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情感障碍的表现有哪些

情感障碍的表现有哪些

1、情感低落

病人整日情绪低沉,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重者可出现忧郁、沮丧,“度日如年”、“ 生不如死”等情感,可伴有自责自罪,甚至出现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多见于躁郁症抑郁状态,反应性抑郁状态和更年期忧郁状态。

2、情感淡漠

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即使一般能引起正常人的极大悲伤或高兴愉快之事,如生离死别、久别重逢等,也泰然处之、无动于衷、表情呆板。对周围发生的事漠不关心、视若无睹,面部表情冷淡呆板。多见于慢性精神分裂症和严重的脑器质性痴呆病人。

3、情感倒错

指认识过程和情感活动之间不能协调一致。此时病人的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病人遇到悲痛的事却高兴愉快,遇到高兴的事则痛苦不已。如:有一病人当接到父亲突然意外死亡的电报时,却哈哈大笑。在与其谈论别人施用残酷手段迫害时,也显得没有什么事似的,甚至面带笑容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

4、情感爆发

这是一种在心理因素作用下突然发作的暴发性情感障碍。病人可表现喜怒无常、大喊大叫、伤人毁物、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或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狂笑不已,常伴撒娇、做作、幼稚及表演色彩,有时在地上打滚,表现极为粗暴,整个现象天差地别,变化很大,但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并无障碍,意识清晰。常见于癔病。

5、情感高涨

此时病人的情感活动异常增强,表现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表情丰富生动,显得没有忧愁与烦恼,自负自信,甚至夸大。其乐观情绪富有感染力,容易引起周围人的共鸣。多见于躁狂状态。

6、易激惹

这是指病人每遇到心理刺激或不愉快时,即使轻微,也易产生剧烈的情感反应,极易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与人争吵不休;或可有冲动行为。常见于癔病、神经衰弱、躁狂状态或脑器质性精神病。

7、欣快

虽然病人经常乐哈哈的,也有似乎十分满意和幸福愉快的体验,但由于伴有智能障碍,此时病人即使很高兴,其面部表情都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同时病人自己也说不清楚高兴的原因,内容表现较单调刻板,因而难以引起正常人的共鸣,也没什么感染力。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及麻痹性痴呆等疾病。

8、焦虑

指病人在无明显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病人可表现为搔首顿足、坐立不安、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有大祸将临之感,惶惶不安、不可终日,即使多方劝解也不能消除其焦虑。多见于焦虑症、疑病观念、更年期忧郁状态、神经衰弱等。

双相情感障碍该怎么办

属于双向性情感障碍,疾病不易治愈且容易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去除心理因素,药物只是控制了疾病的某些症状,当遇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刺激时又可能复发,因此建议最好采用中药配合心理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药可以起到调理情绪,醒脑开窍、疏肝涤痰、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及平衡阴阳的作用。服用中药治疗逐渐减掉西药。中药副作用小、标本兼治。中药没有依赖性,而且可以对抗西药的副作用,调理长期服用西药后的身体状况,调理脏腑机能,固本培元,达到治愈的目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就是没有治疗心理因素,只有去除心理因素,才能达到根治。祝早日康复。

双向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的区别

双向情感障碍,是以躁狂和忧郁的反复交替发作为特征的情感障碍,又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也称狂躁抑郁症,简称躁郁症。双向情感障碍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发作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增强为三个主要特征,无幻觉、妄想,食欲、性欲等本能亢进。抑郁发作恰恰是另一个极端,特征是忧郁的、悲观的、情感低落的,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因为二者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主,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可见,双向情感障碍与抑郁症很相似。但是,仔细观察和分析,会发现二者还是有明显差别的。

一是情绪反映特征不同。双向情感障碍表现为躁狂与抑郁的的双向性,而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续的情绪抑郁,情感低落,没有躁狂状态。

二是情绪反映程度不同。双向情感障碍在躁狂发作时会出现自我情绪失控状态,而抑郁症虽然也是情绪严重地偏离常态,但是不会出现爆发式的情绪失控状态,让人感觉患者还有理智。

三是发病年龄不同。单纯的抑郁症,发病于任何年龄阶段;而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绝大多数发病于50岁以前,以中青年妇女居多。

四是发病频率不同。在没有就医的情况下,抑郁症往往反复发作。在接受精神科治疗的情况下,重性抑郁者约50%在首次发病后第二年复发,这复发的病人中,有70%再次复发,在再次复发的患者中,有90%继续复发。也就是说,首次患上抑郁症的人,约有31.5%会转化为慢性抑郁症,有15%的人会因抑郁反复发作而自杀。如果能及时采用中医疗法加以根治,不会出现自杀和反复发作现象。双向情感障碍,也有反复发作倾向,一般两次发作之间完全正常,每次发作持续3个月到半年不等。发作后,病情多数有所环节。一般不会出现自杀现象。

