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苦丁茶的地理分布

苦丁茶的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长江下游至华南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上饶、上海、南昌、武汉、沙市、黄石、宜昌、景德镇、九江、吉安、井冈山、赣州、长沙、株洲、岳阳、怀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阳、邵阳、桂林、温州、金华、宁波、重庆、成都、都江堰、绵阳、内江、宜宾、乐山、自贡、攀枝花、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昆明、大理)。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城市: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广州、佛山、顺德、东莞、惠州、汕头、台北、柳州、桂平、个旧)。

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区(主要城市:海口、三亚、琼海、高雄、台南、深圳、湛江、中山、珠海、澳门、香港、南宁、钦州北海、茂名、景洪)。

木薯的地理分布

木薯起源于热带美洲,广泛栽培于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巴西、墨西哥、尼日利亚、玻利维亚、泰国、哥伦比亚、印尼等国。中国于19世纪20年代引种栽培,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广东和广西的栽培面积最大,福建和台湾次之,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省亦有少量栽培。

首乌的地理分布

生长于草坡、路边、山坡石隙及灌木丛中。分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主产河南、湖北、贵州、四川、江苏、广西等地。此外,浙江、安徽、广东、山东、江西、湖南亦产。

木耳的地理分布

中国是木耳的主要生产国,产区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陕西和浙江等地,其中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海林市、东宁县(2012年12月晋升为国家级木耳批发市场)和吉林省蛟河县黄松甸镇是中国最大的黑木耳基地[2] 。国内有9个种,黑龙江拥有现有的全部8个品种,云南现有7个种、河南卢氏县有一种。

野生黑木耳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林区、秦巴山脉、伏牛山脉、辽宁桓仁等。湖北房县、随州、四川青川、云南文山、红河、保山、德宏、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曲靖等地州市和河南省卢氏县是中国木耳的生产区。

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气候优势,著名的林海雪原雪乡威虎山莲花湖镜泊湖坐落在此区域内。该地区林业资源丰 富,气温昼夜温差大和丰富的山泉水条件最适宜黑木耳等多种真菌类名贵食用菌的生长,产出的木耳品质在全国也是最佳的。

吉林省春化镇叶赫地区多山,树木重生,有广袤的山林,具有优越的木耳种植、繁育条件。

除此以外,云贵两广的云岭和横断山区也是重要的黑木耳产区。还有秦岭巴山、伏牛山神农架大别山、武夷山等地也出产优质的黑木耳。

枣的地理分布

青枣著名品种有金丝小枣,果实小,含糖量多,主要产地在山东省的乐陵市、庆云县、河北省的沧州市,湖南溆浦、耒阳。 金丝大枣。河北省赞皇县,山场广阔,林果资源丰富。赞皇大枣在全国360多个大枣品种中是唯一的自然三倍体品种,具有个大、皮薄、肉厚、拉丝长等特点,是我国著名的七特产品和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获昆明世博会金奖,北京农博会名牌产品称号,国内外享有盛名。

北京密云等地。另外有晋枣,又名“吊枣”,主产陕西彬县,果实大,重达30~40克,长圆形,皮薄、肉厚,核小,味甜,九月下旬成熟。江苏泗洪的泗洪大枣,经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林厅及中国枣研究所专家的论证,在全国目前已知的700余个枣品种中,以泗洪大枣果型最大。该品种对枣疯病表现免疫,对缩果病、炭疽病的抗性优于其它品种。

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栗、杏、枣)之一,历史悠久。大枣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在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吃大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因此,大枣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

我国栽培枣树范围极广,北边达到辽宁的锦州、北镇一带,以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安徽、浙江产量最多。

八角的地理分布

分布于东南亚和北美洲。其中亚洲占80%。在东南亚产区,主要以中国为主,其次是越南、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菲律宾的加里曼丹等地区和国家。美洲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海地以及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区。[3]

主产于中国广西西部和南部(百色、南宁、钦州、梧州、玉林等地区多有栽培),海拔200-700米,而天然分布海拔可到1600米。桂林雁山(约北纬25°11′)和江西上饶陡水镇(北纬25°50′)都已引种,并正常开花结果。福建南部、广东西部、云南东南部和南部也有种植

山菜的地理分布

山苜楂 山珍野蔬——山苜楂 山苜楂 它的生存环境与条件要求极高,只生长在高山上,拥天地之灵气,吸山川之精华,沐娇阳之恩宠,得雨露之滋润,称得上“深宫之闺秀”。

山苜楂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除叶绿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含量极高外,维生素C及钙、锌、铁等微量元素含量亦高,对软化血管、调节内分泌、助消化、控制体重、延年益寿等,都有较好的效用。

