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切除后哪些东西不能吃 高胆固醇食物
胆结石切除后哪些东西不能吃 高胆固醇食物
少食用如肉类、动物肝脏、蛋黄、鱼籽等高胆固醇食物,因为胆结石切除后,人体内没有了储存胆汁的胆囊,因此对于油脂类的消化功能减弱了,吃高胆固醇食物容易导致腹泻。
胆结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胆结石的原因
长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容易使血脂水平过高,形成高脂血症。血脂升高,作为血脂的一部分,胆固醇的水平也随之升高,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过于饱和,就容易析出胆固醇结晶,形成结石。
高脂肪食物主要有:动物油脂,如猪油、羊油、牛油等。
高胆固醇食物主要有:奶油、蛋黄、动物内脏、鱼子和猪脑羊脑等。
喜爱甜食或过量摄取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精制大米、面粉等也会加速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比例失调,有形成结石的危险。
现代许多人不吃早餐,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浓缩的胆汁在胆囊内淤滞时间过长,会使得胆固醇沉淀析出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且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
长期低脂肪饮食其实也是胆结石的不利因素。
低脂肪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造成胆汁缺乏及营养不良,引起胆结石。当维生素E和维生素A缺乏时,亦可能影响胆固醇代谢而导致结石形成,这也是胆结石不可忽视的诱因。
不爱喝水,或者饮用含钙镁离子较多的硬水,胆汁浓缩也容易生结石。
水的硬度与其所含钙镁离子的多少有关,含量高的称之为硬水,反之则为软水。水质的硬度还与水的来源有关,来自深井的水,尤其是矿泉水,溶解地壳内有益于人体的元素(钙、铬、镁、锰等)较多,属于硬水;而河流、湖泊的天然降水中含有此类元素较少,故称软水。
有些人运动和体力劳动少,天长日久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
肥胖患者,他们往往伴有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容易生成结石。
这类人减肥亦不能减得太快,否则可造成减肥后大量脂肪消耗,胆固醇生成增多,使胆汁中的胆固醇明显增加,并析出和沉淀,造成胆汁淤积和结石。
糖尿病、肝硬化患者的胆汁成分改变和胆囊收缩异常,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胆囊息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吃高脂肪类食物
胆囊息肉形成的原因还与平时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有关,例如:蛋黄、鱼子、动物肝、脑、肠等。
建议多吃植物油,植物油既可以降低胆固醇,又可以使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防止胆结石形成。
胆结石切除胆囊后有什么影响 容易发生消化不良、腹胀腹泻
胆囊能够储存、浓缩胆汁,当人体进食时,会刺激胆囊提供消化食物所需的胆汁。胆结石切除胆囊后,人体进食时易发生胆汁不足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摄入脂肪时尤为明显,从而导致腹胀腹泻症状的发生。
所以胆结石切除胆囊后应当少吃多餐,并且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糖尿病人可以吃螃蟹吗
糖尿病人可以吃螃蟹吗?
糖尿病人可以吃螃蟹,但应该少吃为妙。螃蟹本身是高胆固醇食物。不仅蟹黄,蟹肉中胆固醇含量也非常高。而且螃蟹性寒,食用时宜与黄酒搭配。
理由1:
这个季节的螃蟹肉肥味美,但螃蟹本身是高胆固醇食物。不仅蟹黄,蟹肉中胆固醇含量也非常高。而且螃蟹性寒,食用时宜与黄酒搭配。然而,糖尿病人不宜吃高胆固醇食物,酒也不能多喝,因此,糖尿病人应少食螃蟹。
理由2:
糖尿病和肾病本身会对全身血管造成伤害,时间一长,这些患者很容易患上心血管并发症,如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这些疾病又会加重原发病情,造成恶性循环,危害健康。因此,糖尿病和肾病患者应少摄入胆固醇。还有,胆结石患者应少摄入胆固醇,以缓解胆固醇的代谢障碍,防止胆结石症的形成。因此,这些患者应该少食螃蟹,吃时一定要适量。
胆结石切除后不可以吃什么 胆结石切除后注意事项
1、胆结石切除手术后一个月内要特别注意饮食“量”的控制,最好每次只吃七、八分饱。
2、条件允许可以改一日三餐为少吃多餐,因为胆结石切除胆囊后胆汁无法储存、浓缩,导致消化功能下降,少吃多餐对消化系统有益。
3、炒菜时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牛奶尽量选用脱脂牛奶,减少胆固醇摄入。
4、烹调食物少用油煎、油炸,尽可能采取煮、炖、清蒸的方式
5、可以多吃一些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胡萝卜、水果等,这些食物里面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改善患者的代谢紊乱,利于康复。而且蔬菜水果少油脂,还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形成、减少脂肪和糖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
胆结石症状静默无声,切胆囊之外也可碎石治疗 发生率与高危险族群
常见的疾病,据统计约有1/10的成年人有胆结石。40至50岁是胆结石好发族群,老年人甚至有高达30~40%的人有胆结石。
1、家族中有胆结石病史
2、中高年龄妇女
3、多次怀孕的妇女
4、肥胖者
5、患有溶血性贫血、肝硬化、糖尿病、酒精性肝病变
6、嗜食高胆固醇食物、高油腻、高糖份食物
7、饮食习惯不良、进餐时间过短、少运动、水份摄取太少等
胆结石切除后吃什么养身子
