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食物中毒诊断鉴别

食物中毒诊断鉴别

食物中毒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1、霍乱及副堆乱:为无痛性泻吐,先泻后吐为多,且不发热,大便呈米泔水样,因潜伏期可长达6天,故罕见短期内大批患者,大便涂片荧光抗体染色镜检及培养找到霍乱弧菌或受尔托弧菌,可确定诊断。

2、急性菌痢:偶见食物中毒型暴发,一般呕吐较少,常有发热,里急后重,粪便多混有脓血,下腹部及左下腹明显压痛,大便镜检有红细胞,脓细胞及巨噬细胞,大便培养约半数有痢疾杆菌生长。

3、病毒性胃肠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以急性小肠炎为特征,潜伏期24~72h,主要表现有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及腹泻,排水样便可稀便,吐泻严重者可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一氧化碳中毒诊断鉴别

诊断:

急性中毒可根据下列条件诊断:接触史 (尤其两人以上出现类似的症状体征),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为主并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患,必要时可进行血液HbCO2 测定。不能据此判断预后或制定方案。临床症状与HbCO2 水平之间也缺乏相关性。动脉血气检查无特别的临床意义。

鉴别诊断:

急性CO中毒须与精神病,上呼吸道感染,酗酒,脑血管意外,心脏病,食物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等疾病鉴别。

食物中毒的诊断鉴别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

根据集体伙食单位短期内爆发大批急性胃肠炎患者,结合季节 及饮食情况(厨房卫生情况、食物质量、保管及烹调方法的缺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有条件时,应取患者吐泻物及可疑的残存食物进行细菌培养,重症患者血培养,留取早期及病后二周的双份血清与培养分离所得可疑细菌进行血清凝集试验,双份血清凝集效价递增者有诊断价值。近年来采用琼脂扩散沉淀试验检测污染食物中毒的肠毒素,效果良好。

细菌性食物中毒需要做哪些检查

胃肠型食物中毒多发于夏秋季,易造成暴发流行,其潜伏期短,发病只限于进食同一种受污染食物者,停止进食受污染的食物,疫情便可控制,亦有散发病例,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并可重复感染。神经型食物中毒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同进食者可集体发病,偶可由伤口感染而引起,外毒素有高度的致病力,病后不产生免疫力。

汞中毒的检查

尿汞和血尿测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汞的吸收量,但常与汞中毒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无平行关系,尿汞正常值因地区而异,国内尿汞正常上限值双硫腙热硝化法一般不超过0.25μmol/L(0.05mg/L)或原子能吸收法不超过0.1μmol/L(0.02mg/L),血汞正常上限值为1.5μmol/L(0.03mg/dl)。

慢性汞中毒患者可有脑电图波幅和节律电活动改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血中a2球蛋白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增高,以及血中溶酶体酶,红细胞胆碱酯酶和血清巯基等降低。

汞中毒诊断鉴别

急性汞中毒的诊断主要根据职业史或摄入毒物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尿汞或血汞测定(明显增高)而确立,慢性汞中毒的诊断,应强调接触史,临床有精神-神经症状,口腔炎和震颤等主要表现,并需除外其他病因引起的类似临床表现,尿汞和血汞等测定值增高对诊断有辅助意义,驱汞试验可用二巯丙磺钠0.25g,肌肉注射;或二巯丁二钠0.5g,静脉注射;如尿汞排出量明显增高,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分为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原则、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原则、化学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原则、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具体如下。

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②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③实验室诊断资料和对中毒食品或与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病人的标本进行检验的资料。

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②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③形态学鉴定资料;④必要时应有实验室诊断资料和对中毒食品进行检验的资料;⑤有条件时,可有简易动物毒性试验或急性毒性试验资料。

化学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②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③如需要时,可有病人的临床检验或辅助、特殊检查的资料;④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或与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病人的标本进行检验的资料。

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②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③必要时由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的资料。

妊娠中毒鉴别诊断

妊娠中毒症并发的肝脏损害与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在临床症状上极易混淆。妊娠中毒症所致肝损害的特点是:

(1)有妊娠毒血症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体征为基础。

(2)肝实质损害主要表现在白蛋白明显降低、血氨升高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絮状试验的变化不大,与临床病情轻重不成正比。

(3)甲肝、乙肝、戊肝抗体免疫球蛋白M等肝炎病毒的标记常为阴性。

(4)眼底检查可见小动脉痉挛。

(5)肝脏活检可见门静脉周围有局灶性出血及坏死,甚至有大片梗塞,肝包膜下出血、水肿,有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及血栓形成。

尿路感染诊断时会与什么疾病混淆

在临床上,不典型的尿路感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于这类患者进行尿路感染诊断是重要的。本病主要应与尿道综合征、肾结核、肾小球疾病、前列腺炎、尿路结石、发热性疾病、腹部器官炎症等进行尿路感染诊断鉴别。

