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全能训练方案
新生宝宝全能训练方案
出生后的前30天是宝宝成长最迅速的时期,在这30天里我们可以根据宝宝身体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合宝宝的全能训练。
1、抬头训练
目的:锻炼颈部肌肉,扩大视野,促进智力发育。
方法:宝宝在空腹清醒状态下,四肢自然舒展,匍伏在妈妈的胸腹前,妈妈一边向后仰,一边说“宝宝抬头”等,直至仰卧在床,宝宝在移动过程中就会自然地将头抬起。还可在移动过程中在宝宝头的两侧摇铃或拨浪鼓,训练其抬头并转头。每天4-5次,每次1分钟-3分钟。在起初训练时,要将您的手放在宝宝头的两侧加以保护。
2、爬行训练
目的:锻炼宝宝颈、背、四肢肌肉运动,促进脑及身体发育。
方法:每天洗澡、皮肤抚摸后,让宝宝俯卧,用手心抵住宝宝足底,训练他以腹部为支点向前匍匐爬行。每天1-2次,每次1-2分钟。
3、视觉训练
目的:发展形状知觉与注意力,培养愉快情绪。
工具:各种颜色的小玩具(吹塑娃娃、小汽球、小动物等),自制20厘米×20厘米黑白两色图片数张。
方法:在宝宝的小床上方及周围,距宝宝面部20厘米外悬挂一些五颜六色的玩具及父母的放大彩色照片(头面像)。给他看自制的图片,观察并记录他注视哪张图片时间长(最长可注视15秒钟)。还可用一个直径10厘米左右的红球逗引他,当他看到后,再缓慢地弧形移动玩具,让他的视线追随移动的方向。
4、听觉训练
目的:检查听觉是否正常,发展听觉,促进发育。
工具:小型吹塑捏响玩具或摇铃。
方法:室内安静,小儿平卧,距小儿耳部30厘米外摇铃或捏响玩具(先不让宝宝看见玩具),声音清新悦耳,且不能音量过大,宝宝出现眨眼、皱眉、啼哭或啼哭停止等反应,说明听力正常,开始训练,一边摇铃,一边说悦耳的歌谣,训练到宝宝能用目光寻找声源,每天2-3次,可在触觉训练前或中进行。
教你训练新宝宝
可和新生儿面对面地谈话,让他注视你的脸,慢慢移动头的位置,设法吸引新生儿视线追随你移动。可给新生儿看红色绒线球,一般距新生儿15-20厘米,慢慢抖动红球,以引起新生儿注意,再慢慢移动红球,让新生儿追视,这种方法可以训练新生儿的视觉能力及注意力。也可给新生儿看红光,方法是准备一个手电筒,外面包一块红布,距新生儿20厘米左右给新生儿看红光,大人要上下左右慢慢移动电筒,速度以每秒移动3厘米左右,大约1分钟摇动12次,每次距离为30-40厘米,让新生儿的目光追随和捕捉红光,从而训练新生儿目光固定以及眼球的协调能力。这些训练可每日一次,每次1分钟。我们还可距新生儿15-20厘米让新生儿看印有黑白脸谱、条纹及同心圆图形的卡片,促进新生儿的视觉分辨能力,看时家长可观察新生儿注视每个图形的时间,以了解新生儿比较喜欢看哪一种图形,一般新生儿都比较喜欢看人的脸谱。
在新生儿觉醒时,母亲可在新生儿耳边距离10厘米左右,轻轻呼唤小宝宝,使他听到你的声音后转过头来,还可以用能发出柔和声音的吹塑玩具、彩色旋转玩具、色彩鲜艳的球,悬挂在新生儿的床头,吸引新生儿听和看的兴趣。新生儿很容易疲劳,一般每次视听训练不要超过10分钟左右,以保证新生儿有充足的睡眠。
宝宝出生30天能看多远 做这些可促进满月宝宝视力发育
家长们可为宝宝准备一些爸妈的黑白照片、黑白的卡片来辨认,促进宝宝的视力发育。
为了促进宝贝的视觉发育,可以在宝贝的小床周围挂一些色彩鲜艳的床挂。
刚出生的宝贝对黑、白、红三色比较敏感。一些规则的、对比强烈的图案比较能吸引宝贝的注意力,比如黑白格子、黑白条纹、同心圆都可以促进宝贝视觉的分辨能力。
宝宝30天了,家长们可以每天训练宝贝做追视训练,方法是:把球放在离宝贝20厘米左右远的地方让宝贝看,然后慢慢移动,让宝贝的目光随着球移动。这个训练还能训练宝贝的注意力。
视力的发育离不开充足的睡眠,宝宝睡眠好,对宝宝的视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哦,平时家长要注意喂奶,不要让宝宝饿着,宝宝尿湿了、有大便了都要及时更换,另外让宝宝有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也很重要哦。
