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身高的因素
影响身高的因素
遗传:大多个子比较高父母的小孩通常比较高;个子矮的则比较矮,但只是其一因素,如小孩在其他方面条件良好,成长后也会有一定的身高。
营养:钙质、维生素D及蛋白质是最影响人类身高的营养,这对身高影响非常大,很多先天因素良好的人因营养不良而长得不太高。
运动:运动能刺激脑下垂体产生更多的生长激素,使常做运动的人通常比少做运动的高。
睡眠:因脑下垂体只会在人类睡觉时产生生长激素,因此影响身高
发育:发育的先后非常影响人类的身高,女生一般较男生矮小是因为女性一般较早发育,这也是为什幺小学时期女生比男生高的原因了,但男生的发育时间较后,所以一个条件一般的男生最晚会在高中时比一个条件优秀的女生高。而早熟跟晚熟也会有身高的分别,一个晚熟的男生可能十四岁至十六岁时才开始发育,因为他的长高时间较长(一般男生长高的时间大概是20年左右),所以在后期会比早熟的还要高。
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
1、营养
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宝宝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宝宝个子矮小。
2、睡眠
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宝宝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宝宝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12小时。宝宝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的宝宝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正常,也不必强求。
3、运动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3-4个月前的宝宝,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并应随着月龄的增长,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宝宝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宝宝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同时,宝宝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
4、疾病
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宝宝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如经长期测量观察,宝宝的身长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5、遗传和性别
据报道相当一部分宝宝的身长受遗传影响。在性别方面,男孩一般高于同龄女孩。
6、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地区
据调查,我国北方宝宝比南方宝宝要高些。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水平高的地区,宝宝也长得较高。
儿童身高发育慢怎么办 影响身高因素多可区分为先天与后天
虽然身高有7至8成是来自遗传;不过,黄正宏院长指出,除了先天基因遗传之外,后天的营养、运动、情绪压力及性早熟等都可能影响身高,而且儿童生长迟缓要确认是否有疾病导致,例如气喘、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生长激素缺乏、染色体异常、或是其他因素等,都可能会影响孩子长高发育。而且想要长高,从小到大每个生长阶段都要注意,尤其是青春期生长速度最快。
哪些因素影响身高呢
营养因素:青少年正处于迅速成长阶段,必须不断由外界摄取各种营养素作为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营养素缺乏或过剩(如蛋白质摄人过剩)等不合理的膳食不仅会影响发育,而且会导致营养不良及各种营养缺乏症。长期营养不良影响骨骼的成熟程度及其长度,使骨骼在愈合时达不到应有的长度而形成体格矮小。
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是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最有力因素,不仅可以全面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的功能发育,而且在合理的营养下可以促进体格的发育,尤其是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制度,可以保证青少年有足够的户外活动和适当的学习时间,定时进餐及充分睡眠可以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促进身材长高的生长激素与睡眠有密切关系,夜间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白天的3倍以上,睡眠时脊柱、双腿、关节的骺软骨全部处于放松状态,摆脱了身体的压迫及重力的影响,可以自由伸展,有利于骨骼的发育。
男生什么时候停止长高 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1、男女身高分别有79%和92%属于遗传因素的作用。
2、营养水平也是影响身高的关键因素,青春期身高的增长需要多种营养的补充,如果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素不能满足机体要求,身体则不能更好的发育,从而影响身高。
3、激素的分泌也是影响身高的关键因素,生长激素是骨骼生长,机体发育的关键,如果生长发育期机体各腺体分泌激素不平衡,很易导致身高发育不正常。
4、慢性疾病,营养不良,贫血,内分泌失调等疾病也是影响身高的因素。
影响孩子身高因素有什么?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决定宝宝未来身高的因素之一。宝宝的未来身高一般也可以从爸爸妈妈的身高来预测预知,其公式如下:
男孩未来身高(cm)=(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78÷2
女孩未来身高(cm)=(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
营养因素
宝宝在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全面的健康营养食品来满足他的生长需求,所以说,爸爸妈妈在饮食方面要注重宝宝的营养食品搭配,有些宝宝爸爸妈妈们还要帮助宝宝,让宝宝少喝一些碳酸饮料,以免影响正常的营养摄取。
疾病因素
如果宝宝生病了,宝宝在生病期间也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例如宝宝感冒了,宝宝肠胃失调了,都会影响宝宝的进食,消化及生长进程,所以说,对于宝宝的一些疾病,我们要多注意,多观察,早发现,早治疗。
锻炼因素
如果光注重营养补给,不适当的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宝宝有可能只会长胖而不会长个儿。所以说,给宝宝选择一个适当的体育锻炼项目,也能促进宝宝骨骼的生长发育。