抑郁症是由于人体内黑胆汁过多,进入脑内而破坏它们活动的缘故。抑郁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没有信心,常常想不开,更想寻死。忧郁症又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一般主观上感到强烈的悲伤和忧郁,阻碍其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情感障碍的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由躯体疾病或物质依赖所致的双相障碍。部分双相障碍患者(尤以女性)可能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此应做甲状腺功能测定。对过度兴奋及进食不好者应注意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的了解。心理学测试、神经生化、神经电生理和脑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结果可供参考。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药物血浓度测定,以保证疗效、监测毒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

癫痫的早期症状 情感障碍

癫痫早期症状还会表现在情感障碍方面,其主要表现为:可产生发作性的情感异常,像突然感到忧伤、愤怒、恐惧、大祸临头、末日来临等。

情感障碍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按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要求进行系统检查。

二、精神状况检查

除《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外,应着重了解如下方面:

1. 心境障碍症状群的发生、发展、持续的时间、症状之间的关系,症状的轻重,起病的缓急,突出的症状群(抑郁发作或/和躁狂发作为主?)等。

2. 有否轻性抑郁、轻性躁狂、隐匿性抑郁发作、季节性情感障碍、快速循环型等情感障碍。

3. 有否伴随精神病性症状?若有,与此病是否协调?症状持续时间等。

4. 若有与此病不一致的症状时,除从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整个临床相何为主、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辅助检查结果等方面鉴别外,病人的年龄、学历、生活所在地等方面情况也应考虑。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除必要的常规检查外。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检查,如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血药浓度测定等。

2.心理测查

标准化诊断性精神检查工具(如PSE、SCID、SCAN、CIDI),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如SDS、HMDS、HMAS、躁狂评定量表等)及有关心理测查量表的检查。

双向情感障碍应该怎么治疗

⒈绝大多数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严重者需强制住院治疗。将患者与其他人隔离,使之安静,保证进食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有助于快速控制兴奋。锂盐对躁狂发作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能预防复发,每次1~2g,每日2~3次,持续4周,不宜与氟哌啶醇合用。

⒉卡马西平锂剂治疗。

⒊丙戊酸钠在锂盐、卡马西平无效时用此药,每日600~1200mg。

⒋电休克治疗严重兴奋躁动者,急需控制病情者适用此法。

⒌维持治疗2次以上反复发作者,原则上应长期用药。锂盐维持治疗剂量为原治疗量的2/3~1/2。每日0.75~1.0g。

情感障碍两种类型有哪些

情感障碍大家也许大家都会感觉到陌生,我们在生活中情感障碍的患者是非常多的,这种疾病主要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抑郁障碍,另一类就是双相障碍,患上这两种疾病的时候,我们的患者都在心理上承受很多的压力,下面我们看看对这两种障碍的介绍吧!

一、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在情感障碍中占较大的比例,它包括重性抑郁和心境恶劣。

1、重性抑郁

重性抑郁(major depression )是表现多项的、联合的或者严重的以抑郁症状为主的抑郁障碍类型。这些抑郁症状干扰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情绪、个性、体能、睡眠、饮食、体重等多方面的问题和障碍。患者失去了正常的享受愉悦的心境,几乎对所有的事情都不感兴趣,陷入了深深的失落、自责和无望的境地。这样的状况可能在患者的一生中只出现一次,但也可能出现多次。重性抑郁是抑郁障碍的主要类型,占大多数。严重重性抑郁的抑郁发作和持续状态是有一定危险的,自杀便是其中最严重的后果。在重性抑郁患病时间较长和持续的病例中,可有少部分(约10%)可能会在将来约6 ~10 年后偶尔有狂躁发作的经历。

2、心境恶劣

心境恶劣( dysthymia )相对重性抑郁的症状表现轻,但通常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患者表现在情绪不良、兴趣减少、希望减少、自信心减少、精力减少。抑郁的程度可时强时弱,病情持续2 年以上,常伴有焦虑和躯体症状。由于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与思维抑制,社会功能常不受严重影响,所以这些患者中的很多人仍然在工作和学习的状态中。心境恶劣中的部分患者,可能在其生活中以前曾经经历过抑郁发作的过程。