教你4种方法训练新生儿视觉
视觉训练方法一:对视法
妈妈经常有意识地让婴儿注视自己的脸,俯身对婴儿说话、呼唤其名字或是对其微笑,同时不断地变换注视的角度。“眼睛对视”能传递妈妈对孩子的爱,增进母子感情。
平时可以采取玩藏猫猫的形式,训练时妈妈可用一条薄纱布盖住宝宝的眼睛(注意时间不能太长),然后妈妈把脸躲到一旁,一边跟宝宝说:“妈妈在哪儿?”一边迅速将薄纱布从宝宝的眼睛上拿开,把脸凑近宝宝的脸说:“妈妈在这儿呢!”
视觉训练方法二:迷你手电筒法
大多数宝宝喜欢看亮光。由于新生儿的视力还比较微弱,所以爸妈可以用支迷你手电筒(有点儿光就行,光千万不能太强)来训练宝宝的视觉能力。
先将迷你手电筒摆在宝宝视线的一侧,距宝宝的面孔约25~30厘米,在第1个月内,宝宝会稍加凝视;到1个月大时,如果爸妈慢慢将手电筒往旁边移动,宝宝的视线会追随的动作;一般要等长到3个月大以后,宝宝才能完成左右180度捕捉物体的视觉动作。
视觉训练方法三:动态玩具法
让新生儿学习追视,新生儿喜欢左顾右盼,极少注意正前方的东西。这时爸爸妈妈可以慢慢拿些玩具在宝宝眼前移动,宝宝的眼睛与追视玩具的距离以~20厘米为宜。训练追视玩具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控制在每次1~2分钟,每天2~3次为宜,否则会引起宝宝的视觉疲劳。除了用玩具训练宝宝学习追视外,妈妈还可以用自己的脸引导宝宝进行追视。
视觉训练方法三:静态玩具法
当新生儿睡醒时,他会睁开眼睛到处看,这时可以为宝宝预备几幅挂图,最好是模拟妈妈脸的黑白挂图,也可以是条纹、波纹等图形。挂图要放在距宝宝眼睛20厘米处。由于新生儿对新奇的东西注视时间比较长,对熟悉的东西注视时间短,所以每隔3~4天应换一幅图。
爸妈在对新生儿进行视力训练时,也应留意观察宝宝的视力发育有无异常,关注宝宝健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
宝宝坐便器什么款式好
1、康贝多功能训练便器
产品介绍:
康贝多功能训练便器特色,配合孩子成长阶段的训练便器,以手柄或台阶等不同使用方法让孩子学习。主体形状(专利审批中)设计独特,中央部分向内弯,令足部更能夹紧主体。 便座(专利审批中)设计令足部无需特意张开。作辅助便座使用时,双腿能向前伸而不用张开,方便幼儿用力,较小的中孔也容易清洗。手柄是幼儿容易握着的形状和角度。
2、茶花鸭头型坐便器
产品介绍:茶花鸭头型坐便器宝宝6个月会坐以后,妈妈们就可以训练宝宝开始使用坐便器了。这一款可爱的小鸭子婴儿坐便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卡通便壶,其外形就象一只好玩的小鸭子;把手及坚起的后靠背使您的宝宝在方便时更加安全和舒适;其独到卡通鸭子造型设计更能增加宝宝的乐趣,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
3、好娃娃座便器
产品介绍:一款新颖时尚的儿童坐便器,采用优质塑料制成,有靠背,令宝宝方便时既舒适又开心。颜色:颜色随机宝宝6个月会坐以后,妈妈们就可以训练宝宝开始使用坐便器了。这一款可爱的座椅式婴儿坐便器,采用人体工学原理,圆形靠背,让宝宝使用更安全更舒适。抽屉式内胆,可以单独取出清洗,方便、卫生、实用。适合6个月至4岁宝宝使用。
如厕训练前的准备
1、事先让宝宝了解什么是如厕训练。
在真正的训练前,如果你已给了孩子足够的时间去认识如厕训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训练时整个过程就会相对轻松不少。
2、训练前便激起宝宝接受训练的兴趣。
