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分几种类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分几种类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疾患,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
症状: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表现无特殊性,最常见的为缓慢进行性贫血症状。包括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老年人贫血常使原有的慢性心、肺疾病加重。严重的粒细胞缺乏可降低患者的抵抗力,表现为反复发生的感染及发热。严重的血小板降低可致皮肤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及内脏出血。少数患者可有关节肿痛,发热、皮肤血管炎等症状,多伴有自身抗体,类似风湿病。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贫血
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后再发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水肿等症状。
三系血细胞减少会得什么病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是造血的重要器官,由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或功能低下引起的造血障碍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当一个三系血细胞减少患者,如果具备肝、脾及淋巴结不大,网织红细胞不高,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并可排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及恶性组织细胞病就应考虑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本病是获得性的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慢性血管内溶血,常在睡眠时加重,可伴血红蛋白尿、全血细胞减少和血栓形成。临床上可见到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在病程中转为PNH、PNH患者病程中转为AA,也有发病是兼有AA和PNH特征。
三、骨髓恶性克隆性疾病
包括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低增生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恶性细胞异常增生、浸润或干扰,致使正常造血障碍引起三系减少。
四、巨幼细胞性贫血
由于体内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或吸收障碍,影响DNA合成,引起细胞核成熟障碍,发生巨幼细胞性贫血,甚至可导致三系减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明显症状有哪些
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症状如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表现无特殊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通常起病缓慢,少数起病急剧,一般从发病开始转化为白血病,在一年之内约由50%以上,贫血患者占90%,包括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老年贫血常使原有的慢性心,肺疾病加重,发热占50%,其中原因不明性发热占10%~15%,表现为反复发生的感染及发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肛门周围和泌尿系为多,严重的粒细胞缺乏可降低患者的抵抗力,出血占20%,常见于呼吸道,消化道,也由颅内出血者,早期的出血症状较轻,多为皮肤粘膜出血,牙龈出血或鼻衄,女性患者可有月经过多,晚期出血趋势加重,脑出血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的血小板降低可致皮肤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及内脏出血,少数患者可有关节肿痛,发热,皮肤血管炎等症状,多伴有自身抗体,类似风湿病。
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特殊类型临床表现如下:
1、5q-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第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而不伴有其他染色体畸变,多发生在老年女性,临床表现为难治性巨细胞贫血,除偶需输血外临床病情长期稳定,很少转变为急性白血病,50%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可有脾大,血小板正常或偶尔增加,骨髓中最突出的表现为有低分叶或无分叶的巨核细胞,常合并中等程度病态造血,但粒系造血正常。
第5号染色体长臂有5种重要造血生长因子基因,即IL-3,IL-4,IL-5,GM-CSF,G-CSF,同时还有GM-CSF受体基因,5q-综合征如何影响造血生长因子对造血的调控尚不十分清楚。
2、单体7综合征:第7号染色体呈单体样改变,多发生在以前接受过化疗的患者,单体7很少单独出现,常合并其他染色体畸变,孤立的单体7染色体畸变常见于儿童,可出现在FAB分型各亚型,大多数有肝脾肿大,贫血及不同程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2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合并有单核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表面主要糖蛋白减少,粒,单核细胞趋化功能减弱,常易发生感染,单体7为一个预后不良指标,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注意事项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MDS治疗主要解决两大问题:骨髓衰竭及并发症、AML转化。就患者群体而言,MDS患者自然病程和预后的差异性很大,治疗宜个体化。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注意事项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忌口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虚实夹杂,邪毒内壅,助火动风之品宜忌,特别是阴虚火旺,出血,痰湿交阻者尤要注意。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注意事项还有,注意营养,合理调配饮食,对肉类、蛋类、新鲜蔬菜的摄取要全面,不要偏食。
3.肝气郁结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病关系密切,有资料提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前有长达半年以上的较严重的精神刺激。因此提倡虚怀若谷,胸襟开阔,提高修养,在疾病调治过程中亦非常关键。
怎么会得白血病
1.电离辐射
接受X线诊断、原子弹爆炸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
2.化学因素
苯、抗肿瘤药如烷化剂等均可引起白血病,特别是ANLL;
3.病毒
如一种C型逆转录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
4.遗传因素
家族性白血病占白血病的7‰,同卵双生同患白血病的机率较其他人群高3倍,B细胞CLL呈家族性倾向,先天性疾病如Fanconi贫血、Downs综合征、Bloom综合征等白血病发病率均较高。
5.其他血液病
如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血液病最终可能发展成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的诊断鉴别方法
一、白血病的诊断方法:
白血病是骨髓的病变,因此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及骨髓切片检查,才能够确定诊断,为了进一步确认白血病的种类,还需要额外的特殊检查,才能精确将白血病予以分类并给予最适当的治疗。
这些特殊检查包括:细胞生化特殊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查,染色体检查。