睡眠因素
宝宝的睡眠不好,会直接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因为人的生长激素大多都是在睡眠中分泌的,要想宝宝正常的长身体,首先要必须保证宝宝的睡眠时间充足。
八大因素影响身高增长
1.遗传因素。一般来说,高个子父母所生孩子的身高比矮个子父母所生的孩子高。
2.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无论是孕期还是出生后,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
A.营养不良。如挑食、偏食、不吃早餐或者饮食单一等,都可能造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不均衡,可影响体重、身高和智能发育。
B.营养过剩可致肥胖甚至性早熟,则会对生长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C.不吃含激素食品,如:保健品中的人参蜂王浆、动物内脏、大豆异黄酮等激素含量较高,食用后可能促进提前发育进入青春期。
D.食物多样,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饮料。
E.早餐要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不过量,均衡营养,各种营养素都不缺,各种营养素相互促进,才能发育得好,长得高。
3.适量运动。体格锻炼能促进骨骼、肌肉、韧带、关节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完善。适度运动,可强壮孩子的体魄、促进其食欲,利于孩子长高。平时很少运动的孩子不仅活动能力弱、反应不灵敏、耐力差、容易疲劳,身高增长也显得慢。另外,多吃少动容易导致孩子肥胖,也不利于长高。推荐三个促进长身高的运动:A.跑步,B.跳绳,C.打篮球。
4.避免女孩性早熟。女孩一般在16岁前后青春期结束,有规律的月经开始。其后一年到一年半身高的增长就结束了。也就是说17岁最晚18岁身高就不再生长了。一般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少女,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研究发现,导致女孩性早熟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摄入过量的饮食及含激素食品。随着各种快餐店的普及,经常性摄入高热量饮食,包括快餐和饮料。运动量减少,高热量食品中激素的含量也很高,快速发胖并伴随着过早进入青春期,青春期之后一年到一年半左右身高的增长也就结束了。
5.疾病。某些疾病会影响孩子身高的增长。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呆小症、脑下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不足引起的脑垂体侏儒症。某些营养素的长期缺乏,如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孩子会得佝偻病,孩子不仅长不高,严重的还会出现头方、胸窄、腿弯、背驼等骨骼畸形。长期营养不良也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如果未及时治疗也会影响身高。发现疾病,爸爸妈妈应带孩子及时就医。
6. 睡眠。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对少年来说,睡得好就会长得高。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内分泌激素中的生长激素夜晚睡眠时分泌较白天多。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所以青少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7. 是否饮奶或者补钙。建议每人每天饮奶250克,因为每100克鲜牛奶平均含钙104毫克,250克奶便能提供钙近300毫克。如果乳糖不耐或者无饮奶习惯,建议每天补钙300毫克。青春期补充钙及维生素D对身高增长效果明显,实验证明为青春期13到16岁少年每天补充含钙300毫克和维生素D10μg的奶粉40克,对青春期人群增加骨密度,促进骨骼增长效果明显。所以建议每人每天喝奶250克以上,因为每100克鲜牛奶含钙104毫克,250克奶便能提供钙近300毫克。
8.健康的环境。水是否安全,空气是否新鲜,健康的食材,良好的家庭氛围,安静的睡眠环境等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身高的增长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营养师推荐食材,只要你每天喝250毫升的鲜奶,或者200克以上酸奶,常吃乳酪、奶粉、豆制品、芝麻酱、虾皮等对促进身高增长都有作用。
影响身高的因素
引起矮小的因素多种多样,遗传因素占70%,后天因素占30%,包括营养、睡眠、运动、疾病等。
骨缝,就是骨头与骨头之间的缝隙。人体的每块骨头之间都有其特定的缝隙,小于或大于这个特定的缝隙就会诱发疾病。骨缝间隙狭窄小腿由胫骨和腓骨组成,在前而粗者为胫骨,在后而细者为腓骨,脚的足弓顶部有一块骨头叫距骨。
踝关节就是由胫骨、腓骨下端夹骑于距骨之上形成的,俗称“脚脖子”。胫骨下端向内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内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外踝。踝关节囊前后较松,两侧较紧。
踝关节的四周有韧带加强,内侧有三角韧带,外侧有三个独立的韧带。由于外侧的韧带较内侧的韧带弱,加上内踝较短,所以易发生足内翻(脚心朝内侧)而损伤外侧副韧带。
踝关节背屈时,距骨无活动余地,但在跖屈(提起脚跟)时,距骨可向两侧轻微活动,所以踝关节往往在跖屈位发生内翻位扭伤。
身高成为阻碍成年人发展的屏障,无论是在学校、找工作,还是谈恋爱,身高都成了无形的挑选标准。这令很多身材矮小的人颇为伤神,想要增高却无门而入。现如今,科技发达医学进步,有关增高的方法也越来越多,骨骺线闭合却成为成年人增高的一发幻想,因此一定要在骨骺线闭合前把握好长高的黄金时期。
影响身高的因素
(1) 身高与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
尤其是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的时间段,然而对于晚熟的少女来说,她们还是在不停的长高。因此,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
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
(2 )身高与营养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
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
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著超过其他儿童。
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发育期新陈代谢最旺盛,这就需要丰富的营养供给。
饮食中的高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钙、磷、维生素等无机盐类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鱼类以及各种促进新陈代谢的维生素B族、E族,豆类、杂粮及新鲜水果 、蔬菜等所含营养成分,都有助于骨骼的充分发育,即骨骼的增长、增粗、增宽和骨皮质增厚。