山苜楂具有山野菜的特殊滋味和气味,食后有清新的感觉。

山苜查可加调料做成炒菜、凉拌菜,更适宜于做包子、饺子、馄饨等馅心,食用方法多样,色泽翠绿,滋味鲜美,口感极好,也是当地人们喜欢的美味佳肴。

厚朴的地理分布

产于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河南东南部(商城、新县)、湖北西部、湖南西南部、四川(中部、东部)、贵州东北部。厚朴为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在北亚热带地区分布较广,树皮供药用。由于过度剥皮和砍伐森林,使这一物种资源急剧减少,分布面积越来越小。野生植株,已极少见。小片纯林或零星植株,多系人工栽培。

附子的地理分布

附子主要分布于四川和陕西;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甘肃等亦有分布及种植。

附子传统产区主要为四川江油及陕西城固、勉县。建国后发展的新产区有四川安县、布拖、美姑、城口;陕西南郑、汉中、兴平、户县;河北晋县、元氏;湖北竹山、竹溪;云南丽江、香格里拉维西、大理宾川巍山;山东菏泽、潍坊等。以四川江油、陕西城固种植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销全国并出口。陕西兴平是附子种苗生产基地。

在我国分布于云南东部、四川、湖北、贵州、湖南、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山东东部、辽宁南部。在四川西部、陕西南部及湖北西部一带分布于海拔850-2150米,在湖南及江西分布于700-900米间,在沿海诸省分布于100-500米间;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1]

乌头是我国乌头属中分布最广的种,被我国劳动人民利用的历史也较悠久,《神农本草经》中将乌头列为下品。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四川彰明、江油等地栽培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乌头野生的植株有两个块根,经过栽植后块根数目增多,对这些块根过去都给予不同名称,并且各有不同的医疗用途。南北朝梁代的大医学家陶弘景已指出:“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宋朝人杨天惠在他所写的《彰明附子记》一文中指出:“盖附子之品有七,实本同而末异,其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为鬲子,又附而长者为天雄,又附而尖者为天锥,又附而上者为侧子,又附而散者为漏篮子”。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也指出:“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他并将乌头分为川乌与草乌二类:“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谓之川乌头……,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及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乌头、附子的主产区仍是四川江油、平武一带。通常药用商品主要是栽培品,主根(母根)加工后称“川乌”,侧根(子根)则称“附子”,所含的化学成分有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地萨敏、川乌碱甲、川乌碱乙等化合物(药学学报,12卷7期)。在医疗上,附子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脉微欲绝,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阳痿,水肿,脾阳衰弱的泄泻久痢,脘腹冷痛,形寒畏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痹,脚气等症(中药志);川乌治中风,拘挛疼痛,半身不遂,风痰积聚,癫癎等症(中药材手册)。块根可作箭毒,李时珍指出:“草乌头取汁晒为毒药,射禽兽,故有射网之称”;也可作土农药,消灭农作物的一些病害和虫害(中国土农药志)。乌头的花美丽,可供观赏,清人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写过较生动的描述:“其花色碧,殊娇纤,名鸳鸯菊,花镜谓之双鸾菊,朵头如比邱帽,帽拆内露双鸾并首,形似无二,外分二翼一尾”。(“双鸾”指的是两个花瓣。)

核桃的地理分布

产于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新疆南部。分布于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生于海拔400-1800米之山坡及丘陵地带,中国平原及丘陵地区常见栽培,

中国核桃的分布很广,黑龙江、辽宁、天津、北京、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22个省(区、市)都有分布。内蒙古、浙江及福建等省(区)有少量引种或栽培。主要产区在云南、陕西、山西、四川、河北、甘肃、新疆、安徽等省(区)。其中安徽省亳州市三官林区被誉为亚洲最大核桃林场。

核桃在中国的水平分布范围:从北纬21°08′32"的云南勐腊县到北纬44°54′的新疆博乐县,纵越纬度23°25′;西起东经75°15′的新疆塔什库尔干,东至东经124°21′的辽宁丹东,横跨经度49°06′

白豆的地理分布

眉豆起源于亚洲西南部和地中海东部地区。适于冷凉气候,多种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热带地区常在最寒冷的季节或在高海拔地区栽培。世界约有40个国家栽培小扁豆,亚洲生产最多。收获总面积约为2862kha,总产量约为2264kt。中国主产于广西、山西、陕西、甘肃、河北、河南、湖北、云南,四川等省。[3]

相关推荐

辣椒的地理分布

辣椒原产于中拉丁美洲热带地区,原产国是墨西哥。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云南,陕西、河南(淅川县)、河北省鸡泽县和内蒙古托克托县。 [2] 本种原来的分布区在墨西哥到哥仑比亚;现在世界各国普遍栽培。

