原,与患者血清做凝集试验,若病程中抗体滴度提高4倍以上则有诊断意义。
5、肉毒毒素定型。根据被检品毒力100 LD50/ml时,取被检品原液上清0.8ml,分别加混合、A、B、E型肉毒诊断血清0.2ml混匀,置37℃45min后分别接种于小白鼠腹腔,若检品中毒素型于诊断血清相同时,其毒性被中和,据此来推断检品中毒素的型别。
食物中毒的诊断鉴别
食物中毒是一种比较常见疾病,该病分为很多种类型,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等。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由于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还需早发现早诊断。为了方便大家对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方法有所了解,下面就为大家做下简单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
根据集体伙食单位短期内爆发大批急性胃肠炎患者,结合季节 及饮食情况(厨房卫生情况、食物质量、保管及烹调方法的缺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有条件时,应取患者吐泻物及可疑的残存食物进行细菌培养,重症患者血培养,留取早期及病后二周的双份血清与培养分离所得可疑细菌进行血清凝集试验,双份血清凝集效价递增者有诊断价值。近年来采用琼脂扩散沉淀试验检测污染食物中毒的肠毒素,效果良好。
细菌性食物中毒需要做哪些检查
胃肠型食物中毒多发于夏秋季,易造成暴发流行,其潜伏期短,发病只限于进食同一种受污染食物者,停止进食受污染的食物,疫情便可控制,亦有散发病例,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并可重复感染。神经型食物中毒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同进食者可集体发病,偶可由伤口感染而引起,外毒素有高度的致病力,病后不产生免疫力。
食物中毒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1、霍乱及副堆乱:为无痛性泻吐,先泻后吐为多,且不发热,大便呈米泔水样,因潜伏期可长达6天,故罕见短期内大批患者,大便涂片荧光抗体染色镜检及培养找到霍乱弧菌或受尔托弧菌,可确定诊断。
2、急性菌痢:偶见食物中毒型暴发,一般呕吐较少,常有发热,里急后重,粪便多混有脓血,下腹部及左下腹明显压痛,大便镜检有红细胞,脓细胞及巨噬细胞,大便培养约半数有痢疾杆菌生长。
3、病毒性胃肠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以急性小肠炎为特征,潜伏期24~72h,主要表现有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及腹泻,排水样便可稀便,吐泻严重者可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