一般来说,小孩总是喜欢在你跟前转,无论你在穿衣服还是在洗澡,甚至上厕所,孩子往往都会寸步不离,在旁边留意着你的一举一动。家长的举动是孩子模仿的蓝本。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来引起孩子的兴趣,让他学习自己上厕所。
3、培养孩子对身体功能的自觉意识。
给小孩换尿布的时候,你要告诉他尿布有多湿。万一小孩在洗澡的时候尿尿甚至拉了大便,你要跟他描述究竟发生了什么一回事。
4、提前准备好如厕训练的所需物质。
便盆:选购一个理想的便盆,要安全、舒适,容易清洗,盆底宽阔,高度适中,一般塑料制品就行。款式不宜太花哨,否则宝宝会分心,只顾观看颜色和图案,而不利于大小便的顺利训练。市面上的便盆大致分有一体式便盆、分体式便盆、高科技便盆三种。
小内裤:带孩子去商店,让他自己来挑选小内裤,这样能大大提高小孩对如厕训练的兴趣。穿上一条印有他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图案的小内裤,孩子会感觉自己长大了,很是自豪。为了不弄脏小内裤,他自然地会减少“意外”的发生。
衣服:选择棉质,宽松、吸水性强,易于清洗的裤子。能让宝宝明显地感觉到弄脏后的不舒适感,又比较容易清理,有利于宝宝更快、更好地配合排便训练。训练最好在夏季进行。因为这个季节宝宝穿的少,换洗方便,即使弄湿也好处理,也不必担心着凉。如果宝宝成长到训练最佳时机刚好进入凉爽季节,只要家里照顾的人手多,此时训练也未尝不可。
几个月的宝宝可以坐
在宝宝的发育阶段,许多父母都有一个疑问,几个月的宝宝可以做?一天天看着宝宝发育长大,很想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可以坐起来,陪着家人一起玩耍,专家表示,宝宝一般到了6个月的时候就会一点点开始坐立了,并且变得非常强劲有力,此时父母可以通过各种训练方案帮助他更加健康的站立,进行宝宝拉坐,让宝宝更加健康。
先让宝宝仰卧在平整的床上,妈妈或爸爸双手握住宝宝的两臂拉向胸前,一边喊着口令“一、二,宝宝坐起来”,一边轻轻拉着宝宝坐起来。再一边喊着口令“三、四,宝宝躺下去”,一边把宝宝轻轻放至仰卧,如果宝宝头部较软,也可一手托宝宝头部,一手握住宝宝双手。最后让宝宝的两臂下放还原即可。如此反复,每日数次。
另外,父母还可以尝试以下的训练方案来训练宝宝拉坐。
(1)拉坐练习: 4个月时可开始训练小儿拉坐。婴儿仰卧位,成人双手的大拇指插入婴儿手中,让他握着,其他手指则轻轻抓着婴儿的手腕,使小儿双手伸直前举,手掌向内相对,两手距同肩宽,然后轻轻向前拉起婴儿双手,使小儿头、肩膀离开床面抬起。此时婴儿会试图屈肘用力坐起来,保持此姿势5~6秒,再轻轻让小儿躺下,再重复2~3次。
(2)靠坐练习:5个月左右训练小儿靠坐。将小儿放在有扶手的沙发上或有靠背的小椅子上或在小儿身后放些枕头、棉被让练习靠坐,以后逐渐减少小儿靠垫的东西,每日1~2次,每次2~3分钟。
这些训练对于宝宝的坐立都是非常有利的,在宝宝发育过程中可以不断的进行类似的训练教导,小孩子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极强,他们可以更快的领悟,在坐立、站立中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宝宝的骨骼发育也是极为有力的,希望每一个大人都可以为你的宝宝付出一片心思。
新妈妈训练宝宝抬头须注意四点
一是,宝宝所趴的地方一定要安全,宝宝的前方不能有任何障碍物,要不会影响宝宝呼吸,或者是宝宝在抬头过程中会碰到东西,这些都会伤害到宝宝。
二是,有的宝宝并不喜欢训练抬头,可能刚让宝宝趴着,宝宝就会哭,这时候新妈妈们不要宝宝一哭就立即把宝宝抱起来,这样宝宝会形成依赖的思想,那么以后你做的任何他不喜欢的训练都会通过哭来不了了之了。
三是,新妈妈训练宝宝抬头的时间不要太长,这样很容易造成宝宝疲惫,一般在10到30分钟之间比较合适,可以慢慢加长训练的时间。而且开始的时候,每天训练一次就可以了,以后可以增加训练的次数。