菱角的地理分布

菱角一般栽种于温带气候的湿泥地中,如池塘、沼泽地。气候不宜过冷,最佳在25摄氏度到36摄氏度。水深要有60厘米。 菱角原生于欧洲和亚洲的温暖地区。但只有中国和印度进行了驯化和栽培利用。中国南方尤其以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栽培最多。长江中上游陕西南部,平原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及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工栽培。俄罗斯、日本、越南、老挝等也有栽培。尚志市也有发现野生菱角。

榛子的地理分布

榛子分布很广,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的温带均有榛树分布。土耳其—世界榛子的主要生产国,其榛子产量占全球榛子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榛子产品为该国带来高达12%外贸销售额。榛子的主要生产国还有西班牙、意大利及美国。榛子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目前,全国22个地区都有榛属植物分布,资源丰富,特别是东北、山西、内蒙古、山东以及河南等地,均分布有很大面积的榛子林。 榛属树种世界约有20种,学术界确认的有9种,即欧洲榛(C.Avellana)、美洲榛(C.America)、和土耳其榛(C.Colurna)等。中国原产榛子有9种

带鱼的地理分布

分布比较广,主要分布西太平洋和印度洋,[1] 中国沿海各省均可见到。 中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较南方带鱼大,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东海带鱼有春汛和冬汛之分。带鱼产卵期很长,一般以4月~6月为主,其次是9月~11月,一次产卵量在2.5万粒~3.5万粒之间,产卵适宜水温为17℃~23℃。

海椰枣的地理分布

原产地及世界分布 原产地大约是北非的沙漠绿洲或是亚洲西南部的波斯湾周围地区。南美、澳大利亚、南亚各国都有引种。 我国分布 唐代传入中国, 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新疆等省区有引种栽。

牛油果的地理分布

南非种植极多,智利、巴西、夏威夷、澳大利亚、某些太平洋岛屿亦有种植,年产量也很高。以色列的鳄梨生产也已商业化,其他地中海沿岸国家也多有种植。园艺上把鳄梨分为墨西哥宗、西印度群岛宗和瓜地马拉宗。有些植物学家认为墨西哥是不同的种,定为Persea drymifolia,原产墨西哥,其特征是叶有茴芹味,果小,90∼240克(3∼8盎斯),皮薄、香味浓、质量好,也最耐寒,可种植於其他种类不能生长的寒冷地区。瓜地马拉宗原产中美高原地区,抗霜力略弱於墨西哥宗,果实中到大型(240∼1,000克),特征是皮厚,木质化,

桃胶的地理分布

桃在我国栽培历史长,分布区域广,其中以湖北、山东、浙江、河北、云南、北京、陕西、山西、甘肃、安徽、河南、江苏等地栽培较多。桃树的栽培广泛,其中湖北随州桃胶最为出名,桃胶产量大,质量好,是桃胶中的一朵奇葩。

苦豆子的地理分布

产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河南、西藏。多生于干旱沙漠和草原边缘地带。原苏联、阿富汗、伊朗、士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也有分布。[1] 苦豆子为豆科槐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的荒漠、半荒漠地区。东起内蒙古包头、神木,西至新疆的霍城、喀什,南自叶城人和田、敦煌、到宁夏的中卫、盐池,北至哈巴河、阿尔泰、哈密、乌拉特中后旗、阿拉善的广大地区。地域上连续分布带有两条,南从鄂尔多斯台地经河西走廊至塔里木盆地,北由内蒙古高原经阿尔善高原、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至准噶尔盆地之间,两带之间则呈间断状分布

茭白的地理分布

茭白原产中国及东南亚,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水生蔬菜,为禾本科植物菰的嫩茎杆被菰黑粉菌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部分。目前,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国和越南,其中又以中国栽培最早。茭白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河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香港、河南、湖南、湖北、海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黑龙江等地均有种植。余姚茭白算河姆渡镇最为闻名,现年产茭白5万吨,河姆渡镇万亩无公害茭白基地先后被列为宁波市二级蔬菜基地、上海蔬菜集团茭白供应基地、浙江省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2001年7月河姆渡镇被农业部命名为“中

胡子鲇的地理分布

南白海南岛北至长江中下游,西自云南东至台湾。 南宁市区 武鸣 隆安 马山 上林 宾阳 横县 柳江 融安 融水 三江 阳朔 临桂 灵川 全州 兴安 永福 灌阳 资源 龙胜 恭城 岑溪 苍梧 防城 东兴 上思 钦州市区 贵港市区 桂平 平南 百色市区 田林 西林 隆林 贺州市区 钟山 富川 天峨 罗城 环江 来宾市区 忻城 象州 武宣 崇左市区 凭祥 扶绥 宁明 龙州 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