(3) 身高与睡眠有关
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
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著。
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
研究人员发现,青春期是生长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雄性激素则使骨骼增粗,更结实。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在睡眠中尤其旺盛, 所以青少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足8个小时。
(4) 身高与遗传有关
据研究,人体的最终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
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响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外在因素即环境条件对身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营养、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等。
(5)身高与体育锻炼有关
据调查,一年的体育锻炼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锻炼的同龄者多长1~2厘米,女孩子多长2~3厘米。
经常锻炼的小学生比不锻炼者高5厘米左右。体育锻炼所以能促使身材长高,一是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二是加强了骨细胞的血液供应,有利于提高骺软骨的增殖能力,三是对骺软骨的增殖有良好的刺激作用。
据研究,运动以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加,同时,运动还会锻炼肌肉、骨胳,使之更加健壮。
因此,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肯定:运动有助于长高。
专家建议,运动特别有助于孩子长高。训练会增加关节、韧带的柔韧性,有助于身高发育。
(6)身高与精神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精神上受过严重创伤的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
这是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轻者影响身体发育,重者导致各种疾病。
因此,忧伤和郁闷不仅会使儿童少年易患各种疾病,而且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未老先衰”的现象。
影响身高的因素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类,也就是先天和后天因素。遗传是很重要的内在因素,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生长的潜力都受父母的种族、身材、外貌等遗传特征的影响。
先天因素
1)性别对生长发育的速度和特征也有影响,表现出男女孩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青春期后。正常的分泌功能也是保证孩子生长发育的因素,甲状腺、那下垂体胸腺的作用非常明显。脑下垂体功能不全、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也可以导致身材矮小。青春期开始得较早的儿童要偏矮。
2)母亲怀孕期间的营养状况、疾病情况、生活环境以及母亲的身高等因素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也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出生的新生儿是低体重儿,那么对于儿童期的生长发育甚至日后的健康都会有不利的影响。
后天因素
1)营养对生长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尤其是在两岁以下。
2)疾病对小孩生长发育的阻碍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急性的感染常使体重减轻,如果反复、多次的感染或者是慢性疾病,同时也会影响到身高的增长。
3)生活环境对儿童发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良好的居住环境、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合理的生活制度,适当的体育运动,等等这些因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影响身高的因素
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
2、身高与睡眠有关
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着。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研究人员发现,当儿童深睡1小时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超过白天5~7倍,而深睡时性激素和黄体化激素的分泌也很旺盛。显然,这对儿童身高的增长非常有利。
哪些因素影响身高呢
疾病因素
如果宝宝生病了,宝宝在生病期间也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例如宝宝感冒了,宝宝肠胃失调了,都会影响宝宝的进食,消化及生长进程,所以说,对于宝宝的一些疾病,我们要多注意,多观察,早发现,早治疗。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决定宝宝未来身高的因素之一。宝宝的未来身高一般也可以从爸爸妈妈的身高来预测预知,其公式如下:
男孩未来身高(cm)=(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78÷2
女孩未来身高(cm)=(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
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遗传因素
据统计,男女身高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男女身高分别有79%和92%属于遗传因素的作用,遗传因素在身高上占有一定关系,但是不能一概而论,外在后天因素也是影响身高的一部分。
影响身高的因素 身体状况
孩子在5岁前生长速度最快,每年增长20厘米,到5岁时孩子基本稳定在每年6厘米左右,进入青春期后则会加快到每年10厘米左右,之后就会停止生长,这几个阶段中,许多疾病如贫血,慢性感染,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等身体状况都会影响机体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