在胆结石手术后,由于胆汁分泌量降低,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降低,所以在术后1-2天应严格禁食,宜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补充各种营养。 胆结石切除后3-10天吃什么胆结石切除后的第3天起可视情况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豆浆、藕粉、果汁等,随后再逐渐改为脱脂牛奶加面包、大米稀粥、豆腐羹、枣泥米糊、蔬菜粥以及面食类等。
这样可以逐步增强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还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基本蛋白质、维生素、淀粉,其中枣泥具有补充手术中流失的气血的功能。
忌食用刺激性或产气食品,如萝卜、洋葱等。
胆结石切除后1个月内吃什么胆结石切除后的1个月内,仍需食用流质、少渣的食物,即要保证热量需求,又要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胡萝卜、番茄等黄红色的水果蔬菜,打成果蔬汁食用。
禁食含有脂肪的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猪油等等。
胆结石切除后2-3个月吃什么胆结石切除后2-3个月应该开始补充必要的营养帮助身体早日康复,饮食以久以半流食或比较软烂的饭菜为主。每天应该吃些瘦肉、水产品、鱼、奶制品、豆类、菌菇类、蔬菜等,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此时可以有限制的摄入少量脂肪了,以免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以20~40g为宜。 胆结石切除后3-6个月吃什么
胆结石切除后3-6个月消化系统已经逐步恢复了,应该鼓励病人进食,少吃多餐,每天以4餐为好,烹调以清蒸、炖煮、凉拌的方法为宜,少吃多餐可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还能让病情恢复得更快。
平常多食含纤维高的食物,包括玉米、小米、甘薯、燕麦、荞麦等粗粮,以促进胆汁排泄。每天蔬菜摄入量应大于500克,水果至少有2种,还可以辅食一些山楂、水果汁、酸奶等,有促进消化的作用。
在身体恢复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少量逐次添加脂肪食物,以不造成腹部不适和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的情况为标准。
胆结石最爱这八类人
8种“吃货”易“吃”出胆结石
胆结石是我国外科常见病,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其中有胆石症家族史,4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发病率在20%以上。除了遗传因素,胆结石的形成还与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也可以说部分胆结石是“吃出来的”。
NO.1:爱吃“大油”
长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容易使血脂水平过高,形成高脂血症。血脂升高,作为血脂的一部分,胆固醇的水平也随之升高,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过于饱和,就容易析出胆固醇结晶,形成结石。
高脂肪食物主要有:动物油脂,如猪油、羊油、牛油等。
高胆固醇食物主要有:奶油、蛋黄、动物内脏、鱼子和猪脑羊脑等。
NO.2:酷爱甜食
喜爱甜食或过量摄取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精制大米、面粉等也会加速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比例失调,有形成结石的危险。
NO.3:不吃早餐
长期饮食不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的人,浓缩的胆汁在胆囊内淤滞时间过长,也会使得胆固醇沉淀析出的几率大大增加。
NO.4:“食草动物”
长期低脂肪饮食其实也是胆结石的不利因素。
低脂肪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造成胆汁缺乏及营养不良,引起胆结石。当维生素E和维生素A缺乏时,亦可能影响胆固醇代谢而导致结石形成,这也是胆结石不可忽视的诱因。
NO.5:不爱喝水
平时不太爱喝水,或者饮用含钙镁离子较多的硬水,胆汁浓缩也容易生结石。
水的硬度与其所含钙镁离子的多少有关,含量高的称之为硬水,反之则为软水。水质的硬度还与水的来源有关,来自深井的水,尤其是矿泉水,溶解地壳内有益于人体的元素(钙、铬、镁、锰等)较多,属于硬水;而河流、湖泊的天然降水中含有此类元素较少,故称软水。
NO.6:吃避孕药
长期口服避孕药者,患胆结石的风险比正常人高2倍。这可能与性激素有关。因为妇女体内的性激素对胆汁的化学成分和胆囊的收缩功能起一定作用,可促进结石的形成。
NO.7:肥胖患者
肥胖患者,他们往往伴有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容易生成结石。
这类人减肥亦不能减得太快,否则可造成减肥后大量脂肪消耗,胆固醇生成增多,使胆汁中的胆固醇明显增加,并析出和沉淀,造成胆汁淤积和结石。
NO.8:糖尿病、肝硬化
糖尿病、肝硬化患者的胆汁成分改变和胆囊收缩异常,胆结石的发病率也明显比正常人高。
胆结石患者平时进食应该留意以下几点
1、不要喝酒或含酒精的饮料。
2、吃饭要有规律,早餐要吃。
3、少吃一些含胆固醇的食物。
4、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芽菜、海带、藕、鱼肉、鲜豆类等。
5、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胆结石患者的食疗方
1、玉米须茶
材料:玉米须50克。
用法:将玉米须洗净,晒干,剪成小段,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作用:清热利胆;适用于胆道结石。
2、大金钱草蒸猪肝
材料:大金钱草60克,猪肝250克,狗宝1.5克。
用法:金钱草、狗宝洗净,捣碎研成细末,猪肝洗净,入沸水中氽透,用凉水冲洗干净,沥去水分,切成片,放在碗内,撤上药末,拌匀,加葱节、姜片、清汤,入笼中蒸30分钟左右,取出,泌出汤汁,加食盐、味精调味,用以佐餐。
作用:疏肝利胆;适用于胆道结石。
高胆固醇食物
动物性食物(鱼肉蛋奶等)普遍含有胆固醇,植物性食物则普遍不含胆固醇。以下日常食物含有大量胆固醇,应引起高度注意:
⒈猪脑(其他动物脑也类似)中含胆固醇极多,堪称冠军,每100克猪脑含有胆固醇2571毫克(羊脑是2004,牛脑是2447)。所幸吃猪脑并不常见。如果吃动物脑的话,以每年不超过一二次为宜。