尿路感染诊断鉴别一、尿道综合征:

在有尿道症状的妇女中,约70%的患者有脓尿和细菌尿,为真性尿路感染,而另外30%的患者,不是真正的尿路感染,而属于尿道综合征。所以这在尿路感染诊断上需要鉴别的。这类病例在临床上常常容易被误诊为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诊断鉴别二、发热性疾病:

有部分急性尿路感染的病人以发热为主症,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尿路感染诊断症状易与发热性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疟疾、败血症等混淆。尿路感染诊断鉴别要及时查尿沉渣,甚至作尿细菌学检查,则鉴别诊断不难。

尿路感染诊断鉴别三、腹部器官炎症:

有些尿路感染病例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白细胞数增高,尿路感染诊断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阑尾炎、附件炎等,若能及时查尿,易于鉴别。

食物中毒的诊断鉴别

根据集体伙食单位短期内爆发大批急性胃肠炎患者,结合季节 及饮食情况(厨房卫生情况、食物质量、保管及烹调方法的缺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有条件时,应取患者吐泻物及可疑的残存食物进行细菌培养,重症患者血培养,留取早期及病后二周的双份血清与培养分离所得可疑细菌进行血清凝集试验,双份血清凝集效价递增者有诊断价值。近年来采用琼脂扩散沉淀试验检测污染食物中毒的肠毒素,效果良好。

胃肠型食物中毒多发于夏秋季,易造成暴发流行,其潜伏期短,发病只限于进食同一种受污染食物者,停止进食受污染的食物,疫情便可控制,亦有散发病例,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并可重复感染。神经型食物中毒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同进食者可集体发病,偶可由伤口感染而引起,外毒素有高度的致病力,病后不产生免疫力。

铅中毒鉴别诊断

1、铅测定

血铅测定值一般达1.44~2.4μmol/L(30~50μg/dl)即有诊断意义。但因铅离开血液较快。故此项检查仅在急性中毒时诊断价值较大。一般儿童血铅超过2.88μmol/L(60μg/dl)。可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和体征;若血铅水平持续高于1.92μmol/L(40μg/dl)。则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最近有人曾作4~12岁儿童血铅测定。证明血铅超过1.18μmol/L(24.5μg/dl)。即有可能发生精神发育异常。目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规定铅中毒的定义是全血铅含量≥1.2μmol/L(≥25μg/dl)。认为在这个血铅含量时。即可出现无症状的儿童铅中毒。对红细胞。周围神经。肾。免疫系统。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均产生恶劣的影响。尿铅测定可作诊断参考。其正常上限值为0.39μmol/L(0.08mg/L)。但因有某些因素影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关于爽身粉的铅检查。可加少许醋酸。再滴1%碘化钾溶液。如出现金黄色。即为含有铅质。

2、卟啉测定

尿粪卟啉定量法较为可靠。其正常上限值为<0.15mg/L。Benson和Chisolm氏设计的尿粪卟啉定性测定试验比较简便。可检出血铅量超过4.83μmol/L(100μg/dl)的病儿。红细胞原卟啉明显增加(正常值<0.72μmol/L红细胞(40μg/dl红细胞)或<0.144μmol/每克血红蛋白(3μg/每克血红蛋白)。

红细胞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氧酶(δ-ALAD)和尿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的检测:目前认为前者活力降低是机体受铅影响的敏感指标之一。上海第一医学院测定不接触铅的健康人49名血δ-ALAD活力。其正常低限为126.4单位。由于此酶对铅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只可作为研究大气中铅污染情况的指标。不适合于作为铅中毒的诊断指标。我国现定尿δ-ALA的正常值上限为6mg/L。排出增加与铅中毒程度明显相关。其对铅中毒的诊断价值与尿粪卟啉大致相似。

3、脑脊液检查

压力可高达58.8~78.4kPa。蛋白量高。但白细胞一般不增加。偶达0.03×109/L(30/mm3)左右。多数为淋巴细胞。糖量正常。

4、周围血象

中度以上铅中毒患儿可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点彩红细胞增加。网织红细胞及多染性红细胞亦常增多。但其特异性均较差。检查荧光红细胞为铅中毒早期诊断有价值的方法之一。其常用标准如下:1%以下为正常。超过2%~10%为轻度增加。超过10%为过高。但非铅中毒的特异诊断方法。

5、驱铅试验

对有铅接触史而无明显症状的病儿。尿铅测定正常。可作驱铅试验。一般用依地酸二钠钙(Na2CaEDTA)500mg/m2单次肌注。收集其后8小时的尿检测铅含量。若对于所注入的每mg依地酸二钠钙之尿铅排出量大于4.83μmol(1μg)。则提示患者血铅浓度超过2.64μmol/L(55μg/dl)。