二、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 manic -depressive illness )是以显着而持久的情绪高涨或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自行缓解,有复发倾向。双相障碍与正常人心境好坏的两极波动不一样,它的两极表现更为严重和突出,它可以使人际关系破坏、出现工作障碍或糟糕的学校表现,甚至自杀。双相障碍虽不像抑郁障碍那样普遍,但在美国每年仍然有200 万以上的或者1%的成年人患有此病。双相障碍以既有抑郁又有狂躁,并且以周期性的变化为其主要特征。有时这种两极的变化是快速的和引人注目的,但大多数呈逐渐转换的过程。在情绪异常低落的抑郁发作时期内患者出现重性抑郁的表现;在情绪异常高涨的狂躁发作时期内又会出现精神亢奋、思维疾速、敏感易激惹、言语不停、盲目乐观和过度夸张等症状。

无论是在其抑郁发作和狂躁发作时,患者的社会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的损害。抑郁发作时,其社会功能受损和重性抑郁一样;当狂躁发作时,思维判断和社会行为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常招惹麻烦和纠纷。例如公司主管或老板的病态的自我陶醉、自我膨胀,常常可以导致做出愚笨的商业决策等,对公司的损害后果不堪设想。在两极间相互过度和转换时期,症状表现不太明显,患者显得如同常人,情绪方面相对稳定。另外,有人认为严重的狂躁如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持续或发展,有可能会进一步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生。与糖尿病、心脏病有些相似,双相障碍有一个相对长的病程,少部分会伴随或影响到患者的一生,所以必须仔细地认真地对待。与抑郁障碍一样,双相障碍也发生在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不一样的是未成年患者的两极之间转化相对更快。而且未成年患者的狂躁较多地表现在躁动不安和倾向于发脾气和损坏物品,而不常表现在一种兴高采烈和自我陶醉的状况。混合发作(是双相障碍中的一种发作类型,后面将详述)在未成年患者中较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到青春期的后期,其双相障碍的状况常逐渐转化成典型的成人型的双相障碍症状。双相障碍中的部分患者在青春期的后期开始发病,然后一直延续到成年后,有时它不太容易被及时地诊断,可能发病几年后才获得恰当的诊断和治疗。双相障碍包括双相Ⅰ型、双相Ⅱ型和环性心境障碍三种。

1、双相Ⅰ

双相Ⅰ型(bipolar Ⅰ disorder)是指典型的抑郁和狂躁交替发作的,或没有抑郁发作仅有狂躁发作的纯狂躁,是多呈复发性的双相障碍。大多数具有典型的抑郁发作和狂躁发作症状,交替出现,反复发生,是传统型的双相障碍。

2、畅双相Ⅱ

双相Ⅱ型( bipolar Ⅱdisorder )是指抑郁和轻狂躁发作交替发生,多呈复发性的双相障碍。和双相Ⅰ型的不同是其狂躁发作轻微,症状和轻狂躁发作一致(后面将详述),所以它是抑郁发作和轻狂躁发作相交替,反复发生。

3、环性心境障碍

环性心境障碍( cyclothymia )是指患者在两年内出现的情绪多次反复高涨和低落,其心境改变的程度达不到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但又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并且在这两年之内有心境基本正常的间歇期。环性心境障碍属于持续性心境障碍。要注意这种高涨和低落不是由于对毒品、药物和酒精的依赖,不是由于某些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也不是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附加症状。环性心境障碍的患者应该从未出现过符合狂躁发作或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一旦出现之后,即应诊断为其他类型的情感障碍。

以上给我们介绍的就是对于情感障碍两种类型的介绍,我们是不是学习到了呢?我们患有情感障碍的患者在生活中的情绪一定要保持稳定,家属在生活中要护理好患者的情绪,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这样的话会让我们的患者有个美好的未来,祝大家身体健康!

情感障碍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按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要求进行系统检查。

二、精神状况检查

除《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外,应着重了解如下方面:

1. 心境障碍症状群的发生、发展、持续的时间、症状之间的关系,症状的轻重,起病的缓急,突出的症状群(抑郁发作或/和躁狂发作为主)等。

2. 有否轻性抑郁、轻性躁狂、隐匿性抑郁发作、季节性情感障碍、快速循环型等情感障碍。

3. 有否伴随精神病性症状?若有,与此病是否协调症状持续时间等。

4. 若有与此病不一致的症状时,除从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整个临床相何为主、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辅助检查结果等方面鉴别外,病人的年龄、学历、生活所在地等方面情况也应考虑。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除必要的常规检查外。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检查,如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血药浓度测定等。