二、白血病的鉴别方法:
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类白血病反应等病鉴别。
1、再生障碍性贫血。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4、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类白血病反应。
三、白血病的检查方法:
1、白血病的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如果发现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数目异常,可以初步 怀疑白血病,一般表现为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减少,白细胞总数一般在20.0~50.00×10^9/L,半数以上的病人周围血象中见到大量异常原始白细胞。诊断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及骨髓切片检查,为了进一步确认白血病的种类,还需要额外的特殊检查如染色体检查,另外,要查看白血病有无转移,可能还需要查胸片及其它一些必要的检查。
2、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是明显增多(或减少),可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
(2)、骨髓象骨髓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30%,可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首发症状是什么
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所有表现中,大多数患者是以贫血为最早表现,且贫血难以控制。
应该注意的是,贫血不仅仅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具有特异性,还见于很多其他疾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不受控制的异常生长(也称为「克隆性增殖」),虽然不像一般恶性肿瘤那样具有全身转移的特点,但有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潜能,同时本病所引起的血细胞减少治疗难度极大,故本病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疾病。
骨髓移植适应症
1.具有高危预后因素的恶性血液病是主要的移植适应证包括:①难治或复发白血病;②初治急性白血病,预计非移植难以长期存活者;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评估为中危或高危者;④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⑤慢性髓性细胞白血病。
2.非恶性疾病
①骨髓衰竭性疾病如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②遗传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镰状红细胞型贫血、骨髓纤维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3.其他实体瘤如乳腺癌、卵巢癌、睾丸癌、神经母细胞瘤颅脑肿瘤等。
4.其他包括联合免疫缺陷、噬血细胞综合征、严重自身免疫病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吃什么好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平时的生活中吃点什么食物好呢?对于这个问题,一般人是无法了解的,因为这往往是涉及到了专业方面的知识,而且这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般是非常少见的,这也是很多人不能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下面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平时吃点什么好?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MDS治疗主要解决两大问题:骨髓衰竭及并发症、AML转化。就患者群体而言,MDS患者自然病程和预后的差异性很大,治疗宜个体化。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食疗
冬虫夏草炖鸭:冬虫夏草5g,鸭75g,生姜3片,黄酒5g,水200ml,适加盐油调味,文火炖两小时,饮汤食肉。治疗MDS气阴不足,神疲乏力,舌淡红,脉细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吃什么对身体好
注意营养合理调配饮食,对肉类、蛋类、新鲜蔬菜的摄取要全面,不要偏食。
① 供给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可提高机体抗癌力。其中牛奶和鸡蛋可改善化疗后蛋白质紊乱。
②进食适量糖类,补充热量。由于化疗可使其体内的糖代谢遭到破坏,糖原急剧下降,血液中乳酸增多,不能再利用;而且胰岛素功能不足加重。所以在化疗期间补充葡萄糖的效果较好,另外宜多吃蜂蜜、米、面、马铃薯等含糖丰富的食物以补充热量。
③多吃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甲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藻、芥菜及蜂皇浆等食物。
④维生素A和C有阻止细胞恶变和扩散,增加上皮细胞稳定性的作用,维生素C还可防止化疗损伤的一般症状,并可使白细胞水平上升;维生素E能促进细胞分裂,延迟细胞衰老;维生素B1可促进患者食欲,减轻化疗引起的症状。因此,宜多吃富含上述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芝麻油、谷类、豆类以及动物内脏等。
⑤进行化疗的患者,宜少量多餐,可进食凉食、冷饮,但有寒战的患者,则宜食用热性食物。鼓励进食易消化和清淡食物。特别是化疗期间嘱患者须多饮水,以稀释尿液,防止高浓度尿酸析出而发生结石。
⑥饮食多样化,注意色、香、味、形,以促进患者食欲;烹调食物多采用蒸、煮、炖的方法。
⑦有咀嚼、吞咽、消化吸收困难及特殊营养素缺乏者,可根据情况给予不同饮食及补充所缺乏的营养素,必要时给予复方营养要素饮食,以增加患者抵抗力,促进机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所以,有了上面文章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吃些什么食物好的详细介绍,相信大部分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主要就是可以看出一点,那就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其实是有很多食物可以吃的,而且适当地食用的话还会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这种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老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症状
约50%患者在初诊时无症状;约30% MDS患者因贫血而主诉乏力、头昏;部分患者由于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及功能缺陷而引起反复致感染及出血。
肝、脾肿大较常见,多为轻度肿大,部分患者淋巴结肿大,少数有胸骨压痛。
MDS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主要依据在周围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活跃的同时,伴以三系细胞的病态造血。但病态造血并非MDS所特有,其他多种血液疾病也可出现此种异常,故诊断MDS应慎重。必须除外其他伴有病态造血的疾病如慢粒、骨髓纤维化等,还应排除红系增生疾病如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等。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老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我们也了解了老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因,我们知道老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因到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上文详细介绍了老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