相关推荐

职业病的9大类型

1、尘肺 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按其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无机尘肺和有机尘肺。在生产劳动中吸入无机粉尘所致的尘肺,称为无机尘肺。尘肺大部分为无机尘肺。吸入有机粉尘所致的尘肺称为有机尘肺,如棉尘肺、农民肺等。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

中风诊断鉴别

疾病诊断: 脑脊液、眼底检查及头颅CT、核磁共振等有助中风的准确诊断。早期头颅CT检查有助于鉴别中风属于出血性或者缺血性,还可以区分不同部位的出血,是中风必须的首要检查。具体标准: 1、缺血性中风: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发病急骤,多数无明显头痛、呕吐等先兆症状;有颈动脉系统或(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造影摄片时应将颈部包含在内;急性脑缺血性中风发作24-48小时后,头部CT可显示缺血病灶。核磁共振检查提示动脉系统的狭窄和闭塞;局部脑血流测定,可

煤气中毒如何鉴别诊断

须与脑血管意外、脑炎、糖尿病、尿毒症等疾病作鉴别。 1.脑炎(森林脑炎),森林脑炎又称苏联春夏脑炎或称远东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经硬蜱媒介所致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突然高热、意识障碍,头痛、颈强、上肢与颈部及肩胛肌瘫痪,后遗症多见。 2.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

中暑诊断鉴别

诊断 中暑的诊断可根据在高温环境中劳动和生活时出现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和(或)晕厥,并应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与热射病特别需要鉴别的疾病有脑炎,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性肺炎,菌痢,疟疾。热衰竭应与消化道出血或宫外孕,低血糖等鉴别。热痉挛伴腹痛应与各种急腹症鉴别。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可将中暑分为以下三级: 1、先兆中暑是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

怀疑肝病要做哪些检查 甲胎蛋白检测

甲胎蛋白是做早期发现肝癌的基本检查项目之一,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

丹毒的鉴别诊断

根据丹毒发病急剧,局部红肿,边界清楚,伴有高热及烧灼样疼痛等表现,此病不难诊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通常为20×109/L或更高,中性粒细胞可达80% ~95%,偶有蛋白尿及管型尿。临床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接触性皮炎 此病有接触刺激物的病史,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有明显的瘙痒感,病变边缘较鲜明,无全身症状。 (二)小腿癣菌疹 损害往往为多片状红斑和小丘疱疹,各片间隔有正常皮肤。 有活动性足癣,癣菌试验阳性。 (三)类丹毒 类丹毒有接触家畜、鱼类或屠宰工作中受伤的病史,病变通常发生于手部,为

结肠炎的诊断鉴别

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 症状后就很肯定地认为自己得了结肠炎,其实这不是很准确的,结肠炎患者应去医院诊断鉴别,那么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下专家的具体介绍。 肠炎的早期症状,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专家指出,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其临床表现有很多。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有以下几点: 1、克隆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起病缓慢,有消瘦、纳呆、乏力等表现。腹痛位于脐周或右下腹。腹泻初为间歇性,以后渐为持续性。日行3~6次,软便或半液状。右下腹压痛,可触及包块。晚期呈现消瘦

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

症状后就很肯定地认为自己得了结肠炎,其实这不是很准确的,结肠炎患者应去医院诊断鉴别,那么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下专家的具体介绍。 肠炎的早期症状,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专家指出,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其临床表现有很多。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有以下几点: 1、克隆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起病缓慢,有消瘦、纳呆、乏力等表现。腹痛位于脐周或右下腹。腹泻初为间歇性,以后渐为持续性。日行3~6次,软便或半液状。右下腹压痛,可触及包块。晚期呈现消瘦、贫血、肠吸收不良及电解质

女性催乳素高诊断鉴别

一)症状常是本症的线索,并需详细了解病人的月经史、生育史、哺乳史与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男性性功能改变,亦需注意患者所患的疾病是否与PRL水平增高有关。要注意除外生理性、药理性因素,对于相关疾病的病因也需初步鉴别。 二)血清PRL测定及PRL动态试验非泌乳素瘤所致的高PRL血症,PRL很少>200ng/ml,>200ng/ml者PRL瘤可能性很大,PRL瘤越大,则PRL水平越高,甚至可>2000ng/ml者。轻度PRL增高(

酒精中毒如何鉴别诊断

一、急性中毒,主要与引起昏迷的疾病相鉴别,如镇静催眠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等。 二、戒断综合征,主要与精神病、癫痫、窒息性气体中毒、低血糖症等相鉴别。 三、慢性中毒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鉴别。 肝病、心肌病、贫血、周围神经病,也应与其他原因的有关疾病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