2.心理测查

标准化诊断性精神检查工具(如PSE、SCID、SCAN、CIDI),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如SDS、HMDS、HMAS、躁狂评定量表等)及有关心理测查量表的检查。

怎么检查情感障碍疾病的

1、精神状况检查

对于情感障碍还真道精神状况检查,应着重做以下了解:

(1)有否伴随精神病性症状?若有,与此病是否协调?症状持续时间等。(2)有否轻性抑郁、轻性躁狂、隐匿性抑郁发作、季节性情感障碍、快速循环型等情感障碍。怎么检查情感障碍?(3)心境障碍症状群的发生、发展、持续的时间、症状之间的关系,症状的轻重,起病的缓急,突出的症状群(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为主?)等。(4)若有与此病不一致的症状时,除从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整个临床相何为主、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辅助检查结果等方面鉴别外,病人的年龄、学历、生活所在地等方面情况也应考虑。

2、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怎么检查情感障碍?患者要按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的要求进行系统检查。

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除必要的常规检查外。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检查,如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血药浓度测定等。

心理测查:标准化诊断性精神检查工具(如PSE、SCID、SCAN、CIDI),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如SDS、HMDS、HMAS、躁狂评定量表等)及有关心理测查量表的检查。

情感障碍如何鉴别

一】精神分裂症:

青春型病有表现有情感的言语、行为的兴奋或抑制时,易误诊为躁郁症,前者发情感、思维与意志行为不协调,脱离现实为主,后者协调而无脱离现实表现。此外,起病方式、病期、以往发作后有无残留症状、家族史及治疗反应等,均有助于鉴别。

二】反应性精神病:

起病前有强烈精神因素,症状表现反映内心体验,持续时间短,经休息或适当治疗后可迅速好转,既往无类似发作史,也不复发。

三】神经衰弱

轻抑郁症早期常有失眠、头痛、乏力类似神经衰表现,以致常被误诊。但抑郁症赙感较为焦虑,对外界事物兴趣变得淡漠或消失,有自卑感,并可有生不如死念头,要求治疗心情并不迫切,抗抑郁剂治疗有效。

四】症状性和脑器质性精神病:

阿的平、肾上腺皮质激素、异烟肼、利血平等药物使用后,甲状腺机能亢进和脑瘤、脑炎等器质性疾病,也可出现躁郁症样表现,但有明确病因和阳性体征可寻,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智力障碍,可资鉴别。

情感障碍如何预防

病程与预后:

躁狂症起病较急,已性多于男性。抑郁症起病多缓慢。自然病程3-6个月,躁狂症比抑郁症特续时间短,有反复发作倾向,以发作1-2次居多,亦可发作数次,发作次数愈多,年龄愈大,其病程持续时间愈长。一般预后良好,间歇期精神状态正常,多次发作也不遗留精神症状和人格障碍。少数患者迁移成慢性者,预后较差。从类型上看:单相型发作的间歇期和持续时间均较长,双相型双单相型易于复发,发作持续时较短。

预防复发:

锂盐能减少躁狂症的复杂率,对抑郁症也有一定的预防复发作用,对双相病例的躁狂与抑郁发作均有较好预防作用。抑郁症临床缓解后,持续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6个月以上,比服安慰剂者的复发率减少一半。

调养:

患者居室须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新鲜、避免阳光刺激。尊重病人,尽可能让病人处于正常的物质、精神生活之中,经常与其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密切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对情绪亢奋、行为不能自制者,须防止其毁物伤人;对情绪低落者,须防止其自杀。对饮食几废者,应予喂药、喂水,督促其进食,饮食以鱼类、蛋类、蔬菜,水果等为宜,避免辛辣厚味,禁烟,酒。

情感障碍有哪些症状

(一)临床表现

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伴有思维奔逸或迟缓,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躁狂状态时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采烈,易激惹、激越、忿怒、焦虑,严重者可以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抑郁状态时病人心情不佳、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高兴不起来,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病情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二)病程特点

大多具有反复发作的病程,间歇性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常有较高的阳性家族史。

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早期症状: 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伴有思维奔逸或迟缓,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躁狂状态时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采烈,易激惹、激越、忿怒、焦虑。

晚期症状: 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抑郁状态时病人心情不佳、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高兴不起来,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病情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相关推荐

什么措施效的预防情感障碍

1、正确看待人生的价值。彻底摆脱私心杂念,心胸开阔,不计较眼前的个人得失。俗话说得好,一个埋头于自己事业追求的人,是无暇顾及别人的事情的,无事就容易生是非。所以,使自己充实起来,是避免嫉妒的效方法。 2、发挥自我优势,正确对待自己,客观评价他人。常言道,尺所短,寸所长。每个人都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事事都要求出人头地是不可能的,要全面地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争取改善现状。 3、要豁达的人生观。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每个人都各得其所,各所归,应该正视对方比自己强,