四是,新妈妈一定要注意给宝宝做背部按摩,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宝宝的抬头的疲劳而且还可以刺激背部发育。
新生儿窒息需要注意
新生儿窒息最主要是供给大脑的氧气不足。
婴儿大脑耗氧量比成人相对高一点,在新生儿出生的时候氧气不足,可能引起一些脑细胞缺氧性坏死。神经细胞一旦坏死很难恢复,只能通过训练,相应细胞增加功能,来代替这部分受伤的细胞功能。这就要看受损伤细胞范围有多大。如果范围不是很大,其他细胞可以代替受损伤细胞,将来完全复员还是可能的。如果受损伤细胞面积比较大,将来恢复的可能性就小一些。
由于大脑非常精细,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管辖,所以在不同地方出现损坏,会出现不同症状,不能说凡是出现窒息就一定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这还要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看症状出现的程度。很多孩子尤其脑细胞损伤通过早期训练,完全可以不显现出发展的异常。如果早期没有充分训练,会越来越明显。智力情况和肢体运动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落后就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所以无论如何,宝宝现在应该注意训练,不要一味地担心这个宝宝会出现什么情况,只顾带着宝宝到处投医治疗,就忽略了对宝宝早期的训练。
宝宝如厕训练前的准备
所谓“有备无患”,就是说在生活中要把事情做好就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厕训练也不例外。那么到底我们在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之前,我们该做哪些准备呢?
1、事先让宝宝了解什么是如此训练。
在真正的训练前,如果你已给了孩子足够的时间去认识如厕训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训练时整个过程就会相对轻松不少。
2、训练前便激起宝宝接受训练的兴趣。
一般来说,小孩总是喜欢在你跟前转,无论你在穿衣服还是在洗澡,甚至上厕所,孩子往往都会寸步不离,在旁边留意着你的一举一动。家长的举动是孩子模仿的蓝本。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来引起孩子的兴趣,让他学习自己上厕所。
3、培养孩子对身体功能的自觉意识。
给小孩换尿布的时候,你要告诉他尿布有多湿。万一小孩在洗澡的时候尿尿甚至拉了大便,你要跟他描述究竟发生了什么一回事。
4、提前准备好如厕训练的所需物质。
(1)便盆:选购一个理想的便盆,要安全、舒适,容易清洗,盆底宽阔,高度适中,一般塑料制品就行。款式不宜太花哨,否则宝宝会分心,只顾观看颜色和图案,而不利于大小便的顺利训练。市面上的便盆大致分有一体式便盆、分体式便盆、高科技便盆三种。
(2)小内裤:带孩子去商店,让他自己来挑选小内裤,这样能大大提高小孩对如厕训练的兴趣。穿上一条印有他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图案的小内裤,孩子会感觉自己长大了,很是自豪。为了不弄脏小内裤,他自然地会减少“意外”的发生。
(3)衣服:选择棉质,宽松、吸水性强,易于清洗的裤子。能让宝宝明显地感觉到弄脏后的不舒适感,又比较容易清理,有利于宝宝更快、更好地配合排便训练。训练最好在夏季进行。因为这个季节宝宝穿的少,换洗方便,即使弄湿也好处理,也不必担心着凉。如果宝宝成长到训练最佳时机刚好进入凉爽季节,只要家里照顾的人手多,此时训练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