⒉动物内脏,如猪肾、猪肝、猪肺、猪脾、猪肠(牛、羊、鸡、鱼等动物内脏亦同)含有较多胆固醇,大致含量是每100内脏含200~400毫克胆固醇。所以,动物内脏应尽量少吃。如果要吃动物内脏的话,以每月不超过2次为宜。
⒊蛋黄鸡蛋(其他蛋类如鸭蛋、鹅蛋、鹌鹑蛋等亦同)中含有大量胆固醇,且主要集中在蛋黄中。一个鸡蛋(以50克计)含胆固醇292.5毫克。所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吃0.5~1个鸡蛋。高血脂患者保险起见,每周不要超过2、3个鸡蛋(黄)。
⒋鱿鱼(或乌贼鱼)每100克鱿鱼(鲜重,水分含量80.4%)含胆固醇268毫克。如果要吃鱿鱼的话,以每周不超过一、二次为宜。
⒌贝壳类,如鲜贝、赤贝、牡蛎、扇贝、鲍鱼、蛤蜊、螺类等通常含有较多胆固醇,其含量一般在100~200毫克/100克。这类食物价格较高,或资源有限,消费量不大。
⒍其他,奶油、黄油、羊油、猪油、牛油等动物油脂中含有较多胆固醇。而且,这些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还可以促进肝脏合成更多的胆固醇。因此,应避免食用动物油脂。
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已如上述。当然,控制胆固醇摄入仅仅是预防血液胆固醇升高以及使升高的胆固醇下降的措施之一,并不是全部。虽然,饮食中胆固醇摄入并不是血液中胆固醇的主要来源,但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避免摄入过多胆固醇)仍然是防治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产生胆结石的原因有哪些
胆结石的导致原因与生育的有关:妊娠可促进胆结石的导致,并且妊娠次数与胆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这种观点已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所证明。
性别差异:这几年来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性别比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胆固醇结石发病方面,胆囊的胆色素结石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降低胆流、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动力、使胆汁淤滞有关。
发病与饮食原因: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导致的主要原因,进食精制食物、高胆固醇食物者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精制碳水化合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结石发病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胆结石导致原因与年龄原因有关:大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胆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 加。本病在儿童期少见,其发生可能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一项调查表明,年龄在40~69岁的5年发病率是低年龄组的4倍,高发与低发的分界线为40岁,各国的报道虽有一定差异,但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这一年龄段。
发病与肥胖的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原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肥胖人更易患胆结石的原因在于其体内的胆固醇合成量绝对增加,或者比较胆汁酸和磷脂相对增加,使胆固醇过饱和。
哪些因素会引起胆结石
1.胆结石的导致原因与生育的有关:妊娠可促进胆结石的导致,并且妊娠次数与胆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这种观点已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所证明。
2.性别差异:这几年来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性别比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胆固醇结石发病方面,胆囊的胆色素结石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降低胆流、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动力、使胆汁淤滞有关。
3.发病与饮食原因: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导致的主要原因,进食精制食物、高胆固醇食物者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精制碳水化合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结石发病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4.胆结石导致原因与年龄原因有关:大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胆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 加。本病在儿童期少见,其发生可能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一项调查表明,年龄在40~69岁的5年发病率是低年龄组的4倍,高发与低发的分界线为 40岁,各国的报道虽有一定差异,但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这一年龄段。
5.发病与肥胖的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原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肥胖人更易患胆结石的原因在于其体内的胆固醇合成量绝对增加,或者比较胆汁酸和磷脂相对增加,使胆固醇过饱和。