情感精神病的发病机制

1.生物化学 (1)生物胺:生物胺与情感障碍的关系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了解较深的领域之一不少研究报道情感障碍患者存在生物胺水平或生物胺神经通路功能和结构的异常其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五羟色胺(5-HT)被认为相关性最大。表2列举了抑郁症患者的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 另外,活体试验中发现几乎所的抗抑郁药以及效的躯体治疗(如电抽搐治疗)在长期应用时,都会降低突触后膜肾上腺素能和5-HT2受体敏感性。表3列举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这种长期治疗所带来的变化与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恰恰相符 ①情感障碍的单胺学说:

老年性抑郁症发病原因哪些

1、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中,遗传学因素具重要的作用。 从家系调查中证实: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的一级亲属中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的一级亲属的发病率高8~18倍;抑郁症病人的一级亲属中双相情感障碍发生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的发病率高1.5~2.5倍,而两者的一级亲属中抑郁症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3倍,这种差距随血缘关系的疏远而缩小。 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度比较高。 从双生子调查中也证实:一般均认同的是:单卵双生子比双卵双生子的遗传因素更高。调查发现:单卵双生子之间的双相情感障碍同病率为33%~90%:重性抑郁

急性应激反应的并发症

可并发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是一种急性应激障碍的亚型由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妄想、严重情感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经适当治疗,预后良好,恢复后精神正常,一般无人格缺陷。 【症状标准】 (1)病前遭受强烈精神刺激; (2)以妄想或严重情感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明显相关,而与个体素质因素关系较小。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和自知力严重受损。 【病程标准】病程短暂,仅个别病例超过1个月。消除病因或改换环境(如解除拘禁)后症状迅速

躁狂症抑郁症双相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狂抑郁症,是一种涉及一次或多次严重的躁狂和抑郁发作的疾病。这种疾病使人的情绪摇摆于极度高涨(或者易怒,或二者兼)和悲伤失望之间,在这两种状态之间会存在情绪正常的时间。 尽管和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具体基因还没被发现,研究表明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患者亲戚具某种形式的抑郁症状。 另外一种可能性是,人们可能遗传获得这种病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可以在环境因素,比如,生活中极度痛苦的事情的激发下发展成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的存在表明一种可以改变人的情绪的生化失衡。这种生化失衡被认为是由不规律的荷尔蒙

失语症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1、情感心境障碍:又称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和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性精神病(affective psychoses)。它是一组以情感显著而持续地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情感障碍的表现具很大的变异,较轻的可以是对某种负性生活事件的反应,重的则可成为一种严重的复发性甚至慢性致残性障碍,病情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常反复发作,多数可缓解,少数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这类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年龄多在16~3

狂躁抑郁症与抑郁症什么不同

说起抑郁症、狂躁症很多朋友都知道它是现如今比较常见的情感障碍类疾病,不过要说起狂躁抑郁症,很多朋友都会认为它是这两种疾病的结合,甚至一些朋友会认为这和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其实狂躁抑郁症和抑郁症完全是两种不相同的疾病,具体狂躁抑郁症与抑郁症什么不同呢? 狂躁抑郁症和抑郁症的症状表现都是不一样的,抑郁症患者主要的症状是情绪低落、消极,而且狂躁抑郁症则是狂躁症和抑郁症交替发作。可以说狂躁抑郁症的症状要比抑郁症严重很多,而且治疗的时候也困难很多。 抑郁症和抑郁躁狂都属于情感障碍,但是两者不是同的。抑郁症(Dep

双向情感障碍会不会引起强迫症

首先两者可以共病存在,另外也可以分别诊断,而对两者的诊断主要是以症状学诊断,如果符合症状标准就可以诊断。

什么是精神障碍

你好!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精神障碍症状的特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4、症状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常见精神障碍症状1、感知觉障碍:感觉障碍包括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和内感性不适;知觉障碍包括错觉、幻觉。2、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如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等;思维内容障碍,主要指妄想。3

双向情感障碍具体表现这些

一、情感脆弱:患者常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重要的事情而感到悲伤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常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神经症的神经衰弱等功能性精神障碍。 二、易激惹:患者很容易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例如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暂。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例如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躁狂状态等功能性精神疾病。 三、强制性哭笑:患者在没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患者对此既无任何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哭和笑。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